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厚土层浅埋煤层开采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侯忠杰 谢胜华 张杰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0,368,共5页
南梁煤矿工作面设计连续推进距离为23m,回采率也仅为69%,使矿井高产高效难以实现。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掌握厚粘土层下浅埋煤层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用的5m平面模拟架,主要由角钢座、调... 南梁煤矿工作面设计连续推进距离为23m,回采率也仅为69%,使矿井高产高效难以实现。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掌握厚粘土层下浅埋煤层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用的5m平面模拟架,主要由角钢座、调高块、立柱、传感器和顶梁组成,其精度误差仅为0.5%,实现了支架-围岩作用与原型的相似;模型与原型相似比为1:50,实验模拟尺寸为5000mm×200mm×1500mm;根据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容重、时间和应力相似常数分别确定为1.56,7.1,7.8;岩层模拟材料为河沙、石膏、大白粉,分层材料为云母粉。实验表明:当工作面连续推进距离提高到50m时,工作面也未出现台阶下沉,从而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粘土层 间歇开采 地表厚土层
下载PDF
综放面间歇式开采注氮对采空区氧化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军 任立峰 +3 位作者 艾绍武 马砺 秦晓阳 段晓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73,共7页
为解决杨村矿间歇式开采且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而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探讨了杨村矿采用注氮方式预防煤自燃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杨村矿采空区注氮参数以及注氮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未注氮时杨村矿31... 为解决杨村矿间歇式开采且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而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探讨了杨村矿采用注氮方式预防煤自燃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杨村矿采空区注氮参数以及注氮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未注氮时杨村矿316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在进风侧40~110 m范围内,回风侧在10~40 m范围内。采取注氮措施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起始位置向工作面移动,氧化升温带终止位置向采空区浅部方向大幅移动,氧化升温带宽度显著减小,进风侧最大减少80%,回风侧最大减少27%.正常开采期间采空区的最佳注氮量为400 m^3/h,最佳注氮位置为进风侧采空区深度40 m处,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范围为25~73 m,宽度为48 m.在停采期间,采取在上下隅角建密闭墙的方式,在采空区内深度30 m处连续注入400m^3/h的氮气,可将氧化升温带宽度缩小到32 m,有效的抑制了采空区煤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注氮 自燃危险区域 间歇式开采
下载PDF
面向离散制造业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良 杜元胜 徐建良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11,21,共3页
在对离散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数据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面向零部件物流成本的供应商选择优化模型;研究了针对应用问题的关联规则处理策略以完成对所发现知识的理解和利用。提出了改进的Apriori算法并研... 在对离散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数据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面向零部件物流成本的供应商选择优化模型;研究了针对应用问题的关联规则处理策略以完成对所发现知识的理解和利用。提出了改进的Apriori算法并研制一个数据挖掘系统平台来对此构想进行具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制造 数据挖掘 益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关联规则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工作制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鲍永辉 张公社 +2 位作者 胡军建 张耀 杨康 《中州煤炭》 2016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柱塞气举是解决气井"井底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工艺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优化是决定气举效果的关键,根据柱塞气举的运动特性,先对柱塞气举工艺原理和周期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再结合间歇开采的... 柱塞气举是解决气井"井底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工艺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优化是决定气举效果的关键,根据柱塞气举的运动特性,先对柱塞气举工艺原理和周期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再结合间歇开采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把试验后的平均日产气量最大化作为优化的目标,在优化约束条件下,建立柱塞气举优化计算程序。通过实际模拟验证,排水采气效果较好,能够为今后的气井柱塞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积液 柱塞气举 间歇开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间歇采油机制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涛 张鑫 +3 位作者 孙文 宋红 唐道临 李长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1-544,共4页
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低渗透井往往采用间歇采油方式生产,但目前间歇采油机制的设定大都缺乏优化。针对此问题,文中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一元非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间歇期与间抽期动液面高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利用油井单位时间内... 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低渗透井往往采用间歇采油方式生产,但目前间歇采油机制的设定大都缺乏优化。针对此问题,文中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一元非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间歇期与间抽期动液面高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利用油井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采油效率设定了采油指标,并据此确定了适应度函数。基于粒子群算法得到了抽油泵的最优停机时间,使采油指标最大化,进而使得油井采油效率最大化。与其他间歇采油机制的采油指标对比表明,该方法的采油效率更佳,同时减少了机、杆、泵的无效磨损,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油 数据挖掘 采油指标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需求冷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新华 李骥 +1 位作者 冯宇欣 刚文杰 《暖通空调》 2021年第8期64-69,共6页
建筑需求冷量预测能够帮助建筑运行人员提前了解建筑的需求冷量,制定最优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以实现系统安全节能运行。针对某综合大楼的间歇制冷空调系统,基于其历史运行数据,应用灰色预测对该系统早晨的需求冷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 建筑需求冷量预测能够帮助建筑运行人员提前了解建筑的需求冷量,制定最优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以实现系统安全节能运行。针对某综合大楼的间歇制冷空调系统,基于其历史运行数据,应用灰色预测对该系统早晨的需求冷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个等维度新陈代谢灰色模型,预测了不同工作日的早晨需求冷量。对比分析了仅以历史冷量建模的GM(1,1)模型和考虑室外气温对冷量影响的GM(1,2)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GM(1,2)模型较GM(1,1)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即考虑到室外气温对冷量的影响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建筑需求冷量。灰色预测模型简单、计算量小,易于集成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预测得到的需求冷量可以为空调系统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 灰色建模 间歇空调系统 需求冷量预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间歇条带膏体全充填开采在太平煤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标 秦加平 张茂功 《煤矿现代化》 2014年第4期3-5,共3页
8304三分层间歇条带膏体全充填开采累计完成22个条采带,安全生产原煤33076.56t,有力的支持了太平矿三层煤的可持续开采,也创造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充填开采 间歇式条带开采 充填方式 底板标高
下载PDF
长壁间歇式开采区煤柱应力监测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华 白如鸿 杨文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为了解决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开采时具有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支护难度大、顶板岩层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以往提出的间歇式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间歇式采煤间隔煤柱、临时煤柱的作用,提出了这2种煤柱的应力监测站布置方法、监测... 为了解决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开采时具有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支护难度大、顶板岩层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以往提出的间歇式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间歇式采煤间隔煤柱、临时煤柱的作用,提出了这2种煤柱的应力监测站布置方法、监测设备、监测结果的应用,并利用顶板位移传感器和顶板压力传感器对煤柱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监测,发现煤柱应力出现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降低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对隔离与临时煤柱的稳定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式采煤过程中,隔离煤柱的合理留设能够基本控制浅埋煤层矿压显现剧烈等矿压问题,研究结论对神府矿区长壁开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监测 隔离煤柱 煤柱稳定性 间歇式采煤方法
下载PDF
深部全煤柱间歇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拓万兵 谭志祥 李培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51,共4页
为解决建筑物下深部压煤量较大,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问题,利用深部开采地表不易达到充分采动的原理,结合条带开采与全柱开采的优点,提出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进行深部煤层开采,能充分利... 为解决建筑物下深部压煤量较大,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问题,利用深部开采地表不易达到充分采动的原理,结合条带开采与全柱开采的优点,提出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全煤柱间歇开采技术进行深部煤层开采,能充分利用极不充分采动地表变形较小的特点,使建筑物只受第一阶段的静态变形和全柱联合开采阶段的动态变形影响,地表动态变形及最终变形量均较小,减轻或消除了采动对地面受护对象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全煤柱间歇开采 数值模拟 条带开采 静态变形 动态变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