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 被引量:105
1
作者 邓海平 沈雪勇 丁光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 ,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 ,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 ,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 ,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惊人一致性 ,提示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艾条灸 温热效应 脏腑病变 经络
下载PDF
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61
2
作者 高子清 曲洪强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状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2010年3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干眼的194例(38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138只眼),女性125例(250只眼),总体年龄范围7~85岁,平...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状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2010年3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干眼的194例(38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138只眼),女性125例(250只眼),总体年龄范围7~85岁,平均年龄(44±18)岁,男性平均年龄(39±18)岁,女性平均年龄(47±17)岁。检查指标包括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情况,同时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进行睑板腺检查。结果观察的194例(388只眼)主观症状平均(5.47±2.14)分,SIaT值为(5.58±4.22)mm,BUT为(3.09±2.34)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4.10±3.79)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为1分占3.09%(12只眼),2分占9.28%(36只眼),3分占20.10%(78只眼),4分占26.03%(101只眼),5分占21.91%(85只眼),6分占19.59%(76只眼)。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于眼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可以客观评价睑板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睑板腺 放射摄影术 红外线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许学岚 张娟娟 +5 位作者 王春平 林海燕 周芸 雷厉秀 廖莳 罗光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7例多发、多部位的子宫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和(或)自制肌瘤分离棒,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7例多发、多部位的子宫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和(或)自制肌瘤分离棒,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子宫肌瘤(肌瘤≥5个)者29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7 cm者2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19例,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子宫阔韧带肌瘤6例,子宫颈肌瘤9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17个,子宫肌瘤直径≥10 cm者11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15 cm(为阔韧带肌瘤,重2100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4±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4+7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d。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肌瘤及宫颈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子宫阔韧带肌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红外线
原文传递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被引量:34
4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叶蕾 杨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7-482,共6页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皮肤温度 经络线检测 导热性 红外线
下载PDF
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熊斌 周云 +5 位作者 詹俊锋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荆珏华 吴建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5-2129,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红外线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灸法红外效应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郑英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外治法,除药物的作用外,红外温热和辐射效应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艾灸热辐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文献多从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温热在穴位和组织的传导规律、艾灸的辐射光谱效...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外治法,除药物的作用外,红外温热和辐射效应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艾灸热辐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文献多从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温热在穴位和组织的传导规律、艾灸的辐射光谱效应、仿灸仪的研制和应用以及腧穴热敏化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文献研究,作者对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红外线 热辐射 腧穴热敏化 针灸效应 综述
下载PDF
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幼平 徐贞杰 +6 位作者 吴佳 邢琳 张镭潇 张金星 谈辉 茅释之 周从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观察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53例亚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杵针组(79例)和推拿组(74例)。杵针组于百会八阵、神道八阵、至阳八阵、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头颈及腰背部河车路行杵针治疗;... 目的:观察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53例亚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杵针组(79例)和推拿组(74例)。杵针组于百会八阵、神道八阵、至阳八阵、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头颈及腰背部河车路行杵针治疗;推拿组采用常规全身推拿按摩。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人体亚健康评分标准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和红外线热扫描成像系统(TTM)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亚健康状态评分、CMI评分、M-R评分及TTM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②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杵针组亚健康状态评分、CMI总分、TTM数据中的睡眠、压力、督脉、虎口、血脂、血黏滞、微循环指标变化更显著(均P<0.01),M-R评分及TTM数据中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杵针组亚健康状态评分等级优于推拿组(P<0.01)。结论: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全身按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杵针 推拿 红外线热 扫描
原文传递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治疗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梁 朱冬燕 +3 位作者 徐倩 韩珍真 季姗姗 黄志东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基础上予以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药物... 目的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基础上予以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患者两侧面部表情肌自主运动情况,治疗4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和4周时观察组Portman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Portmann评分均依次升高,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中频脉冲电刺激 面神经炎 Portmann评分 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
下载PDF
人体体表督脉与任脉的红外辐射轨迹显示的探讨 关于人体正常生命现象的一项实验解释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培清 胡翔龙 +1 位作者 许金森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9期1379-1380,T002,共3页
目的在自然条件下,在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IM)。为进一步了解沿奇经八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督脉和任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特点及其出现率,再次对沿这两条经脉显示的红... 目的在自然条件下,在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IM)。为进一步了解沿奇经八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督脉和任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特点及其出现率,再次对沿这两条经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方法应用红外热示踪仪(Thermaltracer6T67)对11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和胸腹部进行观察,结果摄像记录并以微机贮存作进一步处理。结果沿背部和胸腹部中线分布的红外辐射图像与古典督脉、任脉循行路线一致,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大多数IRRTM的温度高于周围皮温,为高温带,但也有些低于周围皮温,为低温带。背部督脉IRRTM的出现率77.9%,其中通达全程30.9%,胸腹部任脉IRRTM的出现率超过25%。结论人体体表确实存在IRRTM,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并直观地显示古人所描述的循行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辐射轨迹 人体体表 督脉 任脉 实验 人体正常生命现象 中医
下载PDF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明镜 陈日新 +1 位作者 陈明人 李巧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然后再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前臂内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艾灸前患者内关穴区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6.9%,准确性为70.3%。艾灸内关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内关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前臂内侧纵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3%,准确性为89.2%。结论:(1)心气虚患者内关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扩热、传热的热敏现象,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与红外成像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灸法 循经感传 经络穴位探测 内关 心气虚
原文传递
艾灸阳陵泉对慢性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体表热像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关玲 石现 +2 位作者 邹怡 邓秀芳 蔡佩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比较艾灸阳陵泉对慢性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和健康者体表热像的即刻影响。方法:将35例MPS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两组艾灸阳陵泉15 min前后的体表热像变化进行观察。采... 目的:比较艾灸阳陵泉对慢性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和健康者体表热像的即刻影响。方法:将35例MPS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两组艾灸阳陵泉15 min前后的体表热像变化进行观察。采用图像定性分析和温度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两组体表热像差异。结果:观察组MPS患者背部红外热像图表现,88.6%有异常热区,分布在上段的最多,其次是下段;有约一半左右的患者脊柱热力线中断或消失;71.4%的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和红外热像图表现部位一致。观察组背部上段异常热区的左右侧温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艾灸阳陵泉对MPS患者以及健康者的背部体表热像均有影响,以上段和菱形窝最为显著;艾灸阳陵泉对MPS患者背部上段的升温程度较健康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艾灸阳陵泉可对慢性背部MPS患者背部热像有即刻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灸法 经络穴位探测 阳陵泉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光电技术在烟机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伟民 田青 王军 《烟草科技》 EI CAS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介绍了多种光电检测器件在烟草行业中相关设备上的各种应用 ,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 )、光电池、红外接收三极管、红外滤波和色标传感器 ,并对其工作原理作了简述。
关键词 光电技术 烟机检测 红外线 光传感器
下载PDF
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章毓清 丁光宏 +6 位作者 沈雪勇 刘汉平 姚伟 邓海平 魏建子 黄志明 褚君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46-849,共4页
目的 :探究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测量 4 7例正常人和 5 0例冠心病病人的体表几个穴位的红外辐射 ,并将两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存在着差异。结论 :人体穴位的红外... 目的 :探究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测量 4 7例正常人和 5 0例冠心病病人的体表几个穴位的红外辐射 ,并将两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存在着差异。结论 :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的确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信息 ,为通过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非接触诊断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人体穴位 冠心病人 红外辐射光谱 诊断 人体内 触诊
下载PDF
特殊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蕾 叶苓 +2 位作者 李平 盛薇 王亚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25期-,共3页
目的:设计研发一种在无光照或患者静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清晰观察静脉走向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并验证其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37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42例),比较... 目的:设计研发一种在无光照或患者静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清晰观察静脉走向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并验证其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37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42例),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所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59%(35/37)、78.57%(33/42),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73.63±29.35)、(107.61±45.94)s,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P<0.05;t=3.656,P<0.05。结论该装置是一种快速输液用探寻血管设备,可以辅助护士准确进行血管穿刺,使输液穿刺过程快速、顺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输注 静脉内 护理 设备设计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谦 韩庆森 赵力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6期235-237,共3页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超短波、中频电和红外线中药外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及椎间盘突出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中频电并超短波、中频电并红外线中药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8例 ,并进行CT量化评价及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超短波、中频电和红外线中药外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及椎间盘突出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中频电并超短波、中频电并红外线中药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8例 ,并进行CT量化评价及随访观察。结果 两种疗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两疗程治疗后 ,经随访其显效以上率分别为 77%和 73 % ,两种疗法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U =0 .38,P >0 .0 5 )。CT随访观察发现 ,治疗后椎间盘突出物有所减小 (P <0 .0 5 ) ,但无一例完全消失。结论上述两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均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治疗 中频电流 超短波治疗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玲 杜建新 张文颖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波姆光、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和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2005年306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实行波姆光、TCRC和LEEP治疗,术后连... 目的:探讨波姆光、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和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2005年306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实行波姆光、TCRC和LEEP治疗,术后连续随访4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和宫颈糜烂程度无显著性差异。TCRC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3 m in,较另两组显著为长;LEEP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11.4 m l,较另两组显著为高;波姆光治疗组术后阴道出血和排液时间平均为15.9天,较另两组显著为长。轻度糜烂患者3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中重度糜烂患者波姆光组治愈率低于另两组。结论:3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姆光 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 环形电切术(LEEP) 宫颈糜烂
下载PDF
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冯宇 周静 潘立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n=5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及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次数、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红外线 切口 脂肪液化
下载PDF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力 李佳怡 +1 位作者 熊霞 杜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517-3518,共2页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商品名:安尔舒)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3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0.5%...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商品名:安尔舒)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3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0.5%的聚维酮碘溶液湿敷,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护理配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P<0.05),其创面愈合时间(9.92±2.46)d显著短于对照组(13.01±3.18)d(P<0.01)。结论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显著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甲壳素 红外线 皮肤溃疡
下载PDF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麒麟 罗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及其对临床防治结石的意义。方法收集祁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326例,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26例患者尿路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及其对临床防治结石的意义。方法收集祁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326例,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26例患者尿路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占多数,为87.73%(286/326),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最多,占96.32%(314/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1.04%(199/326),再次为磷酸铵镁,占27.91%(91/326),尿酸类结石不多见,占3.68%(12/326)。上尿路结石各成分占比[84.36%(275/326)]均高于下尿路结石[16.56%(54/326)],且男性结石患者[71.17%(232/326)]高于女性[28.83%(94/326)],而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铵镁构成比[71.43%(65/91)]高于男性[40.66%(3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泌尿系结石,对患者饮水,饮食,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化学 化学 分析 草酸钙 磷灰石 尿酸 红外线 标本
下载PDF
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促进小鼠肝脏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田甜 徐列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对小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小鼠造模后随机均分为未照射模型组、冷光源照射模型组、红外线照射模型组和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模型组,另取2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每组... 目的研究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对小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小鼠造模后随机均分为未照射模型组、冷光源照射模型组、红外线照射模型组和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模型组,另取2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每组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脏血流量并以显微活体视频技术观察肝脏微循环血流速度,同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血清生化学检查。结果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模型组肝脏平均血流灌注量与未照射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04),而冷光源、红外线照射模型组与未照射模型组比均无明显增加血流量作用(P=0.713和0.465)。未照射正常组较未照射模型组小鼠肝脏微血管内红细胞平均流速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模型组肝脏微循环平均流速较未照射模型组、冷光源照射模型组和红外线照射模型组的流速也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20和0.030)。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模型组AST活性较未照射模型组明显降低(P=0.027),该组羟脯氨酸(Hyp)平均含量低于未照射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微循环并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AST活性,改善肝脏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肝脏微循环 红外线 活体显微视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