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 被引量:186
1
作者 侯风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5-84,共10页
本项研究依据的数据资料是“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课题组在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全国 1 5省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模型估计了中国农村不同形式人力资本收益率。
关键词 收益率 人力资本投资 城乡就业 中国农村 计量经济学 模型估计 中国 课题组 对数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 被引量:119
2
作者 陈宗胜 黎德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27,共12页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是传统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现代非农业部门的结果 ;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结果 ;也是现代部门均衡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 ,加速结构转换的结果。因此 ,虽然非农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够显著 ,但劳动力结构转换仍然推动经济实现了持久的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农业技术进步 中国 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产业转移 资本积累
原文传递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42
3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年的398.5日/hm2快速降低到2006年的130.25日/hm2,下降幅度达67.37%,下降的阶段性明显。资本集约度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资本投入比重逐渐减小,在四大资本投入类型中所占比重由90.36%(1980年)下降到73.44%(2006年),相反,作为省工性投入的机械,所占比重由9.64%(1980年)迅速增加到26.56%(2006年),资本投入的内部结构变化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区域尺度上,经济发达地区劳动投入相对较少,资本投入,尤其是省工性资本投入比重较大,农户在耕地利用中更加注重追求劳动生产率;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集约度较高,资本集约度较低,资本投入中仍以增产性投入为主,体现了当地农民在耕地利用中追求土地生产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度 资本集约度 省工性投入 增产性投入 中国
下载PDF
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被引量:61
4
作者 周小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就是其在社会价值规范下拥有的关系网络的价值。企业家社会资本思想的提出 ,是企业发展在现代竞争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是追寻筑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获取资源、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及节约交易费... 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就是其在社会价值规范下拥有的关系网络的价值。企业家社会资本思想的提出 ,是企业发展在现代竞争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是追寻筑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获取资源、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及节约交易费用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绩效 企业家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关系网络 核心竞争力
下载PDF
劳动、价值和企业所有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 被引量:60
5
作者 史正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0,共8页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演变成了由资本与劳动分享。而两者的分享比例则受创业必要资本量和劳动的人力资本特征(创新性、可测性 )等变量的影响。至于资本报酬及资本所有权的原因 ,则是资本的稀缺性。简言之 ,劳动分享净剩余的根源是劳动知识化 ,而资本分享净剩余则源于资本稀缺性的继续存在。本文最后简述了上述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剩余 资本社会化 劳动资本化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 劳动 价值 企业所有权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原文传递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兼业分化视角 被引量:80
6
作者 杨志海 王雅鹏 麦尔旦.吐尔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在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以湖北省650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与偏向的差异,并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的比例随着兼业程度的... 在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以湖北省650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与偏向的差异,并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的比例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纯农户、I兼农户与II兼农户相应比例分别为58.99%、45.92%和44.44%。不同类型农户采取资金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的比例均高于劳动偏向型投入。回归结果显示,兼业分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这种负向效应随兼业程度加深而减弱。I兼分化与II兼分化对农户不同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I兼分化仅对资金偏向型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II兼分化仅对劳动偏向型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户主受教育程度、村干部身份、田间有机耕路、了解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意识到耕地质量退化问题、具有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以及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都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耕地质量保护 劳动偏向 资金偏向 兼业分化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76
7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创新效率 创新环境 创业水平 劳动者素质 人力资本 金融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 被引量:68
8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45,共11页
本文重新测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1998以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将劳动再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同时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88—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扩展... 本文重新测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1998以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将劳动再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同时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88—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扩展MRW增长框架后,研究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与经济增长过程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密切相关。物质和人力资本高增长带来相应要素收入份额的增长,原始劳动缓慢增加使其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利用1995—2007年要素增长数据,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增速放缓以及原始劳动停滞增长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将原始劳动与最低工资相联系,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回报不匹配是理解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原始劳动 人力资本 要素收入份额 非均衡增长
原文传递
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68
9
作者 鲁品越 王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共7页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扩张与发展的社会关系动力,二是由资本扩张悖论所产生的阻力,由此构成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具有资本的三大层次上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资本逻辑的本质形态——物质生产层次的资本逻辑的物化形态;二是市场交换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货币形态;三是资产证券化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虚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物化劳动 资本权利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与数据资本化——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为线索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璐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411,共8页
备受关注和热议的数字劳动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为当代资本积累提供了全新路径,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数据化研究的开始。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为线索,来确证数字劳动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从数据成为商品为起点解析数... 备受关注和热议的数字劳动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为当代资本积累提供了全新路径,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数据化研究的开始。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为线索,来确证数字劳动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从数据成为商品为起点解析数字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辅之以资本的文明面和消费两个因素,分析和肯定了数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数字劳动的存在是双刃剑,既是加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剂,也是人的异化和时间批判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据 资本化 资本逻辑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资本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被引量:62
11
作者 王家庭 李艳旭 +1 位作者 马洪福 曹清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17,共19页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在考虑到区域与行业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运用反事实方法与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估算出了各省份以及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并探究了制造业增长动能的转换过...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在考虑到区域与行业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运用反事实方法与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估算出了各省份以及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并探究了制造业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整体上看,支撑中国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动能正逐步由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低水平双驱动—资本驱动—高水平双驱动—技术驱动"的动能转换过程。区域层面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部稳定、中西部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驱动优势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制造业增长动能转换。行业层面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和动能转换路径也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行业增长的技术驱动特征逐渐显现,制造业行业整体呈现出技术驱动。基于以上结论以及经济发展事实,本文认为技术或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需要在考虑区域或行业异质性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实现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动能转换 资本驱动 技术驱动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能否改善资源错配? 被引量:62
12
作者 田杰 谭秋云 靳景玉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0,共12页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地区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一期的资源错配会加剧当期的资源错配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数字金...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地区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一期的资源错配会加剧当期的资源错配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数字金融对我国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改善效应,提高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及较大规模的城市资源错配改善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并促进资本和劳动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藉此改善资源错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劳动力错配 资本错配
下载PDF
二元经济理论模型评述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晓澜 宋继清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9,共6页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的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文章对四个主要的二元经济模型...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的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文章对四个主要的二元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含义,以期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工农关系 剩余劳动力 城乡一体化
原文传递
数字资本主义:“证伪”了《资本论》? 被引量:49
14
作者 白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数字资本主义借助于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实现了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数字化生存以及资本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增殖。表面上,资本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及剩余价值的获取不再取决于劳动,而取决于信息和技术。实际上,数字资本主义以经济学革... 数字资本主义借助于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实现了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数字化生存以及资本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增殖。表面上,资本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及剩余价值的获取不再取决于劳动,而取决于信息和技术。实际上,数字资本主义以经济学革命的名义掩盖了私有化生产方式,以技术决定论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以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掩盖了剥削,以资本积累掩盖了贫困积累和不平等。在数字资本主义这里,资本主义之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私有制和价值规律没有变。所以,数字资本主义依然处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域之中,它并没有证伪和否定《资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资本论》 信息技术 数字劳动 价值规律 资本积累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农地流转 被引量:47
15
作者 赵思诚 许庆 刘进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9,共16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户均资本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趋于资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日渐活跃,过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少有提及资本深化是否及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本文首先建立了相关影响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户均资本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趋于资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日渐活跃,过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少有提及资本深化是否及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本文首先建立了相关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进而使用CFPS数据进行检验,不仅估算资本深化对农地流转的直接影响,也分析劳动力转移如何通过资本深化间接改变农地流转。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的资本深化进程,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进行了替代,同时,资本深化显著提升了种粮大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如果将农地流转细分为转入与转出,资本深化促进了转入,但抑制了转出。本研究对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资本深化 农地流转
原文传递
劳动力流转与资本深化——当前中国企业机器替代劳动的新解释 被引量:45
16
作者 宁光杰 张雪凯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60,共19页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部分企业倾向运用机器替代劳动是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与主要从工资成本等直接用工成本研究机器换人的传统视角不同,本文认为,企业层面较频繁的劳动力流转(较高的员工变动率、离职率以及临时工比例)带来雇佣...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部分企业倾向运用机器替代劳动是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与主要从工资成本等直接用工成本研究机器换人的传统视角不同,本文认为,企业层面较频繁的劳动力流转(较高的员工变动率、离职率以及临时工比例)带来雇佣成本上升,这一路径同样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机器替代劳动和资本深化。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等微观数据,本文验证了以临时工比例度量的劳动力流转率与资本深化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来说,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导致企业人均机器设备投资和人均研发投入提高,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间接增加企业成本并导致企业采取降成本措施。拓展研究发现,户籍改革滞后、劳动力市场不当管制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息阻碍等都会导致企业层面过高的劳动力流转率。本文的研究为当前中国企业出现的机器替代劳动等资本深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并强调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可以降低企业层面不必要的劳动力流转,缓解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提升企业要素使用效率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转 资本深化 研发投入 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1 位作者 朱会义 张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7-1074,共8页
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分析是研究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农户的决策必然要考虑其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本文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区分不同劳动力从业类型和非农从业情况,用不同劳动力类型的非农从业机会对非... 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分析是研究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农户的决策必然要考虑其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本文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区分不同劳动力从业类型和非农从业情况,用不同劳动力类型的非农从业机会对非农工资进行修正,以此估算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劳动力机会成本水平下农户的耕地利用决策行为,揭示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区域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非农收入较高,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较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耕地转出行为;在种植结构决策中,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单一化;在集约度上,表现为伴随机会成本上升,劳动集约度迅速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增产性投入有所减少,省工性投入增加,农户通过增大机械投入来替代劳动力的现象明显;耕地利用中增产性投入的减少在粮食生产中的表现为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粮食单产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机会成本 种植结构 劳动集约度 资本集约度 河南省睢县
原文传递
高技术与非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单要素效率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新春 李胜文 张书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7,共10页
本文在共同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估算中国1998—2007年高技术与非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中资金和劳动的单要素效率,结果显示:资金效率远低于劳动效率,这是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劳动效率对创新效率的贡献比资金效率大。从劳动效... 本文在共同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估算中国1998—2007年高技术与非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中资金和劳动的单要素效率,结果显示:资金效率远低于劳动效率,这是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劳动效率对创新效率的贡献比资金效率大。从劳动效率来看,东部高于中西部,高技术产业高于非高技术产业,但对资金效率而言却恰恰相反,创新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浪费。目前提高创新产出的关键不是扩大资金投入,而是提高劳动投入和改善资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劳动效率 资金效率
原文传递
数据商品与平台经济中的资本积累 被引量:41
19
作者 曲佳宝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9,共10页
平台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经济组织形式。根据推动资本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平台具体划分为三类:受众创造型、供需匹配型和市场制造型。在平台经济的资本积累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占有数据并形成数据商品,数据... 平台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经济组织形式。根据推动资本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平台具体划分为三类:受众创造型、供需匹配型和市场制造型。在平台经济的资本积累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占有数据并形成数据商品,数据商品是一种基于数据资源,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数字劳动为数据商品提供重要的原材料——用户生成内容,但并不能直接形成数据商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理解平台经济并概括不同类型平台的基础上,分析平台经济中数据商品化的条件,并进一步阐释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包含三个具体生产阶段,既包括有酬的雇佣劳动,也包括无酬的非雇佣的数字劳动;另一方面,数据商品的流通过程涉及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数字资本与其他形式资本的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劳动 数据商品 资本积累
原文传递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及其批判 被引量:40
20
作者 邹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数字劳动者是数字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总体工人",不仅包括数字资本所雇佣的相关软硬件的生产者,也包括数字平台的消费者。数字平台的消费劳动之所以是生产性劳动,源自"产消一体化"逻辑前提,即数字生活消费的"一... 数字劳动者是数字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总体工人",不仅包括数字资本所雇佣的相关软硬件的生产者,也包括数字平台的消费者。数字平台的消费劳动之所以是生产性劳动,源自"产消一体化"逻辑前提,即数字生活消费的"一般数据"同时也是数字化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性消费对象;源自其"生产资本"的本质特征,即数字劳动不仅为数字资本带来了价值增殖,而且还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剥削关系再生产。在资本"生产逻辑"中,数字生产性劳动的主体性意义从"自我确证"走向了"大他者规制"。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蕴含了超越资本"生产逻辑"的技术可能,但前提在于数据从平台私有走向数据共享,数据的流通超越商品的"交换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劳动 数字劳动 数字资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