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中影片主人公阿甘这个弱智普通人及其经历和命运的发展的叙述的分析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影片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讽刺和新的英雄观的建立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 ,并论述了这种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的产生...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中影片主人公阿甘这个弱智普通人及其经历和命运的发展的叙述的分析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影片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讽刺和新的英雄观的建立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 ,并论述了这种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的产生发展的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表达了人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正传》 人物形象 电影 英雄主义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从“金庸诉江南”案看反不正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伟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3,共10页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依据知识产权专门法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是各自独立和平行的两个请求,并非是谁对谁的补充,不存在谁优先适用。知识产权专门法(如著作权法)不能保护的对象,不排除依然可以按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得保护,但是,只能按照不...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依据知识产权专门法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是各自独立和平行的两个请求,并非是谁对谁的补充,不存在谁优先适用。知识产权专门法(如著作权法)不能保护的对象,不排除依然可以按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得保护,但是,只能按照不正当竞争的侵权构成要件进行审查,与知识产权专门法是否保护该成果无关。对公众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模仿不排除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禁止,但是,"金庸诉江南"案中被告所借用的仅仅是金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称、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等抽象元素,《此间的少年》中的人物形象与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相同。被告的这种创作行为并不会挤占原作者的创作空间,一味加以禁止,反而不利于文学创作的自由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著作权 模仿 文学作品 人物角色 同人作品
下载PDF
同人小说借用人物形象的著作权问题刍议——由金庸诉江南案谈虚拟角色借用的合法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慧献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12期18-27,共10页
同人小说属于演绎作品。如果仅仅使用了他人虚拟角色的姓名,同人小说与原作不具有整体上的实质性相似,具有明显的转化性,就可能不构成侵权。这种转化性借用通常不会影响原作的销售,也不会对原作造成市场替代,不会对原作造成市场损害,具... 同人小说属于演绎作品。如果仅仅使用了他人虚拟角色的姓名,同人小说与原作不具有整体上的实质性相似,具有明显的转化性,就可能不构成侵权。这种转化性借用通常不会影响原作的销售,也不会对原作造成市场替代,不会对原作造成市场损害,具有明显的合理使用特征。宽容同人小说符合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有利于实现创作自由与文化权利。法律实践上,除了司法上的灵活处理,我国《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应做必要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小说 著作权 合理使用
下载PDF
电影艺术的“文学性”坚守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明 琦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当今时代电影的扩张和文学的边缘化已成事实。本文围绕这一现实,对电影和文学的语言特性进行了深层次对比,说明二者各有长短,电影的扩张并不能完全取代文学的存在;在商业社会后现代文化逻辑的支配下,电影朝着视觉化、媚俗化方向片面发展... 当今时代电影的扩张和文学的边缘化已成事实。本文围绕这一现实,对电影和文学的语言特性进行了深层次对比,说明二者各有长短,电影的扩张并不能完全取代文学的存在;在商业社会后现代文化逻辑的支配下,电影朝着视觉化、媚俗化方向片面发展,导致其艺术品位的下滑和人文精神的丧失,由此引出“文学性”救赎的话题;电影的“文学性”,不仅指吸纳文学剧本和文学的时空表现手段,更在于用文学的心灵诉求、理性思索和人性关怀等诗性精神,来实现当代电影艺术品格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视觉化 后现代 文学性
下载PDF
图书馆员应有的形象及修养——从文学作品中的三个图书馆员谈起 被引量:7
5
作者 范逸清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撷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三个图书馆员形象,分析作家眼中的图书馆员形象以及他们所具备的修养,探讨当今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改善服务、重塑形象、提升修养。
关键词 图书馆员 文学作品 职业修养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仲凡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11,共6页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学科 属性
下载PDF
小说人物的认知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晓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6,共6页
有别于结构或心理分析法,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小说人物界定为读者与文本共同作用形成的动态心智模型,并分析了读者构建小说人物模型时的信息来源和主要模式。
关键词 小说人物 丈本信息 范畴化 个人化
原文传递
文学角色借用的文化价值与法律评价——兼评“金庸诉江南案”判决
8
作者 李琛 《中国版权》 2024年第2期84-96,共13页
文学角色借用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创作手法,有其美学依据和文化价值。为了达到借用的互文效果,只要借用角色名称、被借用的作品有一定知名度、能够唤起读者对被借用作品的联想即可,无须复制被借用作品的表达。这种最低程度的借用既不... 文学角色借用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创作手法,有其美学依据和文化价值。为了达到借用的互文效果,只要借用角色名称、被借用的作品有一定知名度、能够唤起读者对被借用作品的联想即可,无须复制被借用作品的表达。这种最低程度的借用既不侵犯著作权,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在现有法律规则之下,文学角色借用自由与著作权保护可以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角色 著作权 不正当竞争 文化多样性
原文传递
破局与开新:文艺社会学学科体系建构的三个向度
9
作者 张勇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文艺社会学在我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当下面临着方向性的抉择和理论体系的调整。在新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未来的文艺社会学需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找理论向上生长的突破口,并在体系建构上积极地做出改变... 文艺社会学在我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当下面临着方向性的抉择和理论体系的调整。在新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未来的文艺社会学需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找理论向上生长的突破口,并在体系建构上积极地做出改变。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时代化发展要求下,只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强化学科的实践品格和理性精神;只要突出“政治”视角,强化对时代发展的理论关切;只要弱化西方文论的介入,强化理论的民族性研究,文艺社会学就一定能开创理论体系建构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社会学 体系建构 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
下载PDF
阳明心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析
10
作者 庄宇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0-62,共3页
阳明心学作为明朝中期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在世界的探索,道德与良知的探求,社会批判与反思,以及知行合一。这些理念对文学主题、情节、人物和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揭示了阳明心学如何推动文学对个体内心世... 阳明心学作为明朝中期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在世界的探索,道德与良知的探求,社会批判与反思,以及知行合一。这些理念对文学主题、情节、人物和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揭示了阳明心学如何推动文学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深入探讨。同时,阳明心学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促使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人物的行动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文学主题 情节 人物
下载PDF
中学语文应该突出文学教育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宾主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46-148,共3页
 文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语文课程一直挣扎在传统的人文类综合课程和现代语言文字的分科课程之间。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面向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与面向现实的应用型设计思路。具体表现为...  文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语文课程一直挣扎在传统的人文类综合课程和现代语言文字的分科课程之间。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面向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与面向现实的应用型设计思路。具体表现为对于"文学"以及"文学精神"的不同态度。"新时期"以来,由于对"工具性"的强调,文学成了语文"工具分析"的材料,基本上丧失了其本身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文学不仅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课程目的之一。文学性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语文性质 文学性
下载PDF
文学的思维品格及其功能——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金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汇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作为文化母体...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汇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作为文化母体,她影响和哺育着众多的文化载体。作为思维,是文学最永恒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维 全息思维视域 思维品格 虚象想像
下载PDF
巴赫曼的文学对话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奥地利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形式优美,寓意深刻,然而意象复杂,艰深晦涩,具有多重的创作背景。这一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巴赫曼在创作生涯中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生活所形成的文学对话,尝试... 奥地利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形式优美,寓意深刻,然而意象复杂,艰深晦涩,具有多重的创作背景。这一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巴赫曼在创作生涯中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生活所形成的文学对话,尝试性地简述巴赫曼的文学对话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文学对话 德语文坛 艺术家秉性
下载PDF
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诊治——意识形态论的误区与消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2,共5页
文学经典中存在不同的层次。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古代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学经典也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当代文学是一种事实性描述,而古代文学则是一种解释性概念;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经典是一致的,而当代文学经典是对古... 文学经典中存在不同的层次。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古代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学经典也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当代文学是一种事实性描述,而古代文学则是一种解释性概念;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经典是一致的,而当代文学经典是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借用和变形,它不可避免地包含想象的成分。如果混淆了这些区别,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理论困惑,文学经典的意识形态论就是这样的理论困惑。如果清除这样的误解,我们就会发现文学经典和文学性是文学活动的两面。这里的概念分层主要是一种治疗,它虽然是初步的工作,但廓清概念才能继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意识形态 文学性
下载PDF
甬上证人书院与清代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
15
作者 曾礼军 曾啸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上证人书院 清代浙东文派 文学思想 文学特征
下载PDF
由民间性到文人性——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斯怀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94,共4页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风貌上兼有民间与文人双重特征。首先,《十九首》中既存在诸多化用典籍的迹象,却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其次,《十九首》既有真率直白的一面,又不乏用心的构思和蕴藉;再次,《十九首》既注意字句的讲求,存在对音律的...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风貌上兼有民间与文人双重特征。首先,《十九首》中既存在诸多化用典籍的迹象,却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其次,《十九首》既有真率直白的一面,又不乏用心的构思和蕴藉;再次,《十九首》既注意字句的讲求,存在对音律的调节,又还没有魏晋南北朝诗歌那么讲究,而且用语偶或有俗鄙之嫌。放在汉魏晋文人五言诗逐渐确立的诗歌史背景之下,这种艺术风貌正是五言诗由民间性向文人性过渡刻印下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诗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民间性 文人性 过渡
下载PDF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Literary Texts
17
作者 Emilio Matricciani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2年第4期486-520,共35页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is used to compare how a literary character speaks to different audiences by diversifying two important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sentences channel” and t...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is used to compare how a literary character speaks to different audiences by diversifying two important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sentences channel” and the “interpunctions channel”. The theory can “measure” how the author shapes a character speaking to different audiences, by modulating deep-language parameters. To show its power, we have applied the theory to the literary corpus of Maria Valtorta, an Italian mystic of the XX-century. The likeness index , ranging from 0 to 1, allows to “measure” how two linguistic channels are similar, therefore implying that a character speaks to different audiences in the same way. A 6-dB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 of two channels already gives I<sub>L</sub> ≈ 0.5, a threshold below which the two channels depend very little on each other, therefore implying that the character addresses different audiences differently. In conclusion, multiple linguistic channels can describe the “fine tuning” that a literary author uses to diversify characters or distinguish the behavior of the same character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literary corpora written in any alphabetical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betic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FORMATION Likeness In-dex literary character literary Text Maria Valtorta Signal-to-Noise Ratio Symmetry Index
下载PDF
解读“农民意识”——鲁迅、赵树理、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佩华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4-17,共4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土地为主要关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中国农民特有的较为复杂、稳固的性格心理、思维方式、风俗民情,描写、反映农民命运,剖析、观照“农民意识”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上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观象。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土地为主要关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中国农民特有的较为复杂、稳固的性格心理、思维方式、风俗民情,描写、反映农民命运,剖析、观照“农民意识”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上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观象。而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则是最有成就的代表性作家。三位作家塑造的一系列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民主革命以来近百年中国农民命运的发展史和灵魂演进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意识 鲁迅 赵树理 高晓声 农民形象 比较分析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辨析
19
作者 王彦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1-85,90,共6页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的生成,与文学理论的生成一样,是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既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的作用,也有理论主体、理论自身方面的作用。只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其本身固有的。...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的生成,与文学理论的生成一样,是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既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的作用,也有理论主体、理论自身方面的作用。只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对文学理论科学性的怀疑和否定,既有一定的词源学原因,也有一定的语用学原因:既有一定的理论原因,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科学性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生成 否定 辨析
下载PDF
文学形象的叙述学考察--以《红楼梦》为个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书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6,140,共7页
本文以《红楼梦》为个案,从叙述的角度对文学形象(角色)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考察,认为文学形象与现实的人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它既具有受叙性,又有施叙性;既有性格性,又有工具性;既有主体性,又有对象性;在某个... 本文以《红楼梦》为个案,从叙述的角度对文学形象(角色)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考察,认为文学形象与现实的人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它既具有受叙性,又有施叙性;既有性格性,又有工具性;既有主体性,又有对象性;在某个形象整体中既具独立性,又有部件性。根据不同因素的轻重,角色可以分为施叙角色与受叙角色、性格角色与工具角色、主体角色与对象角色、独立角色与部件角色。总之,文学形象(角色)既有现实的"人"性,又有一定"叙述性",是这两者的奇妙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象(角色) 人性 叙述性 红楼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