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怡涛 龙春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56,共16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 ,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发现云南各民族对植物花的食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喜爱 ,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各不相同 ,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云南的 30 3种食...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 ,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发现云南各民族对植物花的食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喜爱 ,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各不相同 ,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云南的 30 3种食用花卉 ,它们分别属于74个科 ,178个属。其中广泛分布或栽培的 70种 ,热带地区 118种 ,亚热带地区 93种 ,温带及寒冷地区 2 2种。本文还对食花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不同民族之间食用花卉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前景。文末附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花卉名录 ,包括拉丁名、当地名 (含民族语名和汉语名 )、中文名、科名、分布地区、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花卉 动物 原住民 民族植物学 烹调技巧
下载PDF
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峡谷藏族神山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邹莉 谢宗强 欧晓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7,共7页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藏族作为当地最重要的原住民族 ,他们的文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神山崇拜对香格里拉大峡谷地区自...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藏族作为当地最重要的原住民族 ,他们的文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神山崇拜对香格里拉大峡谷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应用民族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的分析 ,对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并对处于不同保护状态下 (神山与非神山 )的两个典型植物群落即高山松 (Pinusdensata)群落和云南黄果冷杉 (Abiesernestiivar.salouenensis)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在相同的样地面积内 (2 0m× 2 0m) ,神山植物群落在物种数量 (2 0 ,14 )和群落盖度 (10 0 % ,85 % )方面都明显高于非神山植物群落 (11,12 ;70 % ,6 0 % )。结合入户调查资料 ,发现广泛分布于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构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乡土保护体系 ,它不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提供多种非林产品 ,实现多种生态功能。文章探讨了发挥乡土保护体系的保护功效及应用传统文化知识以促进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建议应当尊重和保护原住民的传统文化 ,发掘其中优秀的自然保护知识和经验 ,引导其发挥更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香格里拉大峡谷 藏族 神山 自然保护 乡土保护 保护体系 传统保护 原住民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对植物传统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刀志灵 龙春林 刘怡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1-239,共9页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 ,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 :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崇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 ,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 :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崇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并探讨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 ,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的现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 植物 植物多样性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传统文化知识
下载PDF
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对一个国际NGO在中国工作过程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占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51-60,共10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外来者"的国际NGO纷纷涌入中国。近年来,学术界对国际NGO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主要局限于描述国际NGO的参与式工作方法和工作领域,评价其对中国政府扶贫机制的补充作用,而对于国际NGO前期"...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外来者"的国际NGO纷纷涌入中国。近年来,学术界对国际NGO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主要局限于描述国际NGO的参与式工作方法和工作领域,评价其对中国政府扶贫机制的补充作用,而对于国际NGO前期"入场"和后期"运作"过程缺乏关注。基于笔者在某国际NGO的工作经验,以"局外人"的身份重新审视该国际NGO的整个"入场"及后来的"运作"过程,文章发现国际NGO一步步从资金拥有者的"主动方"深陷"地方性知识"控制之中,以致于呈现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的特征,最终导致发展项目在实践上的扭曲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NGO 被动性入场 依附性运作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 被引量:21
5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和适应性管理"项目,旨在为这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文化的国际认定、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定义及粮农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典型的GIAHS包括:①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系统;工以玉米/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③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④游牧与半游牧系统;⑤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统;⑥复杂的多层庭园系统;⑦狩猎-采集系统。在项目准备阶段,选择了6个国家的5种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后又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增加了另外两个国家的传统农业系统。这7个试点包括: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智利的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 农业生物多样性 本土知识 联合国粮农组织
原文传递
川西草地的传统利用——关于游牧的辩驳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宁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趋退化,使人们开始从各种角度思考人类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但当追求可持续发展时,自然资源保护本身与相关乡土知识系统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综合各学派观点,界定了游牧、半游牧、山地季节性畜牧... 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趋退化,使人们开始从各种角度思考人类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但当追求可持续发展时,自然资源保护本身与相关乡土知识系统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综合各学派观点,界定了游牧、半游牧、山地季节性畜牧业和混农季节性牧业等几个与川西草地畜牧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描述了游牧现象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和川西地区存在的主要类型,并对其生态内核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移动型草地畜牧业是川西藏族牧民对高寒地区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是在可持续的框架下利用时间和空间差异对草地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生态对策。同时,在牧区普遍存在的以牲畜头数论贫富的表象之下,其本身也是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非规律性变化的保险策略,类似于动物所采取的"r-对策"。因此,对于牧区的发展来说,深刻地理解游牧体系的传统知识,并将其结合于现代发展规划中,是保证高寒牧区走可持续道路的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旧大陆干旱带 川西草地 乡土知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作为本土知识的仪式空间──以大理喜洲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永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6,共6页
社会人类学家提出,行政、市场、仪式是三种形成空间的力量。笔者根据在大理喜洲的田野工作提出,虽然三种力量造成了三种社会空间,但只有仪式空间才是当地人的本土知识。行政和市场力量形成的空间因变动不定而脱离了本土社会分类,只能用... 社会人类学家提出,行政、市场、仪式是三种形成空间的力量。笔者根据在大理喜洲的田野工作提出,虽然三种力量造成了三种社会空间,但只有仪式空间才是当地人的本土知识。行政和市场力量形成的空间因变动不定而脱离了本土社会分类,只能用客位的视角观察到。因此,在探讨空间形成力量之前,研究者应该在主位与客位的视角之间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空间 本土知识 主位与客位 大理
下载PDF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中的人文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怡涛 龙春林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2-297,共6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观点 ,探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普遍具有的食用花卉现象 .结果表明 :这种食花现象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方式 :①食花现象是传统饮食习惯的使然或基于个人对食物的偏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生存... 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观点 ,探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普遍具有的食用花卉现象 .结果表明 :这种食花现象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方式 :①食花现象是传统饮食习惯的使然或基于个人对食物的偏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 ,是其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知识积累使然 ,具有原住民文化特征 .②食花现象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整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行为 ,是他们所归属的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 .其特点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民族都参与 ,他们所使用的食花植物种类和烹调方法均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模式 ,常常具有民族性和地区性 ,而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 ,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食花文化 .食什么花 ?怎么食 ?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及文化价值 .本文从地理因素、保健因素、文化因素、原住民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对食用花卉的影响 .作者相信 ,食花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发食用花卉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食用花卉 食花文化 人文因素 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人类行为方式 云南
下载PDF
拉祜族食用花卉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怡涛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拉祜族的食用花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有相当多的花卉种类在一个狭窄的范围被一个单一的民族食用,实属罕见;首次全面报道了拉祜族食用花卉92种,分别属于37个科。其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有讲究,食...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拉祜族的食用花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有相当多的花卉种类在一个狭窄的范围被一个单一的民族食用,实属罕见;首次全面报道了拉祜族食用花卉92种,分别属于37个科。其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有讲究,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探讨了地域差别与食用花卉的异同,发现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或具有一定地理距离时,其选择的食用花种类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及海拔高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些植物分布区域很广,但不是分布区域内的同一民族都会选择食用它们;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区域内虽然都被食用,但食用的目的和意义并不如一。还探讨了拉祜族食用花卉的重要性,以及其文化意义及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食用花卉 原住民知识 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佤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川宇 杜凡 +3 位作者 汪健 郭淑萍 席赠濮 冷天鑫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9,共8页
沧源佤族自治县拥有142 820佤族人口,是云南省佤族分布最多的一个县。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当地佤族人为向导,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沧源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105种,隶... 沧源佤族自治县拥有142 820佤族人口,是云南省佤族分布最多的一个县。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当地佤族人为向导,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沧源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105种,隶属52科78属。根据民间的食用用途,当地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可分为野生蔬菜、野果、调味品3种主要类型。其中可作为野生蔬菜食用的有69种,野果有34种,用于调料的植物有8种,野生食用植物以幼嫩枝叶(60.95%)和果类(39.05%)为主。佤族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源县 佤族 野生 食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传统知识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9,共9页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治关系之反思。文章对这一转变和地方性知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进行剖析,并阐明这些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反思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被引量:15
12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Mary Jane dela CRUZ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Worldwide specific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landscapes have been created, shaped and maintained by generations of farmers and herders based on diverse natural resources using locally adapted management practices. Buil... Worldwide specific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landscapes have been created, shaped and maintained by generations of farmers and herders based on diverse natural resources using locally adapted management practices. Building on loc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se ingenious agricultural systems reflect the evolution of humankind, the diversity of its knowledge and its profound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ese systems have resulted not only in outstanding landscapes maintenance and adaptation of globally significant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s and resilient ecosystems, but above all, in the sustained provision of multiple goods and services, food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many of these systems are facing severe threats from various sources including globalization. In 2002 FAO initiated a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initiative: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The global GIAHS initiative aims to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dynamic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uch systems,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and their associated biodiversity knowledge systems, food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landscapes and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dynamic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indigenous knowledge FAO/UN
原文传递
云南澜沧县陆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原生境保护 被引量:10
13
作者 伍绍云 游承俐 +4 位作者 戴陆园 金建昌 张宗文 Paul Quek 杨家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3,共5页
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 (indigenousknowledge ,IK)多样性 ,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 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 (indigenousknowledge ,IK)多样性 ,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式对陆稻生产及品种资源保存和保护的影响。提出了陆稻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多样性 原生境保护 澜沧县 云南 品种资源
下载PDF
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在当代粮食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利用价值例举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庭硕 农仁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收效不佳。在审视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后,发现其中有不少内容在现代社会下的防灾、减灾中仍然能够发挥直接利用价值,在此仅以我国粮食安全决策为例,略加说明。意在引起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到各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工作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 减灾 本土知识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作新民”的乡土遭遇——以历史及当代平民教育实践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家恩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年第3期67-87,共21页
本文以实践者的独特视角,通过历史与当代结合的平民教育的具体脉络分析,"跳出平民教育看平民教育"。作者借用"双向运动"的理论框架提出:假设平民教育实践者本来也是一种带着"启蒙—作新民"目标出发的&qu... 本文以实践者的独特视角,通过历史与当代结合的平民教育的具体脉络分析,"跳出平民教育看平民教育"。作者借用"双向运动"的理论框架提出:假设平民教育实践者本来也是一种带着"启蒙—作新民"目标出发的"正向运动",那么,其在实践中不期然"遭遇"了来自"乡土"各种形式与表现的"自我保护";却没有在这种角力中自我简化为"双向运动"的任何一方,而是不断融合并理解来自"反向运动"的资源与立场,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正向运动"的目标及局限,通过复杂的互动,探索出一种以"乡村建设"为脉络、不同于对立双方的"另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教育 乡村建设 双向运动 乡土知识
下载PDF
知识划界、追赶焦虑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导向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2-766,共5页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自然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 客观知识
下载PDF
民族学校对学生认知特点及本土知识的应然选择 被引量:9
17
作者 娜木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心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技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和本土知识特点,他们在学习知识、认知事物时都表现出固有的认知习惯。民族学校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技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和本土知识特点,他们在学习知识、认知事物时都表现出固有的认知习惯。民族学校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土知识的纳入,这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本土知识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校 认知特点 本土知识
原文传递
海南黎族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以万宁市黎族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希龙 戴好富 +3 位作者 刘寿柏 丘柳明 李榕涛 魏建和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20-23,共4页
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海南万宁市黎族传统药用植物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万宁市黎族草医传统使用的药用植物资源共有202种,隶属于80科171属。草本植物最多(81种,40.1%),其次为灌木(53种,26.2%... 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海南万宁市黎族传统药用植物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万宁市黎族草医传统使用的药用植物资源共有202种,隶属于80科171属。草本植物最多(81种,40.1%),其次为灌木(53种,26.2%)、乔木(36种,17.8%)和藤本(32种,15.8%)。内服疗法的使用频次最高(185次,59.7%),其次是冷敷疗法(72次,23.2%)、蒸熏疗法(29次,9.4%)。叶或枝叶的使用频次最高(143次,46.3%),其次是根或根茎(73次,23.6%)、全草或全株(56次,18.1%)。用于治疗感冒疾病、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当地较为常见疾病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分别为43种(21.3%)、38种(18.8%)和36种(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药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万宁市 传统知识
下载PDF
乡土知识及其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劲峰 耿云芬 周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从文化的观点对乡土知识进行定义后,论述了乡土知识在山地居民的生活、森林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针对乡土知识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并面临失传和消亡威胁的状况,文章提出在挖掘、利用... 本文从文化的观点对乡土知识进行定义后,论述了乡土知识在山地居民的生活、森林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针对乡土知识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并面临失传和消亡威胁的状况,文章提出在挖掘、利用和弘扬乡土知识的同时,还应对乡土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而数据库建设是乡土知识保护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知识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图书馆职业如何承担起保护中国乡土知识的职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凯悦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3,35,共5页
文章根据对乡土知识的定义、意义和现状的分析,提出图书馆职业在保护乡土知识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应当担负的责任。认为中国图书馆应该肩负起保护乡土知识的使命,并针对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 乡土知识 专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