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红霞教授运用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治疗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朝霞 张成会 刘红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93-2795,共3页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 滋阴除湿 辨证思路
原文传递
李世年运用健脾除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卫国 李世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52-653,共2页
介绍李世年老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李世年老中医认为脾胃是否健运与类风温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因为湿邪郁滞,故而提出健脾除湿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自拟苡仁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在临床运... 介绍李世年老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李世年老中医认为脾胃是否健运与类风温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因为湿邪郁滞,故而提出健脾除湿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自拟苡仁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在临床运用中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病 痹证 健脾除湿 苡仁汤 老中医经验 李世年
下载PDF
健脾利湿、活血化浊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月明 崔建强 +4 位作者 张凡 王涛 张人杰 郭东阳 陈昭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27-728,共2页
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活血化浊中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进展的延缓作用。方法 :39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采用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治疗及对症处理 ;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活血化浊中药治疗 ,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活血化浊中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进展的延缓作用。方法 :39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采用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治疗及对症处理 ;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活血化浊中药治疗 ,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变化 ,计算血清肌酐倒数与时间的直线回归斜率作为评估CRF的进展速度。结果 :治疗后B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直线回归斜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低蛋白饮食和控制高血压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健脾利湿 活血化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欣蓉 郭绍举 +2 位作者 李海文 张伟健 潘华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深圳市中医院2011~2019年门诊治疗的IBS-D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和用药频...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深圳市中医院2011~2019年门诊治疗的IBS-D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和用药频次。【结果】(1)共纳入相关病例1726例,其中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43例,54.63%)。(2)中医证型12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脾虚湿盛(569次,32.29%)、肝郁脾虚(552次,31.33%)、脾胃虚寒(325次,18.44%)。(3)病位证素6个,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脾(1552次,59.67%)、肝(582次,22.38%)、胃(367次,14.11%);病性证素6个,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气虚(1129次,65.40%)、湿(681次,39.50%)、气滞(582次,23.88%)。(4)涉及中药224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白术(1488次,86.21%)、茯苓(1414次,81.92%)、陈皮(1404次,81.34%)等。【结论】脾虚湿盛为IBS-D的始动因素,肝郁为其发展过程的核心病机,中后期易夹杂阴虚、阳虚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常以健脾祛湿、疏肝为原则,祛邪不忘固本,常根据病情发展及寒热虚实辨证运用祛湿药、疏肝药并配伍涩肠药、安神药、健脾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证素 中医辨证 健脾祛湿 疏肝 用药规律 白术 茯苓
原文传递
从脾论治肾系疾病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慧 米杰 +1 位作者 王冬燕 苏珊珊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同源”治疗糖尿病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相关 肾系疾病 健脾祛湿 燥湿运脾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倩 肖新春 +2 位作者 朱虹丽 高小娜 郑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基于肠道菌群,从脾的生理功能及健脾类方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探讨以脾为中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 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基于肠道菌群,从脾的生理功能及健脾类方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探讨以脾为中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行性。肠道菌群之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与中医脾脏的抵御外邪、运化水谷精微等生理功能相似,脾失健运形成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基础。中医经典健脾除湿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痰药物为主,兼予补肾填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肠道菌群失调 胰岛素抵抗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脾失健运 痰湿瘀结 健脾除湿
下载PDF
招远祺教授从湿、痰、瘀、毒论治中风经验 被引量:9
7
作者 娄真真 孙一凡 +3 位作者 毛慧 蓝嘉盈 赵敏 招远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094-1097,共4页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不一。招远祺教授认为湿、痰、瘀、毒在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中风的关键病邪,外邪、饮食、情志等均可导致湿、痰、瘀、毒的形成,临床上分别采用补脾健脾以祛湿,治脾理气以化痰,理气活血以祛瘀,开窍...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不一。招远祺教授认为湿、痰、瘀、毒在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中风的关键病邪,外邪、饮食、情志等均可导致湿、痰、瘀、毒的形成,临床上分别采用补脾健脾以祛湿,治脾理气以化痰,理气活血以祛瘀,开窍醒神以解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湿 祛湿化痰 醒神开窍 健脾祛湿 理气化痰 活血化瘀 招远祺
下载PDF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文博 张立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3期59-62,共4页
盐敏感性高血压属原发性高血压,其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中医学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是根据症状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病机可归纳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本虚标实;病因则多由... 盐敏感性高血压属原发性高血压,其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中医学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是根据症状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病机可归纳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本虚标实;病因则多由痰、瘀、风、火、虚等引起,病位在脑,与五脏均有关。盐敏感性高血压是由于高盐摄入后所引起的血压水平显著升高,中医学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认识十分久远,认为其主要影响为肝、脾、肾三脏,咸属五味之一,主水脏入肾,过量摄入咸味会使肾脏负担过大;咸味摄入后由脾胃运化,后入血走肾,长此以往,脾胃受其热所损,伤津耗气,脾胃运化失司,易被痰湿所困;盐入血而蕴热,肝藏血,长期摄入过量咸味,肝脏会受到藏血之热影响,会产生肝火上逆等。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肝火上炎、痰湿困脾及肾精亏虚,中医治疗此根据病机,肝火上炎多以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湿壅盛多补脾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泽泻汤;肾精亏虚多补肾填精;补肾活血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性高血压 眩晕 头痛 中医治疗 平肝潜阳 补脾祛湿 补肾填精
下载PDF
基于证效相关探讨茯苓荷叶片对脾虚湿阻肥胖大鼠的功效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子楠 朱依琳 +7 位作者 武洁 郑立新 蔡祥焜 田昕 王淳 张建军 田世民 王林元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88-2793,共6页
目的:基于证效相关探讨茯苓荷叶片减肥作用及健脾利湿功效。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饮食法建立脾虚湿阻证肥胖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利司他组、参苓白术散组和茯苓荷叶片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 目的:基于证效相关探讨茯苓荷叶片减肥作用及健脾利湿功效。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饮食法建立脾虚湿阻证肥胖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利司他组、参苓白术散组和茯苓荷叶片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细胞脂肪滴,检测大鼠体质量、体内脂肪含量等肥胖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缩胆囊素(CCK-8)、胃促生长素(Ghrelin)、淀粉酶(AMY)及脂肪酶(LPS)等脾虚相关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醛固酮(ALD)、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湿阻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和体内脂肪含量增长明显,肝脏脂肪面积增大,GAS、MTL、Ghrelin、ALB含量降低(P<0.01),CCK-8、AMY、LPS、TC、TG含量上升(P<0.05,P<0.01);茯苓荷叶片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LPS、AMY、CCK-8含量降低,MTL、Ghrelin含量上升(P<0.05,P<0.01);茯苓荷叶片低、中剂量组体内脂肪含量、脂/体比及TG含量降低(P<0.05,P<0.01);茯苓荷叶片低、高剂量组ALB含量上升,TC含量降低(P<0.05,P<0.01);茯苓荷叶片中、高剂量组GAS含量上升(P<0.05)。结论:从胃肠动能、外分泌、水液代谢、血脂代谢等多方面对茯苓荷叶片的功效进行研究表明其具有减肥作用和健脾利湿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阻 肥胖 健脾利湿 中药复方 功效研究 茯苓荷叶片 代谢 证效相关
原文传递
基于“药物-成分-靶点”探讨中药复方辨证论治阴道炎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宗霖 谭晓华 +6 位作者 王格瑩 陈春宇 马元甲 阿迪力·艾斯托拉 刘昌孝 杨继 何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32-7247,共16页
阴道炎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疗效突出、复发率较低,然而其治疗阴道炎的机制复杂,成分、靶点间关系尚不清楚。通过从中、西医角度对阴道炎病因、病机、治则进行对比,对中药复... 阴道炎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疗效突出、复发率较低,然而其治疗阴道炎的机制复杂,成分、靶点间关系尚不清楚。通过从中、西医角度对阴道炎病因、病机、治则进行对比,对中药复方辨证论治阴道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清热利湿、健脾利湿、滋阴补肾型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的成分、靶点进行收集,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特点,解释了中医分证型治疗阴道炎的合理性,为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的潜在药物发现及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阴道炎 阴道稳态 网络药理学 清热利湿 健脾利湿 滋阴补肾
原文传递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对骨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齐亚军 刘健 +4 位作者 文建庭 万磊 忻凌 方妍妍 董文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11期11-16,23,共7页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分析刘健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骨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电子病历录入的诊断为骨关节炎患者...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分析刘健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骨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电子病历录入的诊断为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21.0、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中药、中成药及外用药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共纳入骨关节炎患者1970例,经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参数、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等均有所改善。(2)本院风湿免疫科治疗骨关节炎常用药物有5大类:健脾化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和补益肝肾药。根据每类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提取,健脾化湿药为茯苓、陈皮、泽泻、薏苡仁、山药,祛风除湿药为威灵仙、烫狗脊、豨莶草、伸筋草、独活,活血化瘀药为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清热解毒药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芩、黄柏、知母,补益肝肾药为杜仲、桑寄生、熟地黄、枸杞子、千年健。(3)设关联规则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70%,口服中药及中成药分别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关联度最高的前5位,蒲公英、丹参、薏苡仁关联于血小板计数(PLT)指标下降,薏苡仁、泽泻、独活关联于免疫球蛋白Ig G指标下降,丹参、鸡血藤、黄芩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下降,蒲公英、威灵仙关联于α1-酸性蛋白指标下降,黄芩、丹参、鸡血藤关联于三酰甘油指标下降,新风胶囊关联于PLT指标下降,新风胶囊、芙蓉膏关联于红细胞沉降率、Ig G、补体C3、补体C4指标下降。(4)由聚类分析得出,聚1类丹参、狗脊、桃仁、红花,聚2类茯苓、陈皮、山药、薏苡仁,聚3类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豨莶草、威灵仙、泽泻,聚4类知母、黄柏、熟地黄、枸杞子,聚5类桑寄生、牛膝、伸筋草、黄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小板参数 健脾化湿 清热通络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派名医童少伯治疗湿热病经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杭海 何立群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7期756-759,共4页
湿热病发病是感受湿热之邪所致,好发于夏末初秋之际,具有明显季节性。此时气候炎热,加之湿邪为患,湿热交蒸极易中病。海派中医童少伯先生传承丁氏治疗湿热病经验,同时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强调脾虚的重要性,治病必求于本,同时不忘标本... 湿热病发病是感受湿热之邪所致,好发于夏末初秋之际,具有明显季节性。此时气候炎热,加之湿邪为患,湿热交蒸极易中病。海派中医童少伯先生传承丁氏治疗湿热病经验,同时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强调脾虚的重要性,治病必求于本,同时不忘标本同治。治疗上首先考虑健脾化湿,醒脾祛湿、淡渗利湿,三法齐下,用药攻中有补,补中寓攻,攻补兼施,使湿邪去除,祛邪不伤正,正气内存,湿邪自化。同时祛湿不忘清热,分立三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清热为大法,坚固养阴为要,使祛邪不伤阴,阴阳互生互化。童少伯先生治疗湿热病经验对于治疗感染性发热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 童少伯 发热 健脾化湿 醒脾祛湿 淡渗利湿
下载PDF
健脾利湿中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卓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中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共3个月,治疗组根据辨证以完带...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中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共3个月,治疗组根据辨证以完带汤加减同治,分别观察两组对阴道局部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 50例中共有39例完成随访,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随访率为78%。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FN-γ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IFN-γ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方药能显著改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RVVC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从而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健脾利湿 阴道免疫因子
下载PDF
王孟庸从风论治高尿酸血症临证经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宇阳 黄静瑶 +1 位作者 赵恒侠 王孟庸(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3期50-53,共4页
王孟庸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主要以脾虚失运、三焦气化失职所导致的水道失调为本,脾肺肾气虚、津液内停、湿邪内生、湿滞成痰、痰湿郁滞久滞化瘀致使机体代谢障碍形成为标;疏风散结类药物贯穿治疗的始终,主要以健脾利湿为法,配合疏风散... 王孟庸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主要以脾虚失运、三焦气化失职所导致的水道失调为本,脾肺肾气虚、津液内停、湿邪内生、湿滞成痰、痰湿郁滞久滞化瘀致使机体代谢障碍形成为标;疏风散结类药物贯穿治疗的始终,主要以健脾利湿为法,配合疏风散结、化痰活血行瘀等方法,则湿池之邪难以留滞,经络运行畅通,病无由以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 健脾利湿 疏风散结 王孟庸
下载PDF
从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15
作者 方琳 赵一丁 迟慧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3058-3062,共5页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湿同病为特点。该文通过结合现代医家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及多年临证经验,提出燥湿互化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病机,治法可采用从燥论治兼以治湿,或从湿论治兼以治燥。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术、陈皮、苍术、淮山、太子参、党参等;滋阴润燥可选用沙参、生地黄、石斛、麦冬等。基于中医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可为其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燥湿互化 燥湿同病 健脾祛湿 滋阴润燥 中医病机
原文传递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脾虚湿阻型肾性水肿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根生 马鸿斌 +1 位作者 魏锦慧 翟书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8期39-41,共3页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中多发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等弊端;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思路,具有扶助正气、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基于此,文章探讨了...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中多发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等弊端;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思路,具有扶助正气、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特点,对马鸿斌主任从脾虚湿阻论治水肿的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马鸿斌主任的临床案例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脾虚湿阻 健脾祛湿 医案
下载PDF
从免疫微环境角度探讨健脾化湿法在大肠癌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望 张兆洲 +1 位作者 姜沙沙 王炎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7-52,共6页
大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疗法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免疫微环境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值得关注。中医药治疗作为... 大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疗法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免疫微环境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值得关注。中医药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个体化防治大肠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安全性较高。运用扶正祛邪之法治疗肿瘤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抑制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等。健脾化湿法是中医治疗大肠癌常用的治法,以免疫微环境为切入点,从中医理论深入探讨健脾化湿法在调节大肠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为中医在调节免疫微环境并改善大肠癌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免疫微环境 中医药 健脾化湿法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清代医家王旭高治疗肝系疾病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晨琳 许二平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7期715-720,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讨清代医家王旭高治疗肝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王旭高在《王旭高临证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中治疗肝系疾病的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讨清代医家王旭高治疗肝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王旭高在《王旭高临证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中治疗肝系疾病的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整理、录入数据,分析处方基本信息(疾病和药物频次、药物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以及所演化的新处方。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119则,中药处方160个,涉及药物233味,总用药频次1667次。王旭高现存治疗肝系疾病医案中,涉及治疗肝风痰火、疟疾、积聚、鼓胀的处方较多;药物药性以温性居首;药味以甘味为主,辛、苦次之;归经较多为脾、肝、胃三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2组常用药物组合,涉及7味中药。新处方分析得出6个核心药物组合,3个新处方。结论:王旭高治疗肝系疾病立法轻灵,用药平和,以肝气、肝风、肝火为纲统筹肝病治疗,尤其重视肝和脾胃的关系,注重健脾祛湿、理气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高 医案 肝系疾病 肝气 肝风 肝火 健脾祛湿 理气和中
下载PDF
湿痹证治源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明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28-332,共5页
通过对历代主要文献的梳理及纵向比较,发现湿痹古代病名规范性较差,病因由外湿向内湿转变,病机由实证向虚证转变,治疗由辛温解表为主向健脾除湿为主转变。促进其转变的原因与中医概念多相性、中医病因理论的隐喻性以及中医理论模型的转... 通过对历代主要文献的梳理及纵向比较,发现湿痹古代病名规范性较差,病因由外湿向内湿转变,病机由实证向虚证转变,治疗由辛温解表为主向健脾除湿为主转变。促进其转变的原因与中医概念多相性、中医病因理论的隐喻性以及中医理论模型的转变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痹 辛温解表 健脾除湿 多相性 隐喻性 天人相应 中医理论模型
下载PDF
周福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艳花 许仕杰 +1 位作者 李培武 周福生(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分析周福生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周福生教授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有效处方,提取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处方等数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处方数据库,... 【目的】分析周福生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周福生教授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有效处方,提取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处方等数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各药的使用频次,分析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度,探讨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46首处方,涉及117味药物。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胃经,其次是肺、肝、心经;药味主要为辛、苦、甘;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25味,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白术、茯苓、法半夏、砂仁、乌药、甘草、木香、三七、五指毛桃、醋延胡索。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多采用健脾祛湿、行气活血的药物,核心用药包括白术、甘草、乌药、醋延胡索、五指毛桃、法半夏、砂仁、三七、木香等。【结论】周福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补益脾胃、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为主要治法,用药以“心胃相关”及辨病、辨证、辨体质“三位一体”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白术 茯苓 健脾祛湿 行气活血 心胃相关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周福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