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文学中的旅行与美国梦 |
廖永清
张跃军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2
|
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自我”观念 |
李永毅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12
|
|
3
|
从《草叶集》看惠特曼的民主精神 |
陈洪富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1 |
4
|
|
4
|
反思性社会学视域下赵萝蕤诗歌翻译特点解析——以《草叶集》组诗《亚当的子孙》译文为例 |
翟文慧
王桃花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4 |
0 |
|
5
|
影响与创造:新文化运动以来惠特曼《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 |
谢志超
贾佳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9 |
4
|
|
6
|
“草叶”:美国文化的产物——《草叶集》中“草叶”之意蕴研究 |
张叉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民主思想的结晶——剖析惠特曼的《草叶集》 |
陈丽华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8
|
基于UG的新型草地落叶清扫车设计 |
李帅
彭才望
黄栋
胡加伟
|
《时代农机》
|
2017 |
2
|
|
9
|
苦难与超越——对惠特曼《草叶集》主题的重新诠释 |
杜璇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0
|
《草叶集》主题论 |
李汝成
路玉坤
|
《济南大学学报》
|
2000 |
2
|
|
11
|
抒情史诗:惠特曼的《草叶集》 |
黄宗英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2
|
惠特曼《草叶集》主题的当代价值 |
刘翠湘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3
|
惠特曼《草叶集》的生态批评 |
李镁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11 |
1
|
|
14
|
《草叶集》与《女神》对比研究 |
叶碧霞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5
|
论惠特曼对郭沫若“惠特曼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草叶集》到《凤凰涅槃》的明示 |
潘利锋
何愉桦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6
|
论沃尔特·惠特曼 |
张子清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17
|
《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
高毅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1
|
|
18
|
“他者”视阈下“I”在惠特曼《草叶集》中的多重意象研究 |
郭英杰
赵青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9
|
《草叶集》:美国人自己的诗 |
姜焕文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20
|
《草叶集》与《蕨叶集》的对歌 |
卢敏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