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72
1
作者 成金华 尤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依据、理论基础,研究了这一原则所包含的科学内涵:生命共同体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能实施分割式管理;人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领导干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科学内涵 实践路径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4
2
作者 王庭健 苏睿 +3 位作者 金相灿 夏忠林 林漪 方世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2-19,共8页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化学形态和负荷量:通过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溶解氧、pH值、温度、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影响.进而得出磷释放速率.并对pH值影响作出校正,计算出沉积...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化学形态和负荷量:通过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溶解氧、pH值、温度、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影响.进而得出磷释放速率.并对pH值影响作出校正,计算出沉积物中磷对湖水释放量,为玄武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化学形态 释放规律 水质
下载PDF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1
3
作者 马健荣 邓建明 +1 位作者 秦伯强 龙胜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20-3030,共11页
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常见的生态灾害,通过产生毒素、死亡分解时使水体缺氧和破坏正常的食物网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公众健康和景观,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发生机理是进行防治的基础。综述了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主要假... 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常见的生态灾害,通过产生毒素、死亡分解时使水体缺氧和破坏正常的食物网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公众健康和景观,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发生机理是进行防治的基础。综述了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主要假说和证据,主要分为环境因子(营养盐、氮磷比、温度、微量元素、浮游动物牧食、水文和气象条件等)和生理生态特性(伪空泡、胶质鞘、CO2浓缩机制、适应低光强、贮藏营养物质、防晒、产毒素和固氮等)两个方面;评述了主要新理论,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寻找一两个关键因子并不能阐明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现存的理论或假说尽管已经在蓝藻水华的防治实践中产生重要作用,但仍然未能清楚地阐释其发生的客观规律。认为蓝藻水华是在各种环境因子(外因)的耦合驱动下,水华蓝藻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内因),产生巨大的生物量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在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集聚于水表而形成。因此水华机理的研究应同时关注水华蓝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和蓝藻水华发生的各种环境条件。不同环境因子协同影响水华蓝藻的不同生理生态特性的表达,从而影响水华的发生过程,将可能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蓝藻水华机理的研究在微观方面正趋向于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蓝藻生理过程,宏观方面则将广泛应用遥感遥测技术观测全湖蓝藻的变化规律。今后加强对水华蓝藻生理生态特性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和环境多因子耦合作用于蓝藻水华过程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蓝藻水华的机理研究包括现象、过程和原因3个层次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现象和过程的研究,不断揭示其发生过程中水华蓝藻的群落演替、种群发展、细胞活性和分子机理等变化规律,才能找到其发生的真正原因,为其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蓝藻水华 发生机理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96
4
作者 崔保山 赵翔 杨志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88-1795,共8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普遍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盐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状况。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湖泊严重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危机的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普遍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盐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状况。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湖泊严重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危机的区域问题之一。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种方法:1曲线相关法;2功能法;3最低生态水位法。在最低生态水位法中,其方法有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和年保证率设定法。一旦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得以确定,将为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湖泊管理提供综合性、权威性及可操作性决策依据,为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最小生态需水量 计算方法 生态水文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被引量:93
5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13,共17页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亦大为发展,面积达220×104km2。海拔较低处季风降水量影响强烈的湖泊出现低水位或接近于干枯,海拔较高处季风影响微弱的高原中西部湖泊呈现低于间冰段、高于冰后期的次高水位,湖水含盐量普遍增加,柴达木出现多层石盐沉积。荒漠草原扩大,占领了高原大部分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冰川 平衡线 湖泊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研究 被引量:94
6
作者 赵翔 崔保山 杨志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工农业的不合理开发、人口的剧增以及水库和涵闸水利设施的盲目建设等,引发了白洋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干淀、水污染、生态环境退化、泥沙淤积、湖泊萎缩以及航运中断等。恢复和重建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工农业的不合理开发、人口的剧增以及水库和涵闸水利设施的盲目建设等,引发了白洋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干淀、水污染、生态环境退化、泥沙淤积、湖泊萎缩以及航运中断等。恢复和重建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并使其至少维持在最低生态水位上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分析白洋淀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水量面积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年保证率设定法和功能法等4种方法对其最低生态水位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7.32 m、7.33m、7.2 8m和7.2 7m。通过合理性分析,认为取它们的平均值即7.30 m作为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是合理的,符合白洋淀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最低生态水位 计算方法 白洋淀
下载PDF
湖泊及水库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57
7
作者 韩菲 陈永灿 刘昭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5-791,共7页
以湖泊及水库的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三类富营养化模型,即:单一营养物质负荷模型,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富营养化模型的建立思路和应用实例进行概括和描述。对不同模型的优缺... 以湖泊及水库的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三类富营养化模型,即:单一营养物质负荷模型,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富营养化模型的建立思路和应用实例进行概括和描述。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湖泊水库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库 富营养化模型 浮游植物 生态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硅藻指示性属种 被引量:82
8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王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0-574,共5页
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及多次季节性水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57个常见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的生态学特征.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常见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及忍耐幅度.根据生态学理论得出,属种Cy... 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及多次季节性水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57个常见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的生态学特征.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常见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及忍耐幅度.根据生态学理论得出,属种Cyclotellameneghiniana、C.atomus、Stephanodiscusparvus、S.minutulus、Naviculasubminiscula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很好的指示性属种;而Aulacoseiraalpigea、Cyclostephanosdubius、C.tholiformis、C.invisitatus、Stephanodiscushantzschii、Naviculacirtrus、Nitzschiaagnita、N.subacicularis等则是潜在的湖泊富营养化的指示性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湖泊 硅藻 富营养化 总磷 指示性属种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9
作者 傅国斌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7-559,共13页
从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直接和间接应用两个方面 ,详细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洪水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水域面积、冰川 /积雪水文、降水、区域蒸发、土壤水分、径流和水文模型、水质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继而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 从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直接和间接应用两个方面 ,详细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洪水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水域面积、冰川 /积雪水文、降水、区域蒸发、土壤水分、径流和水文模型、水质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继而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中的联合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文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计算方法 被引量:65
10
作者 徐志侠 陈敏建 董增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24-2328,共5页
研究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 ,对解决我国湖泊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我国湖泊生态资料缺乏的情况 ,提出 3种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方法。认为湖泊天然生态系统已经适应了天然多年最低水位 ,据此提出利用湖泊多年天然... 研究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 ,对解决我国湖泊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我国湖泊生态资料缺乏的情况 ,提出 3种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方法。认为湖泊天然生态系统已经适应了天然多年最低水位 ,据此提出利用湖泊多年天然水位资料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方法——天然水位资料法 .认为要使湖泊生态系统不出现严重退化 ,必须使湖泊水文和地形子系统不严重退化 ,据此提出湖泊形态分析法 .从生物对生存空间的最小需求角度 ,以鱼类为指示生物 ,提出生物最小空间需求法。采用上述 3种方法计算了南四湖最低生态水位。计算结果表明 ,南四湖上级湖最低生态水位的范围为 32 .75~ 33.2 5 m,平均值为 33m;下级湖最低生态水位范围 31.2 5~ 31.75 m,平均值为 31.38m。上下两湖最小生态水位相应湖面面积之和为 5 93~86 0 km2 ,平均水位相应面积之和 70 8km2 ,占 195 3~ 1979年多年平均湖面面积 12 2 5 km2 的 5 8%。从保护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最低生态水位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全为民 严力蛟 +1 位作者 虞左明 焦荔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自从湖泊富营养化引起人类注意以来 ,科学家们就设法通过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预测湖泊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以便找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总的来说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单限制因子模型 ... 自从湖泊富营养化引起人类注意以来 ,科学家们就设法通过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预测湖泊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以便找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总的来说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单限制因子模型 ,如磷模型 ;(2 )多限制因子模型 ,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估测模型 ;(3)生态 -动力学模型 ,它是目前也是以后发展的主流。随着人们对湖泊生态系统认识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生态与水动力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富营养化 模型 动态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特征及与全国湖泊比较 被引量:59
12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6期24-27,共4页
我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以盐湖和咸水湖集中为特色的高原湖群区,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淡水湖群区遥相呼应之势。据统计,仅西藏和青海两省(区)面积大于1 0km2的湖泊就有1091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 我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以盐湖和咸水湖集中为特色的高原湖群区,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淡水湖群区遥相呼应之势。据统计,仅西藏和青海两省(区)面积大于1 0km2的湖泊就有1091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 4%。其中,面积大于10 0km2的湖泊有346个,占两省(区)湖泊总面积的95 2%。在区域气温不断升高、冰川融解退缩的情况下,通江和依赖冰川补给的湖泊扩张淡化。另一方面,众多的降水径流补给的湖泊退缩、咸化及至消亡。青藏高原环境变化趋势,既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又是其通过自身调整寻求新的动态平衡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青藏高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孟凡德 姜霞 金相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4-29,共6页
对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月湖和玄武湖6个湖泊中的2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 43~1454 39mg kg,阳离子交换量... 对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月湖和玄武湖6个湖泊中的2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 43~1454 39mg kg,阳离子交换量为0 0861~0 2528mmol g,有机质总量为0 25%~7 38%,有机质组分以胡敏素为主;沉积物的颗粒组成以粉砂粒级和粘粒级为主,占64%~98%,粉砂粒级占50%~70%;粘土矿物以伊利石 蒙脱石混层为主,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沉积物中主要的氧化物为SiO2,Al2O3和Fe2O3,变化较大的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MnO和CaO变化不大,TiO2基本没有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湖泊中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且与湖泊污染程度密切相关。沉积物中细颗粒越多,有机质含量越高,阳离子交换量越大,铁铝氧化物含量越高的湖泊,其总磷含量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理化性质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机制与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47
14
作者 陈洁 许海 +3 位作者 詹旭 朱广伟 秦伯强 张运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7-918,共12页
湖泊磷循环主要指磷在沉积物、上覆水和生物体间的迁移转化,而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作为富营养湖泊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磷在上覆水、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沉积物水界面磷迁移转化的... 湖泊磷循环主要指磷在沉积物、上覆水和生物体间的迁移转化,而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作为富营养湖泊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磷在上覆水、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沉积物水界面磷迁移转化的机制与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沉积物性质、环境因子和生物特性对界面磷迁移的驱动机制,以及磷在浅水湖泊、深水湖泊中迁移转化机制的差异,指出现阶段迁移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因素和定性化方面,而对多因素和定量化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未来可深入探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磷的迁移规律.分析了野外调查、模拟实验、质量衡算和模型等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提出未来可将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和模型法相结合,借助野外调查识别磷的迁移过程,模拟实验验证磷迁移的机制,并以野外调查和模拟实验的数据和结论为基础,构建模型量化具体迁移过程及其对湖泊磷循环的贡献,从而全面认识磷迁移转化规律.最后,提出了未来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迁移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湖泊 迁移 转化 内源磷 机制
下载PDF
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现状及除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5
作者 吴万富 徐艳 +2 位作者 史德强 杨项军 王世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0-197,共8页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巨大危害的元素。近年来,中国许多河流湖泊水体连续遭到砷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该文对中国河流湖泊中砷污染现状、特点及治理中已使用过的一些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除砷新技...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巨大危害的元素。近年来,中国许多河流湖泊水体连续遭到砷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该文对中国河流湖泊中砷污染现状、特点及治理中已使用过的一些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除砷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 除砷技术 河流 湖泊
下载PDF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决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16
作者 范成新 钟继承 +2 位作者 张路 刘成 申秋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4-1277,共24页
环保疏浚的决策研究主要涉及"是否疏浚"、"疏浚多少"、"如何疏浚"、"能否疏浚"等问题,关系到工程是否立项、资金投入、工艺选择和疏浚效果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50年来环保疏浚研究和发展历史... 环保疏浚的决策研究主要涉及"是否疏浚"、"疏浚多少"、"如何疏浚"、"能否疏浚"等问题,关系到工程是否立项、资金投入、工艺选择和疏浚效果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50年来环保疏浚研究和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针对湖泊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以及湖泛污染控制方面开展环保疏浚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疏浚决策理念的差异和需要完善的问题.然后就疏浚工程量设计,分析了湖泊环保疏浚区域的选定和疏浚面积的确定方法和实例,围绕环保疏浚深度的确定,介绍和分析了视觉分层法、拐点法、背景值法、标准偏差倍数法、频度控制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层释放法和吸附解析法等方法及其优缺点.接着总结了应用不同工艺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扩散、泄漏和残留原因及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疏浚决策对疏浚工艺的选用要求.最后从重视疏浚后环境效果的过程回溯、悬浮态颗粒物影响以及实质性融入生态风险理念等方面,对湖泊环保疏浚决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湖泊的疏浚效果未达到预期多与忽视决策研究有关.决策上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不仅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还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效益的损害.湖泊的环保疏浚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是每个污染的湖泊都需要或可以采用疏浚方式来改善水环境,即使达到了环保疏浚的必要性研究和工程量设计水平,仍需要外源的有效控制和高精度、低扩散、低泄漏的疏浚工艺作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决策研究 底泥污染与风险 湖泊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不同湖泊演替过程中浮游动物数量及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胡春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作者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保安湖的扁担塘、桥墩湖区、青菱湖的有草区(称南青菱湖)和无草区(称北青菱湖)及黄家湖等五个湖泊(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扁担塘常见浮游动物104种,桥墩湖107种,南青菱湖89... 作者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保安湖的扁担塘、桥墩湖区、青菱湖的有草区(称南青菱湖)和无草区(称北青菱湖)及黄家湖等五个湖泊(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扁担塘常见浮游动物104种,桥墩湖107种,南青菱湖89种,北青菱湖73种,黄家湖88种,浮游动物的种类均随着水草生物量的减少而下降。浮游动物的密度均随着水草生物量的减少而增多。上述湖泊(区)浮游动物无论是种类组成还是密度均以小型的原生动物和轮虫占绝对优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与水草的丰度密切相关。随着湖泊水草生物量的增加,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也随之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长江中游 浮游动物 密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中国八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CO_2通量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永根 李香华 +2 位作者 胡志新 刘伟龙 胡维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5-669,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78、-16.08、-24.38、-17.94mg·m-2·h-1;鄱阳湖、南四湖水体则为大气CO2的源,其通量分别为35.76、27.64mg·m-2·h-1;洪泽湖和抚仙湖在晴天时为大气CO2的汇,夜间或阴天为大气CO2的源,但从24h的平均通量来看,洪泽湖为大气CO2的汇,通量为-26.56mg·m-2·h-1;抚仙湖为大气CO2的源,通量16.01m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CO2通量 冬季日变化
下载PDF
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世杰 窦鸿身 +2 位作者 舒金华 范云崎 刘吉峰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3期14-17,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我国湖泊出现面积萎缩与干涸,富营养化加剧,淤塞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针对湖泊水环境问题,总结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从截断外源污染...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我国湖泊出现面积萎缩与干涸,富营养化加剧,淤塞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针对湖泊水环境问题,总结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从截断外源污染和控制内源污染两方面提出了修复措施,并进一步给出了修复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生态系统 修复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湿润地区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宏伟 余钟波 崔广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2-829,共8页
为了研究湿润地区降雨—土壤水水文过程,在太湖西侧通过野外坡面试验来研究地表和地下剖面上土壤水分对降雨过程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坡面上土壤含水率受地形和局部微地形影响显著。雨量较大时,土壤含水率过程线呈现两拐点三阶段(上升... 为了研究湿润地区降雨—土壤水水文过程,在太湖西侧通过野外坡面试验来研究地表和地下剖面上土壤水分对降雨过程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坡面上土壤含水率受地形和局部微地形影响显著。雨量较大时,土壤含水率过程线呈现两拐点三阶段(上升、平台和退水期);雨量较小时呈现单拐点两阶段(上升和退水期)。上升期受前期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特性影响;平台期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并对雨强大小略有响应,是产流的主要阶段;退水期开始于降雨停止时,但地势高处对低处的补给会使低处退水期开始时间后延。沿坡度方向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过程整体表现出下部饱和度较高并且先出现饱和带,之后饱和带向上部逐渐扩展。垂向土壤含水率响应分为特征不同的三层。浅层对降雨响应明显,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过程线形状与降雨过程线相比有一定的平移和延长;中层同时受降雨入渗和地下水位变动影响;深层主要受地下水位变动控制。浅层有优势流现象出现,受土壤结构影响,并受降雨量大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土壤水 坡地响应 太湖流域 优势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