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作直示结构式“这么一V”的互文性——从与“这一V”的对比说起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探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92,共13页
重在描述动作的"这么一V"是汉语特有的一个动作直示结构式。由于和"这一V"用法相近,长期以来用法混淆。对比"这一V","这么一V"在句法、语义、韵律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而"这一V&q... 重在描述动作的"这么一V"是汉语特有的一个动作直示结构式。由于和"这一V"用法相近,长期以来用法混淆。对比"这一V","这么一V"在句法、语义、韵律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而"这一V"是着眼于句子锚定话题用的,不是短语层面的独立结构。"这么一V"结构式兼具状中关系和同位关系,实质上服务于入戏"演"和出戏"说"相互阐释的语用需要,具有对言互文性。这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一个结构对应一种语法关系"的固有语法观,充分展现了汉语语用为本、句法多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么一V 这一V 动作直示 互文阐释 戏剧化语言表达
原文传递
古代文学批评的隐微修辞
2
作者 沙红兵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92,203,共15页
古代文学批评在要求文学创作追求微言曲笔、含蓄褒贬的同时,也往往追求自身的隐微修辞与效果。无论是面对政治权力或文学的社会功能压力,还是表达某种文学主张、意见与评价,隐微修辞都是文学批评规避压力、涵养蕴藉的策略性反应。隐微... 古代文学批评在要求文学创作追求微言曲笔、含蓄褒贬的同时,也往往追求自身的隐微修辞与效果。无论是面对政治权力或文学的社会功能压力,还是表达某种文学主张、意见与评价,隐微修辞都是文学批评规避压力、涵养蕴藉的策略性反应。隐微修辞应用于各种复杂的文学关系,也呈现出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通过材料取舍、谋篇遣词等“笔法”曲传微旨,或假借典故、总集、别集、笺注和评点等侧翼迂回,寄托抑扬,或将散见于不同之处的批评见解并置以形褒贬,或寓规于颂,反言以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如何在较广泛的社会心理期待的基础上恰当解读文学批评的深微之意,也需要开放式的批评共同体的商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微修辞 曲笔微旨 借事抑扬 互文见意 寓规于颂
下载PDF
变异:卡佛与卡夫卡荒诞风格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静琼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变异”为主要特征的荒诞手法在卡佛的《头发》与卡夫卡的《变形记》、《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等作品间编织起了明显的互文性关系。这一源于两位作家类似人生经验和艺术追求的互文性涵盖了语言风格和文本生成两个层面:“异化”的人物... 以“变异”为主要特征的荒诞手法在卡佛的《头发》与卡夫卡的《变形记》、《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等作品间编织起了明显的互文性关系。这一源于两位作家类似人生经验和艺术追求的互文性涵盖了语言风格和文本生成两个层面:“异化”的人物,“变形”的人物塑造手法,低调的叙述风格,黑色幽默的整体效果,在荒诞中又显示出惊人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佛 卡夫卡 变异 荒诞 互文性阅读
下载PDF
故事、本事与隐喻——略谈鲁迅《奔月》的互文本结构及意义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仪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60-65,共6页
鲁迅《奔月》是一个具有丰富互文性的文本,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念,分析其内含的"互文本结构",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本的阐释空间,也能够更深入理解鲁迅《故事新编》系列独特的文学价值。《奔月》文本与传说"... 鲁迅《奔月》是一个具有丰富互文性的文本,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念,分析其内含的"互文本结构",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本的阐释空间,也能够更深入理解鲁迅《故事新编》系列独特的文学价值。《奔月》文本与传说"故事"、与现实"本事"、与鲁迅其他创作等三个层面的对话,共同构成其"互文本结构",背后是鲁迅在创作手法、风格与思想层面,试图打通"古代"与"现代"、"文学"与"现实"、"严肃"与"油滑"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月》 鲁迅 互文本结构 视域融合 意义阐释
下载PDF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与参证的批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庆余 张丽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1期457-478,共22页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是一本被低估的选诗解说著作,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大概是构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吴淇着眼于文本之间的联系,提出参证的方法。以汉道为中心的诗歌传统是参证的前提,选诗的作者之间存在明确的述作关系,是参证的基础。...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是一本被低估的选诗解说著作,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大概是构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吴淇着眼于文本之间的联系,提出参证的方法。以汉道为中心的诗歌传统是参证的前提,选诗的作者之间存在明确的述作关系,是参证的基础。在《定论》一书中,参证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选诗的实际批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之间的联系。从吴淇的阐述和实践看,参证是言之成理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批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选诗定论》 参证的方法 诠释的依据
原文传递
圣徒殉道、强人治村、多元致富——当代文学中的村干部形象谱系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斌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在当代文学的历时考察中,分阶段地选取村干部典型,总体勾连出村干部的人物系谱;在当代文学与社会、经济、历史变迁的互文阐释中,爬梳出见证乡村变革,始终革命在最广袤土地上亦民亦干的群落;勾勒出中国革命方阵序列里被湮没与遗忘的村干... 在当代文学的历时考察中,分阶段地选取村干部典型,总体勾连出村干部的人物系谱;在当代文学与社会、经济、历史变迁的互文阐释中,爬梳出见证乡村变革,始终革命在最广袤土地上亦民亦干的群落;勾勒出中国革命方阵序列里被湮没与遗忘的村干部群体,探求其在思想、政经、改革与工作中的甜酸苦辣,映证圣徒殉道、强人治村、多元致富乃至村官下派、学生村官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表意结构,成为确证中国革命、社会历史嬗变的知识框架、认识装置,如何与后者形成内在呼应,并彰显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村干部形象 社会变迁 互文释意
下载PDF
水族与南方其他民族创世神话互文性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莉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8-55,共8页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记忆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水族与南方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融入了他们的口头传统,在口传过程中其内容更加丰富。在他们丰富的神话内容中发现有很多相似,主要表现在天地起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等创...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记忆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水族与南方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融入了他们的口头传统,在口传过程中其内容更加丰富。在他们丰富的神话内容中发现有很多相似,主要表现在天地起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等创世神话内部的二元对立结构、叙事程式以及程式结构中的情节母题等方面。这种相似的现象与西方互文性理论十分契合。因而,从互文性的理论来分析水族与南方其他民族创世神话的文本内容,或许可以深入地认识水族创世神话叙事与南方民族创世神话叙事传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 南方民族 创世神话 互文性阐释
下载PDF
《名誉与恍惚》:互文阐释与历史叙事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世华 柳田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3期3-8,共6页
松浦寿辉的长篇巨著《名誉与恍惚》,以1937年到1939年日据时期的“魔都”上海为主舞台,描写了日本派驻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警官芹泽一郎,因受陆军参谋本部少佐嘉山清之托,介绍嘉山与上海帮会青帮头目萧炎彬会面而被逐出警察队伍,从此开... 松浦寿辉的长篇巨著《名誉与恍惚》,以1937年到1939年日据时期的“魔都”上海为主舞台,描写了日本派驻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警官芹泽一郎,因受陆军参谋本部少佐嘉山清之托,介绍嘉山与上海帮会青帮头目萧炎彬会面而被逐出警察队伍,从此开启了其在异国他乡波澜壮阔的艰难生活的故事。本文以文学创作的互文性视点,发现作品中塑造的卷入东方战场的作品主人公芹泽的奋斗人生,与卷入西方战场的法国作家加缪的人生高度重合,而这种重合源于作者深厚的法国文学研究背景,更源于两人同样被卷入战争中的的相似命运。这种互文阐释还同样表现在作品历史叙事的时空重构上。作品通过这种历史叙事重构,引发人们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集体记忆,进而对当下日本的右倾思想进行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寿辉 名誉与恍惚 互文阐释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近代文论领域之陶谢论
9
作者 孙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7,共10页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近代文论领域仍受关注的诗人。近代尊陶之风中对陶渊明诗文不平之气的认同,可与以冲淡自然论陶渊明诗文的主调相抗衡;近代崇谢论多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创新以及清代以来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倾向有关。受传统诗论和...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近代文论领域仍受关注的诗人。近代尊陶之风中对陶渊明诗文不平之气的认同,可与以冲淡自然论陶渊明诗文的主调相抗衡;近代崇谢论多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创新以及清代以来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倾向有关。受传统诗论和近代思潮影响,近代陶谢论有陶谢并提,互文互释的特色,已暗合西方互文性理论。近代陶谢论在文论史观的建构、哲学美学视野的开拓上已初步表现其在近现代文论体系中的价值。在一些诋斥六朝之风的评论中,亦可见对陶谢诗尤其是对谢诗评论的微词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论 陶渊明 谢灵运 六朝文学 互文性 文学史
下载PDF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新解——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仲权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秉承互文性语境阐释法,结合《学而》篇上下文语境,乃至结合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家仁学要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彰显的,即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的伦理性交往行为和与之相伴随的仁爱在心情感心性结构的仁乐体验,是伦理交往之乐与... 秉承互文性语境阐释法,结合《学而》篇上下文语境,乃至结合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家仁学要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彰显的,即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的伦理性交往行为和与之相伴随的仁爱在心情感心性结构的仁乐体验,是伦理交往之乐与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其理论内涵由三个层面构成:以“以文会友”的审美交往行为为中介实践形式所彰显的伦理交往和审美交往的统一;以仁乐为审美情感体验所彰显的伦理交往之乐与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以仁和为审美境界所彰显的伦理交往之乐和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无论从哪个层面而言,仁爱在心的情感心性结构及其仁乐的情感体验都是核心要素。要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理论内涵是通过仁(交往行为、仁爱在心的情感)—仁乐(仁爱在心的愉悦快乐)—美(审美交往和审美愉悦)建构起来的伦理交往之乐和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它可以具体化为三种逻辑达成式:仁—文—美,仁—乐—美,仁—和—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理论内涵最终呈现出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建构的理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会友 仁乐 儒家交往行为美学 互文性语境阐释法 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
下载PDF
《宠儿》的互文性解读
11
作者 吕晓棠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宠儿》的互文性解读 哥特气氛 《圣经》 历史
下载PDF
交传的互文性解构模式及运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啜京中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4,F0003,共4页
近年来解构主义和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对当前翻译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拓展了译者的视角。本文以具有解构主义思想的互文性为基础,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用于交替传译理论和实践,对互文性和解构主义钓相关... 近年来解构主义和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对当前翻译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拓展了译者的视角。本文以具有解构主义思想的互文性为基础,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用于交替传译理论和实践,对互文性和解构主义钓相关论述、交替传译的互文性解构模式L+M+P(听/理解+记忆+表达)及其运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解构主义 交传 翻译
下载PDF
土家族图腾与土司音乐互文性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晓辉 《民族艺林》 2018年第1期52-62,共11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图腾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的土家族自古就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至今仍然可以在歌舞、戏曲中找到一些与白虎图腾、蛇图腾、洞穴...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图腾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的土家族自古就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至今仍然可以在歌舞、戏曲中找到一些与白虎图腾、蛇图腾、洞穴图腾等有关的习俗。纵观土家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土司时期的音乐文化与图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乐器虎钮錞于的出土成为土家族土司早期音乐活动最显著的标志。土家族图腾与古老神话的延续与传承,音乐活动是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巫师、乐人与土民群体都参与图腾崇拜的过程,构成了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多重主体。由于土家族图腾的特殊性,其与土司音乐互文性特质尤为明显,土家族图腾与土家族土司音乐是互文性利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图腾 土司音乐 互文性 阐释
下载PDF
互文性视角下英语语篇解读的对话本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原雪 陈天祥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批判性接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批判性解读 对话本质
下载PDF
土家族图腾与土家族土司音乐互文性阐释
15
作者 熊晓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6,94,共8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图腾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的土家族自古就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至今仍然可以在歌舞、戏曲中找到一些与白虎图腾、蛇图腾、洞穴...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图腾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的土家族自古就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至今仍然可以在歌舞、戏曲中找到一些与白虎图腾、蛇图腾、洞穴图腾等有关的习俗。纵观土家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土司时期的音乐文化与图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乐器虎钮錞于的出土成为土家族土司早期音乐活动最显著的标志。土家族图腾与古老神话的延续与传承,音乐活动是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巫师、乐人与土民群体都参与图腾崇拜的过程,构成了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多重主体,由于土家族图腾的特殊性,其与土司音乐互文性特质尤为明显,土家族图腾与土家族土司音乐是互文性利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图腾 土司音乐 互文性 阐释
下载PDF
互文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6
作者 黄丹青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37-,39,共2页
互文性,"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王瑾,2005:1),自确立之日起至今短短数十载,却已成为当代学术界讨论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领域对该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 互文性,"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王瑾,2005:1),自确立之日起至今短短数十载,却已成为当代学术界讨论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领域对该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但至今仍鲜有文章对互文性理论的概念及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阐述。本文拟对互文性理论的萌芽、缘起及发展作简要梳理,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缘起 阐释 发展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文化空间下青海多民族音乐的互文互释
17
作者 王海龙 高德翔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随着学术领域的扩大和音乐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民族音乐研究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静态的对某一区域的个案研究,更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以“路”文化空间为视点的动态的、跨区域的多维联动的彼此互文、互证的研究视野。在文化地理学视阈下,... 随着学术领域的扩大和音乐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民族音乐研究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静态的对某一区域的个案研究,更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以“路”文化空间为视点的动态的、跨区域的多维联动的彼此互文、互证的研究视野。在文化地理学视阈下,对“丝绸之路”文化空间的认识,有助于分析研究青海多民族音乐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与音乐特色。研究认为“丝绸之路”文化空间下,青海民族文化的多元属性和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成为青海多民族音乐给养的土壤。“丝绸之路”地理文化空间与地方传统文化的互文与互释,构成了青海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民族音乐 互文与互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