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旱涝指标及在江淮地区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该文提出了一个可业务应用的农业旱涝监测预警气象指标——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用作物需水量取代参考作物蒸散量,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具有农业意义。为方便农业气象业务应用,采用FAO P... 该文提出了一个可业务应用的农业旱涝监测预警气象指标——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用作物需水量取代参考作物蒸散量,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具有农业意义。为方便农业气象业务应用,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的简化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用气温资料对简化式进行校准,将误差减小到可满足应用要求 通过求算不同区域农田作物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得到宏观农田作物需水量,并确定了该指标分区域的旬旱涝等级标准。该指标用于旱涝监测,与土壤墒情的定性符合率为80%~90%,定量符合率为60%~70%,在旬时间尺度比土壤墒情指标更符合旱涝实况 用于下一旬旱涝预警,尽管受到中期降水量预报准确度影响,但由于含有前期旱涝实况信息,预警趋势大体正确,提高了旱涝预警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涝指标 累积湿润指数 监测预警业务 江淮地区
下载PDF
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指标与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盛绍学 石磊 张玉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63-268,共6页
为研究渍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 为研究渍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指标 特征 江淮地区 冬小麦
下载PDF
玉米对钾、氮的吸收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英 王允青 孙秀伦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为主,超过子粒吸钾量的2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5.83kg/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54.85kg/hm2。NPK施肥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 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为主,超过子粒吸钾量的2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5.83kg/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54.85kg/hm2。NPK施肥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82.7%,子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18.4%和132.5%;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子粒产量的贡献。各施氮和施钾处理的氮、钾均有不同程度盈余;不施氮肥,玉米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3.46),经济效益也最好。因此,江淮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玉米钾肥推荐用量为13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玉米 施钾效应
下载PDF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爱军 陈长青 +2 位作者 类成霞 张卫建 卞新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92和79℃;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大;年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了8.1 h和12.3 MJ.m-2。从稻麦的实际响应来看,小麦播期推迟,成熟期提前,总生育期缩短4 d;而水稻播期提前,成熟期也提前,总生育期基本不变。去除技术影响后的稻麦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稻麦历史产量主要与最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最后针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和作物生产发展趋势,就江淮地区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作物生产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作物生产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华俊 江芹 +2 位作者 董玲 刘梅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724-18727,共4页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LK99产量达到51 516 kg/hm2,还原糖含量0.8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达到38 502 kg/hm2,商品性好,品质优。[结论]中薯3号、费乌瑞它、LK99、紫薯较适合在安徽春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马铃薯 品种引进 比较
下载PDF
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桂香 霍治国 +4 位作者 杨建莹 张蕾 吴立 汪天颖 杨宏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756,共10页
为了定量评估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和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61—2013年91个观测站点的日雨量数据,耦合夏玉米生育期和涝渍灾情数据,统计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不同涝渍等级的灾害样本,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正态性检验、... 为了定量评估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和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61—2013年91个观测站点的日雨量数据,耦合夏玉米生育期和涝渍灾情数据,统计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不同涝渍等级的灾害样本,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正态性检验、区间估计等方法,构建了基于有效降雨量的夏玉米分生育时段涝渍灾害的等级指标,并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了区域1961—2010年夏玉米涝渍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风险分布。结果表明: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与当前涝渍过程降雨量和前2旬逐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等级涝渍灾害,拔节-抽雄期指标阈值最高,抽雄-成熟期的次之,出苗-拔节期的最低;20世纪70年代涝渍灾害的发生有所减少,80年代后又逐渐增多;涝渍灾害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淮、沿湖和沿海地区,且随着生育进程的增加,多发区总体随雨带北移;近50年来出苗至抽雄阶段涝渍灾害的发生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抽雄至成熟阶段则以减少趋势为主;随着生育进程的增加,涝渍灾害风险指数的高值区逐渐由西南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夏玉米 涝渍灾害指标 时空分布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江淮地区夏季羊舍小气候环境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子军 陈家宏 +3 位作者 黄桠锋 郭晓飞 骆仲悦 凌英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0-209,共10页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羊舍环境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江淮地区选择南方最常见的双坡式漏缝地板有窗封闭羊舍,连续2a对其夏季最热月(7月)的空气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羊舍最热月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光照...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羊舍环境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江淮地区选择南方最常见的双坡式漏缝地板有窗封闭羊舍,连续2a对其夏季最热月(7月)的空气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羊舍最热月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光照强度、噪音与氨气质量浓度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为30.5℃、70.2%、0.16 m/s、99.45 lx、49.82 dB、1.98 mg/m^3、0.060%,以上指标中,除日平均温度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卫生学标准;2)不同采样点(离地0.3、1、1.7 m)测定结果显示各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夏季空间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3)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舍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而一月内的变化比较稳定,阴雨天降温幅度较大(6.9℃),试验期昼夜平均温差为2.3℃,舍内外平均温差为1.8℃;4)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日、月变化幅度均较小;5)氨气浓度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8702,P<0.05)。综合评价认为,双坡式漏缝地板有窗封闭羊舍小气候环境基本符合环境卫生学标准和山羊的生物学特性要求,适宜在江淮地区推广应用,但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该研究可为一般羊舍小气候环境的测定及参数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检测 温度 湿度 环境参数 羊舍小气候 江淮地区
下载PDF
金花菜与燕麦间作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江舟 陈丰 +2 位作者 王东军 魏臻武 唐晨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为探索江淮地区最佳的人工牧草种植模式,设置5种不同牧草间作播种比例研究金花菜与燕麦间作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金花菜和燕麦间作中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花菜与燕麦间作各农艺性状与牧草产量... 为探索江淮地区最佳的人工牧草种植模式,设置5种不同牧草间作播种比例研究金花菜与燕麦间作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金花菜和燕麦间作中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花菜与燕麦间作各农艺性状与牧草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燕麦株高>金花菜株高>燕麦旗叶长>金花菜叶长>燕麦茎叶比>金花菜分枝数。金花菜播种比例高的间作处理与燕麦单播处理相比,其所获燕麦的产量及品质明显改善。与金花菜单播模式相比,金花菜播种比例高的间作处理对金花菜牧草品质影响不大,而在燕麦播种比例高或播种比例相等的处理中,金花菜株高下降明显,粗蛋白含量下降至11.60%~14.56%,相对饲用价值下降至151.74~155.15。在各处理中,金花菜与燕麦间作比例为2∶1的处理干草产量与饲用价值最高,总干草产量达2177.42g/m^2,与燕麦单播相比增加了28%,土地当量比为1.80;燕麦与金花菜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28%、26.29%,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172.61、151.03;这个间作模式为江淮地区最佳的人工牧草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牧草间作 间作比例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产草量
下载PDF
江淮地区ERA-Interim再分析与观测温度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传辉 姚叶青 时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0-1228,共9页
通过对比江淮地区1992-2016年08和20时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温度要素,发现它们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存在从低层到高层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对流层低层各站偏差的空间差异明显,到中高层各站偏差趋于一致。偏差存在明显年际变... 通过对比江淮地区1992-2016年08和20时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温度要素,发现它们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存在从低层到高层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对流层低层各站偏差的空间差异明显,到中高层各站偏差趋于一致。偏差存在明显年际变化,500 hPa及以上等压面在2000年前后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存在由偏低向偏高的转折;除地面外,其他高度上两种资料的平均绝对偏差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在偏差的月际分布上,地面和500 hPa以上高度再分析资料普遍比观测资料偏高,各高度上平均绝对偏差在8-9月最小。进一步对各天气现象下两种资料比较发现,雪、雨夹雪、冰粒子和冻雨天气发生时,地面至1000 hPa和850 hPa上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偏高;大雾天气发生时,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在1000 hPa偏高幅度明显高于地面。可见,在江淮地区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温度资料判别降水相态时,大气边界层和850 hPa温度需慎重使用,近地层虚假逆温对大雾判别会产生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温度偏差 江淮地区
下载PDF
江淮地区强降水分型及其环流演变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桂容 范艺媛 牛若芸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6-409,共14页
使用新建的强降水历史个例数据集、1981—2016年我国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2016年T639与ECMWF模式1~10 d的逐日降水量预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提炼出江淮地区强降水的典型模态,并运用场相似法对江淮地区强降水进行客观分型,分析... 使用新建的强降水历史个例数据集、1981—2016年我国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2016年T639与ECMWF模式1~10 d的逐日降水量预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提炼出江淮地区强降水的典型模态,并运用场相似法对江淮地区强降水进行客观分型,分析强降水的环流演变;定量诊断型环流相似所得与实测环流和降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强降水可分为Q_Ⅰ,Q_Ⅱ和Q_Ⅲ3种类型,其中,Q_Ⅰ型降水中心位于江淮中部,Q_Ⅱ型表现为降水北多南少,Q_Ⅲ型表现为降水中间少南北多的分布。强降水对应的前期至当日,各型降水对应在亚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均有显著的环流异常,且环流演变存在明显不同;但各类型降水对应的系统移动速度缓慢,且到强降水发生日江淮地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值系统的控制,有利于该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按环流相似依不同时效得到的强降水发生日环流与实际环流存在很好的相关。独立试验中,该文方法对25mm降水的TS评分在各时效均高于模式预报,50mm降水的TS评分在3d以上时效的评分也均高于模式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强降水客观分型 环流演变 中期预报
下载PDF
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南徙路线重建——兼论江淮地区的“廊道”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9,共11页
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的南徙之旅呈现东西两途。西线去往宁镇地区,即禹会-牛头岗-江宁点将台和高淳朝墩头;东线前赴环太湖流域,即禹会-南荡,至江阴花山,再东去松江广福林。在其南徙的过程中,江淮是必经之道。江淮属于"廊道"地区... 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的南徙之旅呈现东西两途。西线去往宁镇地区,即禹会-牛头岗-江宁点将台和高淳朝墩头;东线前赴环太湖流域,即禹会-南荡,至江阴花山,再东去松江广福林。在其南徙的过程中,江淮是必经之道。江淮属于"廊道"地区,一方面,它的连通性给区域间文化交流带来便利;另一方面,这一开放的区域又易引来外域强势文化的干扰,导致本地文化受损。众多的能流、物质流、信息流,都以高密度、高流速和少停留的方式从此通过,从根本上决定了廊道地区相比于稳定的文化母区,不可能凝聚和沉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导致江淮地区的社会进程出现断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油坊龙山文化 迁徙 江淮 廊道
原文传递
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鞠英芹 杨霏云 +3 位作者 马德栗 朱晓炜 罗蒋梅 李文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46,共11页
利用江淮地区43个气象台站1960—2010年10月—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构建了江淮地区全生育期油菜涝渍综合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涝渍在播种期至冬前苗期、越冬期至抽薹期、开花期至灌浆期的... 利用江淮地区43个气象台站1960—2010年10月—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构建了江淮地区全生育期油菜涝渍综合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涝渍在播种期至冬前苗期、越冬期至抽薹期、开花期至灌浆期的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呈全区一致型,第二模态显示前两个发育期阶段呈现"东西分布型"而开花期至灌浆期呈现"南北分布型",第三模态都呈现"南北分布型"。越冬期至抽薹期在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有略微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分析发现,江淮地区油菜涝渍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而且播种期至冬前苗期最显著的周期是准3年,越冬期至抽薹期和开花期至灌浆期最显著的周期均为准4年,从而为油菜涝渍的监测、评估、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油菜 涝渍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2020年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梦兮 刘梅 +1 位作者 柯丹 陈圣劼 《暴雨灾害》 2020年第6期555-563,共9页
利用江苏、安徽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实况探空资料,结合ERA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0年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 2020年江淮地区梅期偏长,梅雨期间雨量显著偏多,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梅雨... 利用江苏、安徽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实况探空资料,结合ERA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0年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 2020年江淮地区梅期偏长,梅雨期间雨量显著偏多,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梅雨雨带基本以30°-32°N为中心,在28°-34°N的范围内经历了4次为期约双周的持续性南北振荡。(2)低纬度稳定的副热带高压维持,高纬度前期稳定的双阻形势,后期多浅槽波动是造成超长梅雨的关键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造成梅雨期持续强降水的关键因素,偏多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3)强降水位于江淮北部时,冷涡中心一般位于120°E以西,且向偏东或东略偏北方向移动;当冷涡位于120°E以东或南下明显时,降水南压。(4)梅雨期间副高经历了4次双周振荡、9次波动性北跳,伴有12次冷涡活动,副高北抬时段和冷涡南落东移时段两者的同期反位相叠加长时间维持,为江淮地区超长梅雨的形成和雨带的南北摆动维持提供了较好的系统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江淮地区 梅雨 副热带高压 冷涡 低空急流
下载PDF
江淮地区自然环境对柔和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伟 李娜 +2 位作者 张杰 潘天全 彭兵 《酿酒科技》 2019年第6期59-64,共6页
中国白酒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产品,自然环境是影响其风格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酿酒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影响酿酒原料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结构,对白酒的制曲及酿造工艺产生重要影响。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酿造工艺,独... 中国白酒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产品,自然环境是影响其风格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酿酒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影响酿酒原料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结构,对白酒的制曲及酿造工艺产生重要影响。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酿造工艺,独具匠心,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香醇美酒。不同香型白酒的风格各异、酿造工艺不同,并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是自然环境、酿造工艺等因素相互影响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生产实践,从江淮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白酒酿造历史等方面,结合制曲及酿酒微生物与生产工艺的关联性等,分析与探讨了江淮地区自然环境对制曲及柔和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江淮地区白酒的制曲及酿造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环境 制曲 柔和型白酒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土铁锰结核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桦 丁瑞兴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研究江淮地区白浆土铁锰结核的重量分布、颜色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白浆层中结核含量最高且多具有同心圆结构;结核颜色和形状决定于颗粒的大小;在结核中发生了Si、Fe、Al和Mn的富集,其它元素则与土壤相近.可以断... 研究江淮地区白浆土铁锰结核的重量分布、颜色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白浆层中结核含量最高且多具有同心圆结构;结核颜色和形状决定于颗粒的大小;在结核中发生了Si、Fe、Al和Mn的富集,其它元素则与土壤相近.可以断定,铁锰结核是在白浆化过程中就地形成并累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白浆土 铁锰结核 分布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阮新民 陈曦 +5 位作者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罗志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a提前3.03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a增加3.54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 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 a缩短0.8 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0.6 d;晚稻平均每10 a播种期推迟1.14 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区域 两熟制 物候期 产量 气候资源 资源分配特征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枫 何传龙 +1 位作者 王道中 王本豹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7,共4页
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 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2.83kg hm-2。NPK全素施钾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48.79%,籽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9.21%和56.8%;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除最高施钾量和不施氮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钾素亏缺,说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不足的情况下,水稻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为2.54。综上所述,本地区同等肥力土壤,水稻钾肥推荐用量为120kg hm-2,根据土壤钾素平衡状况,水稻施钾量可适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水稻 施钾效应
原文传递
江淮地区冬季羊舍供暖及通风换气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春环 王强军 +2 位作者 张彦 罗建川 张子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79-186,共8页
为改善江淮地区冬季肉羊养殖福利状况、提高肉羊生产水平,该文以江淮地区最常见的双坡顶有窗封闭羊舍为研究对象,利用油汀式电暖气为羊舍供暖以及负压风机与电暖气相结合方式为羊舍通风换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外有效温度为3... 为改善江淮地区冬季肉羊养殖福利状况、提高肉羊生产水平,该文以江淮地区最常见的双坡顶有窗封闭羊舍为研究对象,利用油汀式电暖气为羊舍供暖以及负压风机与电暖气相结合方式为羊舍通风换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外有效温度为3.04℃,供暖羊舍空气温度和羔羊日增质量可分别比对照羊舍提高3.4℃和29 g,空怀母羊日平均采食量比对照舍降低90 g,说明羊舍冬季供暖经济可行;换气羊舍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通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NH_3质量浓度和CO_2体积分数通风前后差异显著(P<0.05),证实这种换气方式能够解决羊舍冬季保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综合认为,该研究为南方江淮地区冬季肉羊舍环境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风机 电加热 环境参数 江淮地区
下载PDF
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春雷 何的明 +1 位作者 权树月 汪伦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5期117-119,共3页
薄壳山核桃是江淮地区林业建设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该文介绍了薄壳山核桃在江淮地区集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立地选择、品种选择、精细栽培及生态抚育等,为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集约栽培 江淮地区
下载PDF
基于迁移CNN的江淮持续性强降水环流分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金圻 谭桂容 牛若芸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利用新建的1981—2018年区域持续性强降水个例集、1981—2018年中国逐日降水量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运用江淮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典型模态个例样本及残差神经网络(CNN),通过迁移学习分步训练建立针对江淮强降水的环流客观分型模型;... 利用新建的1981—2018年区域持续性强降水个例集、1981—2018年中国逐日降水量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运用江淮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典型模态个例样本及残差神经网络(CNN),通过迁移学习分步训练建立针对江淮强降水的环流客观分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1981—2015年全国持续性强降水个例的环流进行客观分型,比较其与相似量(R)分型、余弦相似系数(COS)分型的效果,且对2016—2018年逐日环流进行客观识别与分型。结果表明:迁移CNN在拟合准确率达到100%后,测试集损失函数很快稳定,准确率较高,比R分型、COS分型效果好。在强降水客观分型中,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远高于R分型、COS分型,其中不一致型个例分析表明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R分型、COS分型。在独立样本分型中,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的相关系数也均高于R分型、COS分型,且对非持续性强降水环流分型也存在一定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强降水客观分型 残差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