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77
1
作者 秦大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4-883,共10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减缓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89
2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王绍武 王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王守荣 伍光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环境预测 人类活动 海气相互作用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95
3
作者 赵俊芳 郭建平 +3 位作者 马玉平 俄有浩 王培娟 邬定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22-2930,共9页
根据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时段(1961—1990年)的逐日资料,对2011—2050年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1961—1990年相比,未来A2气候情景下,2011—2050年我国大部分... 根据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时段(1961—1990年)的逐日资料,对2011—2050年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1961—1990年相比,未来A2气候情景下,2011—205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无霜期日数延长趋势明显,主要表现为终霜冻日的提前和初霜冻日的推迟;各地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持续日数也明显延长,大部分地区延长了1~14d,其中2041—2050年,青藏地区大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甘新地区西部和西南地区北部均可延长49d;我国大部分地区≥0℃积温均呈增加趋势.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制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生物技术等,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气候变化 农业热量资源 影响 适应对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被引量:68
4
作者 姜彤 李修仓 +2 位作者 巢清尘 袁佳双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着明显脆弱性和暴露度。未来气候变化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8种关键风险。气候变化增温幅度的提高将加剧自然和人类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通过迭代过程、协同效应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自然和人类系统将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经济、社会、技术,以及政治决策和行动向气候恢复能力路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IPCC AR5 WGII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5
作者 赵鸿 李凤民 +3 位作者 熊友才 王润元 杨启国 邓振镛 《干旱气象》 2008年第3期67-71,共5页
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 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在灌浆期遇到水分胁迫时,会引起光合速率降低、灌浆时间缩短、灌浆速率下降、植株老化提前,但是它能增加营养组织到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再代谢。土壤水分和植物激素共同调控作物的灌浆过程,当遇到土壤干旱时,作物叶片、花、籽粒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ABA浓度明显增加,且ABA、乙烯、ACC等的浓度随着干旱程度而变化。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植物生理、形态上的改变,比如植株结构、干物质积累、植物组织渗透势、气孔导度等的变化。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有利于胁迫临界点的产生,这就有可能利用土壤干旱条件下在灌浆较慢时诱导整个植株衰老和更好地进行碳代谢来提高籽粒产量,如果在作物灌浆后期适度控制土壤干旱可以增加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助于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这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是迫切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旱 作物 生长 产量 影响 适应措施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燕华 钱凤魁 +4 位作者 王文涛 葛全胜 马翠梅 张九天 何霄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危害及其适应技术响应基础上,初步总结归纳出11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预警、工程研发、动态监测、评估、灾害防控、适应空间、适应长效性、模型分析、重大工程、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社会影响与宣传等类型的技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框架,对各领域适应技术进行初步归类;最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类型适应技术选择的基本操作步骤。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适应技术清单的统一归类和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技术 框架
下载PDF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葛全胜 刘浩龙 +1 位作者 郑景云 萧凌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共13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气候变化 社会发展 影响 适应
下载PDF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影响的新认知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存杰 黄大鹏 +1 位作者 刘昌义 刘起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6-250,共5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Ⅱ)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人类安全、生计与贫困的影响,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给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与...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Ⅱ)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人类安全、生计与贫困的影响,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给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增大。21世纪的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现有健康问题,增加人类的迁徙,放大冲突的驱动因素的影响,对许多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给小岛国和有很长海岸线国家的领土完整带来风险;整个21世纪,气候变化将减缓经济增长,进一步威胁粮食安全,使减贫更为困难,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人类健康 人类安全 生计与贫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海省种植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32
9
作者 伏洋 张国胜 颜亮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从青海省种植业存在结构单一、为畜牧业提供的饲草 (料 )有限、春播作物收获后的水热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现状出发 ,结合青海省未来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 :如实行农区兴林、旱区兴牧 ;利用春播作物收获... 从青海省种植业存在结构单一、为畜牧业提供的饲草 (料 )有限、春播作物收获后的水热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现状出发 ,结合青海省未来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 :如实行农区兴林、旱区兴牧 ;利用春播作物收获后的余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 ;利用冬、春季增温明显的气候特点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青海 种植业 结构调整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成都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与人类适应行为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俊 李云云 +2 位作者 刘浩龙 葛全胜 戴君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4-512,共9页
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14年桃花盛花期数据,1987-2014年四川历年报纸100余条桃花节日期记录,以及1987-2013年研究区月均温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显著,物候期对气... 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14年桃花盛花期数据,1987-2014年四川历年报纸100余条桃花节日期记录,以及1987-2013年研究区月均温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显著,物候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桃花盛花期前三个月和前一个月温度升高1℃,盛花期分别提前6.47天和4.16天。桃花节开幕日期与温度变化趋势及周期对比、两者相关分析发现,过去近30年,成都桃花节组织者通常会根据温度变化调节赏花节开幕日期,但2000-2008年更多的是将节日安排在周末。研究证明气候变化已通过改变植物花期,对赏花旅游产生了影响。管理部门调节节庆日期的方式是赏花旅游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策略。研究可为评估气候变化对其他时令旅游活动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可为中国赏花旅游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赏花旅游 影响与适应 旅游 成都
原文传递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吴绍洪 赵东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焦国家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布以来的最新成果,从全国尺度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各重点领域影响的时空格局及区域差异,预估未来气候变化... 本文基于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焦国家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布以来的最新成果,从全国尺度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各重点领域影响的时空格局及区域差异,预估未来气候变化风险,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宏观政策制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本文评估了重点领域的影响和风险、重大工程和脆弱区的影响和风险、综合风险与适应三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海洋与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环境、重大工程、脆弱区的影响与风险及区域综合风险和适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气候变暖在改变区域水热资源分配的同时,对农业、水资源、海洋与海岸带、人体健康等相关敏感领域和区域产生了十分明显影响,并且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剧这些领域和区域的风险,特别是农牧交错带和黄土高原风险较为突出,同时气候变化将对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战略研究和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提出了有序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并设计了实施路线图,但是在综合风险和适应领域的研究整体上还比较薄弱,综合风险和适应研究仍无法有效支撑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气候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气候资源,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明显。研究再次表明,气候变化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风险 适应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29
12
作者 肖风劲 徐雨晴 +2 位作者 黄大鹏 廖要明 於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52,共6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安全 影响 适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马春森 马罡 赵飞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5-1443,共9页
麦蚜是体型小、生活周期短的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是影响麦蚜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野外观测、预测模型及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气候变暖将... 麦蚜是体型小、生活周期短的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是影响麦蚜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野外观测、预测模型及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气候变暖将导致麦蚜的主要分布和为害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气候变暖增加了生长季的有效积温,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盛虫期等物候发生期提前;温度升高提高了麦蚜的越冬存活率,使温带地区春夏季种群数量增加;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物种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可能影响麦类作物-麦蚜-天敌昆虫多营养级系统的种间互作。麦蚜的耐热性较差,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幅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夜间最低温升高、极端高温幅度和频率增加等典型特征对其有深刻影响。高温的幅度、持续时间对麦蚜的存活和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夜间变暖导致麦蚜存活线性下降,进一步恶化了日间高温对蚜虫的不利影响;极端高温事件的幅度和频率影响麦蚜的种群增长参数,不同种类麦蚜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对称响应改变了麦蚜种间的相对适合度、时间和空间上的群落结构和物种间的相对优势度。麦蚜可通过爬行和跌落等行为来缓解气候变暖造成的高温胁迫,在研究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麦蚜对气候变暖的适应和缓冲能力。如何人工模拟气候变暖趋势下温度的变化模式,精巧设计试验反映气候变暖主要特征,开展接近自然界变化的温度模式对麦蚜的影响和麦蚜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响应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蚜虫 影响 体温调节 适应
原文传递
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性与脆弱性 被引量:26
14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3 位作者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0,共6页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创新和发展评估方法和工具;结合实地观测和案例研究,科学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敏感性,识别和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提高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领域敏感性的认识。二是加强粮食生产系统适应能力建设,包括对已有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计划地选用抗旱涝、抗高低温和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和新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综合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一步开展粮食生产系统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影响和适应研究。三是加强自然和社会系统体系和功能建设,包括加强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通过立法、行政、财政税收等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探索农业政策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粮食生产系统固碳减排能力,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 影响与适应 敏感性 脆弱性 暴露度 恢复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农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政策考虑 被引量:19
15
作者 林而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进行的所有研究还都没有发现全球的食物供应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采取适应对策在一些国家可以产生节省成本的后果,但采取适应对策所需的新增成本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农业减缓对策的顺利实施,也取决于能否减少技术转让与扩散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适应对策 减缓对策 研究成果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冰冻圈科学 被引量:18
16
作者 秦大河 姚檀栋 +1 位作者 丁永建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冻圈科学发展快速。在梳理国际冰冻圈相关研究态势、分析中国相关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冰冻圈科学"发展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冰冻圈科学的基本框架。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冰冻圈... 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冻圈科学发展快速。在梳理国际冰冻圈相关研究态势、分析中国相关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冰冻圈科学"发展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冰冻圈科学的基本框架。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冰冻圈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国际社会以推出气候与冰冻圈(WCRP-CliC)计划和成立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为标志,并在深化冰冻圈自身机理、过程认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与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冰冻圈效应,表明冰冻圈研究趋向变化-影响-适应这一主线发展,在一定程度显现出了"冰冻圈科学"的核心特征。中国冰冻圈研究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发展迅猛,沿着冰冻圈科学的主体思路,在冰冻圈变化,冰冻圈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地表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对冰冻圈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系统的认识。在分析国际冰冻圈科学孕育和发展背景和简要总结中国冰冻圈研究近况基础上,对冰冻圈科学学科框架体系从科学内涵和外延、研究构架和学科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冰冻圈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广泛、过程机理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的全新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冰冻圈科学 冰冻圈变化 影响与适应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外跨文化心理适应研究评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谭志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4-67,共4页
国外对跨文化适应与心理问题较有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五项成果。其理论说明,心理学从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涵化主要指个体在认同、价值、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变化。重视跨文化适应与心理保健的研究,对民族教育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文化冲击 心理调适 发展涵化 跨文化 外国 民族教育
下载PDF
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Alpine Glacier Tourism and Adaptive Measures:A Case Study of Baishui Glacier No.1 in Yulong Snow Mountain,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世金 何元庆 宋晓东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Alpine glaciers usually feature with best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n mountain climate, and present beautiful glacier scenery, various glacier landforms, rich biodiversity, and easier accessibility, compared with contin... Alpine glaciers usually feature with best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n mountain climate, and present beautiful glacier scenery, various glacier landforms, rich biodiversity, and easier accessibility, compared with continental glaciers or ice sheets. Nevertheless, Alpine glaciers a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warming, and climate warming has seriously affected Alpine glacier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and attractiveness of Alpine glaciers to tourism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diminished with tourists' visit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 primary problem that Alpine glacier tourism adapts to climate warming. Based on this reas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ake Balshui (白水) Glacier No. 1 as an example to outline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Alpine glacier tourism and put forward some adaptiv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aligned with climate warming. Specific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1) optimize the space layout of glacier tourism area; (2) improve glacier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3) adopt multidimens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4)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lacier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5) develop glacier tourism products by multi-directions; (6) integrate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7) reinforce publi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glacier global warming Baishui Glacier No. 1 impact and adaptation.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风暴潮灾害风险及适应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冯爱青 高江波 +2 位作者 吴绍洪 刘燕华 何霄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11-1419,共9页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在强烈的大气扰动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增水现象,并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风暴潮灾害频繁,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从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风险区划3个方面系统...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在强烈的大气扰动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增水现象,并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风暴潮灾害频繁,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从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风险区划3个方面系统总结风暴潮灾害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风暴潮灾情特征及风险评估为基础,探讨气候变化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影响风暴潮的趋势、周期及风险区域,因而亟待开展结合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综合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重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适度、有序的适应气候变化下风暴潮灾害风险,中国在应急预警机制、工程防御及政策法规等适应能力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风暴潮灾害 灾情 风险 适应 中国
原文传递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存瑞 刘起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IPCC近期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其中第7章“健康、福祉和不断变化的社区结构”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当前影响以及未来风险,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和适应... IPCC近期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其中第7章“健康、福祉和不断变化的社区结构”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当前影响以及未来风险,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和适应策略。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对气候敏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等的威胁正在增加,并表现出复合暴露和连锁事件的风险,且预计未来风险还会随着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加剧。实施积极和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并快速采取行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但不会完全消除所有风险。报告凸显了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未来需要加大对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规划、行动和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健康影响 脆弱人群 未来风险 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