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边坡锚杆设计计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秋元 赵尚毅 +2 位作者 郑颖人 周峰 施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6-1280,共5页
结合岩质边坡工程实例,对岩质边坡支护设计中的锚杆轴向拉力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等效内摩擦角法、二维数值分析计算法等方法的设计计算结果偏大,三维数值分析计算法计算结果比较可... 结合岩质边坡工程实例,对岩质边坡支护设计中的锚杆轴向拉力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等效内摩擦角法、二维数值分析计算法等方法的设计计算结果偏大,三维数值分析计算法计算结果比较可靠,符合工程实际。侧向岩石压力计算方法与剩余下滑力法的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计算法基本一致。在侧向压力接近于零时,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采用的侧向岩石压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锚杆拉力的设计计算。锚杆轴力并非均匀分布,对边坡顶部、底部锚杆应予以加强。在施工阶段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按正作法施工,充分发挥边坡的自稳能力,以减小锚杆轴力,可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侧向岩石压力 锚杆拉力 计算方法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两硬”薄煤层采空区煤柱下沿空留巷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玉翔 雷延智 +1 位作者 杨晓龙 杨芳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91,共4页
通过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硬"薄煤层采空区煤柱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硬"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煤柱下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可达16.1 MPa,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需要具有一定的"让-抗"特性。通过理论计... 通过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硬"薄煤层采空区煤柱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硬"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煤柱下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可达16.1 MPa,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需要具有一定的"让-抗"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巷旁充填体参数,即巷旁充填体宽度为2.0 m,充填体终凝强度不低于25 MPa,通过对该矿88105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围岩移近量监测,结果表明按此参数沿空留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硬”薄煤层 采空区下 侧向支承压力 沿空留巷 数值模拟 矿压监测
原文传递
岩质边坡侧向岩石压力计算体系优化研究
3
作者 刘永刚 张聚文 孙志彬 《路基工程》 2022年第5期30-34,共5页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提出了有无外倾结构面及结构面软硬不同情况下侧向岩石压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复杂,计算原理与概念不简明,实际应用中容易概念不清出现错误。基于边坡极限平衡原理对岩石边坡的侧向岩石压力计...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提出了有无外倾结构面及结构面软硬不同情况下侧向岩石压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复杂,计算原理与概念不简明,实际应用中容易概念不清出现错误。基于边坡极限平衡原理对岩石边坡的侧向岩石压力计算体系优化,提出了新的边坡侧向岩石压力求解思路,并经算例验证了体系优化的可行性与简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侧向岩石压力 边坡支护 框架梁锚索 挡墙
下载PDF
南门山岩石高切坡工程的设计实践与体会
4
作者 赵尚毅 雷用 +1 位作者 陈金峰 董彤 《重庆建筑》 2012年第9期56-60,共5页
南门山岩石高切坡工程坡顶有居民建筑,设计需按静止侧向岩石压力确定边坡的支护结构型式,并要求逆作法施工。但施工中部分区段未严格按逆作法施工造成坡顶建筑开裂,与之相反,严格按逆作法施工的边坡在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2年内监测得到... 南门山岩石高切坡工程坡顶有居民建筑,设计需按静止侧向岩石压力确定边坡的支护结构型式,并要求逆作法施工。但施工中部分区段未严格按逆作法施工造成坡顶建筑开裂,与之相反,严格按逆作法施工的边坡在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2年内监测得到的变形位移很小,治理效果明显。该文介绍了此类边坡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效果,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静止侧向岩石压力 逆作法
下载PDF
超深竖井侧压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李尧 董星 +2 位作者 曹校勇 徐平 陈星历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中国公路隧道竖井设计与施工主要借鉴煤炭、冶金等行业的经验,尽管在超深竖井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相关设计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实践,在多座超特长隧道中超深竖井的建设过程中遇到多种挑战。针对隧道工程中超深竖井围岩压力计算难题... 中国公路隧道竖井设计与施工主要借鉴煤炭、冶金等行业的经验,尽管在超深竖井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相关设计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实践,在多座超特长隧道中超深竖井的建设过程中遇到多种挑战。针对隧道工程中超深竖井围岩压力计算难题,基于天台山2号竖井设计参数,结合已有实测围岩应力和损伤特征,使用三维有限差分模拟方法,假定爆破损伤区范围为1 m,建立560 m深竖井(包含Ⅲ-Ⅴ级围岩)数值模型,分析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建立超深竖井侧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围岩塑性区在竖井开挖线外1~2.5 m处;塑性区范围在同级围岩内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在接近围岩等级变化处时减小;损伤区内围岩应力远小于其他区域,大主应力为切向应力,围岩成环作用显著;损伤区外的塑性区内大主应力为垂直应力。竖井开挖并支护后,竖井周边围岩应力状态显著变化,径向应力随埋深增加而持续增加,在接近围岩级别变化处和竖井底部时开始减小。围岩级别的改变显著影响切向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大小,而对径向应力影响较小。相比现行《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推荐方法,提出的计算方法所得围岩压力更小,且更接近类似工程的实测结果和模拟结果,可为超深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竖井 侧压力 径向应力 切向应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