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90
1
作者 李蕾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5-100,共6页
采用旅游地理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探讨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现象 ,并以我国部分旅游目的地为实例 。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地方文化 文化认同 旅游目的地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艳玲 朱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日益多元的主体互动中,“我”与“他者”之间的交流表现为不同文化社群之间的互动。在文化间性思维的指引下,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碰撞和对话,跨文化传播才得以实现。文化间性不仅为不同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当下多元文化语境... 在日益多元的主体互动中,“我”与“他者”之间的交流表现为不同文化社群之间的互动。在文化间性思维的指引下,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碰撞和对话,跨文化传播才得以实现。文化间性不仅为不同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研究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应用这一理论在解读全球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互动,特别是跨文化传播中达成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研究,为我们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更多路径,这也将成为未来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跨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互惠性理解
原文传递
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庆庆 《外国语言文学》 2005年第1期59-64,共6页
作为早期中国移民后代,美籍华人汤亭亭是一位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特殊的双重民族文化背景虽然给她带来了尴尬困境,但也为她反观两种文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边缘视角。在《女勇士》中,汤亭亭正是利用了这一文化身份上的优势充... 作为早期中国移民后代,美籍华人汤亭亭是一位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特殊的双重民族文化背景虽然给她带来了尴尬困境,但也为她反观两种文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边缘视角。在《女勇士》中,汤亭亭正是利用了这一文化身份上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其跨文化观:她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中移植并培育中国神话传说;将中美文化置于平等对话状态,对二者都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在消解二元文化对立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新的中心。在此,作者表达了各民族文化应通过平等交流与对话、互补互通、和谐相处的跨文化交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女勇士》 读解 文化身份 美文 边缘人 各民族 平等交流 期中 跨文化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交换学习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的变化:访谈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梅华 刘世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学生在出国交换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两名北京某高校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他们均在三年级期间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出国交换项目。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觉得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但是交...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学生在出国交换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两名北京某高校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他们均在三年级期间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出国交换项目。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觉得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但是交换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当地文化及其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容,并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身份而言,两名被试认为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在交换期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略有加强;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关注时事,并更趋向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交换 跨文化交际 身份 变化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交际框架下的动态语言教学 被引量:12
5
作者 楼中平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集合体,而个人身份认同是理解文化的重要概念。由于文化是动态的,文化资源又是无穷尽的,我们必须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参与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活动,掌握特定语境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既能成... 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集合体,而个人身份认同是理解文化的重要概念。由于文化是动态的,文化资源又是无穷尽的,我们必须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参与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活动,掌握特定语境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既能成功地协调语言与文化及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又具备在交际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文化的技能和策略。作者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反思不同文化、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有意注意”假设对我们认识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规律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动态语言教学 身份认同 文化习得方式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研究:从本质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海颖 黄大网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9,共9页
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技术化给跨文化交际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现实和课题。本文依归Bhabha、Bourdieu、Archer等学者的哲学理论,厘清学界在文化差异、文化身份等核心议题上从本质主义到多元主义、再到批判现实主义的范式转变,进而剖析文... 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技术化给跨文化交际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现实和课题。本文依归Bhabha、Bourdieu、Archer等学者的哲学理论,厘清学界在文化差异、文化身份等核心议题上从本质主义到多元主义、再到批判现实主义的范式转变,进而剖析文化身份构建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希望借此为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身份 本质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自信”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与路径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海霞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2期69-72,共4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自信的构建,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文化为导向,凸显其"人文性"的课程性质。由于过去大学英语教学多以"工具性"学习为目的和母语文化缺失的现实,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自信的构建,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文化为导向,凸显其"人文性"的课程性质。由于过去大学英语教学多以"工具性"学习为目的和母语文化缺失的现实,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成为文化自信语境下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路径。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增加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而潜移默化地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培育具有平等交流意识、兼具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国际交流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能力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跨文化敏感性影响朝鲜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新筱 张积家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本文旨在考察跨文化敏感性对朝鲜族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影响机制,采用跨文化敏感性量表、民族认同量表和文化适应策略量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20名朝鲜族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策略。结果... 本文旨在考察跨文化敏感性对朝鲜族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影响机制,采用跨文化敏感性量表、民族认同量表和文化适应策略量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20名朝鲜族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策略。结果发现,跨文化敏感性对朝鲜族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汉族认同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跨文化敏感性通过民族认同间接地影响文化适应策略,跨文化敏感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结果启示可以通过培养跨文化敏感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敏感性 民族认同 文化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译史钩沉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建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78-188,共11页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之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钩沉该书翻译史是其翻译研究的基础,学界现有研究缺乏对最新外语译本的关照,应用型、研究型文本与外语译本未区分以及外译情况与重要译本的介绍过于简略,因此,全面梳理该书...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之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钩沉该书翻译史是其翻译研究的基础,学界现有研究缺乏对最新外语译本的关照,应用型、研究型文本与外语译本未区分以及外译情况与重要译本的介绍过于简略,因此,全面梳理该书在非英语世界和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史具有必要性。《孙子兵法》翻译史有六大特点:其翻译是蔚为壮观的跨文化传播奇迹;外语译本问世之前,该书既已广为流传;其翻译与战争、国际关系等密不可分;译本类型与译者文化身份具有多样性;翻译史中多有转译现象,几种影响力大的译本多为后世译者所采用;中国人译本出现较早,但海外接受度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翻译史 跨文化传播 非英语世界 英语世界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论语言教学与跨文化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丽莉 张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近年来语言教学从注重培养单一的交际能力转向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社会文化及批判性话语学在语言教学领域也逐步得到重视。语言教学的重点也从培养阅读素养转向培养多元化素养,进而在英语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培养跨文化素... 近年来语言教学从注重培养单一的交际能力转向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社会文化及批判性话语学在语言教学领域也逐步得到重视。语言教学的重点也从培养阅读素养转向培养多元化素养,进而在英语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培养跨文化素养模式也历经了多重变革,培养跨文化素养手段也日益更新,教育者在语言教学中逐渐开始使用多种非传统教学材料来改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电影作为国际性的批判性媒介是培养跨文化素养的理想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跨文化素养 多元化素养 文化变革 文化身份 电影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传输双向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思阳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3-86,共4页
在人类进入跨文化交际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的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必须从跨文化交际的交流性的本质出发,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跨文化交际者应以自已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建立对自身的文化自信,维护自己的文... 在人类进入跨文化交际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的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必须从跨文化交际的交流性的本质出发,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跨文化交际者应以自已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建立对自身的文化自信,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教学中应正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促进母语正迁移。只有将英语学习者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的复杂性并且身兼多重身份的跨文化者,使英汉文化在平等理性的交流和碰撞中实现双向传输,我国跨文化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育 双向交流 文化身份 母语迁移
下载PDF
略论东北亚的跨文化认同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焦润明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跨文化认同”就是指超越各种文化差异、基于人类共性和人类文化普同性基础上的认同。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就是特指在东北亚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各国及其人民对于本地域文化的认同。应从这一概...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跨文化认同”就是指超越各种文化差异、基于人类共性和人类文化普同性基础上的认同。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就是特指在东北亚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各国及其人民对于本地域文化的认同。应从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在东北亚各国间的现实可能性、实现方式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跨文化认同 自由贸易区
下载PDF
国际性临时展览的跨文化阐释方法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林 陈钰彬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在文化复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密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致力于推动国际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国际性临时展览自身具有特殊性,目前存在博物馆未能帮助观众构建背景知识、展... 在文化复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密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致力于推动国际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国际性临时展览自身具有特殊性,目前存在博物馆未能帮助观众构建背景知识、展览难以构建有利于观众认知的文化语境、展览呈现方式无法激励观众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系统的阐释方法将陌生的异域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效传播。博物馆跨文化阐释有三种方法:思维转化、语境构建与互动交流。同时,跨文化阐释在帮助公众构建新的认知模式、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以及增强公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跨文化 阐释 国际性临时展览 文化交流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理论视域下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卫白鸽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70,176,共27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跨文化传播建构过程可以概括为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尊重、跨文化互动和跨文化认同4个维度。总体来看,新时代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主体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跨文化传播建构过程可以概括为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尊重、跨文化互动和跨文化认同4个维度。总体来看,新时代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主体日益扩大,传播内容日趋丰富,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传播受众逐步增多,传播成效较为显著。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在认知层面,文化差异影响中非跨文化理解;在态度层面,文化中心主义影响中非跨文化尊重;在互动层面,文化帝国主义影响中非跨文化互动;在认同层面,“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影响中非跨文化认同。鉴此,中方需加强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促进中非文化交融与相互理解;创新议程设置,加快构建中国对非洲跨文化传播叙事体系;畅通跨文化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中非文化折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文化间性以实现文化间性落地,进而促进中非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和命运共同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关系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认同 文化差异 文化共性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论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适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建 孙祥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东西之争及古今之争所确立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不可能经由西方自身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建立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跨文化交往模式来改变。为此,必须反思作为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我者"文化,在异域文化圈中的身份建构和确立... 通过东西之争及古今之争所确立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不可能经由西方自身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建立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跨文化交往模式来改变。为此,必须反思作为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我者"文化,在异域文化圈中的身份建构和确立的问题,进而将"他者"对"我者"的身份认同,转变为"我者"在"他者"文化语境之中的价值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身份认同 价值适应
下载PDF
“边缘人”再出发:理论重构及其与传播学的对话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国菲 吕乐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7,共17页
在对溯源于社会学的边缘人理论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促进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对话。首先,在帕克提出的"边缘人"概念以及后来学者对其完善与精致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不确定性"概念和罗洛·梅的&q... 在对溯源于社会学的边缘人理论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促进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对话。首先,在帕克提出的"边缘人"概念以及后来学者对其完善与精致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不确定性"概念和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试图从个体的角度以"不确定性"为理论工具解构边缘情境与边缘人格,重构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可能对话,以期引起传播学者对该理论的关注,激发更多研究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跨文化传播 不确定性 身份认同 网络化个人主义
原文传递
跨文化身份构建——基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李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6期73-76,共4页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身份的转换更替。在混杂理论的指导下,混杂文化身份的构建其实就是一场话语权的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身份 霍米·巴巴 混杂理论
下载PDF
来琼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身份认同与交往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军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对海南东南亚留学生的身份认同,以及与身份认同相关的东南亚留学生的特点和与中国学生的彼此关系进行访谈和探讨,了解东南亚学生身份认同意识,分析在多元思想支配下其思想观念的多重性,以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提高留学生... 通过对海南东南亚留学生的身份认同,以及与身份认同相关的东南亚留学生的特点和与中国学生的彼此关系进行访谈和探讨,了解东南亚学生身份认同意识,分析在多元思想支配下其思想观念的多重性,以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跨文化身份认同 融合型 跨文化交往
下载PDF
讲故事 塑形象:建构国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叙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娇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8,共11页
本文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探讨公共外交叙事介入国家形象建构的可行路径和实施策略。文化认同、跨文化认同、综合国力及其派生出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决定国家形象建构结果的重要变量,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产生偏差的根... 本文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探讨公共外交叙事介入国家形象建构的可行路径和实施策略。文化认同、跨文化认同、综合国力及其派生出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决定国家形象建构结果的重要变量,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产生偏差的根源是内外有别的文化认同,基于公共外交叙事完善自我文化认同、建构跨文化认同是塑造正面国家形象的理想路径。实施策略包括宣扬具有普世意义的本土价值观、搜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点、遵循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元素推介路线、熟悉国际文化传播规则做好故事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公共外交 国家形象建构 跨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转化与文化认同——兼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认知重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陶家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1,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理论意义上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主要特征,跨文化转换、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力成为核心理论命题。萨义德、克利福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一批原创理论家持续考察旅行理论、旅行文化、族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理论意义上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主要特征,跨文化转换、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力成为核心理论命题。萨义德、克利福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一批原创理论家持续考察旅行理论、旅行文化、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等跨文化转化现象,动态审视跨文化异质时空中的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及文化认同。在西方批评理论话语中逐渐凸显出有别于传统知识话语和当代后殖民/后现代话语的跨文化知识话语。这为我们重新认知中国文化现代性,重构当代文化认同形态,重塑文化参照域和价值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转化 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