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式、依据与冲突: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奕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40,共11页
《人民陪审员法》根据不同合议庭类型,将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为"同职同权"与"分职分权"两种模式,形成不同于陪审职权、参审职权、观审职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混合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认定过程... 《人民陪审员法》根据不同合议庭类型,将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为"同职同权"与"分职分权"两种模式,形成不同于陪审职权、参审职权、观审职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混合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体现社情民意,遵循逆向叙事思维模式,实现了情理与法理的统一。然而,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忽略了事实审与法律审界限模糊的事实,庭前阅卷机制违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设立的初衷,人民陪审员的事实认定权与法官、审判委员会的职权以及上诉程序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鉴于此,应保障法官指示的中立性、客观性;人民陪审员应将庭审作为获取案情的主要途径;限制审判委员会推翻人民陪审员事实认定的权力;上诉原则上不得改变一审认定的案件事实,除非一审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以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职权模式 同职同权 分职分权 情法并重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实践:法治中国语境下的考量与反思——基于上海三区法院陪审运行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成良 李文杰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7-88,共12页
调查发现,人民陪审实践中"陪审虚化"依然严重,制度认同效果低下,基本理念错位,陪审员阅卷、意见表达难的问题未实质改观。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具多面性,包括规范设置、司法目的、司法任务、陪审文化和合议结构等因素:单一的制... 调查发现,人民陪审实践中"陪审虚化"依然严重,制度认同效果低下,基本理念错位,陪审员阅卷、意见表达难的问题未实质改观。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具多面性,包括规范设置、司法目的、司法任务、陪审文化和合议结构等因素:单一的制度完善或改革难以突破既有问题。因此,应在司法改革总体目标映射下应重新审视制度目的,强化陪审和诉讼的衔接,推动诉讼制度、陪审制度和社会互动三大主题的一体性、本真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陪审员 陪审虚化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评议规则的重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樊传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198,共15页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创设了大合议庭陪审模式,强化了陪审员的事实认定职能。但是陪审员的裁决优势和价值主要是制度性建构的结果,他们不是天然、优秀的事实认定者。如果不能通过重构评议规则,在发挥陪审员裁决优点的同时弥补其弱点,陪...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创设了大合议庭陪审模式,强化了陪审员的事实认定职能。但是陪审员的裁决优势和价值主要是制度性建构的结果,他们不是天然、优秀的事实认定者。如果不能通过重构评议规则,在发挥陪审员裁决优点的同时弥补其弱点,陪审制改革的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将会背离。在比较法上,存在三种陪审员评议模式:合议式法庭结构中的个体参审模式、二分式法庭结构中的小团体决策模式和大合议庭结构中的混合陪审模式。我国现有立法确立了大合议庭结构,但未重构其评议规则,反而延续了原有的合议制规则。在我国七人大合议庭的组织形式中,应当适度借鉴小团体决策模式和参照国外立法例,将审理事实问题的陪审员制度性地塑造为优秀的裁决主体。这包括对表决比例规则、解决裁决僵局的规则、评议程序规则等方面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大合议庭 事实认定 评议规则 小团体决策
原文传递
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中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缺少宪法依据、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于是陪审员不愿陪审 ,法院不愿意实行陪审 ,陪审作用与功能难以发挥 ;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的选用方式、任期、资格、权利与义务、培训与监督几方面改革和完善 ,并采取... 中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缺少宪法依据、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于是陪审员不愿陪审 ,法院不愿意实行陪审 ,陪审作用与功能难以发挥 ;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的选用方式、任期、资格、权利与义务、培训与监督几方面改革和完善 ,并采取强化社会民主意识、完善陪审制度立法和诉讼制度等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陪审员 法院 改革 诉讼法 可行性分析 司法完善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诉讼制度
下载PDF
论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琦 《河北法学》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结果 ,尽管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存在许多差异 ,但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作为实行陪审制度的最主要的理由却是共同的。陪审制度存在的基础是民主理念 ,即让公民直接参与司法。陪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司法民...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结果 ,尽管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存在许多差异 ,但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作为实行陪审制度的最主要的理由却是共同的。陪审制度存在的基础是民主理念 ,即让公民直接参与司法。陪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司法民主 ,陪审制度的内容体现了民主的机理。我国陪审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陪审制度的民主程度的问题 ,改革和完善我国陪审制度就是要强化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民主性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司法民主 陪审员
下载PDF
“陪审”一词的西来与中译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晓彦 俞荣根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53,共14页
"陪审"、"陪审员"等不是中文固有词汇,而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之"舶来品"。这一组词汇的中文翻译和定型差不多纵贯整个十九世纪,历经中译名混乱的知识性介绍时期——中国知识精英向外寻求真理的中译名模仿时... "陪审"、"陪审员"等不是中文固有词汇,而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之"舶来品"。这一组词汇的中文翻译和定型差不多纵贯整个十九世纪,历经中译名混乱的知识性介绍时期——中国知识精英向外寻求真理的中译名模仿时期——推进政制改革的中译名定型时期——《会审章程》和立宪修律中译名进入法案成为法定名等四个过程。陪审制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在清末修律中试图加以移植,可能借鉴了日本的某种经验,但"陪审"、"陪审员"作为一组中文译名并非经日本转手才进入中国,它们在中国的翻译和定型应主要归功于以上海公廨为载体的域外法律制度的位移、来华外籍人士和传教士的传播西法西制的努力和本土有识之士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 “陪审员” 中译 法律 司法审判制度
原文传递
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的实践困惑与路径突破——从“同职同权”到“分工合作”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馨馨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7,共8页
调整陪审员参审职权,实行"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使我国的陪审制度带有英美法系陪审团的色彩;"法官与陪审员共同对事实做出认定",又保留了大陆法系参审模式的制度因素,成为两大法系的结合体。在对参... 调整陪审员参审职权,实行"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使我国的陪审制度带有英美法系陪审团的色彩;"法官与陪审员共同对事实做出认定",又保留了大陆法系参审模式的制度因素,成为两大法系的结合体。在对参审职权调整前后审理范围、职责权限、审判模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职权调整后存在"共同认定"与"个人负责"、"自主表达观点"与"无独立事实认定权"、"防止误判救济"与"司法改革方向"等实践困惑。为使参审职权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运行更加科学、合理,建议在明确"法律审"与"事实审"范围界限的基础上,对"法官与陪审员共同进行事实认定"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借鉴日本"裁判员法",提出建立相关事宜告知制度、增加陪审员数量、推行简易陪审、陪审更新等制度改进措施,以期解决陪审职权调整后陪审制度在实践运行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职权 审判模式
原文传递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建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正逐渐步入法治化轨道。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须对该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正确处理好诸多关系,使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上达到司法民主与审判职业化、人民陪审员权...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正逐渐步入法治化轨道。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须对该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正确处理好诸多关系,使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上达到司法民主与审判职业化、人民陪审员权利与义务、立法上的原则性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无知的美德与提高执业素质的四个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制度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下载PDF
陪审制导向何种司法民主?——观念类型学分析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樊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112,共24页
陪审制是司法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对于陪审制导向何种司法民主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从陪审制的证成过程以及该制度的诸多侧面中,可以析分出三种司法民主理念。代议式司法民主理念视陪审员为人民的代表,他们应召对司法问题行... 陪审制是司法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对于陪审制导向何种司法民主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从陪审制的证成过程以及该制度的诸多侧面中,可以析分出三种司法民主理念。代议式司法民主理念视陪审员为人民的代表,他们应召对司法问题行使投票权。该理念是民主政治理论向司法领域的延伸,通常以议会制为范本。协商式司法民主理念认为,陪审制的核心在于召集具有不同立场、倾向和知识的人参与集中评议程序,并寻求一致性裁决。陪审制是一个工具性的决策机制,而非政治制度。衡平式司法民主理念将陪审制看作程序上的衡平机制,认为陪审制可以矫正法律教义学裁判的失当。其倚重陪审员的否弃权和常识性正义观。总而言之,从不同角度发掘陪审制的意义,会将这一制度和实践引向不同愿景。对司法民主的观念类型学分析,有助于辨清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 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协商
原文传递
专家陪审在鉴定意见审查中的机理与功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溪 《中国司法鉴定》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司法鉴定行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鉴定意见在证据审查过程中有其科学专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通过设置专家陪审制度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对于司法鉴定意见审查引入专家陪审制度,应当从司法认知的角度考察鉴定意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这... 司法鉴定行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鉴定意见在证据审查过程中有其科学专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通过设置专家陪审制度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对于司法鉴定意见审查引入专家陪审制度,应当从司法认知的角度考察鉴定意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这一审查方式的必要性在于,法官无法就专门性问题作出专业判断,为解决鉴定意见冲突提供依据,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出庭需要科学的裁判者和科学的解读者。现有的法律制度、陪审制度的目的和涉及初衷、国外的司法实践相关做法、专家陪审的司法解释和实践经验为这一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其功能在于弥补法官的专业不足,提高诉讼效率,便利庭审和诉讼,提高鉴定活动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陪审 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 陪审员
下载PDF
陪审案件中的审判责任制——以保障和管控人民陪审员裁判权为核心 被引量:6
11
作者 樊传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40,195,共14页
在大合议庭陪审案件中落实审判责任制要求,一方面是要规范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分权关系,尤其是保障人民陪审员事实裁判权的独立性和实质性,使之不会沦为法官裁判权的附庸;另一方面是针对人民陪审员的身份特征与权力属性,设置不同于法官... 在大合议庭陪审案件中落实审判责任制要求,一方面是要规范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分权关系,尤其是保障人民陪审员事实裁判权的独立性和实质性,使之不会沦为法官裁判权的附庸;另一方面是针对人民陪审员的身份特征与权力属性,设置不同于法官的管控体系,将事后追责式的管控转变为事先调整型的管控。这两方面可以通过重构评议规则、规范指示效力、提高裁决终局性和建构以证据能力为核心的证据规则系统来实现。法官将一部分裁判权让渡给人民陪审员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程序管理权。应当将行使该程序管理权的情况,作为认定和追究法官责任的独立依据。法官错案责任豁免的范围,也应随着事实裁判权的让渡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合议庭 人民陪审员 审判责任 错案责任
原文传递
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精密运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迪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190,共18页
经验法则的出现是为了矫正事实认定中自由心证绝对化的倾向,其功能是,通过对经验进行限定,实现对事实认定过程的约束。然而,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内在性、盖然性和地域性等特征阻碍了约束功能的实现。经验法则的类型化、体系化等方案难... 经验法则的出现是为了矫正事实认定中自由心证绝对化的倾向,其功能是,通过对经验进行限定,实现对事实认定过程的约束。然而,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内在性、盖然性和地域性等特征阻碍了约束功能的实现。经验法则的类型化、体系化等方案难以解决上述功能悖论。庭前推理中对经验法则的跳跃性运用、法庭对抗中对经验法则的形式化论辩及裁决过程中对经验法则的恣意性审查,都是经验法则难以被正确运用的症结所在。对经验法则的运用应从粗放转向精密,具体来说:应建立法律明确机制,指引控辩双方对经验法则作初步锚定与精细拆包;应明确对经验法则的精密论辩体系,细化针对经验法则的推理证成与攻击证伪方法;应确立二阶证成框架,内在地要求法官对运用经验法则提供正当理由,外在地强化陪审员对经验法则故事载体之真实性的有效核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则 事实认定 印证 陪审员 证据推理
原文传递
司法场域中的非职业法官——一个初步的比较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小龙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3,共13页
非职业法官是当前法律移植和比较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以美国和德国为样本的比较法社会学研究表明,非职业法官的类型选择与司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运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司法权力结构则深刻地影响了非职业法... 非职业法官是当前法律移植和比较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以美国和德国为样本的比较法社会学研究表明,非职业法官的类型选择与司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运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司法权力结构则深刻地影响了非职业法官在审判中的表现。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完善也应当具有一种全面的视角,既要认真对待当前的现实需求,也应充分考虑改革的空间、司法权力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场域 非职业法官 陪审法官 参审法官 司法权力结构
原文传递
无因回避制度及其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慧琳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64-67,共4页
无因回避制度是为了实现审判的公正和效率,维护控辩双方的合法权利而设置的一项适用于陪审员的制度。我国在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无因回避制度,规定该制度同时适用于法官和陪审员,并对无因回避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间及其... 无因回避制度是为了实现审判的公正和效率,维护控辩双方的合法权利而设置的一项适用于陪审员的制度。我国在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无因回避制度,规定该制度同时适用于法官和陪审员,并对无因回避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间及其限制进行明确规定,以起到提高该制度的利用率、保障诉讼程序的安定性以及维护司法权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回避 有因回避 陪审员
下载PDF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的角色重构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琳 肖建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2,共12页
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人民陪审员“法律内行、同职同权”的角色期望纠正为“法律外行、异职异权”,将人民陪审员“消极参与”与“过于积极参与”并存的角色认知纠正为“民主的参与者,事实真相的发现者和社会价值的代言... 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人民陪审员“法律内行、同职同权”的角色期望纠正为“法律外行、异职异权”,将人民陪审员“消极参与”与“过于积极参与”并存的角色认知纠正为“民主的参与者,事实真相的发现者和社会价值的代言者”,以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促进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的功能。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基本框架已确立的前提下,应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将改革的基本前提预设转化为正当的司法运作秩序,保证当前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生根发芽。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事实领域的人民陪审员知晓争议焦点规范与人民陪审员一事一证规范,意见效力领域的合议庭评议规范和审委会及二审法院复审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法律外行 法官指示 事实调查 意见效力
下载PDF
法国重罪陪审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林呐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93-100,共8页
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在法国,对于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陪审员,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法国重罪陪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 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在法国,对于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陪审员,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法国重罪陪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如构建重罪、复杂案件由陪审团审理的制度,取消对陪审员学历的要求、确立科学的陪审员遴选程序与陪审团评议表决程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重罪法院 审判陪审团 陪审员
下载PDF
论我国陪审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少卿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2-85,共4页
陪审制度具有有利于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公开、廉洁,有利于弥补法官知识不足等价值,因此我国仍应保留这项制度,并且应在此基础上对该项制度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陪审制度的作用及存在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提出... 陪审制度具有有利于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公开、廉洁,有利于弥补法官知识不足等价值,因此我国仍应保留这项制度,并且应在此基础上对该项制度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陪审制度的作用及存在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提出若干关于我国陪审制度改革完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陪审员 民主监督
下载PDF
美国审判制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是构成美国法院体系的主要部分,二者同时并存,根据各自管辖权,发挥其独特作用,这是美国审判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和陪审员分别在诉讼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和目的各异,在... 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是构成美国法院体系的主要部分,二者同时并存,根据各自管辖权,发挥其独特作用,这是美国审判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和陪审员分别在诉讼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和目的各异,在审理案件时都要遵循审判原则,依法各尽其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审判制度 法院体系 陪审员 律师 检察官 法官
下载PDF
中外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自力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中国陪审制度在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的关系、陪审的案件范围、陪审员的表决方式以及陪审员在审理案件时的作用等诸多方面与外国陪审制存在较大差异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审判模式、价值理念的不同 ,又有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随着民主与法... 中国陪审制度在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的关系、陪审的案件范围、陪审员的表决方式以及陪审员在审理案件时的作用等诸多方面与外国陪审制存在较大差异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审判模式、价值理念的不同 ,又有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应当在陪审案件范围、陪审员资格、陪审员产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陪审团 陪审员 比较
下载PDF
论陪审实质化改革的机制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金贵 蔡岱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72-180,共9页
在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的制度改革下,保障陪审员在事实认定中发挥实质作用,无疑是改革的核心所在。陪审实质化改革,需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构建以保障陪审员庭前阅卷权和庭前会议参与权为核心的庭前机制;构建以保障陪审员实质参与案件审... 在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的制度改革下,保障陪审员在事实认定中发挥实质作用,无疑是改革的核心所在。陪审实质化改革,需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构建以保障陪审员庭前阅卷权和庭前会议参与权为核心的庭前机制;构建以保障陪审员实质参与案件审理为核心的庭审机制,包括完善事实认定中的问题列表机制和法官指示机制、庭审活动参与机制和评议机制。此外,还需构建相关配套机制,包括完善陪审员培训机制、增强控辩双方庭审对抗性和完善法庭调查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实质化改革 机制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