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隐喻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嘉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7,共15页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语言现象。着重介绍了塞尔的《隐喻》、戴维森的《隐喻意谓什么》以及莱柯夫/约翰森的《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指出了他们的疑点和不足,提出了自己对隐喻概念的思考,尝试从根本上修正哲学传统中...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语言现象。着重介绍了塞尔的《隐喻》、戴维森的《隐喻意谓什么》以及莱柯夫/约翰森的《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指出了他们的疑点和不足,提出了自己对隐喻概念的思考,尝试从根本上修正哲学传统中对隐喻的定义,把隐喻理解为通过已有的语词成形机制来规定另一些形式指引较不明确的经验。本文最后探讨了一般的隐合、蕴含概念,提出了语义条件等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明喻 字面意义 语境 语义条件 修辞 词义 戴维森 形式化 语言 塞尔 莱柯夫 约翰森
下载PDF
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 被引量:19
2
作者 谭景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7,576,共7页
本文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本子、坐、垂手、轻于鸿毛、单身、实地"等二十来个条目,从用途义与目的义的增补、字面义与语境义的区分、词类标注的逐步完善三个方面,对它们的修订情况进行讨论,记录它们的修订过程和内... 本文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本子、坐、垂手、轻于鸿毛、单身、实地"等二十来个条目,从用途义与目的义的增补、字面义与语境义的区分、词类标注的逐步完善三个方面,对它们的修订情况进行讨论,记录它们的修订过程和内容,说明修订的原因和理由,试图归纳出辞书编纂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编修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用途义 目的义 字面义 语境义 词类标注
原文传递
“鬼”字用法的发展及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从词汇的消亡和新生、语义的发展、语法功能的演进三大方面考察了“鬼”字用法的发展情况。其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中探究了文化的发展对“鬼”词汇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鬼”的语义系列的演... 从词汇的消亡和新生、语义的发展、语法功能的演进三大方面考察了“鬼”字用法的发展情况。其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中探究了文化的发展对“鬼”词汇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鬼”的语义系列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语法方面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比喻义 语法功能 准词缀
下载PDF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晓明 张金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42,共7页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汉语惯用语,中语境对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没有促进作用,然而强语境能促进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惯用语 语境 留学生 字面意义 比喻意义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中的文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舒国滢 陶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4,共7页
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语词与条文,意在揭示语词与条文的意义。法理学界普遍认为法律解释的结果不得超出法律条文和法律语词的可能文义范围,因此文义解释并非一种解释方法,根据对文义解释的一般介绍,将其称为"语义学解释"更为... 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语词与条文,意在揭示语词与条文的意义。法理学界普遍认为法律解释的结果不得超出法律条文和法律语词的可能文义范围,因此文义解释并非一种解释方法,根据对文义解释的一般介绍,将其称为"语义学解释"更为恰当。句子的意义是命题,语词的意义是概念,不过句子与命题以及语词与概念的关系十分复杂,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在法律中法律条文的意义是其所表达的法律规范,法律语词的意义是包含该语词的句子意义的一部分。根据语言哲学的相关理论,语言的意义主要有四种来源,即成真条件、心理表征、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以及社会实践规范态度。对于日常语言来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提供具有客观性的标准,而在法律领域中出于对可预测性及同案同判的要求,在发生疑义的情况下需要具有权威性的主体,如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解释,因此对司法解释也可从其权威性的解释这一角度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文义 意义理论 司法解释
下载PDF
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建平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章对金岳霖在我国译学领域的建树做了探讨。金先生的《知识论》15章专题讨论了语言和翻译,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他摒弃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提法,首次提出"译意"和"译味"的概念。文... 文章对金岳霖在我国译学领域的建树做了探讨。金先生的《知识论》15章专题讨论了语言和翻译,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他摒弃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提法,首次提出"译意"和"译味"的概念。文中对"译意译味说"做了分析探讨,认为与传统的"直译、意译"相比,它更能切中要害。它不但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而且更能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减少不必要的纷争。更重要的是,金岳霖用哲学家的睿智为后人奠定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式和思维方法。文中还用翻译实践的译例对金岳霖的"译意译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验证,进而肯定了金岳霖对我国译学建设所做的开拓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译学 直译 意译 译意 译味
原文传递
超越字面意义的疆域——隐喻歧义的理解及消解 被引量:9
7
作者 石洛祥 李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共5页
语言有字面义和超越字面意义之上的特殊意义或语境中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由隐喻而诱发的歧义理解,并对隐喻歧义句的隐喻理解及加工机制进行述评。对隐喻句的加工实质上是利用隐喻的认知机理对语句进行歧义排除的过程。对隐喻句中词语... 语言有字面义和超越字面意义之上的特殊意义或语境中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由隐喻而诱发的歧义理解,并对隐喻歧义句的隐喻理解及加工机制进行述评。对隐喻句的加工实质上是利用隐喻的认知机理对语句进行歧义排除的过程。对隐喻句中词语或隐喻结构的意义进行语境条件下意义确定的目的在于使其意义更加具体化、语境化,其结果是超越了字面意义的疆域,避免了语言歧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面义 隐喻 隐喻歧义 歧义消解
下载PDF
“因不失其亲”的句法及其他——从句法语义分析到语用推理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建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5,126,共24页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论语》中几个比较费解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现代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训诂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论语·学而》篇中“因不失其亲”的句法结构,从句法的角度论证这一语句是复句,而不是单句...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论语》中几个比较费解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现代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训诂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论语·学而》篇中“因不失其亲”的句法结构,从句法的角度论证这一语句是复句,而不是单句;根据语义限制和结构平行对应性,本文认为该句前文的“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二句也是复句。然后,本文从字面义和语用含义的角度对“信”与“谅”的语义做了区分。最后,本文讨论《论语·颜渊》篇中“诚不以富,亦祇以异”的语用含义,指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这一《诗经》语句出现在《论语·颜渊》篇中并不是错简,孔子引用这一诗句是为了实现那个时代才可能存在的最优关联;“诚不以富,亦祇以异”的解读与《论语·为政》篇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以及《论语·子罕》篇中“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读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关联理论 字面义 语用含义 复句 《论语》 “因不失其亲”
原文传递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评介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亚 刘宇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63,共4页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熟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基础,然后着重指出隐喻和转喻在熟语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并由此探讨规约含义是如何从直义演变而来的,指出应重视直义在含义分类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对该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熟语理解 评介 直意 规约含义
下载PDF
文义的边界与文义解释的限度——《民法典》语境下的方法论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经纬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进入法的续造领域,须借助类推等方式进行法律漏洞填补。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起点,但不是全部,有其限度;即便是文义清晰时,亦应将自罗马法以来的“明白无误规则”仅认定为一项推定规则,仍需结合其他解释方法,尤其是目的解释,来探求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民法典》解释适用语境下,以解释论为面向,应坚持文义解释的方法论价值,亦应在此基础上超越其“文本”价值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义解释 文义 《民法典》 法律解释 法的续造
下载PDF
从认知观看英语习语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英语习语的意义不能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的意义中推断出 ,其习惯意义与组成该习语的词汇的字面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习语被假定具有不能用逻辑理由加以解释的语言特性 ,它们常常让人误解并造成歧义。基于这一原因 ...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英语习语的意义不能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的意义中推断出 ,其习惯意义与组成该习语的词汇的字面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习语被假定具有不能用逻辑理由加以解释的语言特性 ,它们常常让人误解并造成歧义。基于这一原因 ,在教学时习语常被忽略或者根本对它避而不谈。本文以Lakoff认知理论中的三种认知机制为分析模式来研究习语 ,向传统观念作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语 单词 歧义 语言特性 词汇 字面意义 忽略 认知观 学时 习惯
下载PDF
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辉 杨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文章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对比喻语言中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是一个具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区分,提出有效的区分方法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提供一定分类依据和理论基础。... 文章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对比喻语言中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是一个具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区分,提出有效的区分方法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提供一定分类依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对汉语中隐喻、转喻和各种熟语的分析,认为字面义主要是词汇概念可及的基本认知模式,而非字面义则是词汇概念通过基本认知模式可及的次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字面义 熟语
下载PDF
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利军 张积家 杜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405,共15页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分解性独立地影响惯用语的意义激活:当SOA短时,语义高分解的两类惯用语均表现出显著的字面义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激活的正确率优势明显。同时,两类惯用语的语义分解性不同导致了语义激活启动效应的差异:当SOA短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字面义的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比喻义的激活效应。研究证实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加工早期即发挥作用,在加工晚期,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的多种意义同时激活削弱了两种意义的启动优势。整个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理解的混合表征模型和层级显性意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解性 惯用语 语义激活 字面义 比喻义
下载PDF
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文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文中一些译例的分析 ,从文学语言语表的具体性和语里的多义性特征出发 ,提出了文学翻译中处理字面义与隐含义的一些方法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介入的尺度。
关键词 字面义 隐含义 译者介入
下载PDF
言语意义的层次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佑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言语的意义并非囫囵的团块,而是具有不同层次。就人们对其言语表达效果的期待以及表达策略来说,不外乎明示、暗示和寓示,因此可以把言语意义分为明示义、暗示义和寓示义三种。理解到哪一层次的意义,决定了理解的程度。
关键词 言语意义 层次性 明示义 暗示义 寓示义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再议——让我们向远方的陶渊明再走近一步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诒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1,282,共7页
《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 《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字面义 双关义 可能性
下载PDF
字体创意设计思维及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亚平 赵希岗 《设计》 2021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当今,字体设计日趋多元化,总结这些作品背后的创意法则和表现方法对未来设计方向的寻找具有启发性。在收集整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文章从字体创意设计概述、字体创意设计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基本笔形、字体结构、字义... 当今,字体设计日趋多元化,总结这些作品背后的创意法则和表现方法对未来设计方向的寻找具有启发性。在收集整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文章从字体创意设计概述、字体创意设计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基本笔形、字体结构、字义本身等为切入点,阐述字体创意设计过程。通过将创意设计思维概括总结以及将艺术表现手法法梳理罗列,为字体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体设计 创意思维 艺术表现手法 基本笔形 结构 文字含义
下载PDF
浅析英汉词汇的文化意蕴及差异 被引量:4
18
作者 詹杰 张丽 黄鹢飞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8-90,共3页
外语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学习,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英汉词汇文化意蕴的对比,对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 跨文化交际 词汇 字面意义 联想意义
下载PDF
试论甲曹杰对《释量论》皈敬颂的阐释
19
作者 多登 夏吾李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16-29,共14页
“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为《释量论》之皈敬颂。学界针对这一偈颂有着多种解读和阐释,总体上可分为释迦慧和大婆罗门两类。甲曹杰在《释量论疏•能显解脱道真实性》中从皈敬颂的意义、摄义和句义等三个方面进... “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为《释量论》之皈敬颂。学界针对这一偈颂有着多种解读和阐释,总体上可分为释迦慧和大婆罗门两类。甲曹杰在《释量论疏•能显解脱道真实性》中从皈敬颂的意义、摄义和句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但格鲁派三大学派的各创始人对甲曹杰的这段阐释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第一世嘉木样协巴•阿旺宗主认为甲曹杰是依据大婆罗门之说而作;色拉杰尊巴•确吉坚赞却认为甲曹杰之阐释独树一帜,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分门别类;班钦•索朗扎巴认为所有阐释都可融会贯通。采用语文学的方法,对《释量论疏•能显解脱道真实性》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认为甲曹杰在对此皈敬颂的阐释上不但融合了释迦慧和大婆罗门的观点,还融合了青藏高原本土诠释学家的阐释。比如在阐释“自利证圆满”如何体现在偈颂中时不仅像释迦慧和大婆罗门一样提出“甚深身是为报身,广大身是为化身”之说,还融合了仁达瓦•循努洛珠所主张的“如所有智是甚深身”和“尽所有智是广大身”之说。除此之外,他还首次系统提出了此颂是《释量论》的“科判安立”的观点。认为法称论师提出此皈敬颂不只有为造此论而清除遮蔽自身的阶段性障碍的目标,也有为了获得圆满觉悟而利益众生这一终极目标,可以说是首次实现了把宗喀巴对因明学的特殊见解系统地用于对《释量论》阐释的实践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曹杰 《释量论》皈敬颂 意义 摄义 句义
下载PDF
谚语理解和语义在线加工模式及影响其加工的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红英 张辉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9年第5期9-18,共10页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介绍非字面语言研究领域中关于隐喻性谚语的几种理解和在线加工模式,阐述谚语的熟悉度、具体度和语境对谚语理解和在线加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隐喻性谚语在线加工理论模式和实验的考察和述介,展现大脑对谚语作为...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介绍非字面语言研究领域中关于隐喻性谚语的几种理解和在线加工模式,阐述谚语的熟悉度、具体度和语境对谚语理解和在线加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隐喻性谚语在线加工理论模式和实验的考察和述介,展现大脑对谚语作为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和认知机制,揭示现有的理论模式和假说的不足之处,指出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加工模式 语境 熟悉度 字面义 非字面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