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解读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艳兵 刘兴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64-467,共4页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指南是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推出的第一部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指南。现就指南中涉及到肥厚型心肌病定义、诊断方法、病程特点以及治疗手段进行概括及解读。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猝死 左室流出道梗阻 酒精间隔消融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基于Ottawa决策支持框架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编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史润泽 郝云霞 +3 位作者 范秀云 张淑艳 李峥 康晓凤 《护理学报》 2019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构建符合中国医疗背景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决策辅助工具,为其决策制定提供解决思路,以期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发展。方法在Ottawa决策支持框架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形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初版;经12名心... 目的构建符合中国医疗背景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决策辅助工具,为其决策制定提供解决思路,以期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发展。方法在Ottawa决策支持框架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形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初版;经12名心律失常领域专家的2轮咨询,形成该工具修订版;已安装患者及家属对该工具接受度评估调试,修订形成工具终版。结果基于证据整合形成工具初版包括6项一级指标、38项二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权威程度为0.91,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54,0.161,专家评审权威可靠;工具接受度测试显示该工具具有可接受性和实用性;最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包含7项一级指标:决策阶段评估、信息提供、利弊分析、价值澄清、支持系统、决策倾向性、决策确认,及41项二级指标。结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实现了最佳临床证据和患者价值取向统一,为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决策困难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 证据转化 共同决策
下载PDF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pacemakers an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Outcome analysis using telemetry review 被引量:6
3
作者 Justin R Cuschieri Mohammed N Osman +2 位作者 Richard CK Wong Amitabh Chak Gerard A Isenber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2年第3期87-93,共7页
AIM:To determine if there were any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diac devices and small bowel capsules secondary to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SBCE).METH... AIM:To determine if there were any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diac devices and small bowel capsules secondary to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SBCE).METHODS:Authors conducted a chart review of 20 patients with a cardiac pacemaker (CP) 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 who underwent continuous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during their SBCE from 2003-2008.authors searched for unexplained electrocardiogram (ECG) findings,changes in CP andICD set parameters,any abnormality in transmitted capsule data,and adverse clinical events.RESULTS:There were no adverse events or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arrhythmias reported.CP and ICD set parameters were preserved.The majority of ECG abnormalities were also found in pre-or post-SBCE ECG tracings and the CP behavior during arrhythmias appeared appropriate.Two patients seemed to have episodes of undersensing by the CP.However,similar findings were documented in ECGs taken outside the time frame of the SBCE.One patient was observed to have a low signal encountered from the capsule resulting in lack of localization,but no images were lost.CONCLUSION:Capsule-induced EMI remains a possibility but is unlikely to be clinically important.CPinduced interference of SBCE is also possible,but is infrequent and does not result in loss of images transmitted by the caps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Cardiac PACEMAKER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ELEMETRY REVIEW
下载PDF
欧洲心脏病学会2014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管理指南要点介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0-172,共3页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于2014-08-31—2014-09-0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推出了4部指南。《肥厚性心肌病诊断管理指南》由20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全文55页,14项内容,参考文献506篇,推出143条推荐,其中Ⅰ类推荐占37.8%[1]。和ESC...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于2014-08-31—2014-09-0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推出了4部指南。《肥厚性心肌病诊断管理指南》由20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全文55页,14项内容,参考文献506篇,推出143条推荐,其中Ⅰ类推荐占37.8%[1]。和ESC其他指南一样,每条推荐意见后均注明推荐等级[由强而弱依次为Ⅰ、Ⅱ(Ⅱa、Ⅱ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影像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心性猝死 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
原文传递
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3 位作者 张澍 陈柯萍 牛红霞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 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患者,男性 10例,女性 2例,平均年龄 52岁,均有院... 目的 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 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患者,男性 10例,女性 2例,平均年龄 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 7例,心室颤动 5例。12例患者中 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 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 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 20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 0 9V,R波高 9 8mV。心房起搏阈值 1 4V,P波高2 6mV。在平均随访 6 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45次,低能量转复 11次,除颤 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 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植入型 心律转复除颤器 临床应用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
原文传递
Role of nuclear cardiology for guiding devi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被引量:1
6
作者 Mario Petretta Andrea Petretta +3 位作者 Teresa Pellegrino Carmela Nappi Valeria Cantoni Alberto Cuocolo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14年第1期1-16,共16页
Heart failure is a dynamic condition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ts prognosis should be reassessed frequently,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for whom critical treatment decisions may depend on the results of pro... Heart failure is a dynamic condition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ts prognosis should be reassessed frequently,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for whom critical treatment decisions may depend on the results of prognost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nuclear cardiology techniques are useful to establish the etiol-ogy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hile fewer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capability of nuclear cardi-ology to guid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and to select patients f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brillators (ICD).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y may be assessed by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or gated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scintigraphy. These modalities have shown promise as predictors of CRT outcome using phase analysis. Combine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is feasible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uld improve conven-tional response prediction criteria for CRT. Preliminary data also exists on inte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pproach for assessing myocardial viability,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biven-tricular pacemaker leads, and obtaining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 data, including contractile phase analysis. Fi-nally, cardiac imaging with autonomic radiotracers may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CRT response and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at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therefore po-tentially offering a way to select patients for both CRT and ICD therapy. Prospective trials where imaging is combined with image-test driven therapy are needed to better defne the role of nuclear cardiology for guiding devi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failur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 Cardiovascular imaging 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下载PDF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陆秋芬 孙健 +2 位作者 王君 张澎湃 李毅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CRTD)的患者51例,随访(39.4±22.3)个月,19例ICD/CRTD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CRTD)的患者51例,随访(39.4±22.3)个月,19例ICD/CRTD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为室性心律失常组;32例ICD/CRTD未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事件,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ICD/CRTD植入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因素以及两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51例ICD/CRTD植入患者月随访中,发现有19例(37.3%)ICD/CRTD记录到室速/快室速/室颤,而且ICD/CRTD给予恰当治疗(ATP或电击),其中3例经历了室速电风暴。对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发生作多因素分析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相关(r=0.149,P=0.047),ICD/CRTD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肌病(r=17.643,P=0.045)、可达龙(r=14.672,P=0.013)、室性心律失常(r=21.561,P=0.046)显著相关。结论术后12个月LVEF值的显著提高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及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增加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而可达龙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被引量:3
8
作者 邵山 钱波 +1 位作者 王小青 孙建辉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71-773,776,共4页
目的报道1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临床应用与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10例单腔ICD及3例双腔ICD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 目的报道1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临床应用与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10例单腔ICD及3例双腔ICD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共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entricular tachycardia/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T/VF)38次(持续性VT 36次,VF 2次),其中37次治疗成功,1次失败。非持续性VT 121次,发作均自行停止。36次持续性VT中33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终止,2次经低能量复律(CV)终止,1次VT治疗过程中加速为VF,由高能量除颤(DF)终止。1例共2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给予ATP治疗。1例术后3个月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共有3例术后因VT发作频繁而服用胺碘酮和(或)美托洛尔,并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结论 ICD植入后应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随访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电风暴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祖禄 韩雅玲 +3 位作者 梁延春 王冬梅 梁明 臧红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报道3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2名男性与1名女性患者,年龄为75、55、37岁,分别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左心室心肌... 目的报道3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2名男性与1名女性患者,年龄为75、55、37岁,分别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左心室心肌病。均在ICD植入后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标测和消融室性心动过速(VT)。对可标测VT(持续性、血流动力学稳定)行激动和拖带标测;对不可标测VT,则在基质标测的基础上行起搏标测和/或短时间的拖带标测。结果3例患者中共诱发出5种形态的VT,4种血流动力学较稳定VT和1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成功消融了所有形态的VT,抑制了电风暴的急性发作。消融后随访的6、19和36个月中,仅1例患者出现1次ICD放电。结论在电解剖标测的基础上,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风暴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击治疗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秋芬 李毅刚 +2 位作者 俞洁霏 孙健 王群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电击治疗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植入ICD患者的基础特征,将患者是否进行了ICD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电击的预测因素。结果随访18.8±14....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电击治疗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植入ICD患者的基础特征,将患者是否进行了ICD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电击的预测因素。结果随访18.8±14.3个月后,其中8例共经历21次电击。ICD电击治疗的发生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r=1.129,P=0.030),与年龄、性别、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消融、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无相关。多变量COX分析证实左室射血分数(HR 1.08,95%CI 1.07~1.09,P=0.016)是发生电击治疗的独立预测参数。结论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ICD患者容易出现电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电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随访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3 位作者 王焱 陈超 万发银 周法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7个月,ICD共检测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2 129次,心室颤动(VF)6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VT的成功率为91.9%,ATP未能终止的VT经低能量转复(CV)治疗95.3%转为窦性心律,少数VT经治疗后加速为VF。高能量除颤(DF)终止VF的成功率为100%。4例12次误将室上性心动过速误判断为室性事件而启动治疗,其中2次心房颤动,10次窦性心动过速,经调整VT的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2例随访期间出现晕厥,ICD存储的信息显示发生了VF并复律成功。2例出现焦虑症,经心理治疗改善。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参数调整
下载PDF
不同参数设置对植入型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丽丽 蔡雪黎 +1 位作者 黄伟剑 李海鹰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3期155-156,184,共3页
目的 探讨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对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 A组入选25例2007年至2008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经验设置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入选25例2009年至2010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 目的 探讨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对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 A组入选25例2007年至2008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经验设置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入选25例2009年至2010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开启稳定性、突发性和形态学标准.每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率和不恰当放电率.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率较高(68.0%、28.0%),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率较低(24.0%、76.0%),不恰当放电所致住院率较低(4.0%、20.0%).A组不恰当放电引发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 术后启用三项鉴别参数能减少ICD不恰当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放电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
13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9 位作者 宋有城 任自文 袁贤奇 谭慧琼 章友华 贺丽霞 王国干 康连鸣 李建冬 章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 自动复律除颤器 除颤器 术后随访
下载PDF
植入式除颤器腔内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14
作者 沈俊乾 郭萍 +2 位作者 孙卫新 黄诒焯 金捷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8-352,共5页
植入式除颤器(ICD)自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已经成为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减少患者死亡率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如何正确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识别、避免引发不适当电击仍然是植入式除颤器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腔内心电图来识别... 植入式除颤器(ICD)自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已经成为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减少患者死亡率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如何正确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识别、避免引发不适当电击仍然是植入式除颤器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腔内心电图来识别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心率阈值、突发性、稳定性、形态学分析及时频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协方差分析等。其中节律检测识别算法和波形相关性分析是ICD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是其他检测方法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DSP芯片作为处理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也有望在今后的ICD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除颤器 腔内心电图 识别算法
原文传递
适用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电磁兼容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尉强 张芷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4期259-263,共5页
该文简介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以及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及共同点。对标准ISO 14708-2:2005、ISO 14708-6:2010的27章节中的试验配置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针对该国际标准的27章定义的电... 该文简介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以及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及共同点。对标准ISO 14708-2:2005、ISO 14708-6:2010的27章节中的试验配置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针对该国际标准的27章定义的电磁兼容的部分测试提出了一套电磁兼容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 14708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磁兼容
下载PDF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影响
16
作者 崔丽丽 黄伟剑 +1 位作者 李海鹰 蔡雪黎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植入IC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出院前经验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 目的探讨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植入IC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出院前经验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出院前进行ICD鉴别参数的标准设置。初级终点:死亡,起搏系统故障或为减少不恰当放电进行干预。次级终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第1次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放电时间。结果A组1例患者因精神抑郁自杀死亡。B组2例患者出现电极绝缘微破裂征象。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术、胺碘酮、增加识别频率上限以及增加识别间期数目可使ICD治疗减少。B组与A组相比能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不恰当治疗(21.4%、61.9%,P〈0.05),增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正确识别(59.5%、31.0%,P〈0.05)。B组在植入ICD第4个月后能延长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第1次不恰当治疗的时间(P〈0.01)。结论标准鉴别参数设置能减少ICD的不恰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适应证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方正 张澍 +4 位作者 任自文 郭继鸿 胡大一 陈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ICD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4期198-206,共9页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是心脏性猝死 (SCD)的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约 4 0万人死于此症。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 ,明显降低SCD发生率。美国每年上万人安装ICD ,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是心脏性猝死 (SCD)的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约 4 0万人死于此症。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 ,明显降低SCD发生率。美国每年上万人安装ICD ,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普及的限制 ,采用ICD治疗的患者甚少 ,但近年来逐渐增多 ,1年约 10 0例患者安装ICD。为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应用ICD的认识及使用规范化 ,两个学会的ICD专家组于 2 0 0 1年 11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 ,就ICD适应证、多中心试验结果、植入技术、心动过速的识别和治疗、并发症、随诊等专题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进行了深入和认真的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证 心脏性猝死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3 位作者 张澍 牛红霞 陈柯萍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且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接受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了CRT-D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到心脏后静脉3例,心脏侧后静脉1例。术中测试除颤能量≤20J,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4增加至0.42结论CRT-D植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其安全性肯定。鉴于其显著疗效,建议同时满足CRT和ICD适应证的患者应该接受CRT-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慢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Brugada综合征在中国大陆发病与临床特征的文献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凤祥 陈明龙 +5 位作者 杨兵 陈红武 居维竹 单其俊 邹建刚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大陆近十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方法通过中文学术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网等获取资料,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国内期刊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区域分布、临...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大陆近十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方法通过中文学术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网等获取资料,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国内期刊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区域分布、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Brugada综合征患者376例,男性占95.74%,主要分布于沿海与经济较发达地区。近60%患者晕厥发生时心电图或监护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近半数患者经历过心肺复苏。院外猝死发生率高,占10.64%。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率较低,仅有12.5%。结论中国大陆Brugada综合征以男性患病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晕厥与猝死率较高,ICD植入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BRUGADA综合征 心室颤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晕厥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道琴 杨呈伟 +1 位作者 彭明亮 黄连军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1期1799-1803,共5页
心源性猝死(SCD)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发病率逐年增长。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生存链的建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以有效减少SCD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本文主要总结了SCD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诱因,... 心源性猝死(SCD)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发病率逐年增长。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生存链的建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以有效减少SCD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本文主要总结了SCD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诱因,急救及预防,以期提早预测、提早识别、提早治疗,减少临床S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