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竞争与疗法的叙事:疫情传播中个体叙事的生命书写、情感外化与叙事建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106,共10页
新冠疫情传播中,作为记录和记忆个体疫情体验与情感的个体叙事,以在场"第一视角"的生命写作和互动式叙事,外在地成为与国家叙事、媒体叙事相互补的一种社会再生产的叙事力量。同时,透过"故事叙说""情感与问题... 新冠疫情传播中,作为记录和记忆个体疫情体验与情感的个体叙事,以在场"第一视角"的生命写作和互动式叙事,外在地成为与国家叙事、媒体叙事相互补的一种社会再生产的叙事力量。同时,透过"故事叙说""情感与问题外化"的叙事疗法,内在地驱使个体身心自主的"朋友圈疗伤"。疫情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其叙事价值在于建构了疫情与自我身份认同、社会现实、国家民族认同等超越个体经验的普遍意义。进而在比较的视域和语境中理解疫情个体叙事的伦理局限及其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个体叙事 生命写作 叙事疗法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关键词 生命写作 被引量:7
2
作者 贺秀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生命写作是关于叙述者自己或者他人生活经历、生命历程的写作,包括自传、传记、回忆录、书信、日记、邮件、博客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学界逐渐厘清生命写作与传记文学的区别,认为生命写作不再是精英群体的专属,而是作为一个新的... 生命写作是关于叙述者自己或者他人生活经历、生命历程的写作,包括自传、传记、回忆录、书信、日记、邮件、博客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学界逐渐厘清生命写作与传记文学的区别,认为生命写作不再是精英群体的专属,而是作为一个新的叙事研究领域,为我们研究多元化的生命主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逐渐打破地域、文化和学科的局限,将生命写作与国别、族裔、文化、文学、医学、生命科学、历史、战争创伤、媒体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的跨学科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当今中国生命写作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传记文学研究,我们需要对接国际研究动态,拓宽研究内容和思路,进一步开拓跨国界、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写作 传记文学 研究动态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狼之历史镜像抉微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语文学刊》 2022年第1期70-96,共27页
狼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与古人历史渊源甚深。因环境变迁、城镇扩张、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狼群身影渐行渐远,沦为传说。受民间讹传、近代西方话语等影响,狼在现代词汇系统中被定格为凶狠阴险、忘恩负义等丑恶角色。本文系统阐释《说... 狼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与古人历史渊源甚深。因环境变迁、城镇扩张、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狼群身影渐行渐远,沦为传说。受民间讹传、近代西方话语等影响,狼在现代词汇系统中被定格为凶狠阴险、忘恩负义等丑恶角色。本文系统阐释《说文》等含狼斑斓厚重的文字记忆,力图真实再现早期中国先民有关狼之生命书写、尚武表征、伦理叙事等历史镜像及世界图景,给世界文化类型学大力注入颇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历史镜像 生命书写 尚武表征 伦理叙事
下载PDF
英美汉学界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书写发展概略
4
作者 卢婕 李玲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式短文;在发展期,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单行本传记呈现“以文作传”的特点;在全盛期,系列丛书和学术型传记以“新历史主义”视角,在具体历史语境中考察中国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动机和文学地位;在瓶颈期,由于中西学界研究兴趣的转向、政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英语传记正试图在传主身份、作传策略和创作理念上求新求变,再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汉学家 传记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家 异语写作
原文传递
论《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的自我生命叙事及伦理价值
5
作者 沈忱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阿特·斯皮格尔曼的图像自传,记录了作者及其亲属在“9·11”早上见证双子塔倒塌后的一系列行为。本文认为,这本图像自传不仅是一种历史证言,更是作者的自我生命叙事。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多重主体建...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阿特·斯皮格尔曼的图像自传,记录了作者及其亲属在“9·11”早上见证双子塔倒塌后的一系列行为。本文认为,这本图像自传不仅是一种历史证言,更是作者的自我生命叙事。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多重主体建构,最终实现对当下自我的重新界定,走出内心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 图像自传 生命叙事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物语蒙太奇:《传记作者的故事》生命书写之“诗与真”
6
作者 杨琳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力。当小说中的传记作者追觅的坚固牢靠之物遭遇到传统意义上被视为由透明事实材料构成的传记体裁时,物看似不可撼动的本质反而变得游移不定,面貌驳杂,非但未能提供关于传主生命书写的真实而确切的记录,反倒呈现出逝者与生者生命体验虚实交错的蒙太奇面貌,由此不仅揭示出“传记小说”一贯固有的“诗”性剖面,而且彰显出虚构于生命书写之“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拜厄特 《传记作者的故事》 蒙太奇 生命书写
原文传递
为生命立传:《暮色将尽》中的老年之思与关怀伦理
7
作者 王嘉琪 南健翀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在人生的终点对生命历程的回望与反思。一方面,她以阅读、绘画、园艺、写作等填补老年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我”逡巡环游于多重叙事身份,从而赋予传记复调的立体对话声音,还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边...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在人生的终点对生命历程的回望与反思。一方面,她以阅读、绘画、园艺、写作等填补老年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我”逡巡环游于多重叙事身份,从而赋予传记复调的立体对话声音,还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实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在死亡的凝视中,她以创作与思考作为抵抗,凭借极具自反意识和关怀伦理的生命书写,不仅为自己在人间的旅程写下了爱与希望、勇气与沉思,更为老年群体如何斡旋于诡谲的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暮色将尽》 生命书写 老年之思 关怀伦理
原文传递
从记忆走向生命: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写作”
8
作者 焦红乐 《现代传记研究》 2023年第2期223-236,共14页
作为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传记、日记、书信等相关文类的特殊渊源,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对记忆艺术产生了深深的钟情与迷恋。伍尔夫不仅以传记为文学远航的出发点,还在对传记书写的探索中形成了著名的“花岗岩与彩虹”完美结合... 作为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传记、日记、书信等相关文类的特殊渊源,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对记忆艺术产生了深深的钟情与迷恋。伍尔夫不仅以传记为文学远航的出发点,还在对传记书写的探索中形成了著名的“花岗岩与彩虹”完美结合的“新传记”观念,更在此基础上,通过非个人化的艺术创造,在小说创作中将鲜活的生命记忆定格为至关重要的“存在的瞬间”,从而完成其终生致力于探索的“生命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传记 记忆 生命写作
原文传递
跨媒介的“生命书写”:石黑一雄创作的自传动因
9
作者 李文庭 杨莉馨 《现代传记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53,共14页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创作呈现出“生命书写”的特质,折射出日本文化、音乐经历与主体意识的融通。一方面,作者以20世纪50年代移民经历中零散的日本印象为核心,碎片化地呈现了他在长崎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早年命途多舛的音乐历程也...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创作呈现出“生命书写”的特质,折射出日本文化、音乐经历与主体意识的融通。一方面,作者以20世纪50年代移民经历中零散的日本印象为核心,碎片化地呈现了他在长崎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早年命途多舛的音乐历程也不断形塑小说的叙事内核:归档日本记忆和诉说逐梦遗憾构成其从事小说创作的两大自传动因,并与日本“人文主义”电影和诸多音乐元素存在跨媒介的联动关系。石黑一雄创作的自传动因源于其跨媒介的“生命书写”,影像、乐音与文字的互动不但重构了其以童年日本印象为核心的回忆空间,更描摹了现代性语境中普罗大众的生存境遇,展现出作者的人文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生命书写 自传动因 跨媒介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萧三红色诗歌中的生命书写
10
作者 舒瑶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8-94,共7页
萧三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湖南籍翻译家、革命家,以其丰硕优秀的翻译作品和出色的才华为民族思想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诗人,萧三同样在民族艰难抗战的岁月中充当了重要的中坚力量,其丰富的生命体验直接影响了他诗歌创作视角以及对... 萧三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湖南籍翻译家、革命家,以其丰硕优秀的翻译作品和出色的才华为民族思想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诗人,萧三同样在民族艰难抗战的岁月中充当了重要的中坚力量,其丰富的生命体验直接影响了他诗歌创作视角以及对生命的关注。在萧三的诗歌中,萧三以熟悉的人生经历为落脚点,还原了对生命真实生存境遇的描绘,试图在诗歌中追寻生命最原始的特征,讴歌了生命至真至纯的本性。诗人萧三将个体与群体的生命体验以及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巧妙地融汇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展现了对生命的高度关注,用文字还原了生命的本真,折射出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三 诗歌 生命书写 抗战
下载PDF
《接骨师之女》:女性生命的代际书写
11
作者 黄旭 朱骅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
《接骨师之女》拓展了谭恩美的母女关系主题,讲述了女性生命的代际冲突与跨国延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采用女性主义分析,缺乏生命写作角度的研究。就本部作品而言,血缘纽带、共同记忆是代际溯根书写的动机,讲故事的哺育方... 《接骨师之女》拓展了谭恩美的母女关系主题,讲述了女性生命的代际冲突与跨国延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采用女性主义分析,缺乏生命写作角度的研究。就本部作品而言,血缘纽带、共同记忆是代际溯根书写的动机,讲故事的哺育方式是女性代际书写的呈现方式,每一代女儿对上一代母亲的书写都展示了生命传递中绵延不绝的生命激情与生存智慧。宝姨、茹灵、露丝三代女性的跨国际遇对应的是女性生命空间的不断扩展,而生命的代际书写成为生命绵延不绝的传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生命写作 华裔美国文学
原文传递
论莫言的“生命书写”及其文本策略——以《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荣博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6-30,43,共6页
"生命书写"是将生命作为人类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石的哲学态度投射到文学领域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书写范式。生命书写至少包含着哲学意蕴、文本策略、小说批判性的根基和立场这几个主要的层面,其中文本策略是其中较为复杂的... "生命书写"是将生命作为人类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石的哲学态度投射到文学领域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书写范式。生命书写至少包含着哲学意蕴、文本策略、小说批判性的根基和立场这几个主要的层面,其中文本策略是其中较为复杂的层面。《生死疲劳》中,莫言通过全方位性、参与性的语言,生命化的隐喻、复调等表现手法,对比叙述中荒诞狂放的文本风格等诸多文本策略,构造了一个充满生命辉光的小说世界,可以被看作生命书写的文本策略上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书写 莫言 《生死疲劳》 文本策略
下载PDF
“意义之在”与“人的存在”:陈忠实短篇小说的生命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陈忠实着眼历史长河,立足秦川大地,深解民生百态,以凝重浑厚、沉稳劲拔的笔调描绘物资匮乏、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以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生命存在的矛盾与困苦,洞悉文化心理结构作用下农民的人格与人情,表现人生的悲苦与幸福、人情的轻薄... 陈忠实着眼历史长河,立足秦川大地,深解民生百态,以凝重浑厚、沉稳劲拔的笔调描绘物资匮乏、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以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生命存在的矛盾与困苦,洞悉文化心理结构作用下农民的人格与人情,表现人生的悲苦与幸福、人情的轻薄与沉重、人性的贪婪与单纯。作家在外聚焦与多元叙述中渗透着自己关于人生、人情与人性,以及道德元素和民本思想的独特生命体验,让读者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不易与艰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文章从"意义之在"与"人的存在"两个维度,对陈忠实短篇小说中有关生命的体验与呈现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陈忠实短篇小说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短篇小说 意义之在 人的存在 生命书写
下载PDF
道德教诲、娱乐与欢笑——论英国瘟疫文学中的生命书写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丽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4期36-45,共10页
对英国瘟疫文学的批评侧重文本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勾连及隐喻表达,而忽视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价值。在肆虐的瘟疫面前,文学文本对生命本身的关怀值得深入探讨。文学书写一方面借瘟疫隐喻道德腐坏以劝人良善,另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避... 对英国瘟疫文学的批评侧重文本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勾连及隐喻表达,而忽视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价值。在肆虐的瘟疫面前,文学文本对生命本身的关怀值得深入探讨。文学书写一方面借瘟疫隐喻道德腐坏以劝人良善,另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避世倾向,试图在酒精中寻找解脱。然而,在道德与娱乐的张力中,英国瘟疫文学书写又总是试图寻求某种平衡,试图以欢笑来抵制忧郁、死亡焦虑和政治焦虑,表现出试图超越身体局限,将瘟疫体验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瘟疫文学 生命书写 道德教诲 娱乐 欢笑
原文传递
论汤亭亭的生命书写
15
作者 张欣 《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汤亭亭是华裔美国文学最负盛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其争议性正是源于她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然而,学界对其作品的品鉴大多仅限于《女勇士》,缺乏对其后续作品的整体性观照。汤亭亭在三十余年的生命书写中,逐渐超越前期压抑、愤懑... 汤亭亭是华裔美国文学最负盛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其争议性正是源于她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然而,学界对其作品的品鉴大多仅限于《女勇士》,缺乏对其后续作品的整体性观照。汤亭亭在三十余年的生命书写中,逐渐超越前期压抑、愤懑的自我,以复杂高超的实验性生命书写表达了自己对世界与和平的关切。此超越个人伤痛、将世界纳入自我的创作转变,既反映出华裔作家不凡的诗性建构,也将进一步推动学界对华裔作家的创伤记忆与文学表达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生命书写 《女勇士》 《第五和平书》 《给生命留有广阔的边界》
下载PDF
生活作文:借助语言超越日常生活世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斌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文章认为生活作文在本质上述是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精神建构活动。超越日常生活世界可以从知觉、活动、反思、语言等不同维度进行。现象学语义观揭示了体验和语言之间本质联系,为探讨从语言维度超越日常生活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文章提... 文章认为生活作文在本质上述是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精神建构活动。超越日常生活世界可以从知觉、活动、反思、语言等不同维度进行。现象学语义观揭示了体验和语言之间本质联系,为探讨从语言维度超越日常生活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文章提出了借助语言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作文 现象学 内在语义观 日常生活世界 超越
下载PDF
未来写作:从应试写作走向生命写作
17
作者 杜二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未来写作是一项基于学生当下生长并积极建立与未来生活优质连接的活动,具有多主体共生、多能力相协、多感官联通、多活动相融、多学科共助、多场域开展等特点。开展未来写作活动需要全情投入当下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想象,建构优质的写... 未来写作是一项基于学生当下生长并积极建立与未来生活优质连接的活动,具有多主体共生、多能力相协、多感官联通、多活动相融、多学科共助、多场域开展等特点。开展未来写作活动需要全情投入当下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想象,建构优质的写作生态,以及全媒体积极助力。在当下写作时空中,未来写作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有助于写作共同体的建立,与未来生活建立优质连接,促进写作评价的重建,最终促使学生实现自由自觉的人生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写作 应试写作 生命写作
下载PDF
聚焦于集体无意识流变的生命书写——论《老生》中新的书写范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荣博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0,共10页
《老生》开创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书写的一种新范式。经由对历史和记忆事实的"山"的层面的还原,与对民族集体无意识流变生成的"河"的层面的还原,刻画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流变和生成,勾勒出其中的变和不变,展示了民族集体... 《老生》开创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书写的一种新范式。经由对历史和记忆事实的"山"的层面的还原,与对民族集体无意识流变生成的"河"的层面的还原,刻画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流变和生成,勾勒出其中的变和不变,展示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与历史具体处境的交互关系,深化并推进了鲁迅式的现实型文学思路,同时也奠定了一种新的生命书写范式。以集体无意识书写所建造的巨大而幽深的真实图景,呈示生命沉沦和异化的生成机制,探寻其恢复本真的可能性和必由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生》 真实性 集体无意识 生命书写
下载PDF
自传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春光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自传被誉为文学共和国中最民主的省份,具有包容性、易操作性和功用性的特点,为大众所熟知。然而,人们对它的界定却莫衷一是,相关的定义层出不穷,其内涵与外延也屡有变迁,大致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的转向:从固定的文类到变动的语言行为,从... 自传被誉为文学共和国中最民主的省份,具有包容性、易操作性和功用性的特点,为大众所熟知。然而,人们对它的界定却莫衷一是,相关的定义层出不穷,其内涵与外延也屡有变迁,大致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的转向:从固定的文类到变动的语言行为,从自我写作到生命写作,从西方中心论到世界视角。这三次转向表明,自传绝非封闭、保守的事物,而是一个保持开放、与时俱进的体系。它不断打破各种边界,突破自身的限制,从而成为一个无边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范式转向 生命写作 语言行为 西方中心论
下载PDF
挑战文类疆界:论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依吐尔.奥祖木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7,共9页
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研究生进入到传记、自传、历史、回忆录、科学文献、历史编纂等不同文类的本质及其复杂关系之中的旅程,也是他进入到自我的旅程。小说对各种文学类型甚至文学本身的各种正统观点进行了戏仿,也对... 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研究生进入到传记、自传、历史、回忆录、科学文献、历史编纂等不同文类的本质及其复杂关系之中的旅程,也是他进入到自我的旅程。小说对各种文学类型甚至文学本身的各种正统观点进行了戏仿,也对作品中以生态学家和蜜蜂专家芙拉所代表的自然科学给予礼赞。本文指出,拜厄特在作品中意味深长地拆穿了生命与艺术、科学与艺术、历史编纂与文学创作、传记与自传等各种相互对立的学科和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质疑了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基于所谓事实生平书写的实践,其展现文类多样性的策略和对文类表现出的嘲讽姿态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厄特 《传记家的故事》 生平书写 后现代戏仿 自然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