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气射流泵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1
1
作者 向清江 袁寿其 +1 位作者 何培杰 李同卓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通过闪频仪观测,泵内部流动可分为分层流、液滴流和泡状流.为了简化模拟和计算,将计算区域分为部分喉管和扩散管两块.对液气射流泵喉管内部射流流动,建立抛物型流动方程组,采用控制容积法将方程组离散,并用TDMA法求解;对扩散管内部泡状... 通过闪频仪观测,泵内部流动可分为分层流、液滴流和泡状流.为了简化模拟和计算,将计算区域分为部分喉管和扩散管两块.对液气射流泵喉管内部射流流动,建立抛物型流动方程组,采用控制容积法将方程组离散,并用TDMA法求解;对扩散管内部泡状流,采用双流体模型建立液气两相流方程组,混合有限分析法离散,压力耦合半隐式方法(SIMPLE)求解.数值模拟获得液气射流泵内部流速分布.计算预测的射流碎裂位置与试验观测结果一致;壁面压力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趋势相近.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液气射流泵外部水力性能,为液气射流泵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气射流泵 数值模拟 液气两相流 混合有限分析法 泡状流
下载PDF
微通道内单相及气液两相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瑜 刘志成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58,64,共11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设备的散热量越来越大,传统换热器将难以满足其散热需求。微通道散热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技术,其结构紧凑、换热性能突出、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试验技术存在对换热装置加工...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设备的散热量越来越大,传统换热器将难以满足其散热需求。微通道散热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技术,其结构紧凑、换热性能突出、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试验技术存在对换热装置加工工艺和测量仪器精度的高要求,成本高、准备周期长;数值模拟技术成本低、计算周期短,探索微通道内单相和气液两相流动换热特性更为便捷,其优势也日益突显。详细介绍了针对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包含LBM模拟方法和VOF气液两相流模型在内的典型数值方法,并总结了数值模拟在微通道单相换热特性、气液两相换热特性和临界热流密度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数值模拟 单相流 气液两相流 临界热流
下载PDF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冷却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蔡静 余顺周 顾国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89-1792,共4页
卧式大型发电机采用蒸发冷却方式时,矩形线棒中流体的流动形式属于泵强迫循环流动沸腾,从流道的形状、流体的组成、加热的方式及流动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叙述了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矩形线棒内两相流动的特点,以及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矩形线棒内... 卧式大型发电机采用蒸发冷却方式时,矩形线棒中流体的流动形式属于泵强迫循环流动沸腾,从流道的形状、流体的组成、加热的方式及流动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叙述了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矩形线棒内两相流动的特点,以及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矩形线棒内两相流动的特殊性,并提出了新观点:仅由出口处气相含量的多少和工作压力来描述两相流动的压力降是不全面的,还应考虑两相流动段的长度,指出:应重视卧式蒸发冷却电机流量与热负荷的匹配问题以及流量与泵匹配的问题,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 冷却系统 气液两相流动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内气体吹除过程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靖阳 马原 +2 位作者 张淼 王飞 厉彦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5,96,共8页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变推力调节过程中气体吹除乳化技术的成熟度,使液体燃料在低流量条件下流经喷注器时能够保持足够高的压降水平,并实现充分雾化,通过实验手段,以水和氮气为工质,针对某型号燃料头腔开展了单相液及气液两相对比实验,定量...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变推力调节过程中气体吹除乳化技术的成熟度,使液体燃料在低流量条件下流经喷注器时能够保持足够高的压降水平,并实现充分雾化,通过实验手段,以水和氮气为工质,针对某型号燃料头腔开展了单相液及气液两相对比实验,定量分析气体吹除乳化过程对压降水平的提升效果,基于泊金汉定理提出了一种可描述高速气液两相流混合乳化过程压降特性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吹入可显著提高燃料流经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压降;单相流动时,压降最高产生于阀芯处,且压降随液体流量的升高呈指数形式,而两相流动的最大压降产生于乳化混合段,且液体流量一定时,压降与气体流量呈现线性规律。通过定义无量纲参数乳化数E表征气体吹除乳化过程气液两相撞击时的动量交换强度,所建立的压降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4.38%,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气体吹除乳化过程的两相压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气体吹除乳化技术 气液两相流 压降模型
下载PDF
圆管内大液气比下液雾在高温气流中蒸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进良 陈听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获得了液雾在过热蒸发状态下的液气两相能量方程,给合运动学方程、粒径分布及轨道模型,组成了描述液雾的完整数学方程组。提出将时间变量隐含在空间变量中来克服由于大液气比引起的“物性漂移”,考虑了壁面捕获。计算结果表明:大滴... 本文获得了液雾在过热蒸发状态下的液气两相能量方程,给合运动学方程、粒径分布及轨道模型,组成了描述液雾的完整数学方程组。提出将时间变量隐含在空间变量中来克服由于大液气比引起的“物性漂移”,考虑了壁面捕获。计算结果表明:大滴径粒子与小滴径粒子,参数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并对气相温度场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数值模型 气-液流动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填料塔气体分布器二相流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德新 李鑫钢 +1 位作者 徐世民 齐延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4-27,共4页
填料塔内气体分布器对进料气流的分布作用和填料塔的分离效率,特别是对低压降、高效填料有重大影响。文中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二相流模型建立了填料塔内双切向气体分布器内三维瞬态气液二相流模型,气体的湍流... 填料塔内气体分布器对进料气流的分布作用和填料塔的分离效率,特别是对低压降、高效填料有重大影响。文中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二相流模型建立了填料塔内双切向气体分布器内三维瞬态气液二相流模型,气体的湍流运动采用k-ε湍流模型计算。模型中考虑了二相之间的作用力,包括液滴所受的曳力和虚拟质量力。求解时时间项采用隐式格式,时间步长取1×10-4s,对流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压力-速度耦合方程的求解采用了S imp lec方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模型计算得到的压降、夹带、气体分布不均匀度和文献报道的实验值吻合较好。从而可以看出,CFD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双切向环流式气体分布器内瞬时气液二相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布器 计算流体力学 气液二相流模型
下载PDF
REVIEW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SOME TWO-PHASE FLOW MODELS 被引量:3
7
作者 Huanyao WEN Lei YAO Changjiang ZHU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1617-1636,共20页
The two-phase flow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nuclear, power, chemical-process, oil-and-gas, cryogenics, bio-medical, micro-technology and so on. This is a survey paper on the study o... The two-phase flow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nuclear, power, chemical-process, oil-and-gas, cryogenics, bio-medical, micro-technology and so on. This is a survey paper on the study of compressible nonconservative two-fluid model, drift-flux model and viscous liquid-gas two-phase flow model. We giv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these three two-phase flow models, respectively. In the last part, we give some open problems about the abo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ble nonconservative two-fluid model drift-flux model viscous liquid-gas two-phase flow model WELL-POSEDNESS
下载PDF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信号的小波去噪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春来 董守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流型信号能够反映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动特征,它们往往会伴随着各种随机噪声,为此 建立了一座气液两相流的综合试验装置,提取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信号.采用小波变换对信号 样本的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信号和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特性把它... 流型信号能够反映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动特征,它们往往会伴随着各种随机噪声,为此 建立了一座气液两相流的综合试验装置,提取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信号.采用小波变换对信号 样本的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信号和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特性把它们区分开来,消除噪声后再 对信号进行重构,得到了较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信号 小波变换 去噪处理 多尺度分解 随机噪声 信号重构 流型识别
下载PDF
板式脉动热管的实验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焦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52-2259,2265,共9页
板式脉动热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好、传热性能极佳、易于微小型化等优点,因此作为微小设备冷却系统更具竞争力,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设计准则指导工程应用。本文在介绍了脉动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基础... 板式脉动热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好、传热性能极佳、易于微小型化等优点,因此作为微小设备冷却系统更具竞争力,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设计准则指导工程应用。本文在介绍了脉动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针对板式结构所开展的研究,以水力直径变化为主线总结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包括管内流型和振荡特征、主要参数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的途径;回顾了有关启动特性的研究,涉及启动条件、启动过程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及相关理论分析;介绍了目前传热极限发生机理的分析,同时简述了板式脉动热管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未能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为充分发挥板式结构微小型化的优势,对影响启动条件的参数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脉动热管 气液两相流 传热 传质 启动 极限
下载PDF
用于探测液态金属-气体的DLC涂层式丝网探针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10
作者 包睿祺 刘莉 +3 位作者 刘帅 袁俊杰 刘茂龙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6,共13页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是铅冷快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物理现象之一,考虑到液态金属的不透明性、腐蚀性及高温性,本文提出一种类金刚石(DLC)涂层式丝网探针(WMS)对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相态分布进行探测。基于COMSOL软件...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是铅冷快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物理现象之一,考虑到液态金属的不透明性、腐蚀性及高温性,本文提出一种类金刚石(DLC)涂层式丝网探针(WMS)对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相态分布进行探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涂层式WMS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电场模拟阐明了该新型探针应用于含液态金属气液两相流的可行性。进一步地,通过改变丝网电极的间距与直径、涂层的厚度,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涂层式WMS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丝横向间距为2~3 mm、垂直间距为1.5~2 mm时,WMS测量精度较高,而涂层厚度和电极丝直径的影响较小。本研究可指导DLC涂层式WMS在液态金属-气体两相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并为分析SGTR事故后的多相分布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 丝网探针 类金刚石涂层 空泡份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相变情况的液-液气射流泵基本方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宏圻 廖定佳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准二维二相非均匀变密度模型首次导出了相变情况的液—液气射流泵基本方程.该方程具有普遍性.应用计算数学方法运用电算求出了它的数值解。
关键词 射流泵 液气二相泡沫流 变密度 相变
原文传递
基于电容原理的液气两相流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 何峰 +2 位作者 谢贵久 景涛 寻骈臻 《微处理机》 2016年第4期63-66,70,共5页
液气两相流空隙率检测主要用来检测气流中的液态粒子等。设计一种基于螺旋式电极的电容传感器,采用不同直径的毛细玻璃管模拟连续单一大小液滴,通过自主设计的液气两相流检测装置,实现对液气两相流低含水率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电容检... 液气两相流空隙率检测主要用来检测气流中的液态粒子等。设计一种基于螺旋式电极的电容传感器,采用不同直径的毛细玻璃管模拟连续单一大小液滴,通过自主设计的液气两相流检测装置,实现对液气两相流低含水率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电容检测技术能够实现液气两相流的低含水率测量,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气两相流 液滴 螺旋式电极 低含水率 电容原理 空隙率
下载PDF
气液两相鼓泡床双电阻信号的小波消噪处理
13
作者 杨茹 徐建伟 +3 位作者 潘立登 刘辉 李成岳 李建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将ManojitRoy等提出的简易小波消噪算法应用于气液两相流中双电阻探针测量信号的消噪处理中发现,该法在消噪的同时也将原始信号中的部分气泡能量去除,造成消噪信号明显失真。今对原算法中尺度阈值的判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也即,选取带噪信... 将ManojitRoy等提出的简易小波消噪算法应用于气液两相流中双电阻探针测量信号的消噪处理中发现,该法在消噪的同时也将原始信号中的部分气泡能量去除,造成消噪信号明显失真。今对原算法中尺度阈值的判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也即,选取带噪信号求导数据小波分解后尺度-能量分布曲线中相邻两尺度间连线斜率的最大绝对值作为消噪尺度阈值的新判据;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消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消噪 气液两相流 气含率
下载PDF
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中的低含液气液两相流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楚君 吴楠楠 刘朝旭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86-288,共3页
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管道系统中。对低含液气液两相流的两种典型工况(天然气生产井、长输管道湿气输送)进行了介绍,对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未来模拟实验的工况应力求接近实际,为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 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管道系统中。对低含液气液两相流的两种典型工况(天然气生产井、长输管道湿气输送)进行了介绍,对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未来模拟实验的工况应力求接近实际,为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的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流动保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液气液两相流 天然气生产 湿气输送
下载PDF
论“气液、气固两相流动及实验技术”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
15
作者 凡凤仙 胡晓红 苏明旭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为使全英文课程适应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必须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结合承担研究生“气液、气固两相流动及实验技术”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的实... 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为使全英文课程适应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必须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结合承担研究生“气液、气固两相流动及实验技术”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的实践经历,从课程网站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问题的对策、考核方法革新、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供了建设高质量全英文课程的具体措施。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研究生 全英文课程 教学改革 “气液、气固两相流动及实验技术”
下载PDF
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液膜高度的测量与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广军 郭烈锦 陈学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46,共5页
以空气、水为工质,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对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分层流的液膜高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实验段,其一为有机玻璃矩形管;其二为内径为50mm的有机玻璃圆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维双流体模型... 以空气、水为工质,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对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分层流的液膜高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实验段,其一为有机玻璃矩形管;其二为内径为50mm的有机玻璃圆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维双流体模型给出了两相分层流界面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高度 气液两相流 界面波
下载PDF
气液双流程烟气脱硫塔内脱硫效率与传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忠伟 周屈兰 +1 位作者 惠世恩 徐通模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6-329,360,共5页
实验采用电石渣做为脱硫剂,对气液双流程液幕式脱硫塔的脱硫性能以及传质特性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提出了烟气流量、浆液循环量、液气比值等主要影响参数对液幕式脱硫塔的脱硫性能的影响。同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关气液... 实验采用电石渣做为脱硫剂,对气液双流程液幕式脱硫塔的脱硫性能以及传质特性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提出了烟气流量、浆液循环量、液气比值等主要影响参数对液幕式脱硫塔的脱硫性能的影响。同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关气液双流程脱硫塔的传质模型,其形式如:Sh=16.226Reg0.863Rel-1.64和Sh=27.126Reg-0.77(L/G)-1.64。基于气液传质模型,双流塔内浆液与烟气间复杂的气液传质过程可以通过烟气雷诺数,浆液雷诺数以及液气比描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定量计算。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为研究液幕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二氧化硫的反应特性及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数据。实验发现,浆液循环量增加时,总的脱硫效率相应会提高,液气比增加时,总的脱硫效率也相应会提高。而烟气流量增加时,相应的脱硫效率却随之降低。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液气比大于20L/m3时,脱硫率可达90%以上;然而pH值对传质的影响作用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幕式气液两相流 湿法烟气脱硫 传质 脱硫效率
下载PDF
液幕式双流程烟气脱硫塔内气液流动与脱硫传质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孙忠伟 周屈兰 +1 位作者 惠世恩 徐通模 《节能》 2011年第4期23-27,2,共5页
对液幕式双流程脱硫塔的气液流动性能以及脱硫传质特性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提出烟气流量、浆液循环量、液气比值等主要参数对液幕式脱硫塔内的气液流动特性和脱硫效率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液气比增加,射流高度和气... 对液幕式双流程脱硫塔的气液流动性能以及脱硫传质特性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提出烟气流量、浆液循环量、液气比值等主要参数对液幕式脱硫塔内的气液流动特性和脱硫效率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液气比增加,射流高度和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相应增加;气相雷诺数增加时,射流高度相应增加而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相应减小。浆液循环量和液气比增加时,总的脱硫效率相应会提高。而烟气流量增加时,相应的脱硫效率却随之降低,但pH值对传质的影响很小。同时提出了一个相关气液双流程脱硫塔的传质模型,得到了气液传质的经验关系式。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为研究液幕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二氧化硫的反应特性及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幕式气液两相流 湿法烟气脱硫 传质 脱硫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