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景观——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 被引量:61
1
作者 尼尔.G.科克伍德 刘晓明 何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4,共5页
弹性的定义是"生态系统忍受扰乱而不至于崩溃的能力"。弹性是人类和生态系统被赋予的、自我恢复和适应未来的能力,也许也是人类被赋予的预测和规划未来的能力。本文的目的在于预测风景园林、城市化进程和未来城市及社区的和... 弹性的定义是"生态系统忍受扰乱而不至于崩溃的能力"。弹性是人类和生态系统被赋予的、自我恢复和适应未来的能力,也许也是人类被赋予的预测和规划未来的能力。本文的目的在于预测风景园林、城市化进程和未来城市及社区的和谐、人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将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当前与"弹性景观"相关的风景园林实践的主要思想?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它是如何组成的?在此过程中,遗产、价值、平衡和适应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文有3个主题来处理或面对与探讨"弹性景观"的思想,即把综合研究城市化的现代条件作为生态城市主义的新兴途径,后工业时代景观对全球环境的作用,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景观设计和基础设施问题。本文及涉及上述3个议题的案例,进一步阐述和探讨了大都市中心及其"弹性景观"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并达到社会的公正性,这里对生态的理解超越了自然环境范畴,还包括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弹性土地 景观生态 景观设计 可持续性 土地复垦 生态系统的设计和修复
下载PDF
1980年以来5个时期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昊昊 杜嘉 +3 位作者 南颖 宋开山 赵博宇 项小云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以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 以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研究5个时期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2015年珠江三角洲滨海天然湿地明显萎缩,面积减少了189 km^2,人工湿地明显扩张,面积增加了284 km^2;在研究区内,天然湿地萎缩主要是由于河口水域、红树林和盐水沼泽被转变为养殖池;随着时间的推移,5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重,湿地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边界越来越复杂,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强度加剧,斑块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口快速增长、滩涂开发、围填海活动、海砂开采和水利工程等是导致研究区滨海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其中,滩涂开发和围填海活动是使天然滨海湿地消失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河口 围填海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花利忠 崔胜辉 +2 位作者 黄云凤 尹锴 熊永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09-3517,共9页
选择海湾型城市——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近20a来各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采用景观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 选择海湾型城市——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近20a来各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采用景观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详细分析了城市形态演变、城市围填海特征及政策影响。结果表明:20a年来厦门近郊建设用地从18.4km2增加到108.4km2,远郊则从35.7km2增加到114.9km2,分别增长为原来5.9倍和3.2倍;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不断侵蚀耕地、林地和大规模填海造地完成,其中耕地景观变化最大,城市扩展最高峰(2002~2007年)近郊与远郊被建设用地"蚕食"的耕地多达19.74km2和33.11km2;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近郊城市城市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填充增长)演化,但远郊形态格局尚处于以中心城市扩展为主体的时期;填海造地面积及其时空分布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20a来厦门半城市化地区海岸线缩短了14.3%,近郊与远郊海岸分维数分别从1.236和1.267降到1.191和1.262,岸线复杂性明显降低,逐步趋于平直;海湾型城市战略的提出对填海造地影响最为明显,2002~2007年期间填海进程明显加快,近郊与远郊分别填海13.32和9.15km2,超越了前15a填海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城市扩展 围海造地 厦门 半城市化地区 分形
下载PDF
水田化进程中的富锦市耕地景观格局演化规律 被引量:23
4
作者 杜国明 潘涛 +1 位作者 尹哲睿 董金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7-21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耕地布局调整及内部结构变化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适应性措施.耕地景观格局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表象,其演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耕地布局调整及内部结构变化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适应性措施.耕地景观格局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表象,其演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富锦市2000、2013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景观指数标准法与数理统计法从耕地组分、空间配置、斑块特征角度探究区域水田化过程中耕地景观演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富锦市耕地面积为51.24万hm2,垦殖率60.4%,水田占耕地比率6.7%,其中,农区、垦区的水田比率分别为5.5%、8.3%,均处于水田化初始阶段;到2013年,富锦市耕地面积达到69.93万hm2,垦殖率上升至82.4%,水田比率54.1%,整体处于水田化中期阶段,其中,农区水田比率33.6%,初步进入水田化中期阶段,垦区水田比率83.4%,处于水田化末期阶段.水田化初始阶段,富锦市耕地斑块数量为2311块,其中,农区为1010块、垦区为1301块;各区域斑块变异系数、形状指数数值呈现旱地大、水田小的共性;旱地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最大斑块指数均在60.0%以上;连通性以旱地为主,斑块密度普遍具有旱地低、水田高的特征;空间格局上旱地呈集聚分布,水田点星镶嵌.水田化向中期、末期阶段演化中,耕地斑块总数增加,水田、旱地具有异速增长特征;斑块变异系数水田逐步增加、旱地呈波动趋势;形状指数水田先升后降、旱地逐渐降低;平均斑块面积水田逐步增加,旱地相反;斑块密度旱地日渐上升,水田日益降低;连通性指数由旱地持续向水田转变,旱地优势性不断减弱,水田优势性不断增强;空间格局向部分水旱交错相间分布,部分水田集聚分布演变.垦区与农区不同的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方式对水田化进程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化 耕地景观格局 农区 垦区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空间重构视角下的杭州市绕城村乡村振兴实践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斌 洪泉 +2 位作者 唐慧超 李琳 林麒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治,从生产空间整备与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与提升、生态空间修复与拓展3个方面着手,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振兴 空间重构 土地整治 杭州 绕城村
下载PDF
基于ArcView 3D Analyst的土地复垦三维景观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秋计 张洪波 +2 位作者 党熙凯 谢宏全 郝海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其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规划设计等。在GIS所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复垦规划后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景观模型,对评价规划方案、展示规划效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其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规划设计等。在GIS所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复垦规划后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景观模型,对评价规划方案、展示规划效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土地复垦前后的景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ArcView3DAnalyst是ArcViewGIS的扩充模块。对ArcView3DAnalyst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在ArcView3DAnalyst基础上建立土地复垦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建立了1个土地复垦三维景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VIEW 3D ANALYST 土地复垦 三维景观 GIS
下载PDF
纵观棕地 被引量:13
7
作者 尼尔.柯克伍德 萧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城市中老工业用地(棕地)的弃置或低效使用,以及将其作为重要再生土地资源的思考要求风景园林师在研究与设计2个方面探索新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棕地的议题涵盖了棕地在国家景观全局中的位置及其类型,以及在棕地的特殊场地上... 城市中老工业用地(棕地)的弃置或低效使用,以及将其作为重要再生土地资源的思考要求风景园林师在研究与设计2个方面探索新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棕地的议题涵盖了棕地在国家景观全局中的位置及其类型,以及在棕地的特殊场地上创造极具创意的环境之方法、途径和材料。重点探讨的内容包括:美国国家层面对棕地环境受创场地的认知,以棕地学术会议为载体的学界研讨,以及通过对棕地再生案例的分析来探索创新、清晰的棕地再利用设计途径。最后提出对未来棕地景观演变趋势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棕地 景观改造 都市景观设计 场地修复 后工业用地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揭二龙 李小军 刘士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0-503,共4页
洲滩是鄱阳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和最为活跃的景观要素之一。研究洲滩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洲滩对鄱阳湖功能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述鄱阳湖的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动态,并着重分析洲滩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 洲滩是鄱阳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和最为活跃的景观要素之一。研究洲滩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洲滩对鄱阳湖功能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述鄱阳湖的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动态,并着重分析洲滩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湖区大量泥沙淤积造成的洲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流形态、泥沙冲淤和江湖水文关系等。因此,洲滩的改变导致鄱阳湖调蓄功能、生态功能等的变化,其分布和动态是反映鄱阳湖演变规律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景观动态 泥沙淤积 洲滩 围垦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复垦的原则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银贵 程烨 白中科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矿区各期的土地利用图上的各景观类型进行面积统计,根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数据分析露天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根据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指导性的原则。采用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学方法,计算...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矿区各期的土地利用图上的各景观类型进行面积统计,根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数据分析露天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根据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指导性的原则。采用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学方法,计算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通过对土地景观类型的总变化率和年变化率及景观类型的转移量的研究,反映了露天矿区土地景观类型变化的特点,同时在矿区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管理、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利于创建持续性的矿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景观变化 土地复垦 露天矿 安太堡
下载PDF
美国斯特恩矿坑公园的景观改造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崔庆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位于美国芝加哥南区的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是在一采石矿坑废弃地及建筑垃圾填埋场基址上改造而成的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采用案例研究策略,在介绍场地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简要解析其方案生成逻辑,并对最终改造实... 位于美国芝加哥南区的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是在一采石矿坑废弃地及建筑垃圾填埋场基址上改造而成的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采用案例研究策略,在介绍场地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简要解析其方案生成逻辑,并对最终改造实施方案进行描述,最后就其可持续设计理念及现代功能主义设计思想进行评价,旨在为同类场地的景观改造再利用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国斯特恩矿坑公园 采石废弃地 改造再利用 可持续
下载PDF
开垦60年东北三江平原典型产粮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以859农场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肇慰 陈锡云 +1 位作者 陈昌华 张军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3,共7页
地处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高强度的湿地开垦,改变了原有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使得生态脆弱性问题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及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文中以该区开垦程度较大的859农场... 地处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高强度的湿地开垦,改变了原有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使得生态脆弱性问题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及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文中以该区开垦程度较大的859农场为例,利用开垦60年(1950s^2013a)来8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结果,从景观格局角度选取生态压力指标与结合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标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开垦60年,景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草地、林地2种景观类型景观生态脆弱性变化明显。2)开垦60年,农场生态脆弱性显著增加。初期上升明显,自1980s后变化趋缓,新世纪以来,随着垦荒强度以及各种生态保护政策与农田管理措施的变化,农场生态脆弱性也随之出现了剧烈波动,总体有向好的趋势。3)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方向与开垦方向相同,开垦30年后生态脆弱性较高区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于位于林地-耕地-草地交界区域。研究结果说明:人类活动是影响东北典型产粮区生态脆弱性的关键因素。过度开垦对区域生态脆弱性有负面影响,而退耕退湿等政策能缓和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景观格局 东北典型产粮区 开垦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抚远县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树峰 张柏 +1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树清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和TM)数据,获得抚远县6期景观类型图;通过计算各景观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转入和转出贡献率,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1954~2005年三江平原抚远县湿地农田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和TM)数据,获得抚远县6期景观类型图;通过计算各景观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转入和转出贡献率,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1954~2005年三江平原抚远县湿地农田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耕地成为抚远县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1954~2005年,各景观类型中耕地的相对变化率最大,1995—2000年间其相对变化率达到10.50;湿地的相对变化率在1976~1986年最大,为1.31%,湿地转出变为耕地的贡献率较大,这主要是湿地大面积被开垦为耕地的结果。景观指数在过去50多年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大景观形状指数(LSI)出现在1995年,为36.99;最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出现在1986年,为1.45;最大斑块聚集度指数(CONTAG)和斑块指数(LPI)出现在2005年,分别为64.14和53.35;最大斑块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出现在1954年,为1.54。大规模农业开发与景观指数变化规律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景观格局 湿地农田化 三江平原抚远县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景观生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秋计 刘昌华 +1 位作者 谢宏全 王永平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6,共4页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规律。以徐州市贾汪区的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对沉陷地的图斑形状和规模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标准田块相比,沉陷地的斑块指标平均值接近优质农田,但变化幅度较大。图斑面积变...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规律。以徐州市贾汪区的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对沉陷地的图斑形状和规模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标准田块相比,沉陷地的斑块指标平均值接近优质农田,但变化幅度较大。图斑面积变化较大,面积小于500亩的图斑较多,占总地块数的65%,占总面积的27%。并以贾汪区商湖复垦项目为对象,分析了复垦前后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垦工程实施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沉陷地 景观生态 复垦
下载PDF
中国棕 被引量:6
14
作者 尼尔.柯克伍德 付泉川 +1 位作者 王玉鑫 卓百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考虑到废弃的前工业用地的经济复苏和环境更新,需要探索和开发新的研究工程和预期设计模式。对环境受损场地的认知,是与创新性再利用设计和前瞻性景观统筹考虑的。在对棕地进行概述后,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中国棕"。... 考虑到废弃的前工业用地的经济复苏和环境更新,需要探索和开发新的研究工程和预期设计模式。对环境受损场地的认知,是与创新性再利用设计和前瞻性景观统筹考虑的。在对棕地进行概述后,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中国棕"。该假说认为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全球棕)在其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都是一个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环境的棕地。关于什么是污染和非污染、干净和不干净、居住和非居住的问题,以及方法与政策的含义和预期景观设计的作用,均可以进行讨论和批判。最后,针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的国家景观应该如何结合中国的深厚历史和广阔地理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预期设计 棕地 中国棕 景观改造 场地修复 后工业用地
下载PDF
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徐州潘安湖复垦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华 徐嘉兴 +1 位作者 裴基龙 陈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上升,增幅达90.05%,生态总体状况良好。(2)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复杂性和聚集性增加,由中心向四周扩散。(3)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由中度协调—生态服务滞后变为高度协调—景观格局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景观格局发展滞后于生态系统服务,仍需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对土地复垦区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耦合协调 土地复垦 矿区
下载PDF
兖州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艳 赵艳玲 +3 位作者 吴国伟 李强 李亚龙 聂子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48,151,共4页
以1987—2014年兖州煤田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兖州煤田部分矿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了1987—2014年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2003年以后景观破碎度开始增加,景观类型转化以耕地转向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与水域,... 以1987—2014年兖州煤田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兖州煤田部分矿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了1987—2014年矿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2003年以后景观破碎度开始增加,景观类型转化以耕地转向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与水域,未利用土地转向建设用地为主要转化方式。地下高强度开采、地面复垦和工程建设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遥感 景观格局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重建措施探究——以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景观重建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秀娟 段渊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占用着城市的大面积宝贵土地资源,以西安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场地特征分析,针对当前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重建与应该转换思路,"生态先行,景观先行",以及具体的景观重建措施,为今后...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占用着城市的大面积宝贵土地资源,以西安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场地特征分析,针对当前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重建与应该转换思路,"生态先行,景观先行",以及具体的景观重建措施,为今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生态修复、景观重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 生态修复 景观重建
下载PDF
豫安煤矿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鹏飞 赵振杰 +1 位作者 张亚杰 刘勇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160-166,共7页
为了改善豫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减轻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修复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矿活动没有破坏含水层或对含水层的影响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 为了改善豫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减轻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修复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矿活动没有破坏含水层或对含水层的影响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大,矿山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严重。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场地平整技术、道路技术、排水渠技术、绿化技术、土壤培肥与翻耕、管护技术等。研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地貌景观 土地资源破坏 土地复垦
下载PDF
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公园生态景观设计实践——以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垂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6,共4页
成都市天府新区的大源公园原址为20世纪80——90年代的郊区垃圾填埋场,根据城市向南扩张发展的需求,规划为城市新城居住区组团的核心开放空间。基地原有的废弃物已分解碳化并自然压实。通过整体评估,实施了大区域水系统整合改造,组织中... 成都市天府新区的大源公园原址为20世纪80——90年代的郊区垃圾填埋场,根据城市向南扩张发展的需求,规划为城市新城居住区组团的核心开放空间。基地原有的废弃物已分解碳化并自然压实。通过整体评估,实施了大区域水系统整合改造,组织中水回用,建立循环及建造湿地提升水质;配合竖向设计进行种植土改造,以本土树种为主,四季变化层次丰富的乔灌木布置等方式,成功将基地改造为生态基底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中心公园。公园与成都市的绿地系统和慢行网络衔接,方便到达;广场、草坪、水岸、花园等多样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社区商业及小规模的餐饮设施完善了配套服务。于2013年重新开放后,成为区域居民及城市新城的生活舞台。建成后的大源公园,扭转了旧有残破废弃的郊区形象,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与其他项目投资的催化剂,为成都市向南的发展策略落实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垃圾填埋场 中水回用 土壤改良 水质提升 生态示范
下载PDF
围填海背景下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20
作者 寇财垚 满卫东 +4 位作者 张永彬 郑浩 杨晓芜 刘明月 李春景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3-540,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导致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演变。以唐山市南部的乐亭县、曹妃甸区和丰南区所辖范围为研究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提取出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导致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演变。以唐山市南部的乐亭县、曹妃甸区和丰南区所辖范围为研究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提取出唐山市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4个时期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滨海湿地(包括水域、沼泽、盐田、养殖池和滩涂)面积分别为1496.25 km^(2)、1549.50 km^(2)、1208.97 km^(2)和1178.12 km^(2),与1990年相比,2020年,研究区的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21.26%,其中,77.12%的滨海湿地被围填为人工表面;受围填海活动影响,4个时期研究区的各类型滨海湿地的质心位置持续移动,其中沼泽和滩涂质心位置变化较为明显;4个时期研究区盐田的破碎化程度低,滩涂的连通性好,2000年沼泽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较高,养殖池在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导致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围填海 土地利用 唐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