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还是解读:对中国院校研究出路的省思
1
作者 刘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中国院校研究经历了发端、发展与兴盛三个阶段。目前院校研究领域存在解释和解读两种范式,前者注重信息分析的因果解释,后者注重历史事件的情景解读。这两种研究路向的有机统合能为院校研究的未...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中国院校研究经历了发端、发展与兴盛三个阶段。目前院校研究领域存在解释和解读两种范式,前者注重信息分析的因果解释,后者注重历史事件的情景解读。这两种研究路向的有机统合能为院校研究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研究 解释范式 解读范式 研究路向 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下载PDF
“知道”与“知人”的统一——焦循《述难》中的经典诠释思想
2
作者 闫磊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25-32,共8页
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研究领域,学界对“述”本身的重视还略显不足。焦循关于“述”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五篇《述难》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提炼出焦循根植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又极具自身特色的“述”之思想。首先,焦循提出了“述作无等差... 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研究领域,学界对“述”本身的重视还略显不足。焦循关于“述”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五篇《述难》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提炼出焦循根植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又极具自身特色的“述”之思想。首先,焦循提出了“述作无等差”的基本观念;其次,焦循之“述”是一种“知道”与“知人”的统一;最后,焦循还提出了相关的诠释原则与方法。焦循的“述”之思想既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整体层面的某些共同特质,可以为中国诠释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述难》 “知道”与“知人” 经典诠释传统 中国诠释学
下载PDF
解读传统绘画中的屏风
3
作者 刘燕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158,8,共3页
在传统绘画中,画家把作为家居陈设的屏风当成特殊的绘画符号和重要的视觉形象,屏风成为画家表达外在空间与内心世界的媒介。画家选择屏风,并通过对屏风的描绘,探寻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感知方式。在他们的作品里,屏风已经游离于现实... 在传统绘画中,画家把作为家居陈设的屏风当成特殊的绘画符号和重要的视觉形象,屏风成为画家表达外在空间与内心世界的媒介。画家选择屏风,并通过对屏风的描绘,探寻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感知方式。在他们的作品里,屏风已经游离于现实生活中作为室内陈设、绘画媒材、身份象征的实际功能,而成为画家谱写图画乐曲的小节线、定格人文景观的取景框、表达心灵家园的反射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风 解读 传统绘画
下载PDF
论“自我认知范式”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兼及对建立本我学术立场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承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33,共7页
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相较于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不仅是其他认知范式展开的基础,而且能够完善其他认知范式的理解;不仅可以调整其他认知范式的解释方向,而且能够... 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相较于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不仅是其他认知范式展开的基础,而且能够完善其他认知范式的理解;不仅可以调整其他认知范式的解释方向,而且能够纠正其他认知范式的错误;从而显示出自己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的特殊且重要的地位。由于"自我认知范式"主张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回到"自我文化系统",从而决定着解释坐标、解释义理、解释话语、解释价值的本我性,并由此隐含了对建立本我学术立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范式 解释中国传统哲学 地位 本我学术立场
原文传递
梁启超《管子传》论析
5
作者 王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梁启超的《管子传》为他的传记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里,梁启超从现代思潮的角度出发,对管仲的地位与人格做了极高的评价与褒扬,将其塑造成一位爱国主义的典范。并且他还以许多近代政治理论为基础,对管仲的政术进行了不少诠释... 梁启超的《管子传》为他的传记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里,梁启超从现代思潮的角度出发,对管仲的地位与人格做了极高的评价与褒扬,将其塑造成一位爱国主义的典范。并且他还以许多近代政治理论为基础,对管仲的政术进行了不少诠释,这有助于宣传近代这些政治理论,但这种诠释方式同样也有很大的弊端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管子传》 传统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