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48-1450,1455,共4页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疗法 强迫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Effective techniques and emerging alternatives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A systematic review
2
作者 Rushikesh Sangle Manasvi Parab +2 位作者 Aditya Gujare Pankaj Dhatrak Sonali Deshmukh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3年第4期11-22,共12页
Orthodontic procedures can be inconvenient in nature.To overcome this problem,accelerated orthodontic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reduce existing trouble and discomfort.The most common inconvenience caused during o... Orthodontic procedures can be inconvenient in nature.To overcome this problem,accelerated orthodontic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reduce existing trouble and discomfort.The most common inconvenience caused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procedures is that they are very time consuming which can result in several drawbacks,including an increased risk of tooth decay,gingival recession,and root resorption.Various methods can be employed to expedite orthodontic treatment by accelerating tooth movement,including surgical-assisted procedures,biological interventions,and the utilization of devices.These approache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verall period of treatment.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tudy the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as well as highlight various orthodontic accelerating methods in the respective approaches.Some nonsurgic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drug-induced methods can have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tooth movement.One of the approaches involves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1.25D,which has been found to expedite tooth movement.Vibrational orthodontic devices are a painless and cost-effective option that is considered the least invasive approach for accelerating tooth movement.Meanwhile,surgical approach is also a successful method,wherein great results and strong PDL tissue response were observed,but they cause a lot of pain and discomfort to the patient.Therefore,due to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procedure covered in the study,more research should be done to identify the fastest way to speed up tooth mo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MALOCCLUSION Tooth alignment Bone remodeling Tooth movement biology Surgical method Drug-induced tooth movement Device-assisted tooth movement
原文传递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enhances cortical plasticity in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tudy
3
作者 Cheng-Cheng Sun Yu-Wen Zhang +10 位作者 Xiang-Xin Xing Qi Yang Ling-Yun Cao Yu-Feng Cheng Jing-Wang Zhao Shao-Ting Zhou Dan-Dan Cheng Ye Zhang Xu-Yun Hua He Wang Dong-Sheng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10-415,共6页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has shown beneficial effects on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after brain injury,but the exact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has shown beneficial effects on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after brain injury,but the exact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metrics measured b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obtai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mCIMT in a control co rtical impact(CCI)rat model simulat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At 3 days after control co rtical impact model establishment,we found that the mean ALFF(mALFF)signals were decreased in the left motor cortex,somatosensory co rtex,insula cortex and the right motor co rtex,and were increased in the right corpus callosum.After 3 weeks of an 8-hour daily mClMT treatment,the mALFF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bilateral hemispheres compared with those at 3 days postoperatively.The mALFF signal valu es of left corpus callosum,left somatosensory cortex,right medial prefro ntal cortex,right motor co rtex,left postero dorsal hippocampus,left motor cortex,right corpus callosum,and right somatosensory cortex were increased in the mCIM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ortical impact group.Finally,we identified brain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ALFF valu es at 3 days postoperatively.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right forelimb sliding score indicated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motor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upper limb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mALFF values in these brain region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unctional co rtical plasticity changes after brain injury,and that mCIM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affected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by promoting bilateral hemispheric co rtical remodeling.mALFF values correlate with behavio ral changes and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as biomarkers to assess dynamic cortical plasticit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cortical plasticit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斜交非球型3R手腕的诱导运动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战中 张大卫 +2 位作者 刘泽富 韩鸿志 陈翠芝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9,共5页
对6R串联型喷涂机器人斜交非球型手腕的诱导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找出了诱导运动对手腕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探讨了诱导运动对驱动电机造成的负载叠加现象,并用ADAMS软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最后选定手腕的3个驱动电机... 对6R串联型喷涂机器人斜交非球型手腕的诱导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找出了诱导运动对手腕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探讨了诱导运动对驱动电机造成的负载叠加现象,并用ADAMS软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最后选定手腕的3个驱动电机。该方法对具有诱导运动的机械结构动力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非球型手腕 诱导运动 动力学仿真 喷涂
下载PDF
沙参麦冬汤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继红 李儒新 +2 位作者 肖和平 焦晓明 焦丝佳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对游泳小鼠免疫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运动性免疫抑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观察沙参麦冬汤对小鼠免疫器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运动组比较,运动+沙参...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对游泳小鼠免疫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运动性免疫抑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观察沙参麦冬汤对小鼠免疫器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运动组比较,运动+沙参麦冬汤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并明显延长了小鼠力竭性游泳时间(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能改善大强度运动训练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参麦冬汤 运动性免疫抑制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化工用衬四氟管的损坏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康玉昆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某公司聚甲醛装置设备C331衬四氟管损坏故障,从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分析了管系的热膨胀、流体振动和外界诱导振动的原因,正确地调整了膨胀节、弹簧支架和限位止点,修复了管线,为化工类四氟管的检修技术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热膨胀 诱导振动 限位止点
下载PDF
一种正交对角化的磷虾群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仁霞 张方星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磷虾群算法在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正交对角化的磷虾群算法。该算法根据适应度值排序分组磷虾群,通过正交对角化策略,吸收优质磷虾的经验,引导磷虾群寻优,同时兼顾“平凡... 针对磷虾群算法在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正交对角化的磷虾群算法。该算法根据适应度值排序分组磷虾群,通过正交对角化策略,吸收优质磷虾的经验,引导磷虾群寻优,同时兼顾“平凡”磷虾按常规方法寻优,从而提升了全体磷虾寻优能力,并保持了种群多样性。对标准测试函数的实验表明了该算法在全局寻优的精度和时间效率上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群 适应度 正交 对角化 矩阵 诱导运动 觅食运动 扰动行为 最优位置
下载PDF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采矿诱发斜坡移动变形计算
8
作者 孙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5期30-31,共2页
传统算法对斜坡垂直沉降量的计算,与实际勘测值存在误差,为此,提出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采矿诱发斜坡移动变形计算。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斜坡物理参数,并通过单元表达的方式,得到斜坡的移动变形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相比... 传统算法对斜坡垂直沉降量的计算,与实际勘测值存在误差,为此,提出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采矿诱发斜坡移动变形计算。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斜坡物理参数,并通过单元表达的方式,得到斜坡的移动变形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相比传统算法,提高了垂直沉降量的计算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景摄影 测量技术 诱发斜坡 移动变形
下载PDF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毕胜 马林 +3 位作者 瓮长水 李德军 谢远见 秦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脑功能重组 可塑性
下载PDF
开采沉陷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王金庄 《矿山测量》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开采沉陷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矿区地表移动规律;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块段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机理及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基于倾角... 简要介绍了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开采沉陷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矿区地表移动规律;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块段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机理及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基于倾角变化的开采沉陷模型研究;曲面分布形式煤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机理及减沉效果评价方法。开采沉陷预测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规律 厚松散层 块段开采 极不充分开采
下载PDF
仿生学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孙久荣 戴振东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文章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荷叶效应”与“非光滑表面理论”的发现为例,介绍了仿生学在当前的蓬勃发展;以诱导动物运动的研究、神经工程学的建立和隐形技术的发展等,介绍了仿生学对生物学科与工程技术发展的促进;论述了仿生学对未来经... 文章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荷叶效应”与“非光滑表面理论”的发现为例,介绍了仿生学在当前的蓬勃发展;以诱导动物运动的研究、神经工程学的建立和隐形技术的发展等,介绍了仿生学对生物学科与工程技术发展的促进;论述了仿生学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机器人 非光滑表面 诱导动物运动 神经工程学 NBIC
下载PDF
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立峰 王丽岩 +3 位作者 李凌雁 曾学清 何颖 戴红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强制性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水动力型滑坡形成运动机理与防控减灾技术 被引量:37
13
作者 周家文 陈明亮 +5 位作者 李海波 徐奴文 肖明砾 杨兴国 孙海龙 戚顺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145,共15页
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 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成深远的次生灾害,提升水动力型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置水平极为迫切。水动力型滑坡易发于松散堆积层、破碎岩体、软岩以及含有软弱夹层的斜坡等地层,地质环境、水文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在水动力型滑坡的孕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斜坡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交替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形破坏,稳定性不断降低并趋于极限失稳状态,最终在短期水文条件的改变下而导致整体失稳破坏。斜坡失稳后的滑坡动力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特大型高位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破碎和沿程侵蚀铲刮现象,导致滑坡运动性态的改变和堆积方量的增大,水的存在会加剧滑坡沿程侵蚀铲刮作用以及导致运动性态向流态化转变而造成更远的运动距离和更广的致灾范围。水动力型滑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同地质结构和水动力条件的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存在很大差异,远距离非接触式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且具备自主学习的滑坡预报预警方法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水动力型滑坡防治涉及到工程建设、经济民生、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库区滑坡的危害性,复建设施的修建应尽可能远离库区滑坡影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型滑坡 形成机理 破坏模式 动力过程 监测预警 防控减灾
下载PDF
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永平 王文清 +4 位作者 程子辉 高江华 滕晓东 瓮长水 毕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瓮长水 毕胜 +6 位作者 毕素清 李敏 田哲 秦茵 于增志 高丽萍 霍春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24-727,共4页
目的:研究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行为... 目的:研究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的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2周共10个工作日。在治疗前的2周(基线)、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在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在UEFT和STEF上未显现出明显的改善(ES:0.21;0.06)。但患者在接受2周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在UEFT和STEF上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1.24;0.65),其中病程3-6个月的患者比病程>6个月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ES:1.43:0.96;0.81:0.5)。结论: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恢复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治疗脑损伤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赵军 张通 +2 位作者 李冰洁 张妍 黄志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该疗法与传统康复治疗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3周,同时...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该疗法与传统康复治疗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3周,同时采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侧手的使用,每天8 h。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每周训练5 d,治疗期间不限制健侧手的使用。采用运动活动记录表(MAL)、Wolf运动功能实验(WMFT)和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评测工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存在明显的组内效应(P<0.01),其疗效持续至随访期;在提高患侧上肢灵活性及上肢使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和3周时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及WMFT时间得分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能显著提高亚急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加强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脑损伤 康复
原文传递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文清 段一娜 +7 位作者 王宏卫 谢睿智 徐利 冯晶晶 方鑫洋 姚艳华 黄武 刘亚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上肢 运动模式 手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29
18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曹锡忠 《中国康复》 201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L)评价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价行走能力,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ADL。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L、BBS、FAC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能独立步行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强化组更高于对照组(72.9%与54.2%,P<0.05)。结论:配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丹勇 王晓光 +1 位作者 黄晓雷 李元涛 《中国病案》 201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医院就诊的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D组给予丙泊酚复合地佐辛;F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C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医院就诊的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D组给予丙泊酚复合地佐辛;F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C组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3组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丙泊酚追加。比较3组术中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并比较3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统计3组患者体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F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F组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分别为(1.2±0.7)分钟、(136.8±14.5)毫克,(1.3±0.8)分钟、(139.6±12.1)毫克,均低于C组(2.4±0.6)分钟、(168.7±18.9)毫克(均P<0.05);D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VAS评分均低于F组及C组(均P<0.05),而F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D组、F组麻黄碱及阿托品总量均低于C组,且D组低于F组(均P<0.05)。D组及F组恶心、体动、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均较佳,且体动反应少,但复合地佐辛术后疼痛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地佐辛 芬太尼 无痛人流术 体动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梁冠军 顾琴 +1 位作者 李明娣 苏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2~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强制性诱导疗法,用限制性...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2~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强制性诱导疗法,用限制性手托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对健侧上肢持续固定3 h,期间对患侧手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观察组在强制性诱导疗法的基础上对患儿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给予1.0 Hz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PDMS-2 FM)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对患儿手的抓握、对捏和整个上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PDMS-2 FM评分[对照组(72.23±8.55)分、观察组(77.41±9.44)分]和UEFT评分[对照组(24.67±5.14)分、观察组(29.78±6.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65.57±9.14)和(13.22±5.21)分;观察组(65.62±9.16)和(13.06±6.09)分]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PDMS-2 FM和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制性诱导疗法 偏瘫 脑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