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正义:一个批判性的阐释 被引量:27
1
作者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共9页
劳动正义作为对劳动方式、劳动活动和劳动关系的正义追问,本质上是对劳动方式、劳动活动和劳动关系之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的哲学反思和价值检审,其旨趣在于实现劳动的解放与自由。劳动正义话语在现代社会的凸显,一方面与劳动价值... 劳动正义作为对劳动方式、劳动活动和劳动关系的正义追问,本质上是对劳动方式、劳动活动和劳动关系之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的哲学反思和价值检审,其旨趣在于实现劳动的解放与自由。劳动正义话语在现代社会的凸显,一方面与劳动价值在现代社会得以普遍确认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资本逻辑、权力逻辑对劳动的强制以及权贵文化对劳动价值的遮蔽深刻相连。劳动正义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扬弃资本逻辑以提升劳动效率,加强民主建设以守护劳动尊严,坚守群众史观以崇尚劳动文化,践行按劳分配以促进劳动和谐,改善劳动环境以成就劳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正义 资本逻辑 权力逻辑 权贵文化 劳动自由
下载PDF
论劳动正义及其对共同富裕的价值支撑 被引量:12
2
作者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4,共9页
劳动正义作为对人们的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是否合乎正义价值的哲学追问及规范诉求,其内在地包含劳动生产效率、劳动分配公平、劳动关系和谐、劳动自由自主等基本价值内容。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则包含物质生活共同... 劳动正义作为对人们的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是否合乎正义价值的哲学追问及规范诉求,其内在地包含劳动生产效率、劳动分配公平、劳动关系和谐、劳动自由自主等基本价值内容。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则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社会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态生活共同富裕等内容。劳动正义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意义,集中体现在:劳动生产效率为共同富裕奠定财富基础,劳动公平分配为共同富裕提供正义守护,劳动关系和谐为共同富裕提供秩序保障,劳动自由自主为共同富裕确立价值指针。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当代中国实践进程中,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践行绿色劳动理念,坚守劳动自由价值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正义 共同富裕 价值守护 劳动自由
下载PDF
劳动自由是劳动幸福的本质属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书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劳动人权、劳动自由与劳动幸福,三者密切相关。劳动人权无论是作为人的自然权利,还是作为人的社会权利,都不应当被剥夺,因为人是人也只有人才拥有的最本质的权利。而现实却是,如果人不能按照资本的要求进行劳动,那么他的这种权利就不能... 劳动人权、劳动自由与劳动幸福,三者密切相关。劳动人权无论是作为人的自然权利,还是作为人的社会权利,都不应当被剥夺,因为人是人也只有人才拥有的最本质的权利。而现实却是,如果人不能按照资本的要求进行劳动,那么他的这种权利就不能实现。因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权,也就变成了劳动无权。而劳动人权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劳动这个人的最本质的属性被剥夺了。劳动自由相对于劳动人权是更高的要求,它表明人的劳动不再受资本或其他任何因素的“限制”,然而这种自由至今仍然无法完全实现。尽管如此,劳动自由也不会丧失殆尽,劳动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由地”展现人的本质。然而,只有充分实现了劳动自由,劳动才是幸福的,而不再是不幸的;劳动才是人的本质的展现,而不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因此,劳动自由才是劳动幸福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权 劳动自由 劳动幸福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8,共9页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内容,但其长期以来处于蔽而不明之境况,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进而损害和曲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形象、精神实质和价值旨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内...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内容,但其长期以来处于蔽而不明之境况,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进而损害和曲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形象、精神实质和价值旨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劳动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辩证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关系以及异化劳动与自由劳动的辩证关系。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即阐扬劳动史观以重估劳动价值,尊重劳动主体以践行群众观点,坚持按劳分配以重建劳动认同,改善劳动环境以促进劳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劳动对象化 劳动自由
下载PDF
从异化劳动到实践自由:劳动自由得以可能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祥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劳动论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劳动自由成为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而出现劳动异化,资本基于既往的资本积累能够控制无产者的命运,表面的劳动自由遮蔽了劳动不自由,无产者不断生产和再生产...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劳动论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劳动自由成为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而出现劳动异化,资本基于既往的资本积累能够控制无产者的命运,表面的劳动自由遮蔽了劳动不自由,无产者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的不幸福。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并向社会贡献智慧,劳动幸福需要通过劳动自由和劳动权利两个属性得到展现。因此,只有剔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不自由状态。劳动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劳动者在劳动纪律范围内享受的自由,并在劳动者自身全面发展、自由支配劳动时间、建构科学的激励制度、个人发展完成从“现存”到“现实”的转化等向度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劳动自由 劳动权利 劳动幸福 理论思考
下载PDF
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的解读
6
作者 文侃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试图探寻社会财富创造所应具有的劳动基础,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的解读,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财富的劳动应当体现劳动安定、劳动自由和劳动合作三种精神品质。
关键词 财富 劳动合同法 劳动安定 劳动自由 劳动合作
下载PDF
“劳动”对“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劳动”对“人”的哲学意义起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从人类自身出发阐释的劳动自由观,即自由劳动是实现人的基本方式。新时代的“智能劳动”更好地完成了将人与人之间联合起来,实现对生产力的全部占有,实现劳动作为人的生命... “劳动”对“人”的哲学意义起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从人类自身出发阐释的劳动自由观,即自由劳动是实现人的基本方式。新时代的“智能劳动”更好地完成了将人与人之间联合起来,实现对生产力的全部占有,实现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目的。自由劳动使劳动摆脱谋生手段的工具,成为人类自我实现的目的,因而人类只有达到劳动自由状态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复活”,才能实现“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就是“劳动”对“人”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生成性 劳动自由 “人的全面复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自由面临的新型挑战及路径回应——从概念与历史的视角看
8
作者 张颖 王一雪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92-299,共8页
基于以扬弃异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为目的,以自由时间中的科学艺术活动为典范的马克思劳动自由内涵,人工智能或可挑战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时间。文章试图从唯物史观维度,将人工智能问题置于历代工业... 基于以扬弃异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为目的,以自由时间中的科学艺术活动为典范的马克思劳动自由内涵,人工智能或可挑战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时间。文章试图从唯物史观维度,将人工智能问题置于历代工业革命发展的视域中,着重阐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新特征,即替代劳动的广泛性、机器资本化加剧与自我剥削严重,从这些特征中可发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根源是资本逻辑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成为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制度性路径;共产主义成为消除智能时代人的自我异化和私有制问题的整体性路径;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基于以人为本形成的理念成为协同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现实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自由 资本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自由观的超越——基于劳动与竞争的视角
9
作者 刘兴盛 岳小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2-66,共5页
亚当·斯密承认劳动是自由的,但他却不能承认自由的劳动,因而这是一种片面的自由,他所承认的全面自由是竞争。马克思以历史发展的批判眼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不是人而是资本,恰恰是劳动的自由上升为自由的劳动后人类才能... 亚当·斯密承认劳动是自由的,但他却不能承认自由的劳动,因而这是一种片面的自由,他所承认的全面自由是竞争。马克思以历史发展的批判眼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不是人而是资本,恰恰是劳动的自由上升为自由的劳动后人类才能摆脱物的依赖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由此马克思批判了斯密的自由竞争观,提示了自由劳动的内涵和实现的可能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自由 自由劳动 自由竞争
下载PDF
劳动者违约金约定禁止之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侯玲玲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劳动合同法》采取了劳动合同中劳动者违约金约定的一般禁止特殊例外的立法技术,在保障劳动者自由权的前提下,依据经济发展需求,适当保护用人单位财产权,以予平衡。本文通过对这种立法选择的法理研究,论证立法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竞业... 《劳动合同法》采取了劳动合同中劳动者违约金约定的一般禁止特殊例外的立法技术,在保障劳动者自由权的前提下,依据经济发展需求,适当保护用人单位财产权,以予平衡。本文通过对这种立法选择的法理研究,论证立法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竞业限制和服务期中劳动者违约金承担的立法不足,提出应该合理限制服务期期限,以及实现离职后接受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者所得经济补偿金数额和违约金数额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金 担保 劳动自由权 服务期 竞业限制
原文传递
论宪法视野下的劳动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正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46,共7页
对劳动关系属性的认识,不能仅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去认识,而应从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分析。这就需要从宪法的视角,即从国家在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去分析劳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因其不干预、积极干预以及... 对劳动关系属性的认识,不能仅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去认识,而应从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分析。这就需要从宪法的视角,即从国家在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去分析劳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因其不干预、积极干预以及直接提供实体性保障的不同作用,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相应地,宪法视野下的劳动权也是一个以劳动自由权为主、以国家保护性义务与劳动社会权为补充的立体式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国家干预 劳动自由权 劳动社会权
下载PDF
诚信法律规制的完善——以我国劳动法律实施绩效的提高为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敏华 仲伟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3,共12页
法律规制的"日臻完美"并没有使法治水平随之提高,而这不能不是诚信法律规制的不尽人意所致。弱势不是倾斜弱者的根据,更不是给予弱者——劳动者不诚信自由的理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在诚信上的差异并不是权利、义务上的,充其量... 法律规制的"日臻完美"并没有使法治水平随之提高,而这不能不是诚信法律规制的不尽人意所致。弱势不是倾斜弱者的根据,更不是给予弱者——劳动者不诚信自由的理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在诚信上的差异并不是权利、义务上的,充其量只是责任上的、主客观诚信上的不同。诚信既是对不当劳动契约自由的限制,又是对得当劳动契约自由的保障,劳动法律规制得当及其有效实施不得不涉及自由与诚信关系的处理。诚信之帝王之位并不具有私法专属性,劳动法治更需要它。此外,为确保法律实施绩效,尚需提高诚信植入劳动法律的技术水平、尚需将诚信作为用人评价指标并使之法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法律规制 劳动法律实施 劳动契约自由 用人评价 私法
原文传递
劳动契约的自由与限制——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为视角
13
作者 田喜清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1-55,64,共6页
18—19世纪,在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影响下,劳动契约也奉行"契约自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行使司法审查权,用"契约自由"原则来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20世纪以来,雇主以"契约自由"的名义损害雇工... 18—19世纪,在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影响下,劳动契约也奉行"契约自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行使司法审查权,用"契约自由"原则来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20世纪以来,雇主以"契约自由"的名义损害雇工的现象日益增多,保护雇工合法权益的州立法逐渐得到最高法院的认可,劳动契约的自由开始受到限制。最高法院从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到认可州立法对劳动契约自由的限制,体现了对劳工合法权益的倾向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契约 契约自由 司法审查 劳工合法权益 自由雇主 雇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