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城市:日常叙事和感知真实 被引量:6
1
作者 高蓓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7,共6页
通过对电影媒体特性及其若干代表案例的分析,结合城市研究的发展,论证了电影以其复杂的视觉意识和叙事方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再现和重塑,对应着后现代大都市城市空间非线性的多重现实。
关键词 电影城市 时空一体 日常性 长镜头 蒙太奇 城市交响曲 感知 内在真实
原文传递
解读“有意味的形式”
2
作者 潘繁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论》中造成自身理论逻辑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于没有分清何谓“形似” ,何谓“写实”。
关键词 “有意味的形式” 反写实 变形 抽象 主观创造 内在真实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元政治学和被隐蔽的“内在的真理”
3
作者 朱清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4,102,共10页
近年研究证实海德格尔原始手稿中有“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这样的表达。但这个发现并不能证明海德格尔哲学是纳粹政治学。“内在的真理”这个概念跟海德格尔这一时期构建元政治学的设想有关。作为区域的元存在论,元政治学要将存有... 近年研究证实海德格尔原始手稿中有“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这样的表达。但这个发现并不能证明海德格尔哲学是纳粹政治学。“内在的真理”这个概念跟海德格尔这一时期构建元政治学的设想有关。作为区域的元存在论,元政治学要将存有的真理落实到存在者层面的政治活动中。而存在的真理则通过荷尔德林的诗显现为“亲密性”这一比希腊的■更为源初的概念。从海德格尔的元政治学理论构想来看,他是以“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之名来构思他所认为的理想政治之基础,而非为任何现成的纳粹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他所谓的“精神的国家社会主义”指的并非现实政治中的国家社会主义,而是元政治学用来称呼它要促成的涉及民族和此在本质的运动的名称。元政治学的构想没有成功,并不表明海德格尔思想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政治学 内在的真理 亲密性
下载PDF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后印象主义艺术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叶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86-88,共3页
20世纪初,伍尔夫在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其艺术观在《到灯塔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追求内在真实和艺术创作的非个人化。寻求内心真实的艺术观使得伍尔夫的兴趣由客观世界转向感受客观世界的人物的心灵;... 20世纪初,伍尔夫在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其艺术观在《到灯塔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追求内在真实和艺术创作的非个人化。寻求内心真实的艺术观使得伍尔夫的兴趣由客观世界转向感受客观世界的人物的心灵;强调艺术创作的非个人化突出了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理论的借鉴,伍尔夫在艺术观的指导下成功地用文字绘出了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印象主义绘画 艺术观 内在真实 非个人化
下载PDF
隐秘的真实:乔治·巴塞利兹作品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志敏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反观模仿论理念笼罩下传统艺术客观再现的相对直观外在的真实,而置于现代主义转向上下文中的乔治·巴塞利兹的艺术所诠释的真实无疑是隐秘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进行个人的艺术实验,以对非客... 反观模仿论理念笼罩下传统艺术客观再现的相对直观外在的真实,而置于现代主义转向上下文中的乔治·巴塞利兹的艺术所诠释的真实无疑是隐秘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进行个人的艺术实验,以对非客观表象的画面建构来揭示主观精神的内在真实。他将这种真实隐匿于“分割”“倒置”以及“再混合”等一系列视觉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分解与透析其艺术作品,考察其个性图式背后的艺术观念,并进一步认知艺术,为重新体认这种艺术真实与审视自我拓展艺术思维方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巴塞利兹 倒置形象 新表现主义 “内在真实” 艺术创作
下载PDF
白日梦抑或文学宣言?——《墙上的斑点》中的深层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武汉 赵旦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在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象征性地表达了其追求内在真实的文学主张。该小说表面上似乎纯粹叙写"我"的纷乱的意识流动,而在纷乱意识的深层,存在着一种主导作者意识流动,引... 在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象征性地表达了其追求内在真实的文学主张。该小说表面上似乎纯粹叙写"我"的纷乱的意识流动,而在纷乱意识的深层,存在着一种主导作者意识流动,引发作者无数体验和顿悟的对文学问题的关注,是关于文学发展之路的,深切的,具有强烈主体自觉意识的关注,也是代表新文学样式的明确的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意识 内在真实 文学创新
下载PDF
论伍尔夫的“内在真实观”——以《到灯塔去》为例
7
作者 姜仁凤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生活和真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将小说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对象的变化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变化。本文以《到灯塔去》为例,通过对小说的艺术技巧间接内心独白和... 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生活和真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将小说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对象的变化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变化。本文以《到灯塔去》为例,通过对小说的艺术技巧间接内心独白和多视角叙述的分析,探讨伍尔夫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内在真实"的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到灯塔去》 内在真实
原文传递
“新传记”视角下《奥兰多》立体化叙事表征研究
8
作者 王欣 房佳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新传记”观的实验作品,真实与虚构在传记中交织。伍尔夫利用传统传记线性叙事方式跟踪奥兰多四百多年的经历,尤其注重通过立体化的叙事表征探索传主内心真实并通过多角度叙事,利用他人视角和传主内...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新传记”观的实验作品,真实与虚构在传记中交织。伍尔夫利用传统传记线性叙事方式跟踪奥兰多四百多年的经历,尤其注重通过立体化的叙事表征探索传主内心真实并通过多角度叙事,利用他人视角和传主内心独白等性格虚构方式实现角色为自己说话,立体化呈现传主形象。同时,利用奥兰多心理时间作为事实,选用空间凝聚心理流变的方式,将奥兰多绵延的心理活动虚构化地呈现,实现“新传记”立体化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记 立体化 叙事表征 内心真实
下载PDF
《酒徒》里“有意味的形式”——对刘以鬯小说《酒徒》中标点符号的研究
9
作者 史硕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51-55,共5页
刘以鬯的《酒徒》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无论是对香港现实的批判还是独到的艺术技巧,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通过研究发现,在他众多的艺术手法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鲜有人关注,但这却是他小说里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 刘以鬯的《酒徒》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无论是对香港现实的批判还是独到的艺术技巧,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通过研究发现,在他众多的艺术手法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鲜有人关注,但这却是他小说里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刘以鬯对于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使其成为了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也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意识流 本土化 内在真实
下载PDF
《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
10
作者 项方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1-75,共5页
《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显示出现代主义小说的特性,具体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心理主观真实和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外部客观真实转向心理主观真实,从重情节向重心理描写的转向使詹姆斯成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同时詹姆斯作品的艺... 《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显示出现代主义小说的特性,具体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心理主观真实和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外部客观真实转向心理主观真实,从重情节向重心理描写的转向使詹姆斯成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同时詹姆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体现出的审美观和小说观无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示性,堪称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预言。界定《华盛顿广场》主题表现手法具有现代性是对詹姆斯早期文学创作的再审视,从而再次肯定了詹姆斯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心理主观真实 艺术表现手法 心理现实 现代主义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