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茎叶皂苷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宋清 张晓文 +2 位作者 徐志伟 陈建文 唐富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皂苷(GSLS)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HR于I-R造模前每日1次灌胃给予GSLS50和100mg.kg-1,连续3周,于缺血40min和再灌注30min内测定大鼠血压、心功能和心脏血流...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皂苷(GSLS)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HR于I-R造模前每日1次灌胃给予GSLS50和100mg.kg-1,连续3周,于缺血40min和再灌注30min内测定大鼠血压、心功能和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方法测定心肌ATPase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NO含量,镉血红素饱和法测定心肌和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结果GSLS50和100mg.kg-1预适应组显著改善I-R损伤SHR的心率、左室内压峰值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提高心肌ATPase活性,减少LDH漏出,提高心肌SOD活性,增加NO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心肌和肝脏MT含量,增加心肌HSP70阳性细胞百分数。结论GSLS预适应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SHR心肌舒缩功能,改善心肌代谢,增强抗氧化活性和诱导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 人参属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 预适应
下载PDF
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宫念樵 叶启发 +4 位作者 姜汉英 郭辉 陈金枝 朱彤 杨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寻找有效的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原位隔离冷灌注模型模拟整个肝移植过程 ,对供肝分别作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 ,比较正常肝、预处理供肝、未预处理供肝的PCNA ,AST ,ALT ,LDH值。结果 与正常肝相... 目的 寻找有效的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原位隔离冷灌注模型模拟整个肝移植过程 ,对供肝分别作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 ,比较正常肝、预处理供肝、未预处理供肝的PCNA ,AST ,ALT ,LDH值。结果 与正常肝相比 ,药物预处理供肝、缺血预处理供肝、未预处理供肝肝损害程度依次加重。结论 预处理确实对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药物预处理的效果可能优于缺血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 药物预处理 缺血预处理 肝移植
原文传递
Impact of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on apoptos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in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in rats 被引量:26
3
作者 Jin, Cheng Zhang, Pei-Jian +5 位作者 Wu, Xiao-Min Zhou, Bin Li, Yong Liu, Xin-Yan Feng, Min Tao, Li-De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9年第1期40-45,共6页
BACKGROUND: Hepatocyte apoptosis is a severe form of cell death after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 and its relief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HP) is consider... BACKGROUND: Hepatocyte apoptosis is a severe form of cell death after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 and its relief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HP) is considered to have protective effects on HIRI.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P on apoptos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during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METHODS: A modified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HIRI.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autotransplantation (AT) and HP groups. The HP group was subjected to an 8% oxygen atmosphere for 90 minutes before surgery. At 1, 6 and 24 hours after surgery, the rats were killed and their liver tissue was sampled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Th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blood chemistry study, morphological study under a light 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mitochondria.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ALT and AST in the HP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T group at 1, 6 and 24 hour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P < 0.05).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the HP group at each measurement point (P < 0.05). Light microscopy showed that hepatic injury in the AT group was much more severe than in the HP group. Hepatocytes in the AT group showed typical apoptosis signs under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ultrastructural appearance of hepatocytes in the HP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in the AT group, and the area, perimeter and diameter of the mitochondria were smaller in the HP group than in the A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Hepatocytes sense and respond to decreased tissue oxygenation. Stimulation by HP relieves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and its protection of mitochondria after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orthotopic 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 Bcl-2 protein MITOCHONDRI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凯 郑世营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现象。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现象。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以及初步阐述了目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缺血预适应和药物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病因学
下载PDF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预缺血对麻醉家兔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延峰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氨基甲酸乙酯和成巴比妥钠两种不同麻醉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了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开放剂cromaklim(Cro)和预缺血(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KATP通道是否参与IP对IR心肌的保... 在氨基甲酸乙酯和成巴比妥钠两种不同麻醉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了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开放剂cromaklim(Cro)和预缺血(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KATP通道是否参与IP对IR心肌的保护机制。所得结果如下:(1)两种麻醉动物模型在单纯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和心肌耗氧量均进行性降低。(2)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家兔,单纯IR所致的心肌梗塞范围为(32.3±0.8)%。静注Cro后再进行IR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3±2.2)%;IP后,心肌梗塞范围为(21.6±1.8)%;均与单纯IR组有明显差异。而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格列苯脲则可阻断IP对IR心肌的保护效应。以上结果显示KATP通道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参与IP的心肌保护机制。(3)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家兔,单纯IR时的心肌梗塞范围是(3.7±1.0)%。IP使IR的心肌梗塞范围减少至(19.7±1.5)%,格列苯脲未能取消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Cro也未能减轻IR所致的心肌坏死。上述结果表明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KATP通道并不参与IP的心肌保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预缺血 腺苷三磷酸 敏感性钾通道
下载PDF
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海马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文斌 周爱民 +1 位作者 李清君 陈晓玲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 (4 vesselocclusion ,4VO)及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预缺血的持续时间 ,和预缺血与其后的损伤性缺血之间的间隔时间对海马缺血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 :缺血 6min即可导致海马组织明显的神经元... 目的和方法 :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 (4 vesselocclusion ,4VO)及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预缺血的持续时间 ,和预缺血与其后的损伤性缺血之间的间隔时间对海马缺血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 :缺血 6min即可导致海马组织明显的神经元延迟性死亡 (delayedneurondeath ,DND) ,而缺血 3min不足以引起海马组织明显的DND。经过 3min缺血预处理 ,可对间隔 1d和 3d后 6min缺血引起的大鼠海马DND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但是 ,1min缺血预处理对间隔 1d后 6min缺血引起的DND不产生明显影响 ;5min缺血预处理对间隔 1d后 6min缺血 ,以及 3min缺血预处理对间隔 1h后 6min缺血引起的DND不但没有保护作用 ,反而有使海马组织损伤累积加重的趋势。结论 :在 4VO大鼠模型中 ,全脑缺血预处理确能诱导海马对缺血性损伤产生耐受 ,诱导海马缺血耐受所需缺血预处理的适宜期间为 3min左右 ,预缺血与后续损伤性缺血之间需要间隔足够的时间 ,适宜间隔在 1~3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 预处理 诱导 大鼠 海马缺血 耐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家兔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8
7
作者 丁延峰 张蔓蔓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在麻醉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模型上 ,观察IR和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 ditioning ,IP)对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 (Fas、Bcl 2、Bax等 )的影响。所得... 在麻醉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模型上 ,观察IR和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 ditioning ,IP)对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 (Fas、Bcl 2、Bax等 )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 :(1)在IR过程中 ,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进行性降低 ;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 (P <0 0 0 1) ,再灌注时逐渐恢复至基础对照值。 (2 )单纯IR组的梗塞心肌占缺血心肌的 5 7 7±2 0 % ,IP组的梗塞心肌为 2 7 7± 1 5 % (P <0 0 1)。 (3)凝胶电泳显示 ,单纯IR组的缺血组织DNA呈云梯状 ,IP组则无明显云梯状 ;原位末端标记表明 ,IP组缺血未坏死心肌的凋亡细胞较IR组稀少 ;流式细胞术测得IR和IP组中缺血心肌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1 2± 0 4%和 6 35± 0 2 % (P <0 0 1)。 (4)与非缺血心肌相比 ,IR和IP组缺血心肌的Fas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且IR组的Fas蛋白表达较IP组的明显 (P <0 0 5 )。IR组缺血心肌Bcl 2 /Bax较非缺血心肌组织明显减小 (P <0 0 1)。以上结果表明 ,IP减少IR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 ,并减少IR心肌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心脏 细胞调亡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16
8
作者 宋秋景 李元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理 ,即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 ,这一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缺血预适应表现为早期和延迟心肌保护 .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 ) ,中介...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理 ,即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 ,这一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缺血预适应表现为早期和延迟心肌保护 .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 ) ,中介物质 (蛋白激酶 )和效应物质 (离子通道和保护蛋白 ) .核因子 - κB可能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缺血预适应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单磷酯 A,尼可地尔等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药理性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关欣 李应东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8期2737-2739,共3页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被广泛的用于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单纯物理性模型、单纯化学性模型,以及对模型的评价。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实验模型
下载PDF
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保护治疗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付艳东 赵翠萍 《新医学》 2012年第6期351-355,共5页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设和报道,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和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作用有关。PCI围手术期可采用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产物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12
作者 旷满秀 郭曲练 +2 位作者 谭秀娟 程智刚 蔡宏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 - 2蛋白的表达 ,探讨Bcl- 2蛋白表达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 6 3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四组。非缺血对照组 (A组 ,n =5 ) ;预处理对照组...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 - 2蛋白的表达 ,探讨Bcl- 2蛋白表达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 6 3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四组。非缺血对照组 (A组 ,n =5 ) ;预处理对照组 (B组 ,n =6 ) ,单次脑缺血 2min ;缺血预处理组 (PC组 ,n =2 6 )与缺血对照组 (IR组 ,n =2 6 ) ,有或无预处理缺血 2min ,间隔 3d后缺血5min ,分别再灌 4h (PC1组 ,n =5 ;IR1组 ,n =5 )、2 4h (PC2组 ,n =7;IR2组 ,n =7)、72h(PC3组 ,n =7;IR3组 ,n =7)、7d(PC4组 ,n =7;IR4组 ,n =7) ,实验终末 ,断头取脑 ,作海马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评定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结果 B组的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比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PC1组的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强于IR1组 (P <0 0 5 ) ,PC3组强于IR3组 (P <0 0 1) ;PC4组强于IR4组 (P <0 .0 5 ) ;但PC2组的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与IR2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后CA1区Bcl 2蛋白表达增强与缺血耐受的获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BCL-2 海马 凋亡抑制基因
原文传递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oduces more powerful anti- inflammatory an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than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13
作者 Zhang Jia-qiang Wang Qiang +5 位作者 Xue Fu-shan Li Rui-ping Cheng Yi Cui Xin-long Liao Xu Meng Fan-m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949-3955,共7页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no study has compar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PC and LRIPOC during myocardial IRI process. We hypothesized that IPC and LRIPOC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n in vivo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limb remote!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原文传递
Kappa阿片受体的抗缺血性心脏保护作用——信息机制(英文)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德明 吴淞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有证据表明 ,心脏细胞产生强腓肽和强腓肽类多肽 ,它们是kappa阿片受体 (κ OR)的激动剂。κ OR是心脏一种优势的阿片受体 ,其激活可改变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功能。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 ,内源性κ 阿片肽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 有证据表明 ,心脏细胞产生强腓肽和强腓肽类多肽 ,它们是kappa阿片受体 (κ OR)的激动剂。κ OR是心脏一种优势的阿片受体 ,其激活可改变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功能。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 ,内源性κ 阿片肽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缺血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的一个常见原因 ,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减弱 ,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等。心肌缺血时 ,交感神经发放增强 ,从而增加作功负荷及氧消耗量 ;而这又使缺血引发的状况更为恶化。机体抵抗缺血引发心肌损害 /心律失常的保护机制之一是抑制 β 肾上腺素受体 ( β AR)的兴奋。κ OR确实能抑制β AR的激动。这种抑制主要是由于GS蛋白受到抑制 ,也在较小程度上由于信息通路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因为该种酶能通过对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转导β AR的激动。另一保护心肌对抗缺血性损害的机制是预处理。预处理是指预先受到缺血等损伤使心脏对随后更严重的损伤产生较强的耐受能力。这种保护作用可以在预处理后即时产生 ,也可延至预处理后 1- 3天。在采用缺血或其产生的后果之一代谢抑制作为预处理而致的心脏保护中 ,κ OR参与媒介预处理的作用。用κ OR的特异性激动剂U5 0 488H激活κ OR (U5 0 488H药理性预处理 ,UP)可激活蛋白激酶C (PK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阿片受体 心肌缺血 Β-肾上腺素受体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脑预缺血引起大鼠海马细胞膜腺苷受体数量和亲和力升高及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爱民 李清君 +1 位作者 陈晓玲 李文斌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5-269,共5页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细胞膜腺苷 (adenosine,ADO)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脑缺血耐受形成之间的关系。发现缺血 6min即可导致海马组织明显的神经元延迟性死亡 (de layedneurondeath ,DND) ,缺血 3...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细胞膜腺苷 (adenosine,ADO)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脑缺血耐受形成之间的关系。发现缺血 6min即可导致海马组织明显的神经元延迟性死亡 (de layedneurondeath ,DND) ,缺血 3min不足以引起海马组织明显的DND ;而经过 3min预缺血处理 ,可明显减轻间隔1d后 6min缺血引起的海马DND (P <0 0 1)。与此相对应 ,缺血 3min再灌 1和 3d时 ,ADO受体数量及亲和力明显高于sham组 (P <0 0 5 ) ,而缺血 6min再灌 1和 3d时 ,ADO受体数量明显低于sham组 (P <0 0 5 ) ,但亲和力高于sham组 (P <0 0 5 )。与单纯 6min缺血再灌 4h、1和 3d时相比 ,3min预缺血 + 6min缺血 (间隔 1d)再灌后 ,ADO受体数量及亲和力均显著升高 (P <0 0 5 )。这些结果表明 ,脑预缺血处理可使大鼠海马细胞膜ADO受体数量增多 ,亲和力增强 ,并能对抗损伤性缺血引起的ADO受体数量减少 ,提示腺苷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在脑缺血耐受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预缺血处理 腺苷 腺苷受体 海马
下载PDF
Effect of Autophagy Inhibi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Diabetic Rats 被引量:15
16
作者 Ya-Yang Liu Chao Sun +4 位作者 Fu-Shan Xue Gui-Zhen Yang Hui-Xian Li Qing Liu Xu Li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4期1702-1709,共8页
Background: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IPC) remains the most powerful intervention of protection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J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diabetes can weaken or eliminate its cardioprotective effe... Background: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IPC) remains the most powerful intervention of protection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J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diabetes can weaken or eliminate it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and detailed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changes of autophagy in the diabetic condition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decrease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I PC. Methods: Sixty diabetic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C), IRI, rapamycin (R), wortmannin (W), rapamycin + IPC (R + IPC), and wortmannin + IPC (W + IPC) groups. The in vivo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RI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uring and open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via the left thoracotomy. Duration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re 30 min and 120 min, respectively.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120 min of reperfusion for measuring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roponin I (TnI) 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CK-MB) using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infarct size was assessed by Evans blue and 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The expressions ofLC3-11, beclin- 1,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 na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and P-Akt/Akt ratio in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were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IRI group, infarct size (56.1% ± 6.1% vs. 75.4 ± 7.1%, P 〈 0.05), serum cTnl (0.61 ± 0.21 vs. 0.95 ±0.26 ng/ml, P 〈 0.05), and CK-MB levels (6.70 ± 1.25 vs. 11.51 ±2.35 ng/ml, P 〈 0.05)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W + IPC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 group, myocardial expressions of LC3-11 (0.46 ± 0.04 and 0.56 ± 0.04 vs. 0.36 ± 0.04, P 〈 0.05) and beclin- 1 (0.34 ± 0.08 and 0.38 ± 0.07 vs. 0.24 ±0.03, P 〈 0.05) evidently increased, and myocardial expressions of mTOR (0.26 ± 0.08 and 0.25 ± 0.07 vs. 0.38 ± 0.06, P 〈 0.05), PI3K (0.29 ± 0.04 and 0.30 ±0.03 vs. 0.38 ± 0.02, P 〈 0.05), and P-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DIABETES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原文传递
PCI术后心肌缺血损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付艳东 赵翠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5期6992-6994,6968,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术)是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PCI术后经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学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PCI术后的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术)是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PCI术后经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学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预后的关键。目前研究认为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Ca2+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而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治疗方面主要有药物与器械两方面。本文就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原文传递
缺血预处理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苏松 夏先明 +2 位作者 贺凯 曾维城 冯春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92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与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将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6个亚组。缺血期均为6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与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将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6个亚组。缺血期均为6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手术后24h采取肝标本。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在再灌注3~24h时段时,IP各组与IR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再灌注1、48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IR组组内,在IR1h^IR24h组中,各组细胞凋亡值(AI)值均较上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而IR48h组与IR各组(IR1h组除外)比较,细胞凋亡值却出现显著性降低。而在IP组中,IP1h与其余IP各组比较,A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余IP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存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肝脏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柴囡楠 张昊 +2 位作者 王俊莹 李玲旭 赵雅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37-1743,共7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青年)与20月龄(老年)Wistar大鼠,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复制心肌IR与IPC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缺...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青年)与20月龄(老年)Wistar大鼠,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复制心肌IR与IPC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缺血/再灌注(YIR)组、青年缺血预适应(YP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OIR)组与老年缺血预适应(OPC)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质含量,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及钙诱导的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开放情况。结果:与YIR组比较,Y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降低,心肌组织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心肌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含量降低。电镜下可见YPC组心肌及分离的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完整、基质致密。YIR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Ⅲ态耗氧量及P/O比值均明显增加,质子漏出减少,钙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与OIR组比较,OPC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YPC组比较,OPC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增加,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多。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保护青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老年大鼠心脏对预适应刺激减敏,导致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钝化,这可能与老龄IPC心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心肌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卫国 邓展生 +1 位作者 龚家琳 朱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索缺血预处理对肢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给予兔后肢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预处理 ,然后于持续缺血 4h ,再灌注 1h后行股静脉穿刺 ,抽血检测血清肌磷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及超氧化物歧... 目的 :探索缺血预处理对肢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给予兔后肢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预处理 ,然后于持续缺血 4h ,再灌注 1h后行股静脉穿刺 ,抽血检测血清肌磷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取腓肠肌病检。结果 :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肌细胞内酶释放减少 ,病理切片也发现骨骼肌坏死和梗塞灶减少 ,血清MDA含量下降 ,而SOD活力升高。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影响体内的自由基代谢 ,对肢体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与预处理次数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疾病模型 动物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