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流行性感冒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立 张弛 +7 位作者 崔鑫 赵振宇 许可 李建良 蓝怡 刘佳妮 闫世艳 赵静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47-175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流行性感冒发病情况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在2018年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香囊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香囊组给予具有芳香避秽作用的中药防感香囊(推荐放置在办公室、床头、枕边等处)... 目的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流行性感冒发病情况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在2018年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香囊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香囊组给予具有芳香避秽作用的中药防感香囊(推荐放置在办公室、床头、枕边等处)不定时嗅吸,至少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1 min,2周或气味消失后更换中药内容物,连续使用2个月;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每月采用电话形式随访1次,比较两组受试者流感样病例发生情况及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1个月、2个月时流感样病例中发热兼见咳嗽的人数香囊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1个月、2个月时流感样病例中发热兼见咽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 <0. 05)。1个月时,香囊组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症状人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个月时,香囊组出现以上症状的人数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中药防感香囊对流行性感冒症状及发病有潜在的预防作用,连续使用2个月后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行性感冒 预防 中药香囊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中医病证特征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光 马月霞 +5 位作者 刘卫红 胡晶 丁雪霏 卢幼然 赵京霞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015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潞河医院129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总结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015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潞河医院129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总结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临床表现:129例流感样病例起病即发热(96%),Tmax(38.6±0.6)℃,发热持续不退,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等寒象轻,咽干痛、便秘、尿黄等热象明显,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少,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前两年无明显变化,中医证候以风热证(28.5%)、寒包火证(25.3%)为主,风寒证占20%。流行病学:该流感样病例人群年龄(36.3±14.9)岁,男女比例为0.76∶1,与既往基本一致,有基础病者(10.1%)较少。实验室检查:流感确诊病例26例(20.2%),其中甲型流感17例(13.2%),乙型流感9例(7.0%),甲型流感病原构成以季节性H3N2(88%)为主,其次为新型H1N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高,与以往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属中医学"风温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表寒轻、里热重的卫气同病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中医病证 北京
下载PDF
应用3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检测流感样病例病原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兰荣 赵凤玲 +5 位作者 罗宇馨 王凤君 邹林 王宝兰 刘秀军 苏艳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079-1080,1085,共3页
目的:比较所用流感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确保明确感染因子。方法:在通州区24家医院采用胶体金法现场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阳性标本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禽流感应急检测,阴性标本送通州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 目的:比较所用流感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确保明确感染因子。方法:在通州区24家医院采用胶体金法现场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阳性标本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禽流感应急检测,阴性标本送通州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同时用狗肾细胞(MDCK)细胞培养法做流感病毒分离和血凝实验(HA);将HA≥1:8的病毒培养液送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鉴定。结果:采集经胶体金法(甲型/乙型)检测阴性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43份,用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2份,阳性检出率为57.34%,分型全部为甲型;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37株,阳性检出率为25.9%,经分型鉴定,甲1亚型36株、甲3亚型1株;培养法阳性的标本均为RT-PCR法阳性。将HA≥1:8的病毒培养液再次用胶体金试纸检测,37份全部显示甲型强阳性结果,即经MDCK细胞培养阳性的37份病毒培养液用RT-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和型别符合率均为100%。结论:流感病毒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国产试剂盒),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如果不提高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不能单独用做病例诊断或筛查。RT-PCR技术是疑似流感疫情和流感样病例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2009年1月通州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为甲1(H1N1)亚型,同时有甲3(H3N2)亚型毒株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MDCK细胞培养法
原文传递
2016—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甜 曾玉洁 +2 位作者 石韬 胡婕 陈茂义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2016—2021监测年度的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相关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荆州市2016—2021年6个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报告及病原学监测数据。【结果】2016—2021年,荆州市2家国家级流感...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2016—2021监测年度的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相关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荆州市2016—2021年6个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报告及病原学监测数据。【结果】2016—2021年,荆州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46 272例ILI,ILI构成比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标本12 812例,检出核酸阳性1 513例,年均阳性检出率为11.81%。核酸阳性标本中B(Victoria)占比最大,为39.33%,不同监测年度的阳性率和流感流行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州市流感流行大致呈冬春季和夏季双流行高峰,以新A(H1)、A(H3)、B(Victoria)、B(Yamagata)4种型别相互交替、混合流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监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150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腾霄 李雁 +1 位作者 刘言 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对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的认识,准确进行辨证论治。方法对150例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1)以首发症状... 目的对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的认识,准确进行辨证论治。方法对150例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1)以首发症状的不同,将病例分为恶寒发热组和咳嗽咽痛组,分析就诊时中医证候特点;(2)以1月10日为时间节点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其就诊时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1)发热、肌肉酸痛为流行性感冒样病例通常出现症状;(2)恶寒发热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咳嗽咽痛组,以风寒束表证为主;咳嗽咽痛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恶寒发热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3)1月10日以前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后组,以风寒束表为主;1月10日以后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前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结论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监测要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对于判断病邪性质、感邪途径、传变规律以及确定治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时间的流行性感冒样病例呈现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能提示致病病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 中医证候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一起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兰梅 田竞 +3 位作者 阚震 张冬然 刘静 李丽丽 《首都公共卫生》 2016年第4期183-185,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某小学发生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学校防控流感经验。方法对此次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6日该班累... 目的调查分析某小学发生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学校防控流感经验。方法对此次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6日该班累计报告18例流感样病例,全部为学生,班级罹患率为45%。100%病例发生发热、咳嗽,50%病例发生咽痛。采集患者咽拭子10份,分离到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9株,阳性率为90%。结论确定此次流感暴发疫情为乙型(victoria)流感暴发。因此加强学校晨午检、缺勤制度,及早发现隔离病例,消毒和取消集体活动等是防控流感疫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乙型流感 暴发
下载PDF
2014-2019年度眉山市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叶文碧 黎勇 +2 位作者 郑灵媚 胡海 余杰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0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了解眉山市流感流行特征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9年度眉山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2014-2019年度眉山市共报告ILI数... 目的了解眉山市流感流行特征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9年度眉山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2014-2019年度眉山市共报告ILI数为62967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2.22%。各监测年度ILI%依次为2.15%、2.19%、1.79%、2.33%和2.57%。ILI发病以0~4岁组人群最多(75.68%),其次为5~14岁组(21.65%),最少的是≥60岁组(0.29%)。ILI%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随时间变化均呈现出夏季和冬春季流行高峰特征。2014-2017年度,眉山市主要以季节性H3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在2017-2019年度,则以新甲型H1型流感病毒伴B型Yamagata系或Victoria系交替流行。结论眉山市流感样病例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夏季和冬春季2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人群为发病重点人群,流感病毒优势株季节性H3型流感病毒转变为新甲型H1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检测 监测
原文传递
2004~2005年山西省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7
8
作者 那丹宇 赵习芳 +1 位作者 王乃昌 赵嵘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山西省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太原市的三所哨点医院和有流感样病例的地区、门诊部采集鼻、咽拭子,用MDCK细胞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采集到的454份标本,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13株(2.86%),均为B/上海/...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山西省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太原市的三所哨点医院和有流感样病例的地区、门诊部采集鼻、咽拭子,用MDCK细胞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采集到的454份标本,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13株(2.86%),均为B/上海/361/2002类似株。分离到流感病毒的病人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9/1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各医院阳性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三个地区报告的中、小学校疫情,经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HI)检测,其中两地均可确定为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小流行。三所医院各年龄组分离的19株非流感病毒(4.18%)细胞病变特征一样,不能确定何病毒。结论2004~2005年山西省流感流行季节主要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未分离到其他型病毒以及分离率较低,分析原因与流感样病例和标本采集时间的把握有重要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所用细胞的敏感性以及细胞的状态有关,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用两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对于提高病毒的分离率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分离 MDCK细胞
下载PDF
2017-2018年度河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于燕 姬艳芳 +4 位作者 赵升 僧明华 叶莹 徐瑾 史鲁斌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了解2017-2018年度河南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流感监测质量和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对2016-2017年河南省流感监测结果及监测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呈冬春季... 目的了解2017-2018年度河南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流感监测质量和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对2016-2017年河南省流感监测结果及监测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呈冬春季和秋季双峰流行,秋季流行毒株主要为季节性H3型,冬春季流行前期以B型为主,中后期优势株逐渐转为新甲H1型,流行峰值高于前三个流行年度。年度共报告22起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场所均为中小学,其中小学15起,占68.18%;中学7起,占31.82%。结论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流行强度处于历年正常偏高水平,优势株在流行的不同时期出现转换。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中小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监测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度合肥市流感样症状病例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迎庆 刘旭祥 +8 位作者 赵科伕 胡成洋 张康娣 程馨 王杰 虞文杰 王新强 侯赛 张秀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掌握合肥市2015―2019年度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度合肥市哨点医院每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数据以及... 目的掌握合肥市2015―2019年度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度合肥市哨点医院每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数据以及相应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果 2015―2019年度,合肥市3家哨点医院监测ILI累计183 789例,占门/急诊人数的5.06%。ILI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各年度IL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93,P<0.001)。实验室共接收样本17 442份,检测结果阳性4 925份,占28.24%,高阳性率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不同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67.306,P<0.001)。从分型上看,主要为Victoria型和季H3型。ILI发病率和病原学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r=0.491,P=0.021)。结论 2015―2019年度合肥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不同流感病毒亚型混合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
原文传递
宁波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流感样病例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思嘉 廖青 +5 位作者 易波 陈奕 劳旭影 谷少华 许国章 聂绍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宁波市大气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_(10))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的浓度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2014-2016年的大气颗粒物PM_(10)及PM_(2... 目的探讨宁波市大气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_(10))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的浓度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2014-2016年的大气颗粒物PM_(10)及PM_(2.5)的浓度与同期流感样病例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计算相应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AR%)以评估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急性效应。结果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与流感样病例发病数呈正相关,单污染物分析中,两种大气颗粒污染物均会造成短期内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且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滞后性和收获效应,其中PM_(10)产生的效应AR%值要高于PM_(2.5),滞后0~7 d的累积AR%值分别为5.13%(95%CI:2.94%~7.37%,P<0.001)和2.52%(95%CI:-0.75%~5.90%,P=0.139)。而双污染物分析中,调整其他气态污染物后,PM_(10)与流感样病例之间的关联强度发生改变,PM_(2.5)仅在纳入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_2)后引起滞后0~7 d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结论颗粒物PM_(10)及PM_(2.5)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同期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流感样病例 流行病学方法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中医病证特征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丹 连博 +6 位作者 张磊 王晓鹏 韦重阳 卢幼然 郭玉红 赵京霞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对2016—2017年冬春季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2016.11—2017.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对2016—2017年冬春季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2016.11—2017.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 224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结果 1 224例(97.5%)流感样病例初起发热,Tmax(38.5±0.7)℃,以咳嗽、咽痛等症为主。就诊时以发热、咳嗽为主,兼见肌痛、流涕、咽痛等症。中医证候以风热证为主,为440例(35.9%);风寒证与寒包火证次之,分别为335例(27.4%)、300例(24.5%)。流感确诊病例740例(60.5%),其中甲型流感732例(59.8%),甲型流感病原构成以季节性H3N2(54.1%)为主,余亚型占比极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略有升高,与以往变化不大。结论北京地区2016—2017年冬春季流感样病例符合中医学"风温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卫气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中医病证 风温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报告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晶 张文艳 +2 位作者 李明 汪秀琴 胡中旺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36-338,346,共4页
目的研究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及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 目的研究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及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9~12月流感活动达到高峰期,2010~2011年则表现为夏秋和冬季双峰分布。2009年6~8月份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09年9~12月转变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1~3月份又转变为乙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8~10月又变为季节性H3N2,至2011年1月份又再次转变成甲型H1N1流感占优势。2009~2011年两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6.81%和2.16%;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1.34%和10.18%。结论 2009~2011年度合肥市出现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性H3N2、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 监测 流感样病例
原文传递
重庆市30个区县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电话调查快速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龙江 李勤 +6 位作者 戚晓东 肖达勇 赵寒 马颖 周超 谢君 易娟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12期802-804,共3页
目的快速评估2007年元旦前后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发病、诊疗情况以及2006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采用电话访谈方法,随机调查重庆市30个区县城区常住居民300户936 人。结... 目的快速评估2007年元旦前后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发病、诊疗情况以及2006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采用电话访谈方法,随机调查重庆市30个区县城区常住居民300户936 人。结果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14日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为16.3%(153/936),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4,P<0.05)。流感样病例罹患率为3.0%(28/93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自行服药为主(68.0%),到医院就诊占38.6%(59/153),个体诊所就诊占44.1%(26/59)。流感样病例以医院治疗为主且经济负担较重(H=19.2, P<0.05)。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调查接种率为10.8%(101/936),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7,P<0.05)。结论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较高,流感样病例罹患率较低,病例病情较轻,流感疫苗接种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疫苗 电话调查 快速评估
下载PDF
云浮市2014—2021年度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碧明 彭力荇 沈丽媛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61-464,473,共5页
目的 了解2014—2021年度云浮市流感病毒的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监测信息和病原学数据,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 云浮市3家哨点医院2014年4月—2021年3月累计... 目的 了解2014—2021年度云浮市流感病毒的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监测信息和病原学数据,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 云浮市3家哨点医院2014年4月—2021年3月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72 987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3.71%。流感样病例主要见于0~4岁和5~14岁儿童及青少年,分别占比59.00%和20.60%;60岁以上人群占比最低(3.07%)。实验室累计检测ILI咽拭子标本22 070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1 286份,总体阳性率为5.83%。2020—2021年度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显著低于2014—2020年度流感病毒平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004,P<0.001)。2014—2015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A(H3N2)和B(Yamagata);2015—2016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A(H1N1)pdm09和B(Yamagata);2016—2017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A(H3N2)和B(Victoria);2017—2018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B(Yamagata)和A(H3N2);2018—2019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A(H1N1)pdm09;2019—2020年度主要流行优势株为B(Victoria)。结论 云浮市每年流感病毒优势株不同,呈不同优势株交替流行的态势。冬春季是云浮市防控流感的重点时期,应加强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流感病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思杰 张科 +1 位作者 易光兆 张臻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 掌握重庆渝中区流感的病原学流行趋势及其特征,为流感样疾病的防治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AS9.4软件对重庆市渝中区流感哨点监测医院2015-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各年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 目的 掌握重庆渝中区流感的病原学流行趋势及其特征,为流感样疾病的防治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AS9.4软件对重庆市渝中区流感哨点监测医院2015-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各年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χ^(2)=268.20,P<0.000 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29.12%),最低的年份是2020年(4.25%),且2020年仅在1-2月检出阳性标本。各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7.14,P=0.028 7),15岁以下年龄组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23.40%)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检出的流感亚型构成比不同(χ^(2)=121.47,P<0.000 1),15岁以下儿童和15~<25岁青少年感染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25~<35岁组感染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35~<65岁以甲型H1N1为主,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甲型H3N2为主。各年检出的各亚型流感病毒构成不同(χ^(2)=888.41,P<0.000 1),甲型H3N2流感病毒是2015-2017年的优势毒株,甲型H1N1是2018年的优势毒株,乙型Victoria系是2019-2020年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系仅在2015-2018年有检出。结论 2015-2020年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有各自的流行规律。流感感染的最主要人群是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 流行特征 重庆
下载PDF
北京市某高校510例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博 卢云涛 孔令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5期22-24,2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流感的流行现状,为高校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于北京市某高校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10例流感样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纳入阴性病例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流感的流行现状,为高校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于北京市某高校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10例流感样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纳入阴性病例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纳入阳性病例组。根据患者感染的病毒类型将阳性病例组分为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比较阴、阳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甲、乙型流感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510例患者中,男性312例,女性198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186例(36.5%),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324例(63.5%)。186例流感患者中,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148例(79.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38例(20.4%);本科生107例(57.5%),研究生79例(42.5%)。阳性病例组患者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7.1%,95.2%,76.9%,71.0%及49.5%,高于阴性病例组的33.3%,17.6%,42.6%,16.4%及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咳嗽发生率为94.7%,高于乙型流感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0%,60.5%,均低于乙型流感组的78.4%,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61±1.14)×10^9/L,低于阴性病例组的(7.86±2.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需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的重视,做到对流感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降低流感的发生率,切实保障师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某高校 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乙型流感病毒
下载PDF
478例流感样病例的证候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才 李安德 黄象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分析流感样病例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流感样病例进行中医证候的问卷调查,采用六经、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三法合用进行证候分析。结果流感样病例共478例,对465例进行了证候分析(其余13例进行症候特点描述),其病邪以风热为主,98.9%... 目的分析流感样病例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流感样病例进行中医证候的问卷调查,采用六经、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三法合用进行证候分析。结果流感样病例共478例,对465例进行了证候分析(其余13例进行症候特点描述),其病邪以风热为主,98.9%为温热病邪。①证候分布:88%有太阳证(伤寒证74.6%,太阳病证17.6%),56.6%出现少阳证(太少合病16.8%,少阳病证2.4%),63.2%出现阳明证(太明合病21.5%,三阳合病32%,阳少合病5.4%,阳明病证4.3%);90.5%有卫分证(单卫分证33.1%),66.8%出现气分证(57.4%为卫气合病,9.5%为单气分证);热郁胆腑(16.6%)、肺热壅盛证(11.8%)较少见,偶见肺热腑实(2.6%)、阳明腑证(0.2%)、湿热中阻证(1.1%);②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在不同发病季节,太阳证、太阳病证、阳明证、阳明病证、卫分证、单纯卫分证、气分证、单纯气分证、卫气合病、热郁胆腑、肺热壅盛证之出现比例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证候分布与病程:病程越长,单卫分证之出现比例越低,而气分证、卫气合病证、阳明证、三阳合病、肺热壅盛、热郁胆腑之出现比例越高。结论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大多为温热病、合病证,以三阳合病、太明合病、太少合病较为常见;发病季节、病程不同时,部分证候之分布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证候 季节 病程
原文传递
多重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附94例报告)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大伟 张艳茹 +10 位作者 董艳 葛丽霞 李丹 李静 邵俊彦 郭东星 窦海伟 宛瑞杰 涂鹏 王红 辛德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乙型流感病毒(InfB)、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腺病毒(HADV)、人鼻病毒(HRV)、人博卡病毒、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31例,InfA-H3N2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HRV、HADV各3例,InfB、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HADV、RSV、HCoV、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HRV及HCoV、HADV。结论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检测 流感样病例 呼吸道病原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关联分析的中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悦 王学岭 +2 位作者 王秀莲 张建勋 常淑枫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流感样病例相关名医医案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并探讨流感用药配伍规律,开拓临证诊疗思路、提高流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名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验案,对医案信息进行相关规范化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进... [目的]通过对流感样病例相关名医医案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并探讨流感用药配伍规律,开拓临证诊疗思路、提高流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名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验案,对医案信息进行相关规范化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挖掘,进行药物关联分析。[结果]治疗流感样病例关联较高的药物源于桂枝汤、麻黄汤、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夹湿者,关联药对有佩兰与藿香、佩兰与大豆黄卷、藿香与厚朴。此外,还发现防风与苏叶关联度较高。[结论]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往往在经典方剂中找到其应用的依据,说明这些方剂在治疗流感时较其他方剂更加重要且实用,故认为在流感治疗中选用六经及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使用伤寒及温病的上述方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流感样病例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