1
|
笔谈:文艺本体论新论:主持人语 |
王元骧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8
|
|
2
|
唐代墓志铭创作的程式化模式及其文学意义 |
孟国栋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3
|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
阎从军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2
|
|
4
|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文化填补、过滤与想象——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 |
贾军红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5
|
译路先行·文学引介·思想启蒙——李译《简·爱》之多维评析 |
王洪涛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5
|
|
6
|
“藩屏之外”:明代宗藩作家群、文学成就及其学术意义 |
朱仰东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4 |
0 |
|
7
|
《金瓶梅词话》卜筮书写意蕴论 |
杨佳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郭沫若肇庆纪游诗的文学意义和文旅价值 |
陈少萍
|
《肇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发生学视域下的早期中国左翼文学 |
俞王毛
柯梦春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2
|
|
10
|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
许军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1
|
论陈寅恪“了解之同情”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和限度 |
徐楠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4 |
0 |
|
12
|
北宋宫廷“赏花钓鱼宴”及其文学、政治意义 |
路成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3
|
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对南帆教授一文的延伸讨论 |
曾军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4
|
声音与书写:论文学的语言问题及其意义生成 |
王晓路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5
|
吴宓日记中的武昌起义书写 |
肖太云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6
|
1949年后沈从文书信的文学与精神意义 |
刘志荣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玉门关在唐诗中的歌唱及其文学意义 |
王志鹏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5
|
|
18
|
《文心雕龙》理论批评与自身创作实践的融合与分裂 |
刘勇刚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19
|
延安时期的文学翻译及其历史意义 |
田玲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20
|
《单纯的真心》中“■”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和社会现象 |
陆佳玮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