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EEG、BEAN和CT、MRI检测报告 被引量:23
1
作者 霍彦芬 刘建辉 +2 位作者 张辉 王志惠 杨志萍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0-31,49,共3页
目的: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早期(3天内)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实施监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5例早期腔梗的患者作EEG和BEAM监测,同期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目的: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早期(3天内)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实施监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5例早期腔梗的患者作EEG和BEAM监测,同期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照,并设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腔梗组发病3天内阳性率分别为:EEG66%和BEAM89%(P<0.05),CT、MRI22%(P<0.001)。BEAM主要改变为局限性异常,多在颞额,中央区以 频带功率增高为主,部分病变侧颞区较对侧功率降低,a频带功率减弱。与CT比较,BEA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BEAM检查早期腔梗优于CT,起到了指导临床诊断及时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CT MRI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脑微出血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方翔 唐斌 +8 位作者 陈光 林庆喜 全丽芳 曹丽云 童承敏 陈孝锋 曾钦霖 张先斌 熊富先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脑科中心住院的首次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参...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脑科中心住院的首次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参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入院2d内及随访1年时行头颅MRI包含梯度回波序列)检查,采用脑微出血解剖评定量表(MARS)评定CMBs。进展性CMBs定义为在基线MRI基础上,随访MRJ时出现任何新发CMBs。结果最终有344例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进展性CMBs组62(16.4%1例。进展性CMBs组eGFR显著低于无进展性CMBs组[63.9(56.1,90.1)mL/(min·1.73m^2)vs.76.9(60.4,98.5)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下降是进展性CMBs(OR=1.560,95%CI1.031~2.391,P=-0.00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CMBs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脑微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士文 王贺波 +3 位作者 刘若卓 靳玮 齐亚超 于生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组;记录患者LI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析两者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VCI组LI病灶总数和脑白质病变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额区和基底核区LI病灶数量均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病灶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后,LI部位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的37.6%(P<0.001),明显高于LI病灶总数的作用,其中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LI的数量和部位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关,LI部位在SIV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比LI数量更大。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痴呆 血管性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多样化临床表现的影像学基础 被引量:19
4
作者 米涛免 孙永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60-867,共8页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指主要累及颅内小动脉或微动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可引起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障碍等各种腔隙性综合征外,还可导致头晕、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步态异常、帕金森样症状、排尿障碍等...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指主要累及颅内小动脉或微动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可引起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障碍等各种腔隙性综合征外,还可导致头晕、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步态异常、帕金森样症状、排尿障碍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对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认识不足且常常忽视SVD的危害,从而导致SVD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诊断、治疗。影像学表现为诊断SVD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和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笔者总结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SVD相关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以加深临床医师对SVD及其危害的认识,提高SVD的识别率,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脑萎缩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童宣霞 王龙 +4 位作者 周霞 张超 方良 周雅婕 孙中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脑萎缩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SIVD患者116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IVD无认知损害组(SIVD—NCI)、SIVD轻度认知损害组... 目的探讨脑萎缩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SIVD患者116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IVD无认知损害组(SIVD—NCI)、SIVD轻度认知损害组(SIVD—MCI)和SIVD痴呆组(SIVD—VaD);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中文版(CAMCOG—C)等进行评估;使用3.0T头颅MRI扫描,按照视觉等级评分量表分别对额叶、颞叶、顶叶萎缩程度评分(0~3分),同时分别评定额区、顶枕区、颞区、基底节区脑白质疏松(LA)程度及腔隙性脑梗死(u)数目。比较各组问不同脑叶萎缩程度、LA程度、LI数目,并将认知功能评分与其及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SIVD—MCI组和SIVD—VaD组萎缩评分、额叶萎缩评分、LA评分及LI数目均显著高于SIVD—N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38,P=0.013;H=45.845,P=0.000;H=36.818,P=0.000;H=37.46,P=0.000),SIVD—NCI组和SIVD—MCI组颞叶萎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顶叶萎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发现,萎缩评分、LA评分及lJI数目与SIVD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其中额叶萎缩评分、顶枕区LA评分及基底节区LI数目与MMSE、CAMCOG—C及其部分子项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颞区LI数目与MMSE、CAMCOG—C及其各子项评分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3)回归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血管危险因素等因素后,受教育年限(OR=0.787,P=0.009)、LA评分(OR=1.201,P=0.036)和LI数目(OR=1.221,P=0.011)与认知功能相关,校正萎缩后,LA评分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萎缩、LI及受教育年限仍与认知功能相关,其中额叶萎缩与认知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萎缩 脑白质疏松症 腔隙性脑梗死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Microbleeds in fronto-subcortical circuits are predictive of dementia co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but no dementia 被引量:12
6
作者 Yang-Kun Chen Wei-Min Xiao +6 位作者 Wei Li Zhuo-Xin Ni Yong-Lin Liu Li Xu Jian-Feng Qu Chee H.Ng Yu-Tao X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913-1918,共6页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 is a common etiology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cerebral microbleeds(CMBs), a feature of CSVD, contribute to cogniti...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 is a common etiology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cerebral microbleeds(CMBs), a feature of CSVD, contribute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MBs and dementia conver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V-CIND is still unclear. Here, we analyzed the predictive role of CMBs in the conversion from V-CIND to dementia in CSVD patients. We recruited and prospectively assessed 85 patients with CSVD and V-CIND. V-CIND was evaluated using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s, includ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and 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MRI assessments were used to quantify lacunar infarcts,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CMBs, and 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 Eighty-two of the 85 patients completed the assessment for dementia conversion at a 1-year follow-up assessment.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independent clinical and MRI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conversion. Twenty-four patients(29.3%) had converted to dementia at the 1-year follow-up, and these individual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CMBs in the fronto-subcortical circui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CMBs in the fronto-subcortical circuits(odds ratio = 4.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602-12.081, P = 0.004) and 5 or more CMBs overall(odds ratio = 17.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23-95.84, P = 0.001) ha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dementia at the 1-year follow-u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MBs in the fronto-subcortical circuits may be predictive of dementia conversion in CSVD patients with V-CIND, and thus exte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troke cerebral microbleeds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nto-subcortical circuits small vessel disease 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 lacunar infar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下载PDF
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患者认知恶化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诚 彭文宏 邓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型(VCIND-SIVD)患者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方法 详细记录96例来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6个月以... 目的 探讨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型(VCIND-SIVD)患者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方法 详细记录96例来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6个月以上的VCIND-SIV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心理学特点,随访1年后再次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认知恶化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结果 随访1年后96例VCIND-SIVD患者有8例脱失,2例死亡,保留的86例患者,男48例,女38例,平均年龄(64±5)岁,其中17例(19.8%)认知功能障碍恶化为痴呆,24例(27.9%)转归为认知功能正常,45例(52.3%)保持认知功能不变.以新发痴呆者为痴呆组,认知功能正常者和VCIND者作为对照组.一般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为认知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5,OR=0.7),年龄(P〈0.05,OR=1.2)、高血压病(P〈0.05,OR=5.6)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5,OR=4.2)是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心理学成绩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即刻视觉再生测试(P〈0.05,OR=3.4)、数字广度顺背(P〈0.05,OR=1.2)、画钟测试(P〈0.05,OR=6.8)、伦敦塔完成时间(P〈0.05,OR=5.4)与认知功能恶化显著相关,是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VCIND-SIVD患者即刻视觉再生测试、数字广度顺背、画钟测试、伦敦塔完成时间成绩差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防止认知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白质疏松症 腔隙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测因子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姝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hsCRP、Fib与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首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住院的腔隙性脑梗...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hsCRP、Fib与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首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根据IMT厚度分为研究A组34例(正常组)、研究B组62例(内-中膜增厚组)、研究C组90例(斑块组)三个亚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收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hsCRP、Fib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r=0.955,P=0.008;r=0.968,P=0.000),hsCRP与Fib亦呈线性相关(r=0.828,P=0.000)。结论 Fib及血清hs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在无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发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智能障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湛音 刘春红 +2 位作者 张桂青 胡浴桓 谭艺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6-220,共5页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18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损害部位不同,其智能损害程度差异较大。左侧半球病变更易造成智能障碍,尤其左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病灶者其智能损害较单发病灶者重,单发的皮质下腔隙...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18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损害部位不同,其智能损害程度差异较大。左侧半球病变更易造成智能障碍,尤其左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病灶者其智能损害较单发病灶者重,单发的皮质下腔隙性梗死也可造成明显智能缺损。性别、年龄、职业与腔隙性脑梗死后引发的智能障碍无相关性,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智能障碍的程度呈负相关。笔者认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是减少和防治脑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智能障碍 脑梗塞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步态异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章可循 蒋艳峰 +5 位作者 王颖喆 李沛汐 朱真 赵根明 崔梅 陈兴栋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4期466-471,共6页
脑小血管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结构和功能改变,目前是老年人已知的、最为常见的脑部疾病。步态功能异常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跌倒、死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脑小... 脑小血管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结构和功能改变,目前是老年人已知的、最为常见的脑部疾病。步态功能异常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跌倒、死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与步态异常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文中对国内外基于大样本人群的脑小血管病与步态异常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疾病机制的研究、临床诊断干预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梗死 脑白质高信号 脑微出血 脑萎缩 步态异常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帅 吴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现代腔隙性脑梗死(LI)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至70年代,Fisher通过一系列细致的病理研究提出了“腔隙假说”。随着头颅CT/MRI影像技术及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的临床应用,LI又兼具影像和病因分型意义。因此,LI从最初病理学的诊断,到现在具有临... 现代腔隙性脑梗死(LI)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至70年代,Fisher通过一系列细致的病理研究提出了“腔隙假说”。随着头颅CT/MRI影像技术及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的临床应用,LI又兼具影像和病因分型意义。因此,LI从最初病理学的诊断,到现在具有临床、影像、病因的多重身份,概念及内涵大大超出了最初的病理学含义,造成了目前名词的混乱和临床不同场合的滥用。文中将从LI的历史病理概念出发,系统综述LI的相关术语及概念演变过程,并对LI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定义提出展望,以期为LI的规范化使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假说 脑小血管病 病理学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巫小燕 叶程程 +1 位作者 杨宏 阮园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 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 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腔隙性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腔隙性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维治 孙威 王化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腔隙性梗死临床极为常见,每种腔隙性梗死综合征通常提示为某一特定部位的病变,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同一腔隙综合征也可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部位病灶也可导致不同种类的腔隙综合征。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远不止Fisher列举... 腔隙性梗死临床极为常见,每种腔隙性梗死综合征通常提示为某一特定部位的病变,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同一腔隙综合征也可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部位病灶也可导致不同种类的腔隙综合征。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远不止Fisher列举的21种腔隙综合征,如手-口综合征、面舌综合征、构音障碍-面轻瘫综合征、单独吞咽困难、单独偏身共济失调及四肢共济失调等多被归入某些综合征的变异型。另外,同时或相继以两组综合征起病的腔隙性梗死极少见,内囊后肢腔隙性梗死更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腔隙综合征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瞿学栋 邹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对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画钟测验(CDT)测评。结果腔隙性脑... 目的对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画钟测验(CDT)测评。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中37例(38.5%)有认知障碍。与单发病灶组比较,多发病灶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其他部位梗死组比较,额叶、丘脑及基底节梗死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无血管危险因素组相比,有血管危险因素组患者的MMSE评分减低(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灶数目、病灶部位和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数字广度测验 词语流畅性测验 画钟测验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脑萎缩、认知障碍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连红 苏县辉 柴锡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脑萎缩、认知障碍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死者61例,均行脑萎缩相关指标测量,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依据测定结果评定相关性。结果≥50岁患者年龄与三脑室宽度(TVW)及皮层...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脑萎缩、认知障碍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死者61例,均行脑萎缩相关指标测量,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依据测定结果评定相关性。结果≥50岁患者年龄与三脑室宽度(TVW)及皮层脑沟宽度(CSW)正相关;≥60岁患者年龄与哈氏值(HI)、TVW、CSW正相关,而与脑室指数(VI)、前角指数(FHI)间负相关;TVW、CSW与CDR评分间正相关,而FHI与CDR评分间负相关。结论TVW和CSW可以作为脑萎缩和认知障碍的共同判断指标,及时、定期监测该指标对于防止疾病进行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年龄 脑萎缩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和脑小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文舰 闫振国 胡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5期72-75,共4页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并发症,容易引起卒中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导致卒中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诊疗中卒中患者...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并发症,容易引起卒中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导致卒中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诊疗中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容易被忽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症状加重,预后变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本文就卒中后抑郁和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脑小血管病各亚型在卒中后抑郁发展中的作用,旨在探索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卒中后抑郁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脑微出血
下载PDF
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的综合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振强 郭岳霖 +2 位作者 刘国瑞 饶海冰 郑文斌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发现和发病时间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搜集83例经临床诊断并有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腔隙性脑梗塞综合征表现。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发现和发病时间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搜集83例经临床诊断并有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腔隙性脑梗塞综合征表现。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25例,发病时间<3d;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41例,发病时间3d~1月;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17例,发病时间>1月。所有病例均行颅脑轴位DWI、ADC图、FLAIR及T1WI、T2WI检查,资料录入SPSS10.0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DWI和rADC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T2WI可以确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rADC值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r=0.871);各不同时间段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rADC值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腔梗灶在DWI、T2WI和FLAIR上各有特点,综合该三个序列能更好地发现病灶并评估病灶的性质;结合rADC值,更精确地估计病灶的发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塞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占军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96-1402,共7页
临床中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现象多见,且很多患者合并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对二者临床上的相关性进行总结。脑白质高信号的严重程度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复发的风险呈正相关,增加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总微出... 临床中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现象多见,且很多患者合并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对二者临床上的相关性进行总结。脑白质高信号的严重程度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复发的风险呈正相关,增加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总微出血数量与血肿扩大显著相关,可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或腔隙性梗死合并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多个影像学特征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其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评分越高,临床不良功能预后及脑出血复发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高血压脑出血 脑小血管病负荷 脑白质高信号 脑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腔隙性梗死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ALOX5AP and PDE4D with the risk of lacunar infarct in people from Jiangs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Hong Cheng Qingwen Jin +3 位作者 Lixin Li Xinsheng Ding Xinjian Song Yanying Z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935-940,共6页
The genes for 5-1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ALOX5AP) and phosphodiesterase 4D (PDE4D)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s susceptibility genes for lacunar in the Icelandic and Pakistani populat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The genes for 5-1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ALOX5AP) and phosphodiesterase 4D (PDE4D)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s susceptibility genes for lacunar in the Icelandic and Pakistani populat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these gene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to detec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280 consecutive stroke patients and 258 unrelated population-based controls from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e allele frequency, genotypes, and haplotypes of the two SNPs (rs456009 and rs966221) in PDE4D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A allele frequency of rs4073259 (A/G) and rs4769055 (A/C) in the ALOX5AP gene exhibited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and especially the haplotype of the SN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LOX5AP gene might be involved in lacunar infarct, while PDE4D gene was not a risk factor for lacunar infarct in individuals from Jiangsu Province,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nar infarct 5-1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phosphodiesterase 4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gen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豆纹动脉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豆纹动脉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任思勰 姚海波 +2 位作者 张园园 邓珍萍 于霞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53-2458,共6页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例LSA供血区首次单发近期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组和...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例LSA供血区首次单发近期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组和近期腔隙性梗死(LI)组。对LSA区域梗死亚型(BAD组25例,LI组19例)和正常组(20例)的LSA特征、脑小血管病相关指标和临床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BAD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病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组和LI组高血压患病率、LD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BAD组和LI组LSA总长度短于正常组,且BAD组短于LI组(P<0.05);LI组腔隙灶发生率高于BAD组和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组作为对照,LDL和LSA总长度是LSA区域梗死(BAD或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BAD组作为对照,LSA总长度和腔隙灶是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可作为区别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腔隙性梗死 豆纹动脉 脑小血管病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