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赖珩莉 陆林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常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阿司匹...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常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2周。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清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C(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作对照。结果ACS患者PCI术前血清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PCI术后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表达水平较PCI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红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炎症反应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刘丽霞 毛剑婷 +1 位作者 黄旭芳 吴巧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诊疗中心自2020年开始实施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实施前将2019年4—12月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1—8月实施后的46例患...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诊疗中心自2020年开始实施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实施前将2019年4—12月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1—8月实施后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比较2组心理应激反应评分、心理状态、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屈服、回避状态得分[(7.18±1.77)分、(11.87±2.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8±1.89)分、(13.29±2.33)分],应对状态得分[(20.64±2.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8.85±2.93)分,均P<0.05]。出院前,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适当运动、饮食控制的遵医行为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操作技能和医护配合度3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和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心理应激
原文传递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董艳玲 王荣桂 +2 位作者 李瑶宣 蔺心敬 梁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检测有关血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检测有关血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各亚组的血浆脂蛋白[Lp(a)]、尿酸、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降低;轻、中度亚组血糖及中、重度亚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中度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重度亚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重度亚组治疗前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亚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与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Lp(a)水平相关(OR=1.235~4.042,P<0.05~0.001)。结论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干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曹玮 王执民 +5 位作者 梁志会 张洪新 王义清 关彦 李文献 潘伯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 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对兔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 VX_2瘤细胞接种于24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6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碘油、TNP-470,TNP-470+碘油及生理盐水于不同组,1 wk 后... 目的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 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对兔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 VX_2瘤细胞接种于24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6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碘油、TNP-470,TNP-470+碘油及生理盐水于不同组,1 wk 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清 AST 水平,并观察存活期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TNP-470+碘油组生长率为(0.62±0.28)与对照组(3.48±1.1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栓塞组(1.28±0.23)、TNP-470组(1.18±0.2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微血管密度(MVD 值)(9.98±5.71)与对照组(23.12±9.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混合栓塞组存活期(53.0±2.0)与对照组(40.5±3.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血清 AST 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混合栓塞组病理 HE 染色切片示:有早期坏死表现.结论 TNP-470与碘油混合栓塞组可大大降低肿瘤生长率,减小微血管密度,延长存活期,并对肝功损害是可逆的,其抑瘤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碘渍 肝肿瘤 治疗 栓塞
下载PDF
B超普通探头引导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1500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郭佳 杨甲梅 +1 位作者 吴孟超 李波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1-12,共2页
报道1989年4月至1998年3月利用B超普通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转移性肝癌1500例,共注射10547次。治疗结果:<3cm和3~5cm直径肝癌患者的1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1%和92%、48.9%,未发生严重并发... 报道1989年4月至1998年3月利用B超普通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转移性肝癌1500例,共注射10547次。治疗结果:<3cm和3~5cm直径肝癌患者的1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1%和92%、48.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副作用少,疗效较好,经济负担少、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无水酒精 B超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颜羽 杨奕 +2 位作者 农湫雯 黄婷 梁振娥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延...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延续护理,连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介入疗法 微信
下载PDF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被引量:36
7
作者 黄爱梅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年第12期3211-3213,共3页
介绍了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肝肾综合征、栓塞性胆囊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丽丽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年第7期1799-1801,共3页
从血管并发症、尿潴留、低血压、低血糖、心包填塞、肠梗阻等方面阐述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护理。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附10例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玲 苏俊武 +3 位作者 金梅 王霄芳 郑可 李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总结外科开胸手术方法治疗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至2010年10例PDA、ASD、VSD采用介入封堵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严重主动脉... 目的:总结外科开胸手术方法治疗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至2010年10例PDA、ASD、VSD采用介入封堵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各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封堵器移位5例,介入装置释放困难1例。10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堵闭器、矫治心脏畸形。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堵闭器,心脏畸形矫治满意,外科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全部自动复跳,顺利脱机。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PDA、ASD及VSD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及时地行外科手术可以避免病情恶化、矫治心脏畸形,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胡书芳 孙洪香 葛建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4A期602-603,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住院全程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住院全程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术中疼痛及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治疗的中年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同时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中年 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耿庆信 朱兴雷 +4 位作者 张兴华 朱梅 唐元升 吕晓霞 韩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19例 )与对照组 (19例 )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及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19例 )与对照组 (19例 )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 ,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综合射血等容期 (Tei)指数。结果与术前比较 ,治疗组术后 2h、2 4h静脉血MDA升高、SOD降低 (P <0 0 5 ) ;IL 6及TNF α术后 2 4h、4 8h、1周时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Tei指数术后 2 4h就有所改善 (P <0 0 5 ) ,1周明显改善 (P <0 0 1)。对照组术后 2h、2 4h静脉血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 (P<0 0 1) ;IL 6、TNF α术后 1周才出现降低 (P <0 0 5 ) ;Tei指数术后 1周有所改善 (P <0 0 5 )。两组比较 ,血清MDA、SOD术后 2h、2 4h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IL 6、TNF α术后 2 4h、4 8h、1周时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Tei指数术后 2 4h、1周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再灌注损伤 PCI
下载PDF
家庭支持联合微波理疗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林 何珊 +1 位作者 吴琳 陈妍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家庭支持与微波理疗联合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宫颈癌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家庭支持与微波理疗联合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宫颈癌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微波理疗进行单一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通过家庭支持进行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来说,家庭支持与微波理疗联合治疗的方法,不仅比单一微波理疗有着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支持 微波理疗 宫颈癌 下肢淋巴水肿 干预治疗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宝慧 李筱雯 王晓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 :观察 2 0例冠心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后康复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2 0例 PTCA和支架术后病人参加心脏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康复运动计划 ,一个月后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气体代谢指标。结果 :... 目的 :观察 2 0例冠心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后康复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2 0例 PTCA和支架术后病人参加心脏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康复运动计划 ,一个月后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气体代谢指标。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测试的有氧能力指标 :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分别为 1512 .78± 311.4 5毫升 /分和 2 0 .6 9± 5.8毫升 /公斤 /分 ,氧脉搏为 12 .95± 3.5毫升 /搏 ,有氧损伤能力和有氧能力的程度分别为 34.4 2± 2 .14%和 6 5.58± 3.2 7%。结论 :与同等条件的正常人相比 ,介入性治疗后无合并症的冠心病人 ,早期参加康复运动能获得较好的有氧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 介入性治疗 冠心病人 支架术 PTCA 有氧能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芳 张白云 +4 位作者 谢建端 田芸 陈杜平 李晶 孙沛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5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介入治疗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腹腔镜下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在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5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介入治疗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腹腔镜下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在疗效、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在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治愈率及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上,B组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极微创、无痛苦、恢复快、治愈率高及可重复性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巧克力囊肿 介入治疗 超声
下载PDF
基于病友之家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仲罕婷 陈蕊 +3 位作者 刘君 张文杰 严金川 顾海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2期2019-2021,共3页
目的探索病友之家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 目的探索病友之家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邀请其加入病友之家,参与一系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jor adverse ca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MACCE的发生率、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病友之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术 延续护理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 被引量:22
16
作者 庾建英 杨雪荣 +5 位作者 刘继新 李春丽 王志丹 依斯哈尔 迪里夏提 李文娟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HHcy伴有传统危险因素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干预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HHcy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P〈0.01)。使用单一维生素治疗6周无效(P〉0.05),联合使用两种维生素治疗4-6周起效(P〈0.05),但尚未达标,联合使用三种维生素治疗2周开始起效(P〈0.05),4-6周达标,且随访观察1.5年,三种维生素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减少。结论 HHcy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三种维生素干预治疗4-6周,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未服维生素治疗组、一种或两种维生素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干预治疗
下载PDF
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卫杰 耿昌明 +1 位作者 韦道明 刘洁怡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析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IV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1例和介入治疗组(观察... 目的探析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IV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1例和介入治疗组(观察组)4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2个月时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技术是治疗ICVD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其近、远期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晓雅 杨志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7-1041,共5页
肠道菌群是调节宿主代谢活动及调控肠道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重要微生物群,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可破坏机体正常代谢,增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内毒素移位到体循环而加剧全身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肠道菌群是调节宿主代谢活动及调控肠道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重要微生物群,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可破坏机体正常代谢,增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内毒素移位到体循环而加剧全身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进一步改变其肠道的形态、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组成,从而造成疾病恶化。该文通过检索、梳理近16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方法,为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紊乱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干预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立军 杨仁杰 +1 位作者 朱林忠 朱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HAPVS)者进行影像学分析,认识其特点,结合动门脉瘘的分型,尽可能越过瘘口至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再退至瘘口近端行瘘口封堵;对无法跨过瘘口的中、重度瘘,先行封堵瘘口,再栓塞肿瘤或单纯化疗灌注;对轻度周围型直接同步栓塞肿瘤及瘘口;同时处理合并的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结果:肝癌合并动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及异常分流,在112例中、轻度52例、中度34例、重度26例;中央型及中央型合并周围型31例、周围型81例,同时合并肝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癌栓50例。成功栓塞肝癌病灶101例(90.1%),成功跨过瘘口栓塞癌灶48例(42.9%);瘘口封堵成功74例(66.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门脉瘘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重度动门脉瘘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肿瘤栓塞及瘘口封堵,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影像学表现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柯月兰 黎观妹 孙小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心病 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