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9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益诉讼“国家化”的反思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杭平 周晗隽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9,共10页
在我国独特的"国家-社会"结构影响下,公益诉讼从规范到实践层面皆呈现明显的"国家化"现象。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已取代社会组织,成为公益诉讼最重要的发起主体。这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是,公益诉讼&qu... 在我国独特的"国家-社会"结构影响下,公益诉讼从规范到实践层面皆呈现明显的"国家化"现象。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已取代社会组织,成为公益诉讼最重要的发起主体。这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是,公益诉讼"国家化"所隐含的问题逐步显现,检察机关运动式诉讼,行政机关寻租空间扩张等均是值得警惕的弊端。社会组织能够发挥权力监督制约、诉求表达、责任分担的功能,在公共利益保护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为了走出"社会事务,国家担责"的逻辑怪圈,应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为其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便利、激励,并借鉴比较法经验,完善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国家化 社会组织 检察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鹏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4-1232,共19页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区分为三个层次,即行政相对人的原告资格、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以及基于客观诉讼契机的特殊情形。行政相对人通常具有原告资格,但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可以以利害关系标准为基石,借助保护规范理论予以判断;原告资格转移、行政公益诉讼以及受害人诉讼,则更适于作为客观诉讼加以把握,但对于何种案件属于受害人诉讼的认定不应过于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合法权益 利害关系 行政相对人 客观诉讼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的权利保护必要性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贵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48,共19页
在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必要性,又被称作狭义诉的利益,是指原告请求法院以裁判的方式保护其权利的必要性或实效性。对于缺乏权利保护必要性的起诉,我国法院一般裁定驳回。鉴于司法资源有限、当事人有平等利用司法制度的权利,法院以原告... 在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必要性,又被称作狭义诉的利益,是指原告请求法院以裁判的方式保护其权利的必要性或实效性。对于缺乏权利保护必要性的起诉,我国法院一般裁定驳回。鉴于司法资源有限、当事人有平等利用司法制度的权利,法院以原告实施诉讼的利益为判断基础,斟酌被告应诉负担、其他人利用诉讼制度可能性等因素选择给有保护必要的权利提供救济,具有正当性。权利保护必要性就是在确定有实益、有效率、适时、正当的权利救济契机。在无益、低效、不适时、放弃权利保护、滥用诉权等情形下,一般会认为缺乏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权利保护必要性也可能因嗣后的原因而消灭。但因为权利保护必要性的判断可能伤及诉权,法院应当开庭审查,提供权利防卫的机会,在适用时应当遵守补充性、有限性、说理性等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的利益 诉权 诉讼要件 滥用诉权
原文传递
构建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的设想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锡生 林玉成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95-97,共3页
在《行政诉讼法》和《环境法》的修改中亟需确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机关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等的环境公益行政起诉权;设置更可行的诉讼管辖;合理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增加判决种类,并且允许... 在《行政诉讼法》和《环境法》的修改中亟需确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机关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等的环境公益行政起诉权;设置更可行的诉讼管辖;合理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增加判决种类,并且允许原被告双方和解;把公益诉讼纳入到法律援助的范围,同时注意平衡环境公益保护与行政权行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 中国 行政权 行政行为 《环境法》 举证责任 判决种类
原文传递
祛魅与返魅: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必要性之理论解读及其适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君瑜 《南大法学》 2020年第2期122-141,共20页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条件"虽无实质改变,但"诉权保障"的政策鼓呼仍使不少法院走上"有案必收""先收后驳"的歧路。与此伴生的滥诉现象迫使法院频繁借助学理上的权利保护必要性之概念...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条件"虽无实质改变,但"诉权保障"的政策鼓呼仍使不少法院走上"有案必收""先收后驳"的歧路。与此伴生的滥诉现象迫使法院频繁借助学理上的权利保护必要性之概念及法理,以此达到"滥诉规制"的目的。在我国,行政诉讼权利保护必要性尚面临理论研究之不足、立法层面之概念"缺位"与司法层面之概念"越位"的问题,亟待祛魅与返魅。具体包括纠正概念的误用现象、归纳权利保护必要性的判定标准及其欠缺表现、厘清其学理定位、完善其适用规则等。依托对判例的梳理,可勾勒出行政诉讼权利保护必要性的中国图景:其指涉当事人的请求是否具有利用国家审判制度加以解决的实际价值和必要性,并以效率性、有用性、适时性、正当性及预期性作为判定标准,由法院驳回无效率、无实益、不适时、非正当或不可预见的起诉。权利保护必要性应纳入诉讼要件之范畴,且由诉讼过滤、权利塑造、筛选救济渠道的三重功能出发,可证成法院将其作为裁判事由之正当性;当其作为裁判事由被适用时,应让位于实定法中的相关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权 权利保护必要性 诉的利益 诉讼要件
下载PDF
片面共犯根据论 被引量:8
6
作者 田鹏辉 《当代法学》 2004年第6期146-153,共8页
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 ;法益侵害是片面共犯的本质 ,将片面共犯视为共同犯罪是实现刑法机能的需要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片面合意是共同故意的最低标准 ,将单向意思联络解释为共同故意 ,没有超出“共同犯罪”法律文义的“射程... 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 ;法益侵害是片面共犯的本质 ,将片面共犯视为共同犯罪是实现刑法机能的需要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片面合意是共同故意的最低标准 ,将单向意思联络解释为共同故意 ,没有超出“共同犯罪”法律文义的“射程” ,从实质上贯彻了罪刑法定的要求 ;片面共犯符合诉讼效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面共犯 共同犯罪 法益 罪刑法定 诉讼效益
原文传递
我国信访制度的法治走向 被引量:11
7
作者 姬亚平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4,共5页
信访制度萌芽于建国初期党的群众路线,承担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性功能。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解决纠纷、救济权益的重要制度。对信访的适用应加以限制,应该对人大与司法制度进行法治国家方向的改革,提... 信访制度萌芽于建国初期党的群众路线,承担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性功能。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解决纠纷、救济权益的重要制度。对信访的适用应加以限制,应该对人大与司法制度进行法治国家方向的改革,提高其政治地位,发挥其在表达利益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逐渐压缩信访适用的空间,直至其成为正式制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诉求表达 权益救济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原文传递
私法形成权之涉讼形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骁 王雪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6,共6页
我国学界及实务界常将形成权所涉诉讼统归形成之诉范畴。但是,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将形成权细分为私法形成权与形成诉权。前者侧重私权自治,即形成权人通过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而后者侧重公力救济,即权利人只能通过起诉的... 我国学界及实务界常将形成权所涉诉讼统归形成之诉范畴。但是,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将形成权细分为私法形成权与形成诉权。前者侧重私权自治,即形成权人通过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而后者侧重公力救济,即权利人只能通过起诉的方式行使权利。因此,上述两种形成权所涉诉讼形态也有所不同。亦即,只有形成诉权涉讼可构成形成之诉,而私法形成权涉讼应构成确认之诉。具体而言,私法形成权一经行使,原有法律关系即生变更。如当事人对形成效果再行争议则缺乏形成之诉的利益,只能提起确认之诉。该诉在审理过程中不会与形成异议、给付请求发生诉的合并,且法院的判决既不能变动法律关系,亦不具有对世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形成权 确认利益 确认判决 形成诉权 形成之诉
原文传递
现代型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齐树洁 陈贤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144,共9页
现代型诉讼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救济的请求方式转变等特质,对当事人适格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国外及其他地区通常以集团诉讼、选定当事人、团体诉讼三种代表性方式予以解... 现代型诉讼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救济的请求方式转变等特质,对当事人适格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国外及其他地区通常以集团诉讼、选定当事人、团体诉讼三种代表性方式予以解决。鉴于这三种方式在当事人适格要件及制度功能各异或存在优劣之别,有必要就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诉之利益为基准,完善我国当事人适格理论,构建符合国情的诉讼信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型诉讼 当事人适格 诉之利益 诉讼信托
下载PDF
同一环境侵害下环境民事公益与私益融合救济的程序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静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3-57,78,共6页
环境侵害结果的多样性对应环境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模式。以公共利益与私益为理论基础划分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私益诉讼过于理想化。在同一环境侵害造成公共利益与私益损害并存的情况下,这两类诉讼的并行运行导致诸多司法困境。环境... 环境侵害结果的多样性对应环境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模式。以公共利益与私益为理论基础划分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私益诉讼过于理想化。在同一环境侵害造成公共利益与私益损害并存的情况下,这两类诉讼的并行运行导致诸多司法困境。环境民事公益和私益救济的融合应建立在诉的合并的基础之上,同时引入中间判决制度实现两类诉讼请求的分别裁判。这种诉讼构造是建立在既有的民事诉讼体系之上的,其有助于相关的环境民事纠纷在一个诉讼程序中得以解决。然而,这种环境救济诉讼构造模式还需要更为详细的操作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害 公益 私益 诉讼合并
下载PDF
论商业判断规则在公司分红诉讼中的适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静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7,共11页
商业判断为董事和高管可能未尽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行为提供了适当的责任豁免的依据,而这也被视为公司治理立法对外部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干预的过滤,即把董事、高管、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对股东和公司承担责任的解... 商业判断为董事和高管可能未尽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行为提供了适当的责任豁免的依据,而这也被视为公司治理立法对外部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干预的过滤,即把董事、高管、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对股东和公司承担责任的解释权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判断。在我国分红诉讼中引入商业判断规则,在遵循我国司法谦抑性的前提之下,可以针对公司管理层作出不分红决策这一行为进行合法性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股东等投资者的正当分红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判断规则 公司分红 利益冲突 诉讼 董事责任
原文传递
论环境影响评价利害关系人诉讼中“合法权益”的界定及其保护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利害关系人提起环境影响评价诉讼的问题随着邻避设施选址纠纷的增多而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判断环境影响评价利害关系人诉讼的标准一直很模糊。主要原因是对作为判断利害关系的"合法权益"存在理解上的分歧。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诉... 利害关系人提起环境影响评价诉讼的问题随着邻避设施选址纠纷的增多而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判断环境影响评价利害关系人诉讼的标准一直很模糊。主要原因是对作为判断利害关系的"合法权益"存在理解上的分歧。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诉讼案件中界定利害关系人的标准应当是环境利益,而非司法解释或已有案例中所依据的相邻权。并且,通过界定作为"合法利益"的环境利益的范围,可以给环境影响评价案件中利害关系人范围的确定给出一个实践标准。然而,由于环境利益天然所具有的公益性,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诉讼中存在利益代表不完整的问题,还需未来发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补充,以实现对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利害关系人 环境利益 客观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下载PDF
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理论、制度和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小钢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我国环境法学界大多从环境民事责任形式角度论述排除危害。然而,由于环境危害有公益危害和私益危害之区别,制度上理应有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与排除侵害类私益诉讼之划分。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在于良好环境权的公法保护理念与法... 我国环境法学界大多从环境民事责任形式角度论述排除危害。然而,由于环境危害有公益危害和私益危害之区别,制度上理应有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与排除侵害类私益诉讼之划分。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在于良好环境权的公法保护理念与法院司法审查角色拓展和职能限制理论。决策者应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我国现实状况,将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制度适用范围从环境污染类危害扩展到生态破坏类危害领域,并设计正当的诉讼程序和合理的裁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法 诉讼 排除危害 环境权 生态破坏
原文传递
建立体育公益诉讼的现实需求及法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4,共7页
体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危害体育公共利益和公民体育权利的行为,由于认识和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现行司法体系对体育公益案件缺乏有效的救济途... 体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危害体育公共利益和公民体育权利的行为,由于认识和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现行司法体系对体育公益案件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导致大量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针对这一问题,应分析目前司法救济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而建立体育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诉讼 体育 需求 法理
下载PDF
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的法律定界与司法审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伊清 崔小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
源于立法价值的审慎考量和权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语言呈一种模糊、渐进演变之混沌态势。无论行政法理论抑或诉讼实践,原告的资格及其如何认定问题均存在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这造就了司法自由裁量的恣意空间,实质上阻碍了行政法制... 源于立法价值的审慎考量和权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语言呈一种模糊、渐进演变之混沌态势。无论行政法理论抑或诉讼实践,原告的资格及其如何认定问题均存在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这造就了司法自由裁量的恣意空间,实质上阻碍了行政法制的进步和发展。围绕立案登记制度变革的新形势,在强调诉权保护与滥诉防范的双重语境下,行政诉讼原告适格之判定理应达致相对清晰的程度和相对明确的标准,即基于行政诉讼的制度功能,围绕利害关系和诉的利益之"行政性"内涵要件,识别行政法上请求权之核心要素,以此作为"具有行政诉权"和原告适格的定界标准,正本清源,进而彰显行政法治的刚性和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适格 诉的利益 滥诉
下载PDF
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功能、困境及完善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鸿飞 尚世源 《水利经济》 2020年第3期46-50,85,共6页
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 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地位混淆、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不畅、环境生态利益与其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衡平等问题。针对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从建立损害赔偿的政府责任制、确立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健全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磋商 利益平衡 诉讼衔接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程序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健锋 《政法学刊》 2010年第4期75-80,共6页
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日益增多情况下,我国有关此类诉讼的程序缺失问题也逐步凸显。目前,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在诉讼的类型、检察机关的身份、是否需要程序前置、诉讼费用及后果的分担、实体及程序的处分权以及证明责任等一系... 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日益增多情况下,我国有关此类诉讼的程序缺失问题也逐步凸显。目前,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在诉讼的类型、检察机关的身份、是否需要程序前置、诉讼费用及后果的分担、实体及程序的处分权以及证明责任等一系列基础性程序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案件涉及到的程序问题是制约该制度发展关键所在,学界对此应当积极回应,我国的程序立法也应及时修改,以适应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 前置程序 处分权
原文传递
法律上的利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新标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亚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67-70,共4页
中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存在利益保护范围狭窄、理论内涵阙如的问题。考察域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变迁,结合本土法制状况,应确立"法律上的利益"标准。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扩大的基点落实于利益之上,同时积极发展公... 中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存在利益保护范围狭窄、理论内涵阙如的问题。考察域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变迁,结合本土法制状况,应确立"法律上的利益"标准。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扩大的基点落实于利益之上,同时积极发展公权利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上的利益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标准 公权利
下载PDF
行政诉讼的诉的利益--以日本撤销诉讼为素材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龙潭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2-58,共27页
狭义的诉的利益,一般是指原告的诉求是否具有发动国家审判力量加以审判的必要性或价值的问题。这种必要性或价值若存在,原告的诉求就会接受法院的实体(本案)审理并由法院做出实体(本案)判决,反之就会遭到驳回。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第... 狭义的诉的利益,一般是指原告的诉求是否具有发动国家审判力量加以审判的必要性或价值的问题。这种必要性或价值若存在,原告的诉求就会接受法院的实体(本案)审理并由法院做出实体(本案)判决,反之就会遭到驳回。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第9条既是有关原告适格也是有关狭义的诉的利益的规定,因而两者面临着同样的课题——如何解释“法律上的利益”。狭义的诉的利益问题,大多出现于行政处分后的情况变更等场合。行政处分性、原告适格、狭义的诉的利益,归根到底属于行政诉讼审理的对象,其不过是为了解决能否进入实体判决的入口问题而已。鉴于作为主观诉讼的撤销诉讼同样发挥着监督和督促行政正确运营之功能,在诉讼政策上,对于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且真心诚意提起诉讼者尽可能予以承认和支持方为上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的利益 原告资格 行政处分性 撤销诉讼 日本行政诉讼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中的诉之利益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波 陈兴生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0,共7页
诉之利益理论是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在行政法学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诉之利益是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纠纷时,需要运用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对诉之利益的把握,关键是对利益的界定。不同的行政诉讼种类,诉的利益的认定不同。诉... 诉之利益理论是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在行政法学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诉之利益是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纠纷时,需要运用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对诉之利益的把握,关键是对利益的界定。不同的行政诉讼种类,诉的利益的认定不同。诉之利益是一个与诉、诉权、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密切相关的概念。在行政诉讼中,它发挥着判决形成权利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之利益理论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诉权 受案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