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2011-2012年164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春香 罗万慰 +2 位作者 夏军 杨玉亚 张海燕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对2011-2012年我院16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剂量、频次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 目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对2011-2012年我院16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剂量、频次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监测数据在一般参考治疗浓度范围内占59.1%,平均血药浓度为(1.22±0.42)ng/ml,达到中毒浓度者占32.9%。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日剂量增加均可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比男性患者略高,合并用药与地高辛血药浓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应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情况、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综合评估地高辛药物浓度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个体化给药
原文传递
结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式优化儿童万古霉素个体给药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心 罗征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万古霉素是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糖肽类抗生素,至今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代谢个体差异显著,仅通过药物说明书和医师经验性用药,对于重症及复杂感染患儿很难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范围(15-20 mg/L),必须借助万... 万古霉素是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糖肽类抗生素,至今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代谢个体差异显著,仅通过药物说明书和医师经验性用药,对于重症及复杂感染患儿很难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范围(15-20 mg/L),必须借助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式,通过贝叶斯(Bayes)反馈获得个体PK/PD参数来实施精细调控。文章从万古霉素当前临床用药指南拓展到最新研究理论,充分显示肾功能、体质量、年龄、疾病状态是影响儿童万古霉素代谢效应的主要参数;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AUC/MIC)≥400为更佳的监测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个体给药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式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 被引量:11
3
作者 钟永基 李伟忠 +5 位作者 刘伟浩 谢亨银 张伟标 罗明 许广宏 刘佛添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等,对...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等,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等调查。结果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18.6%提高到干预后的62.7%,血压达标率由13.6%提高到57.6%,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个体差异、时辰药理学、药剂学等,临床药师参与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用药依从性 个体化给药 用药指导 时辰药理学
下载PDF
268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俊 江佳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82-1183,共2页
目的对268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丙戊酸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服用丙戊酸制剂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5例在50~100mg·L-1,占总... 目的对268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丙戊酸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服用丙戊酸制剂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5例在50~100mg·L-1,占总数61.57%,儿童患者的血药浓度相对偏高。结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合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个体化给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柳 李园园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9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在临床的应用模式,与常规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比,分析PPK模型用于个体化给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在临床的应用模式,与常规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比,分析PPK模型用于个体化给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TDM监测,试验组患者的经验性用药剂量根据PPK模型预测计算,以提高剂量合理性。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等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C1)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1达标所需天数、万古霉素用药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细菌学疗效和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K模型用于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可显著提高谷浓度达标率,缩短万古霉素调整天数、万古霉素用药天数、ICU住院天数,并降低死亡率,可提高选用万古霉素经验性剂量的准确度,提高万古霉素用药剂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药动学模型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孢素A个体化给药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余俊先 史丽敏 +5 位作者 王汝龙 李珊 夏杰 程晟 温爱萍 卫红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环孢素A(CsA)的个体化给药设计。方法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数据,分析CsA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CsA个体化给药的...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环孢素A(CsA)的个体化给药设计。方法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数据,分析CsA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Cs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少量样本试用。结果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10个病例(总共30次)的预测表明,绝大多数次(23/30)的预测给药剂量与实际给药剂量的误差小于15%,超过半数次(17/30)的误差小于10%。结论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Cs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环孢素A 个体化给药
原文传递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暖 张莉 +1 位作者 刘洋 董玉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对济南军区总医院3年期间住院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Cs A)浓度的监测结果加以分析,以便探讨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好地开展Cs A浓度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9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24次环... 目的:对济南军区总医院3年期间住院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Cs A)浓度的监测结果加以分析,以便探讨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好地开展Cs A浓度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9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24次环孢素谷浓度,分析Cs 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合并用药之间的关系。结果:9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监测Cs A浓度共224例次,平均血药浓度为(134.78±65.26)ng·m L^-1(·x±s),达有效浓度(100-150ng·m L^-1)152例次(67.86%),低于100 ng·m L^-1有60例次(26.79%),高于150 ng·m L^-1有12例次(5.36%)。结论:Cs 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Cs 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孢素A 血药浓度 荧光偏振免疫法 个体化给药
原文传递
Genetic factors for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Song-Feng Yu, Li-Hua Wu and Shu-Sen Zheng Key Laboratory of Combined Multi-organ Transplantation,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6年第3期337-344,共8页
BACKGROUND: The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used worldwide have a 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which results in a need to individualize the dose regimen for different recipients. The oxidative enzymes cytochrome P450 (CYP)3A... BACKGROUND: The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used worldwide have a 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which results in a need to individualize the dose regimen for different recipients. The oxidative enzymes cytochrome P450 (CYP)3A and the drug efflux pump P-glycoprotein (P-gp) are two potenti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es of metabolism. Pharmacogenetic study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has focused on these two enzymes. This review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role of 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 (SNPs) of these two enzymes in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DATA SOURCES: An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search was made using MEDLINE for articles on CYP3A and P-gp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 SNPs of CYP3A and P-gp are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large variations of cyclosporine and tacrolimus dosage between different patients, although conflict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some authors. CONCLUSIONS: More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lucidate further the pharmacogenetics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which w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drug regimen individualization in the posttransplant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P4503A P-GLYCOPROTEIN PHARMACOGENETICS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环孢菌素群体药动学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克华 卢炜 +3 位作者 李静 崔一民 崔福德 张扬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 以环孢菌素(CSA)为模型药物,在NONMEM程序构建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EXCEL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法 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基础,采用1~2个实测的血药浓度点在EXCEL中运用最小二乘法估算每位病人个体间差异值。根据给药剂... 目的 以环孢菌素(CSA)为模型药物,在NONMEM程序构建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EXCEL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法 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基础,采用1~2个实测的血药浓度点在EXCEL中运用最小二乘法估算每位病人个体间差异值。根据给药剂量、病人个体信息、个体间差异值和残留随机效应值进一步计算得出预测血药浓度值和预测血药浓度变异范围。结果 由实测的ρ0(谷浓度)为基础估算个体间差异值,进而得到的预测血药浓度与观测值拟合较好,优于采用ρ2(给药后2h浓度)、或ρ0加ρ2时所得的结果。结论 在群体药动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XCEL通过1个血药浓度实测值可以实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 NONMEM 群体药动学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军 付翠香 +2 位作者 吴伟明 王增寿 徐鸿翔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一反向传播算...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一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VP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在少量样本中试用。结果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30个病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血药浓度相比表明,误差值〈15%的有21个,误差为15%-20%的有6个,误差〉20%有3个。结论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VP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丙戊酸钠 个体化给药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拉莫三嗪及奥卡西平代谢物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兴辉 陈俊珺 +3 位作者 沈艳琳 黄可航 马灼堂 黄晓会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6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同时测定拉莫三嗪及奥卡西平血药浓度方法,通过开展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以达到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甲醇-水(45:55);流速...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同时测定拉莫三嗪及奥卡西平血药浓度方法,通过开展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以达到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甲醇-水(45:55);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拉莫三嗪低、中、高3个浓度(0.80、8.00、40.00 mg·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7%、100.9%、99.6%,10-羟基卡马西平低、中、高3个浓度(1.12、14.00、56.00 mg·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1%、101.5%、100.3%,日内精密度RSD小于3%,日间精密度RSD小于5%。结论:HPLC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作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个体化给药 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琰 陈颖 +2 位作者 瞿发林 金婷 谭兴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 5.0)-甲醇...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 5.0)-甲醇(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去甲氯氮平与氯氮平比值为0.23~0.88,氯氮平、去甲氯氮平比值与氯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氯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与去甲氯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丙泊酚注射液在成年全麻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李金霞 古安城 +3 位作者 袁福淼 李偲 邓海军 许重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4-2128,共5页
目的定量考察不同因素对于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构建适用于中国患者的丙泊酚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30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用丙泊酚2.0 mg·kg^(-1)进行麻醉给药,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采集的静脉血样本... 目的定量考察不同因素对于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构建适用于中国患者的丙泊酚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30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用丙泊酚2.0 mg·kg^(-1)进行麻醉给药,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采集的静脉血样本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用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法对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用Phoenix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模型构建及评价分析。结果经软件分析,用三房模型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计算参数中央室清除率(CL)、浅外周室清除率(Q_(2))、深外周室清除率(Q_(3))、中央室分布容积(V)、浅外周室分布容积(V_(2))、深外周室分布容积(V_(3))群体均值分别为1.71 L·min^(-1)、1.31 L·min^(-1)、1.51 L·min^(-1)、5.92 L、19.86 L、99.06 L,体质量作为对CL和V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纳入到模型中。结论对最终模型进行评估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中丙泊酚的使用提供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个体化给药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多态性不同位点的检测结果对阿片类药物给药剂量的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舒向荣 池里群 《天津药学》 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
大部分基因多态性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分析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主要包括阿片样物质肽受体、效应分子、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等影响因素的基因多态性,以及这些基因多态性带来的关于药物给... 大部分基因多态性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分析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主要包括阿片样物质肽受体、效应分子、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等影响因素的基因多态性,以及这些基因多态性带来的关于药物给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系统性地研究影响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各种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合理分析与综合评价,才能最终得出精准、科学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阿片类药物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建立个体化给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艾力江.阿木提 衣斯坎达尔.乌马尔 +1 位作者 贾冬梅 关玉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2,共3页
目的通过我院开展肾功不全患者个体化给药服务的实践,探寻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个体化给药服务的模式,填补个体化给药服务的缺失。方法通过临床调研了解医师对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需求,设计具体可行的个体化给药服务模式,衍生开展相关临床药学... 目的通过我院开展肾功不全患者个体化给药服务的实践,探寻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个体化给药服务的模式,填补个体化给药服务的缺失。方法通过临床调研了解医师对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需求,设计具体可行的个体化给药服务模式,衍生开展相关临床药学服务,搭建模块化的个体化给药服务平台。结果肾功不全患者个体化给药设计的药学服务平台形成,药师借此平台有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保证了特殊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个体化给药服务平台建立过程简单,工作模式实用,适宜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医院推广,实现个体化给药的同时,也是深入推进临床药学监护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个体化给药 肾功能不全 基层医院
原文传递
1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乃集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63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63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率(57.67%)高于男性(42.33%);≥60岁的患者发生率较高(29.45%);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43.5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0.86%);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经(80.9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5.40%),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和重视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药源性疾病 个体化给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中药TDM及其在个体化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祥鹏 王进涛 《齐鲁药事》 2009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目的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中药TDM成为减少中药使用中药品不良反应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的使用范围,试验方法以及在中药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 TDM 治疗药物监测 给药方案个体化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对癫痫患者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锦梧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对癫痫患者实施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在个体化给药方面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癫痫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84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入选研究对象的丙戊酸钠... 目的:探究对癫痫患者实施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在个体化给药方面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癫痫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84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入选研究对象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实施监测,对不同血药浓度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50μg/ml)有45例,超过有效血药浓度(>100μg/ml)23例,处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者为116例,处于有效血药浓度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低于和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度的增加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应重视监测血药浓度开展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血药浓度 监测 癫痫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群体药动学方法调整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仇晓威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2期97-100,共4页
目的对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在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入住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并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研究模型,采用群体药动学软件Java PK for de... 目的对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在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入住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并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研究模型,采用群体药动学软件Java PK for desktop(JPKD),输入患者个体情况(体重、年龄、肌酐)、万古霉素初始方案和第1次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Css,min)。利用贝叶斯反馈法方法估算药动学参数,根据给出的方案调整患者用药,计算调整方案的(Css,min)预测值,达稳态后测得调整方案的(Css,min)实测值,考察(Css,min)预测值与(Css,min)实测值的相关性。结果纳入40例患者,(Css,min)初始值为(6.37±1.43)μg/ml,调整后(Css,min)实测值为(13.65±2.58)μg/ml,(Css,min)预测值为(13.11±1.16)μg/ml。调整后(Css,min)实测值与(Css,min)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Css,min)实测值与(Css,min)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531,P<0.05)。结论群体药动学软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具有良好的血药浓度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药动学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该院2014—2015年362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璐璐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5期123-124,共2页
目的对该院2014—2015年362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年该院362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方法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 目的对该院2014—2015年362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年该院362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方法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得出年龄,用药方案和肾功能这几个因素与其血药浓度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情况、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