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曰嵩 陈新军 杨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95-1703,共9页
采用FVCOM物理模型生成三维物理场,基于个体模型参数化东海鲐鱼早期生物过程,通过拉格朗日质点的方法将模拟生成的3—7月物理场和生物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早期生态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很好地模拟东海鲐鱼鱼卵... 采用FVCOM物理模型生成三维物理场,基于个体模型参数化东海鲐鱼早期生物过程,通过拉格朗日质点的方法将模拟生成的3—7月物理场和生物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早期生态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很好地模拟东海鲐鱼鱼卵和仔鱼的输运过程和丰度分布,台湾暖流、黑潮和对马暖流直接影响鱼卵和仔鱼的输运和分布,通过输运到不同育肥场的温度和食物差异间接地影响鱼卵和仔鱼的生长、生存.东海南部产卵场对东海东北部渔场有很大的补充量,但对长江口和舟山外海渔场的补充量很少.产卵场的西北部、西南部与济州岛、对马海峡育肥场之间有很大的连通性,产卵场的东北部、东南部与九州岛、太平洋育肥场之间有很大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模型 物理模型 鲐鱼 早期生活史 仔幼鱼 输运 联通性
原文传递
个体空间:基于移民生活史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月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4,123,共12页
本文以生活史(life history)为研究方法,对三位在中国大陆和加拿大之间跨国流动的华人移民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个体空间是移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研究对象对空问的感知、描述和诠释,本文对个体空间概念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生活史(life history)为研究方法,对三位在中国大陆和加拿大之间跨国流动的华人移民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个体空间是移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研究对象对空问的感知、描述和诠释,本文对个体空间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个体空间象征着移民在跨国流动中形成的微观生活状态,包含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空间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构成。个体空间作为空间结构的最小单位,其与外在的其他空间结构共时同存,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空间转向相契合,为空间研究和跨国流动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个体视角的理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空间 空间理论 移民 生活史
原文传递
黄脚胡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池成林 李强 马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3-941,共9页
【目的】黄脚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中国云南等地区农林业生产、胡蜂养殖业发展及以其为基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物学特性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更好地保护... 【目的】黄脚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中国云南等地区农林业生产、胡蜂养殖业发展及以其为基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物学特性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脚胡蜂资源,本研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采用室内与野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蜂进行系统研究,从其个体发育史、年生活史及主要行为习性和天敌种类等方面详细记述该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黄脚胡蜂以休眠的成虫形态越冬,翌年3月末至4月初出蛰。该蜂一生共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其中卵期约为4.8 d,幼虫期约为10.3 d,蛹期约为11.1 d,成虫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型。自然条件下,该蜂6:00外出活动开始,12:00~14:00活动高峰,20:30活动停止。该蜂常以蛾类、蜜蜂等昆虫为食,偶尔也见其会访问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蛛丝毛蓝耳草(Cyanotis arachoidea)等植物花朵和取食果实汁液。该蜂多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植物纤维作筑巢材料。该蜂的天敌主要包括同种胡蜂与双色胡蜂(Vespa bicolor)的创始蜂王以及鸟类、蜘蛛和蚂蚁等。【结论】在云南,黄脚胡蜂的发生期为3月,有别于前人报道的5月及无越冬现象。与其他地区的黄脚胡蜂比较,云南地区该蜂在昼夜外出飞行节律、蜂群转移、食物、访问植物种类及天敌种类上均有所差异。该蜂一雌多雄的交配行为与前人报道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黄脚胡蜂对云南高原环境产生生态适应性有关,其适应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脚胡蜂 个体发育史 生活史 行为与习性 天敌
下载PDF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丽 陈永杰 陈维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混合型知识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文章从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性知识的内在关系入手,重点探讨和揭示了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个人生活史
下载PDF
作为民族志的个人叙述--从一位昆人妇女的生活史谈起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梅 胡鸿保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从《尼萨》这部民族志出发,本文探讨了民族志写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真实性、代表性、田野伦理和口述史资料整理等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问题。
关键词 个人叙述 访谈法 生活史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6
作者 刘彤 唐逸芸 +2 位作者 杨宏玉 李蕾 石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资源分配和生存繁殖的重要量化指标,反映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本文通过测定固定沙地、砾质沙地两种生境下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个体形态特征、叶片功能性状以及花数量和花部结构特征,探究... 植物功能性状是资源分配和生存繁殖的重要量化指标,反映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本文通过测定固定沙地、砾质沙地两种生境下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个体形态特征、叶片功能性状以及花数量和花部结构特征,探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过程中资源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1)由于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砾质沙地上蒙古沙冬青的基径、冠幅、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固定沙地(P<0.05)。(2)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蒙古沙冬青叶面积、叶体积、叶组织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比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3)土壤水分含量低的生境下,植株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叶体积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组织密度极显著负相关(P<0.001);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叶形指数与叶面积显著负相关(P<0.01)。异质生境下,叶干物质含量均与叶片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水分饱和亏、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01)。(4)土壤水分含量低的生境下,蒙古沙冬青花数量、花瓣长度与花萼大小均减小;异质生境下,花数量均与冠幅、地上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综上所述,蒙古沙冬青通过降低个体大小,减小叶面积和增加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以及减少花数量适应干旱环境,功能性状与植物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密切相关,反映了其在异质生境下的生活史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土壤水分 个体大小 叶片功能性状 繁殖分配 生活史策略
下载PDF
基于个体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生态模型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曰嵩 白松麟 +2 位作者 余为 张瑜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47,共15页
为了对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的生长、死亡、输运和分布等进行研究,将其生长、死亡等早期生物过程进行参数化,利用物理模型(FVCOM-Global)模拟生成北太平洋(10°~60°N,120°E~110°W)三维物理场,采用拉格... 为了对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的生长、死亡、输运和分布等进行研究,将其生长、死亡等早期生物过程进行参数化,利用物理模型(FVCOM-Global)模拟生成北太平洋(10°~60°N,120°E~110°W)三维物理场,采用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方法将物理模型和生物模型(基于个体模型)耦合,构建了基于个体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生态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997–2010年冬春生群的输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越靠近最适水温,冬春生群的生长速度越快,当日龄为38 d时,胴长可达到11.76 mm,之后由指数生长逐渐变为线性生长;1997–2010年模拟补充量有年际的波动,在考虑冬春生群亲体量不同的前提下得到的实际补充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是1999年和2009年;冬春生群在模拟阶段主要位于产卵场内,在25°N以南主要向西部输运,25°N以北逐渐呈向北和向东北方向输运的趋势,尤其在输运后期受强流的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100 m水深以内的仔鱼占比将近一半。本研究能为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的生态动力学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模型 柔鱼 冬春生群 生活史 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法
下载PDF
历史中的“人间世”——评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梦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王安忆长篇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讲述了淮扬菜厨师陈诚一家移民前后的故事,延续了《天香》《考工记》等小说的“器物”美学,从小人物、小切口去展现大历史、大气象。小说以“一把刀”和“千个字”为中心,通过烟火人间的饮食文化,揭示... 王安忆长篇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讲述了淮扬菜厨师陈诚一家移民前后的故事,延续了《天香》《考工记》等小说的“器物”美学,从小人物、小切口去展现大历史、大气象。小说以“一把刀”和“千个字”为中心,通过烟火人间的饮食文化,揭示根植于海外中国人生存背后的文化基因,展现人事皆“易”的命际哲学,透视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思考个体生命与历史洪流的关系,呈现时代浪潮之外更为个体化、私人化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 千个字 饮食文化 个体生命 历史
下载PDF
赣籍进步青年与五四运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蓝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2,共9页
赣籍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他们或是北京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或是江西地方五四运动积极组织者、参与者。在此之中,赣籍进步青年的性格特质是影响他们行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与部分其他省籍青年学生对比可见,赣籍进步学生... 赣籍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他们或是北京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或是江西地方五四运动积极组织者、参与者。在此之中,赣籍进步青年的性格特质是影响他们行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与部分其他省籍青年学生对比可见,赣籍进步学生注重直接行动、沉稳克制而又灵活机变的行为风格,与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不无关联。他们也自觉接续地方历史传统和责任伦理,为自我塑造的潜在思想资源。但是,来自中心或边缘地区的学生领袖与基层青年,在身份特征、道路选择、人生走向上各有异同。这折射出五四运动绝非一个孤立偶发的事件,而是与作为先锋的青年学生群体之心灵史、生命史紧密交融的综合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赣籍青年 地域文化 个体生命史 中心-边缘
下载PDF
沧桑生命的沉郁回声——谈艾青的“归来”之作
10
作者 朱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沉寂多年之后,归来后的艾青不但恢复了业已形成的艺术个性,更以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开始了创作上新的追求与突破,伴随着对自我情感空间的关注,他逐渐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此外,他将深刻的历史感渗透到复出后的新作中,并以历史主... 沉寂多年之后,归来后的艾青不但恢复了业已形成的艺术个性,更以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开始了创作上新的追求与突破,伴随着对自我情感空间的关注,他逐渐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此外,他将深刻的历史感渗透到复出后的新作中,并以历史主义态度去挖掘苦难对人们造成的精神内伤。在他的哲理诗中,平凡的事物在睿智凝练的语言点化下,蕴藉着充沛丰盈的人生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命意识 历史感 苦难美 哲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