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冻存 被引量:27
1
作者 任芳丽 李煜 张涌 《黄牛杂志》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利用牛皮肤组织块直接培养法 ,得到牛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物 ,再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处理 ,能够纯化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冻存是通过选用 6种分别含有二甲基亚砜( DMSO)、甘油 ( GL)及乙二醇 ( EG)的保护液 ;以相同的冻前处理方... 利用牛皮肤组织块直接培养法 ,得到牛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物 ,再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处理 ,能够纯化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冻存是通过选用 6种分别含有二甲基亚砜( DMSO)、甘油 ( GL)及乙二醇 ( EG)的保护液 ;以相同的冻前处理方法 ,对牛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缓慢冷冻 ,冰箱预冷平衡 1~ 2 h,逐步投入液氮 ( - 1 96℃ )中保存 ,再经 37℃水浴解冻 ,Hanks液脱保护剂 ,以贴壁率评价冻存效果。结果表明 ,2 0 % DMSO保护液对牛皮肤成纤维细胞表现出较好且稳定的冷冻保护效果 ,其平均贴壁率达 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冷冻保存液 细胞核移植技术 胚胎工程
下载PDF
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国秀 陈曲侯 陈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5-239,T001,共6页
在研究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外培养方法的同时 ,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以培养基TC 199加 2 0 %热灭活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大多数线虫可存活 3个月 ,最大虫体长5 5 1mm、宽 2 0 4 13μm ,其发育... 在研究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外培养方法的同时 ,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以培养基TC 199加 2 0 %热灭活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大多数线虫可存活 3个月 ,最大虫体长5 5 1mm、宽 2 0 4 13μm ,其发育程度大致与该种索线虫在宿主粘虫体内寄生 8~ 9天的情况相近。培养期间观察到 2次蜕皮 :第一次蜕皮在卵内 ,第二次在培养 6~ 8天之后。口针消失 ,虫体内滋养物体发育明显 ,尾部附器已经形成 ,没有观察到生殖原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卵索线虫 索科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爱民 韩毅科 +2 位作者 杜胜利 张桂华 刘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研究了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6月下旬、7月上旬以及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生长发育前期的供体植株单倍体再生率相对较高且稳定;随着供体... 研究了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6月下旬、7月上旬以及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生长发育前期的供体植株单倍体再生率相对较高且稳定;随着供体植株逐渐衰老,其未受精子房培养的污染率不断上升;种植于塑料大棚内的供体材料比种植在露地中的供体材料具有更高的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未受精子房 离体培养 栽培季节 栽培方式
下载PDF
地菍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栽培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道松 李玲 +1 位作者 熊碧罗 李娈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7-790,共4页
地菍叶片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1mg·L-12,4-D+0·2mg·L-16-BA+5%蔗糖+0·6%琼脂和MS+2mg·L-12,4-D+0·2mg·L-16-BA+5%蔗糖+0·6%琼脂;丛生芽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地菍叶片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1mg·L-12,4-D+0·2mg·L-16-BA+5%蔗糖+0·6%琼脂和MS+2mg·L-12,4-D+0·2mg·L-16-BA+5%蔗糖+0·6%琼脂;丛生芽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2mg·L-16-BA+0·3mg·L-1NAA+5%蔗糖+0·6%琼脂;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5mg·L-1NAA+0·5mg·L-12,4-D+5%蔗糖+0.6%琼脂和MS+0·5mg·L-16-BA+2mg·L-1NAA+5%蔗糖+0·6%琼脂。栽培观赏研究表明:盆栽最佳温度为28~32℃;最佳基质为泥炭土+蛭石(2:1)和腐殖土+蛭石(2:1);坪栽最佳肥料配比为N:P:K=1·4:1·2:1,最佳土壤为腐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栽培 观赏植物
下载PDF
美浓霉素体外抗弓形虫作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舒衡平 蒋立平 刘多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 观察美浓霉素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 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加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美浓霉素及美浓霉素加乙胺嘧啶处理 ,并设置阳、阴性对照 ,48h至 96h取出培养细胞 ,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染率及每个纳... 目的 观察美浓霉素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 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加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美浓霉素及美浓霉素加乙胺嘧啶处理 ,并设置阳、阴性对照 ,48h至 96h取出培养细胞 ,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染率及每个纳虫泡中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 ,以判断药物效果。结果 美浓霉素有较理想的抗弓形虫效果 ,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延长给药时间不能提高抗弓形虫效果 ;美浓霉素与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效果更理想 ,可完全杀灭培养细胞中的弓形虫。结论 美浓霉素为一种良好的抗弓形虫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浓霉素 体外培养 弓形虫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连续培养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晓云 贾杏林 +5 位作者 石德时 肖运才 胡思顺 刘梅 袁宗辉 毕丁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临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扩增,证实感染猪附红细胞体(M.suis)。PCR扩增片段(781 bp)与M.suis已知序列(AJ504999)同源性达99.4%。经预试验对红细胞接种量、血清添加量、pH等条件优化后,选用添加新生牛血清... 临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扩增,证实感染猪附红细胞体(M.suis)。PCR扩增片段(781 bp)与M.suis已知序列(AJ504999)同源性达99.4%。经预试验对红细胞接种量、血清添加量、pH等条件优化后,选用添加新生牛血清、酵母浸出液、葡萄糖等成分的PPLO肉汤,将染虫红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上,置于37℃、含5%CO2的培养箱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约72 h后红细胞溶血变为带虫血影(Ghost)。除首次接种外不添加任何红细胞,连续培养达280 d以上,染虫率维持近100%。对培养的带虫血影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鉴定、感染阴性红细胞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证实与接种物为同一病原,并保持有感染阴性红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PPLO肉汤 体外培养 血影
下载PDF
杜鹃属植物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申仕康 吴富勤 +2 位作者 张新军 杨冠松 王跃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7-40,45,共5页
杜鹃属植物不仅是植被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资源,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对该属植物的种质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杜鹃属植物的种子繁殖、离体快繁和扦插繁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属植物的人工繁殖技术,并从国... 杜鹃属植物不仅是植被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资源,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对该属植物的种质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杜鹃属植物的种子繁殖、离体快繁和扦插繁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属植物的人工繁殖技术,并从国内外杜鹃属植物引种栽培现状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幼苗的适应性研究等方面分析了该属植物的引种栽培概况,提出了加强资源的本底调查与评估、野生资源保护、构建人工繁殖体系以及杂交育种促进产业化与种质创新是今后杜鹃属植物种质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种子繁殖 离体快繁 引种栽培 幼苗适应性
下载PDF
大丽花花粉活力及离体萌发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段青 蔡晶晶 +4 位作者 杜文文 杨楠 王祥宁 贾文杰 马璐琳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7期52-61,共10页
为筛选大丽花花粉活力有效的测定方法,了解大丽花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以大丽花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方法检测大丽花花粉活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大丽花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 为筛选大丽花花粉活力有效的测定方法,了解大丽花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以大丽花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方法检测大丽花花粉活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大丽花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方案后进一步检测、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花粉活力。研究结果显示,TTC染色法不能使花粉着色,I_(2)-KI和孢粉染色法不能有效区分有活力和无活力花粉,离体萌发法效果良好,可准确直观地反映大丽花花粉活力状况,是测定大丽花花粉活力的有效方法。当培养条件为pH 6.0、温度25℃、培养时间2.5 h时,花粉萌发率最高。培养基组分对大丽花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EG>蔗糖>硼酸,实际最佳处理组合为A_(3)B_(4)C_(2),即PEG400025 g/L、蔗糖60 g/L、硼酸50 mg/L的处理组合下,大丽花花粉萌发率最高达62.1%。采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方案检测22个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为11.75%~78.72%,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差异大,其中,‘兰花公主’的花粉萌发率最低,‘波彻儿’最高。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多样性丰富,所测定的22个大丽花品种有14个品种正常可育,杂交时可用作父本;8个品种为半不育或低不育,杂交时更适合作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花粉活力 离体萌发 培养条件 培养基组分
下载PDF
百合顶芽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开花球培育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敏玲 陈诗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641,共6页
以亚洲百合顶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研究。结果表明:在BA 1- 2 mg/L+NAA 0.1-0.2 mg/L+MS培养基上,顶芽培养产生丛芽的诱导率高达100%。丛芽在MS+BA 0.5 mg/L+NAA 0.05-0.1 mg/L培养基上不断增殖,并逐渐... 以亚洲百合顶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研究。结果表明:在BA 1- 2 mg/L+NAA 0.1-0.2 mg/L+MS培养基上,顶芽培养产生丛芽的诱导率高达100%。丛芽在MS+BA 0.5 mg/L+NAA 0.05-0.1 mg/L培养基上不断增殖,并逐渐发育成无根苗,增殖系数为6。激素、蔗糖、光照强 度及低温处理等因素影响小鳞茎诱导,丛芽在MS+IBA 0.5 mg/L+质量分数为4%蔗糖培养基上,光照强度 1.5 klx时,诱导形成小鳞茎效果较好,诱导率100%,平均每株诱导小鳞茎1.5个,小鳞茎直径0.96 cm。小鳞 茎经5℃低温处理2周后,在BA 0.1 mg/L+NAA 0.5 mg/L+MS培养基中诱导出小鳞茎,诱导率82.5%,每块鳞 茎片诱导4.2个小鳞茎,直径0.29 cm。直径0.8 cm以上试管鳞茎,经过5-8℃低温处理4周后,在福建省南 平海拔800 m处栽培8个月,收获的种球中45.8%达到开花球标准。试管鳞茎开花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百合 顶芽 离体培养 试管小鳞茎 开花球培育
下载PDF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培养、分子鉴定和显微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团员 付媛 +5 位作者 鲍国连 索勋 郝力力 王一成 李军星 周永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9,共6页
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研究从浙江地区病猪盲肠内分离到了一株结肠小袋纤毛虫,通过RPMI1640培养基对其进行了体外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在28℃和37℃均能良好生长,在培养后第5天和第4天分别达到高峰值,虫体密度分别为1.6... 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研究从浙江地区病猪盲肠内分离到了一株结肠小袋纤毛虫,通过RPMI1640培养基对其进行了体外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在28℃和37℃均能良好生长,在培养后第5天和第4天分别达到高峰值,虫体密度分别为1.60×104和2.31×104个·m L-1。显微镜下滋养体胞口、胞肛和食物泡结构明显,DAPI染色后大核明显呈哑铃型,且滋养体有大小差别明显的2种类型。18S r 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分离株存在2条明显不同的18S r RNA基因序列,序列间趋异性为0.6%,且该分离株序列与国外分离株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进化树上形成一独立的亚枝。在高倍显微镜下,滋养体内常见有许多生物活动,种类不明,16S r RNA基因PCR扩增到3条未知细菌序列,未知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结肠小袋纤毛虫内微生物间的确切关系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小袋纤毛虫 体外培养 18S r RNA基因
下载PDF
中国石斛属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明兴加 冯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99-2902,2920,共5页
石斛作为集药用、保健、食用和观赏为一体的珍稀植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组培快繁为主的育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我国石斛属植物在种胚无菌培养、离体快繁、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等繁殖方式及育种方面的研究概... 石斛作为集药用、保健、食用和观赏为一体的珍稀植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组培快繁为主的育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我国石斛属植物在种胚无菌培养、离体快繁、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等繁殖方式及育种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石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无菌萌发 离体快繁 育种 栽培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成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丽英 张壮志 +10 位作者 石保新 古努尔.吐尔逊 米晓云 王进成 张文宝 阿依努尔 阿布里克木 阿不都 阿布利兹 张玲 岳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31,共3页
建立原头蚴体外成囊发育的技术方法,为包虫病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在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并用显微镜定期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变化。结果发现:第10天原头蚴开始向囊发育;在第35~4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囊,存活... 建立原头蚴体外成囊发育的技术方法,为包虫病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在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并用显微镜定期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变化。结果发现:第10天原头蚴开始向囊发育;在第35~4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囊,存活时间达100 d,最大囊可达2 mm,原头蚴成囊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原头蚴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筛选抗赤霉病细胞无性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思衡 巫升鑫 +2 位作者 郭玉春 康水英 吴良章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10,共4页
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在含赤霉菌粗毒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筛选抗病细胞无性系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品种抗性不同,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绿苗分化效果也不同。外植体以发育至1~3cm长的幼穗切段为宜。赤霉菌粗毒... 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在含赤霉菌粗毒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筛选抗病细胞无性系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品种抗性不同,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绿苗分化效果也不同。外植体以发育至1~3cm长的幼穗切段为宜。赤霉菌粗毒素浓度以10%(V/V)效果较好。从感病品种组培后代中筛选出6个抗病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穗 离体培养 赤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棘球蚴体外培养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倪兴维 贾万忠 +1 位作者 者永辉 金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随着棘球绦虫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该技术被用于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特性、感染与致病机制,以及新型药物制剂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该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就棘球绦虫体外培养技术在棘球蚴病研究中的... 随着棘球绦虫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该技术被用于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特性、感染与致病机制,以及新型药物制剂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该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就棘球绦虫体外培养技术在棘球蚴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外培养 发育 免疫 治疗药物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米晓云 古努尔.吐尔逊 +5 位作者 张壮志 石保新 金映红 张旭 赵莉 张文宝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7-70,共4页
按照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培养的培养基(RPMI-1640、M199和MEM)分为3组:Ⅰ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Ⅱ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EM;Ⅲ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将泡球蚴在3种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其存活、生长以及发育情况。... 按照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培养的培养基(RPMI-1640、M199和MEM)分为3组:Ⅰ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Ⅱ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EM;Ⅲ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将泡球蚴在3种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其存活、生长以及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培养9 d的泡球蚴的成活率分别为:Ⅰ组90.10%、Ⅱ组50.25%、Ⅲ组22.03%;成囊率分别为:Ⅰ组57.12%、Ⅱ组63.15%、Ⅲ组48.17%;头节外翻率分别为:Ⅰ组98.28%、Ⅱ组88.65%、Ⅲ组75.50%。可见,大多数虫体在早期向囊发育,一部分虫体头节外翻,并伴有规律的伸缩运动,但随时间的延长虫体运动减缓,又向囊蚴发育。通过对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的体外培养,初步表明含有10%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RPMI-1640较适合泡球蚴的生长发育,为研究寄生虫发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泡球蚴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中药大蒜素体外抗弓形虫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光 马淑霞 +3 位作者 蔡连顺 罗兰 毕胜 代月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12-816,821,共6页
目的观察大蒜提取物体外抗弓形虫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兔肾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实验组)和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后取出细胞,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率及每个纳虫泡中弓形虫... 目的观察大蒜提取物体外抗弓形虫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兔肾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实验组)和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后取出细胞,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率及每个纳虫泡中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侵袭细胞及其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台盼兰着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活性的影响;采用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对药物的效应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1)10—80μg/ml的大蒜素能抗弓形虫的感染,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2)40μg/ml、80μg/ml的大蒜素不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对细胞无明显的毒副作用;160μg/ml的大蒜素对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3)大蒜素80μg/ml时,台盼兰着色率最高,弓形虫的活力最低。(4)大蒜素80μg/ml的浓度时,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最高。结论大蒜素可以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活力、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力、在细胞内的增殖,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最适宜浓度为80μg/ml。大蒜素是一种良好的抗弓形虫药物,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是其抗弓形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体外培养 弓形虫 效应 机制
原文传递
繁茂膜海绵的实验室养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卫 薛凌云 +4 位作者 付晚涛 张骁英 刘元令 刘淑芬 金美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为了实现可控条件下海绵(marinesponge)的快速生长,获得海绵生物量,解决海绵药物开发的“药源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周边黄渤海潮间带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perleve)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养殖实验,在自行设计的水体循环... 为了实现可控条件下海绵(marinesponge)的快速生长,获得海绵生物量,解决海绵药物开发的“药源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周边黄渤海潮间带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perleve)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养殖实验,在自行设计的水体循环和不循环养殖体系水族槽内观察繁茂膜海绵的原代和继代生长过程。海绵经历贴壁、旺盛生长、出芽、静止生长和枯萎5个生长阶段。“窝”型巢穴有利于海绵生长和繁殖。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繁茂膜海绵以一种拖丝迁移的方式分散新的个体以实现繁殖。扁藻和硅藻可以作为海绵的饵料。平缓的水流有利于海绵的生长。温度是影响海绵生长的关键因素,在一定温度刺激下,海绵会从过冬状态下苏醒,开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室内养殖 静态不循环水养殖体系 动态循环水养殖体系
下载PDF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祥生 孙恩贵 +4 位作者 刘小芳 杨发青 谢超 董文其 顾为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体外培养 巨核母细胞 HGPRT
下载PDF
南瓜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桂红 林荣 杨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3-135,共3页
以5个南瓜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植物生长物质、基因型、子叶切割和接种方式等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5d无菌苗的子叶沿中脉纵切,将其中脉斜插入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易于诱导不定芽的南瓜品种为“绿栗”南瓜和“夷香红... 以5个南瓜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植物生长物质、基因型、子叶切割和接种方式等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5d无菌苗的子叶沿中脉纵切,将其中脉斜插入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易于诱导不定芽的南瓜品种为“绿栗”南瓜和“夷香红栗”南瓜。“夷香红栗”南瓜的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不定芽分化率为37.5%,平均芽数2.2个;“绿栗”南瓜最佳培养方式为在MS+6-BA3.0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中培养12d,再转入MS+6BA2.0mg/L+GAa0.5mg/L上继续培养,不定芽分化率达到52%,平均芽数3.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可降解聚醚酯弹性体PTCG的合成及初步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连才 陈祝琼 +3 位作者 刘厚利 廖中恺 周建业 冯增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PTCG)聚醚酯弹性体.按照ISO10993标准,采用L929小鼠成纤细胞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以狗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为模板细胞,测试细胞在材料表面的...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PTCG)聚醚酯弹性体.按照ISO10993标准,采用L929小鼠成纤细胞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以狗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为模板细胞,测试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性能.采用旋转成型/粒子洗出法制备三维血管支架,接种SMCs后在生物反应器上进行动态培养,探索PTCG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成的PTCG聚醚酯弹性体无细胞毒性;SMCs在PTCG薄膜表面贴附生长良好;所制备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等满足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要求;体外培养3d后,大量SMCs长入血管支架并开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酯弹性体 细胞毒性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