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引流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立瀛 陈宝丽 +2 位作者 刘四清 王保强 屈平喜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 12 1例 ,其中 45例行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 ,76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 ,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条件、术后胆红素下降速度、医疗... 目的 探讨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 12 1例 ,其中 45例行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 ,76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 ,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条件、术后胆红素下降速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 内支撑管引流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 ,而胆红素下降速度、反流性胆和炎的发生率及生存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具有病源选择广、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 内引流 胆肠吻合术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8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严德辉 刘志 +1 位作者 蒋纯 陈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38~72岁,平均57.5岁。术前依据MRCP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5例...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38~72岁,平均57.5岁。术前依据MRCP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Ⅲa型14例,Ⅲb型14例,Ⅳ型33例,术中探查发现有15例与术前MRCP分型不符(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2例)。根治手术22例,姑息手术17例,内引流21例,外引流21例,各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根治手术为54.5%(12/22),姑息手术为58.8%(10/17),内引流为23.8%(5/21),外引流为66.7%(14/21),内引流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三者(P〈0.01),其余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手术、姑息手术、内引流及外引流的中位生存期(月)分别是29.5、13.8、10.5、8.3;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75.0%、60.0%、38.3%、2.6%,72.7%、26.5%、4.2%、0,50.5%、15.8%2.2%、0,30.6%、8.5%、0、0。根治手术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χ2=14.20,P=0.000 3),姑息手术高于内引流(χ2=4.50,P=0.040 5),内引流高于外引流(χ2=4.45,P=0.040 1)。结论 Bismuth-Corlette分型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但最终的分型和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术中探查的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以支撑T管加盆式吻合内引流为首选,尽量避免外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手术治疗 姑息手术 内引流 外引流
原文传递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IL-2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巩义春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及IL-2、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术前黄疸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内毒素及IL-2、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术前黄疸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模型。于二次术后第7 d留取血液标本。通过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及IL-6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形成严重的内毒素血症(42.463 pg/mL±3.486 pg/mL),血清IL-6及IL-2水平明显升高(212.949 pg/mL±56.546 pg/mL,212.718pg/mL±62.419 pg/mL)。行胆汁外引流术后,大鼠内毒素血症得到改善(P≤0.01),血清IL-2及IL-6水平却持续上升(P≤0.05,P≤0.01)。而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血内毒素、IL-6及IL-2浓度均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而胆汁外引流术作用不明显,甚至使病情加重,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内毒素 白介素-2 白介素-6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春献 徐东风 陈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67-270,F0003,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 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引流 胆汁外引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黏膜巨噬细胞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岩 李闻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巨噬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体重300-350g的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巨噬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体重300-350g的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于二次术后第7天留取末端回肠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肠黏膜CD68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四组大鼠模型均成功建立。梗黄时大鼠肠黏膜CD68及TNF-α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平均光密度升高[(0.58±0.050)、(0.28±0.034),P〈0.01;(0.34±0.042)、(0.14±0.021),P〈0.01]。黄疽由胆汁内引流术解除后,大鼠肠黏膜CD68的表达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降低[(0.49±0.049),P〈0.05];黄疸由胆汁外引流术解除后,大鼠肠黏膜CD68表达水平减少,平均光密度降低(0.55±0.076),与梗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胆汁内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肠黏膜TNF-α表达受到抑制,平均光密度均降低[(0.29±0.034)、(0.33±0.030)],但内引流组较梗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外引流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肠黏膜免疫屏障受损,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分泌紊乱,胆汁内引流术能显著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的分泌,但胆汁外引流术却不能改善这一状况,提示梗阻性黄疸术前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要优于胆汁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肠黏膜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晶 李静 +1 位作者 申存毅 孙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22例实施急诊床旁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取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密切配合。结果:22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22例实施急诊床旁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取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密切配合。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0.91%;1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而感染控制不佳;1例因支架脱落症状再发,二次留置支架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在感染控制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或开腹手术。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床旁胆道内引流术,对不宜搬运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抢救治疗、病情缓解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手术配合护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内引流 急性重症胆管炎 配合 护理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学飞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胆汁内引流术组(ID组)、胆汁外引流术组(ED组)及假手术组(SH组)并分别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胆汁内引流术组(ID组)、胆汁外引流术组(ED组)及假手术组(SH组)并分别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的表达情况。结果 OJ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明显强于SH组(P<0.01),ID组与OJ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P<0.01),ED组与OJ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907)。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胆汁内引流术在改善Kupffer细胞CD14表达方面优于胆汁外引流术,提示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可能与肝脏Kupffer细胞CD14表达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CD14
下载PDF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巩义春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我们既往建立的二次手术方法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n=12)、胆汁内引流术(ID,n=10)、胆汁外引流术(ED,n=10)... 目的探讨胆汁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我们既往建立的二次手术方法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n=12)、胆汁内引流术(ID,n=10)、胆汁外引流术(ED,n=10)及假手术(SH,n=10)模型。于第二次术后7天留取肝脏标本。通过S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脏组织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几乎无iNOS表达。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肝组织iNOS表达增强,阳性面积增加(30.539±6.255),平均光密度升高(0.296±0.05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肝脏iNO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阳性表达面积减少(16.571±2.044)(P=0.017),平均光密度下降(0.204±0.029)(P<0.01)。但通过胆汁外引流术后,肝组织iNOS表达阳性面积(38.186±7.495)及平均光密度(0.399±0.086)非但不减少,反而显著增加(P<0.01,P=0.004)。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肝脏iNOS表达增强,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抑制肝脏iNOS表达,而胆汁外引流术却使其表达增强,提示在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方面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内引流术 胆汁外引流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涵生 饶浩高 +4 位作者 徐清华 李崇辉 张爱群 潘成军 董家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1期845-850,855,共7页
目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方法: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第1次开腹结扎近端胆总管,往胰腺端胆总管插入引流管约3 mm长,引流管远端封闭,建立黄疸模型;7天后第2次开腹,引流管开放后置入近端... 目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方法: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第1次开腹结扎近端胆总管,往胰腺端胆总管插入引流管约3 mm长,引流管远端封闭,建立黄疸模型;7天后第2次开腹,引流管开放后置入近端扩张的胆总管,实现近端胆管和胰胆管架桥。检测引流前后大鼠营养状况、肝重、肝脏和胰腺生化、肝脏病理和超声弹性成像等,评估新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未见肠道返流、胆管堵塞等并发症。建立黄疸模型后第1天,有2例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第4天及以后均未发现胰腺酶谱升高。胆道内引流后血糖和血清白蛋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肝重/体重上升;各项生化指标、肝脏超声弹性模量值、肝脏病理改变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一个新型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显微外科 内引流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结扎肝动脉对胆道梗阻大鼠肝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秀成 房淑彬 +1 位作者 姚凯 丁守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结扎肝动脉对胆道梗阻大鼠肝脏的影响并探讨其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3只SD大鼠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A组:结扎胆总管0h、3d、7d,各组动物(n=7);B组:结扎胆总管3d、7d后恢复胆肠内引流伴结扎肝动脉,每组动物(n=21)。各组术后又分为1... 目的:观察结扎肝动脉对胆道梗阻大鼠肝脏的影响并探讨其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3只SD大鼠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A组:结扎胆总管0h、3d、7d,各组动物(n=7);B组:结扎胆总管3d、7d后恢复胆肠内引流伴结扎肝动脉,每组动物(n=21)。各组术后又分为1d、3d、7d三个时段。观察术后大鼠的病死率,ALT、ALP、TBIL、HGF的变化,及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梗阻性黄疸大鼠ALT、ALP、TBIL、HGF均明显升高,各时相与CBDL0h手术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HAL)术后7d时,CBDL7d组HGF浓度与CBDL3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GF与ALT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HGF增高可能与梗阻性黄疸大鼠的预后不良有关。胆汁郁积性肝损害严重时不宜结扎肝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结扎肝动脉 胆肠内引流 肝功能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减黄过程中TNF-α和IL-2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艳平 高良辉 +2 位作者 刘强 杨兴龙 李学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4-6,1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减黄过程中血清TNF-α和IL-2及肝损伤的相关性,术前减黄对于免疫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以结扎胆总管(LCD)建立阻黄模型(LCD组,n=10),在建立阻黄模型1周后松解胆总管(ID组,n=6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n=1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减黄过程中血清TNF-α和IL-2及肝损伤的相关性,术前减黄对于免疫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以结扎胆总管(LCD)建立阻黄模型(LCD组,n=10),在建立阻黄模型1周后松解胆总管(ID组,n=6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n=10)。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组、LCD组术后1周及ID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2的含量,同时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胆红素含量。结果 LCD组血清TNF-α为(1 320.58±82.15)μg.L-1,IL-2为(45.12±12.65)μg.L-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1周时ALT和胆红素分别为(7.25±1.16)U.L-1和(51.03±7.52)μmol.L-1,与L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引流2周时已恢复正常,IL-2在引流4周时已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LCD组和引流组不同时间点的TNF-α与ALT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TNF-α和IL-2参与了肝损伤,术前减黄治疗对于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减黄治疗 TNF-Α IL-2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治疗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腺癌
12
作者 罗开发 苏璇 +1 位作者 蔡逢春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10月纳入的47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胆汁内引流组(A组)和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治疗组(B组),比较A、B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10月纳入的47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胆汁内引流组(A组)和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治疗组(B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变化、肿瘤体积变化、十二指肠出现梗阻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治疗前后对比,A组肿瘤体积无变化(P=0.111),B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33),两组之间体积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较A组晚1.63个月(6.68个月vs 5.05个月,P=0.017)。A组经治疗后6、8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1%、21.9%,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B组经治疗后6、8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2%、50.1%,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4.459,P=0.035)。结论胆汁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可以解除黄疸、抑制肿瘤的生长、减缓十二指肠梗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 I粒子植入 局部放射治疗 胆汁内引流术 梗阻性黄疸 胰腺癌
下载PDF
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13
作者 惠鹏 张小宾 +1 位作者 焦振东 金上博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8期33-39,共7页
目的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38)和鼻胆管引流组(n=36)... 目的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38)和鼻胆管引流组(n=36)。支架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胆道支架引流,鼻胆管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胆管缝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引流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引流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支架引流组,术后总补液量多于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可降低LCBDE术后一期缝合的胆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补液量更少。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胆管引流 胆道内支架引流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一期缝合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和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引流(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和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的减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MOJ患者,其中45例接受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记为PTCD支架组,49例接受... 目的:探讨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引流(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和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的减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MOJ患者,其中45例接受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记为PTCD支架组,49例接受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记为Roux-en-Y引流组。比较两组减轻黄疸效果、手术基本指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TBIL和DBIL)改善情况,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近期生存情况。结果:PTCD支架组和Roux-en-Y引流组黄疸缓解成功率为95.56%、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5,P>0.05);PTCD支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Roux-en-Y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1、2.138,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ALT、AST、γ-GGT、TBIL、DBI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支架组手术并发症率17.78%、再发黄疸率6.67%、随访3个月生存率91.11%、6个月生存率71.11%和Roux-en-Y引流组的12.24%、0.00%、93.88%、73.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MOJ患者,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推荐作为临床治疗MOJ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引流 胆道支架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 胆道梗阻 肝功能 生存情况
下载PDF
硅胶管搭桥内引流治疗恶性肿瘤致阻塞性黄疸106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忠 霍枫 +2 位作者 詹世林 蔡浩根 谢楚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胆道、胰腺恶性肿瘤旁路内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6例不能手术切除根治的胆胰恶性肿瘤所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病人,采用硅胶管搭桥旁路内引流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完全消退达到92%,67例得到随访(63.2%)。术... 目的 探讨晚期胆道、胰腺恶性肿瘤旁路内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6例不能手术切除根治的胆胰恶性肿瘤所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病人,采用硅胶管搭桥旁路内引流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完全消退达到92%,67例得到随访(63.2%)。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2.3个月,与同期一组41例切除根治术比较(15.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 搭桥旁路内引流术治疗胆胰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存在术后长期胆汁外流和终生带管等弊端,引流效果确实、可靠,不失为冶疗晚期胆胰恶性肿瘤可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肿瘤 硅胶管搭桥内引流 阻塞性黄疸
下载PDF
肝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斌 刘辰 +5 位作者 易滨 罗祥基 高春芳 许强芝 于勇 姜小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71-1277,共7页
目的探索在高胆红素血症下,大鼠胆肠内引流联合肝切除对肝功能、肝细胞能量代谢以及肝细胞再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20只,其中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O)组;20只行70%肝切除,同时行胆总管-十二指肠插管桥接(70%PH组);另94只行... 目的探索在高胆红素血症下,大鼠胆肠内引流联合肝切除对肝功能、肝细胞能量代谢以及肝细胞再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20只,其中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O)组;20只行70%肝切除,同时行胆总管-十二指肠插管桥接(70%PH组);另94只行胆总管结扎(CBDL)制备梗阻性黄疸模型,建模成功后5d时随机取6只动物作为CBDL组,余下的动物5d后行二次手术,再分为胆肠内引流再通组(BDO-RBF组,20只)、42%PH+BDO-RBF组(20只)及70%PH+BDO-RBF组(25只)。检测CBDL组5d时及二次手术后各组术后24h、72h及7d时肝功能和肝细胞能量代谢、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bcl-2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肝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的变化。SO组只测定术后0h肝功能和肝细胞能量指标。结果正常大鼠能够耐受70%肝切除,术后肝细胞能量代谢和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肝再生良好、细胞凋亡无明显增多。较之SO组和70%PH组,CBDL导致肝细胞能量代谢恶化、肝功能不良、肝组织HGF和bcl-2mRNA含量减少,肝再生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胆肠内引流再通后肝细胞能量代谢可迅速恢复,肝细胞凋亡减少,肝再生活跃。42%+BDO-RBF组及70%PH+BDO-RBF组肝细胞能量代谢同样能够较快恢复,肝再生良好。42%+BDO-RBF组与70%PH+BDO-RBF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高胆红素血症严重影响肝细胞能量代谢和肝功能,引起肝细胞凋亡增多,肝再生受抑制;及时有效的胆肠内引流能够迅速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肝功能及肝再生,联合肝切除时术前可不需常规胆道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肝切除 胆道引流
原文传递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小鹏 吴亮 李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于2次术后第14天留取肺组织匀浆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肺匀浆液TNF-α水平,生化法检测10%肺匀浆液NE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肺TNF-α、NE水平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100.893 pg/mL±21.271 pg/mL vs 64.091 pg/mL±13.034 pg/mL,P<0.01;50.396μg/mL±17.388μg/mL vs 39.718μg/mL±9.625μg/mL,P<0.0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75.141 pg/mL±15.849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而通过胆汁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仍较高(112.129 pg/mL±36.886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无差异(P>0.05)。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大鼠肺NE水平均降低(39.390μg/mL±12.410μg/mL、44.790μg/mL±16.681μg/mL),但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内引流明显(P<0.05)、外引流无差异(P>0.05),且内引流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升高,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甚至接近正常,而胆汁外引流术没有改善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梗阻性黄疸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优于外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内外引流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