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识的个性化意义及其实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伍远岳 郭元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知识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对象物,更是由符号、逻辑和意义组成的复合体。知识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知识的假定性意义,而更应该关注知识的个性化意义。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知识观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假定性意义,而造成了知识个性化意义的缺失。... 知识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对象物,更是由符号、逻辑和意义组成的复合体。知识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知识的假定性意义,而更应该关注知识的个性化意义。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知识观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假定性意义,而造成了知识个性化意义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知识的个性化意义:多维目标,丰富教学价值;创设情境,实现有效关联;加强体验,促进意义建构;深化理解,实现意义增值;差异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内在结构 个性化意义
下载PDF
从情词到口供:论情态证据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艺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对情态证据的质疑主要来自学术界。包括"撒谎情态"是不存在,或者是极其细微的;情态证据也是难以发现和解释...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对情态证据的质疑主要来自学术界。包括"撒谎情态"是不存在,或者是极其细微的;情态证据也是难以发现和解释的,容易引起偏见等危险;情态证据的采纳显然也违反了现有的法律规范和原则;情态证据相比其他科学证据具有明显的劣势和不足。美国联邦法律和司法实践坚持对情态证据的传统观点。相当部分的哲学思考、心理学基础研究尤其是法庭实证研究等都认同情态证据的功能与价值。情态证据具有其特殊性,不应进行武断的制度和技术解构,而且,司法应该契合社会经验,情态证据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司法 情态证据 确定性 系统贴切性 内在意义
下载PDF
浅析语境与词汇教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自强 宋玉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6-127,共2页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学工作者已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尤其是语境对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只有使词汇教学和语境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习者掌握词汇的确切含义,并运用所学词汇灵活地交际。
关键词 语境 词汇 外延意义 内涵意义 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京冬奥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丹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5,共8页
为深入探寻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精神密码,充分利用北京冬奥精神遗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冬奥精神为研究对象,在党的领导视域中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在意蕴和生成逻辑进行多维审视。研究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进... 为深入探寻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精神密码,充分利用北京冬奥精神遗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冬奥精神为研究对象,在党的领导视域中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在意蕴和生成逻辑进行多维审视。研究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提出北京冬奥精神内含的五个层次是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在主体层面,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冬奥事业的领导主体,以广大冬奥会、冬残奥会参与者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是北京冬奥事业的基本主体;在理论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北京冬奥精神生成的思想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北京冬奥精神生成的文化基因;在历史层面,提出北京冬奥精神脱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体育事业进行的百年探索,植根于中华民族奥运梦的百年期盼;在实践层面,提出北京冬奥精神生成于党领导人民为举办冬奥会所进行的十年奋斗实践。基于此,北京冬奥精神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通力铸就的伟大精神,必将成为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北京冬奥精神 内在意蕴 生成逻辑
下载PDF
Visual Analysis of Eudora Welty's One Time,One Place
5
作者 贾君颖 《海外英语》 2017年第6期185-187,共3页
Eudora Welty's One Time,One Place snapped Mississippi featuring Jackson,Hinds County,Yazoo County,Utica and so on.These photographs of daily life stories,most of which were taken without the awareness of the peopl... Eudora Welty's One Time,One Place snapped Mississippi featuring Jackson,Hinds County,Yazoo County,Utica and so on.These photographs of daily life stories,most of which were taken without the awareness of the people photographed,show an aesthetic vi-sion that reveals the real life of Mississippi in the 1930 s.They also show that a fiction writer's camera records people's life and citylandscapes that are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what we see in newspapers or geography books.The unique angles chosen and the specialmoments captured by Welty make these photographs worth a careful attention.Visual Grammar is used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innerworld of the people photographed by Welty.By analyzing three photographs through action processes,reactional processes,and symbolicprocesses as well as by studying the systems of Contact and Social Distance of the photographs,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and interactivemeaning are explored.The system of information value is also studied to find out how the compositional meaning is realized in the photo-graphs.After a thorough study,the lost inner worlds of the people photographed by Welty can be ex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grammar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interactive meaning compositional meaning inner worlds LOST
下载PDF
“六个坚持”的生成逻辑、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
6
作者 王意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话语高度凝练概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六个坚持”作为创新理论,其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滋养、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话语高度凝练概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六个坚持”作为创新理论,其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滋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发展密不可分。“六个坚持”在立场观点方法上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地揭示了党创新理论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思想原则、实践要求、科学方法、宏大格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六个坚持”给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矛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坚持” 世界观和方法论 生成逻辑 内在意蕴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有机系统科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海伦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9,共5页
马克思将他的学说称为科学,科学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著作都反映了这一点。马克思追求的科学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学?国内研究者对之似乎总找不到关键所在。其实,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把科学理解为一个从普遍到特殊,从抽... 马克思将他的学说称为科学,科学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著作都反映了这一点。马克思追求的科学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学?国内研究者对之似乎总找不到关键所在。其实,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把科学理解为一个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有机系统,但又有重要的发展。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所谓的科学与西方精神追求的科学也是一脉相承的。阐明马克思的有机系统科学,展示其内在逻辑对我们的时代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维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有机系统 科学 统一 内在逻辑 意义 启示
原文传递
英汉语法标记手段对比与翻译中原作内部意义的再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军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160,共4页
"语法标记"是语言学家沃尔夫在《耶鲁报告》中提出的概念。本文将这一语法概念应用于英汉对比研究,从"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入手,探讨英汉语法标记手段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思考语法标记手段的选择与翻译中原作... "语法标记"是语言学家沃尔夫在《耶鲁报告》中提出的概念。本文将这一语法概念应用于英汉对比研究,从"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入手,探讨英汉语法标记手段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思考语法标记手段的选择与翻译中原作内部意义再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标记 语言基本结构单位 内部意义
原文传递
英文人名非指称用法的特点及语用翻译
9
作者 夏永红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English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其来源广泛,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源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English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其来源广泛,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源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同语境的翻译方法以求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用法 指称 英文 特点 文化现象 翻译方法 汉语 语境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9-10,共2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国家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个国家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作为公民教育的重点,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当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程度还不尽如人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从爱...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国家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个国家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作为公民教育的重点,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当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程度还不尽如人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出发,针对其具体涵盖的内容及当代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由表及里,对症下药,寻找出教育与实施的欠缺点与重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爱国主义 教育 内涵 途径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视觉意象
11
作者 周筱华 《东疆学刊》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张爱玲凭着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感官印象小说。从视觉意象角度,透过小说的构图、色调、色彩等审美表象,论析了张爱玲小说在人性挖掘,生存困境,悲剧意识等方面的内在意蕴,从而将西方现代主义... 张爱玲凭着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感官印象小说。从视觉意象角度,透过小说的构图、色调、色彩等审美表象,论析了张爱玲小说在人性挖掘,生存困境,悲剧意识等方面的内在意蕴,从而将西方现代主义质素化作中国的神韵,华丽的文笔浸染着苍凉的美学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视觉意象 内在意蕴 苍凉基调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海嘉 冉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12,共7页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凝结。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植根于文化场域,另一方面,文化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功能落地生根。新时代培育文化自信,...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凝结。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植根于文化场域,另一方面,文化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功能落地生根。新时代培育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势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培育与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的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巩固以思政课为核心的第一课堂,提升文化自信;拓展以过程体验为导向的实践渠道,践行文化自信;建设一支优秀思政课师资队伍,传递文化自信。以上三重路径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工作大局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内在意蕴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意识形态性”的内在意涵与当代建设探析
13
作者 唐虹 孙露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6-80,共5页
“意识形态性”即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从唯物史观视角切入,深入解读“意识形态性”,可以发现其本真是基于普遍利益的理性建构。全面、真实地呈现“意识形态性”是厘清基本理论和推进建设实践的关键环节。由此,在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中... “意识形态性”即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从唯物史观视角切入,深入解读“意识形态性”,可以发现其本真是基于普遍利益的理性建构。全面、真实地呈现“意识形态性”是厘清基本理论和推进建设实践的关键环节。由此,在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中要基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空间中所处的“观念上层建筑”位置,借助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协调特殊利益与真实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从利益规定性澄清“虚假意识”内容指涉,基于社会基本矛盾把握“阶级意识”核心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性 内在意涵 当代建设
下载PDF
中国舞蹈与书法艺术的审美通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菡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书法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动的书法。本文基于舞蹈和书法的外在表现要素和内在意蕴体验,从审美通感的角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共通点,以便在舞蹈作品诠释中进一步提高艺术创造力,丰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审美通感 外在表现要素 内在意蕴体验
下载PDF
施洞苗族破线绣盛装纹饰的内在意涵及时尚化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圆圆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47-49,64,共4页
通过资料收集法、实地调研法及案例分析法,总结了破线绣在施洞苗族盛装中的应用规律、制作工序及纹饰的内在意涵,探讨了将当代多种设计语言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化需求接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破线绣盛装 纹饰 内在意涵 创新思维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审视乡村小学教育复归的内在意蕴
16
作者 柳萌学 向凤 王金瑞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缓解乡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的核心要义。小学全科教师的研究在我国虽有十余载,但仍囿于“下不去、留不住和干不好”的困境。鉴于此,将以培养指向、培养目的及培养过程等为切入审视...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缓解乡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的核心要义。小学全科教师的研究在我国虽有十余载,但仍囿于“下不去、留不住和干不好”的困境。鉴于此,将以培养指向、培养目的及培养过程等为切入审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定位上的偏差,并解读全科教师在促进小学学科建设、学生身心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意蕴和理路,以期促进小学全科教师成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复归之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教师 乡村小学 教育复归 内在意蕴
下载PDF
Two Main Linguistic and Semantic Approach in Islamic Theologoical Tradition
17
作者 Ibrahim BO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11期572-583,共12页
The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areas in which linguistics and semantics take up a significant space. The same issue also appears in the Islamic theological works known "kalam". There are two main semantical approaches ... The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areas in which linguistics and semantics take up a significant space. The same issue also appears in the Islamic theological works known "kalam". There are two main semantical approaches regarding the theological doctrines in the Islamic thought. However the theological reasons are the primary aims in these semantical works, but they include serious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content. One of them is the main Islamic strand (orthodox Islam) represented by some astonishing Islamic scholars such as Ici, Guwaini, Sahristani, Ghazali, and Razi. According to this tradition, meaning is an inner state and a state of mind which is specified by the intent of the interlocutor or the author. The utterances have only an instrumentel role in speech. This approach can also be compared to the primary semantic view ranging from Aristotele to P. Grice---with some variations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The second thesis is argued by the Mu'tazili sect who are called Islamic rationalists that objected to Ahl us-Sunnah in their prominent ideas. From Mu'tazila's point of view meaning should only be looked for among linguistic facts. There is no intentional content in the mind before the utterances. Meaning is produced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conventional social context. In other words, meaning is nothing but the usage of the language, These two approaches also mean that there is going to arise different forms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theological perception. The aforementioned approach carries similarities with the approaches of Western thinkers like Wittgenstein and his follow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al with these two theological approaches by focusing on their linguistic and semantic view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some modem western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ntic approach inner/mental meaning utterance Ahl us-Sunnah Mu'tazila
下载PDF
长篇小说《朗读者》主人公的感情历程探究
18
作者 张月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9-101,共3页
长篇小说《朗读者》是二十世纪末本哈德·施林克最突出的代表作品,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即涉世不深的少年与饱经沧桑的中年女人之间,从初次相识到甜蜜热恋再到痛苦分离的感情历程。作品从二战时代背景的缺憾、家庭教育的缺失、主人公性... 长篇小说《朗读者》是二十世纪末本哈德·施林克最突出的代表作品,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即涉世不深的少年与饱经沧桑的中年女人之间,从初次相识到甜蜜热恋再到痛苦分离的感情历程。作品从二战时代背景的缺憾、家庭教育的缺失、主人公性格缺陷等方面分析了感情变化原因,反映了社会纳粹行为、法律与道德博弈现象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感情历程 内在原因 寓意
下载PDF
内部形式的变动与词语的意义
19
作者 王吉辉 《南开语言学刊》 2006年第2期83-90,166,共9页
内部形式是词语意义形成之初的展现形式,与意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内部形式不是词语的构成要素,因而存在着经常变动的可能性,而它的变动又会对词语的意义产生种种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理性意义层面上的,也可能是感性意义层面上的... 内部形式是词语意义形成之初的展现形式,与意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内部形式不是词语的构成要素,因而存在着经常变动的可能性,而它的变动又会对词语的意义产生种种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理性意义层面上的,也可能是感性意义层面上的,或者是各类表达色彩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形式 意义 变动
原文传递
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司丹丹 邵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8期43-45,共3页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现代临床、基础研究者将络病学说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探索疑难杂病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先进的科研技术,使络病学说与现代医学接轨,不断探析络病证治的现代...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现代临床、基础研究者将络病学说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探索疑难杂病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先进的科研技术,使络病学说与现代医学接轨,不断探析络病证治的现代医学含义,使其成为一门崭新而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同时如何进一步发展络病学说是现在及未来的中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说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临证指南医案 证治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