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概况——兼谈Maria Tymoczko的翻译观 被引量:37
1
作者 马会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5,共5页
应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林克难教授的邀请,美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Maria Tymoczko于去年五月份来津讲学。本文以Tymoczko教授的演讲稿为基础,分三部分介绍了Tymoczko教授系列演讲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应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林克难教授的邀请,美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Maria Tymoczko于去年五月份来津讲学。本文以Tymoczko教授的演讲稿为基础,分三部分介绍了Tymoczko教授系列演讲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扼要介绍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第二部分介绍以权力、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关系为探讨中心的当代西方翻译流派;第三部分重点介绍Tymoczko教授的翻译观。本篇对于我国当前的翻译理论研究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流派 权力、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关系 Tymoczko的翻译观
原文传递
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挑战 被引量:48
2
作者 赵欢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存在样态、社会关系样态及主体间互动样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新样态。"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存在样态、社会关系样态及主体间互动样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新样态。"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亦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而话语权的争夺是核心内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演化为全球性安全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我国正面临着由网络社会虚拟化无界性特征而衍生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控制着互联网的"制网权"和"制信息权",挤压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负面信息呈放大效应、网络舆论引导力式微,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面临压力。因此,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权 当代挑战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桔元 李鸿雁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6,共9页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近年来取得了最新进展,但其核心概念缺乏合理、统一的界定,影响了CDA的学科定位。本文首先综述CDA最新进展,然后重新界定CDA中的核心概念:"意识形态"、"权力"、&...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近年来取得了最新进展,但其核心概念缺乏合理、统一的界定,影响了CDA的学科定位。本文首先综述CDA最新进展,然后重新界定CDA中的核心概念:"意识形态"、"权力"、"批评"的内涵意义以及CDA和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PDA)的关系。本研究认为:1)"意识形态"、"权力"、"批评"等核心概念的普适性和中性特点决定了CDA是一个普适性的话语分析范式;2)PDA不是对CDA的反拨或补充,CDA内在地包含了PDA;3)CDA试图通过话语分析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偏见等,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权力 批评 积极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综观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丽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5,共5页
批评语言学(也称为CDA)是英国语言学家RogerFowler于1979年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在国外,CDA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运用,其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并继而着手研究。本... 批评语言学(也称为CDA)是英国语言学家RogerFowler于1979年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在国外,CDA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运用,其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并继而着手研究。本文对1995年至2005年5月发表在国内各种期刊的批评语言学文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试图窥测我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特征、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同时对该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对我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语言学 综观 意识形态 权力
下载PDF
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涛 姚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9,共11页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此,必须努力探索和进行互联网逻辑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生态重构:传播系统的"共生性"重构、媒介系统的"诗意化"重构、受众系统的"生命力"重构。通过坚守根本话语方式、锻造建设理念张力、增强传播认同效应、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等建设路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虚拟空间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虚拟空间 话语权 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26
6
作者 肖唤元 郑晶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电力电子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5
7
作者 肖华锋 程明 +1 位作者 花为 王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64-3870,共7页
该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电力电子学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案例式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章节设计、主题式思政背景贯穿实践活动的电力电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以东南大学电力电子类课程和研究生培养环节为例,分别结合第一课堂(知... 该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电力电子学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案例式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章节设计、主题式思政背景贯穿实践活动的电力电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以东南大学电力电子类课程和研究生培养环节为例,分别结合第一课堂(知识传授)、第二课堂(科研实训)和第三课堂(文化传承)阐述在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思政建设上采用的措施、掌握的规律、形成的机制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我国工科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电力电子 案例式 主题式 融入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审视与建构 被引量:25
8
作者 胡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们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努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并使之产生足够影响,寻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动发声,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确保发出准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软实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结构性贫困:对中国农民弱势处境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前 ,中国农民生活艰难 ,上级对农民权利侵犯现象较为普遍。症结在于 :当代社会继承的传统社会价值规范所积淀的体验结构与现实制度结构之间以及结构内部之间极为紧张。在市场取向的现代化进程中 ,这种紧张使党和政府在对农村的综合治... 目前 ,中国农民生活艰难 ,上级对农民权利侵犯现象较为普遍。症结在于 :当代社会继承的传统社会价值规范所积淀的体验结构与现实制度结构之间以及结构内部之间极为紧张。在市场取向的现代化进程中 ,这种紧张使党和政府在对农村的综合治理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缺陷 ,造成 9亿农民逐渐被边缘化的畸形的结构性贫困现象。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嬗变对农民状况的改善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 ,当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民 意识结构 权力结构 弱势群体 体制结构 行为取向 制度创新 结构性贫困 制度结构
下载PDF
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与权力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春媚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8-92,共5页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基础。媒介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发生转移。如今,媒介权力体现出由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向"科技话语"和"消费话语"位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媒介权力 意识形态 话语权力
下载PDF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红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9-34,共6页
本文探索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并论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最后论文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意义,作者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日益成为一个学术焦点,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能使公众认清话... 本文探索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并论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最后论文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意义,作者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日益成为一个学术焦点,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能使公众认清话语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的真实面貌,同时在揭露权力话语对公众的欺诈性上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众对大众语篇的敏感性,培养公众的话语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权力 话语批判意识
下载PDF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被引量:19
12
作者 聂智 邓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4,共6页
现代社会,媒体与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当前自媒体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自媒体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正在成为一个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域。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主题、... 现代社会,媒体与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当前自媒体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自媒体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正在成为一个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域。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模式和话语技巧,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衡量维度是话语公信力、话语说服力、话语解释力以及话语吸引力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权 构成要素 衡量维度 自媒体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星亮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11,共8页
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两者之间是... 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反映,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自信理念是指导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二是文化自信理念对文化强国建设事业能够发挥精神动力作用;三是历史文化传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四是文化强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五是文化自信是培养和造就能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的重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意识形态 文化强国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阅读理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叶起昌 《外国语言文学》 2002年第4期28-32,55,共6页
本文追溯意识形态概念和批评话语分析的起源 ,讨论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阅读方法 ,指出该方法在理论上的不足之处 ,并探讨批评话语分析和当代解释学合流的可能性。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解释学 阅读理论 阅读方法 批评语言学
原文传递
政治认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庆鹏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做民心政治工作,需要遵循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逻辑。政治认同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存在耦合关系,既表现为彼此建构的结构性耦合,也体现为相互作用的功能性耦合。从政治认同视角看,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 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做民心政治工作,需要遵循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逻辑。政治认同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存在耦合关系,既表现为彼此建构的结构性耦合,也体现为相互作用的功能性耦合。从政治认同视角看,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并不是抽象观念本身在网络空间的自我演化,而是根植于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持续性认可、赞同与支持实践之中。基于政治认同视域审视高速流变的网络空间话语场,可以发现,正是认而不同、同而少认、不认无同等内在政治认同危机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风险。鉴于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应回归认同路径,立足政治认同逻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以及虚实共进地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茜 黄明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阵地、意识形态表达的主领域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伴随着各种意识形态倾向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爆发式增长,发挥着意识形态本身具备的辩护和整合的功能。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在发布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目的...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阵地、意识形态表达的主领域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伴随着各种意识形态倾向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爆发式增长,发挥着意识形态本身具备的辩护和整合的功能。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在发布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目的、社会动员力量等方面也具备新的功能特点。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西方强国的信息霸权,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错等诸多挑战,需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立场,把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作为执政党的第一领导权,革新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创新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挑战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算法风险及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力钧 陈志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5,共9页
算法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激发新潜力、注入新动力,引发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权力结构变革与价值生态秩序变革,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娱乐成瘾、舆论操纵、价值失序等风险挑战。在算法推荐技术影响下,一定程度上用户认知被技术异化,内容传播把... 算法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激发新潜力、注入新动力,引发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权力结构变革与价值生态秩序变革,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娱乐成瘾、舆论操纵、价值失序等风险挑战。在算法推荐技术影响下,一定程度上用户认知被技术异化,内容传播把关权力失控,平台行为逾矩失范,价值渗透愈发隐蔽。治理意识形态的算法风险不仅是互联网智能系统的技术性问题,还涉及政治权力、公共伦理、信息传播、心理意志等多学科领域,应采取多维分析视角综合考量,优化算法逻辑、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话语阵地、推进算法透明,探索算法时代的治理思路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权 算法推荐 技术异化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明德 李巨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8,共8页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是主流意识形态藉由一系列媒介技术与传播内容的优化选择,实现公众对其核心思想的内化于心和自觉践行的效能,是文化魅力的内容层软实力、前沿精准的技术层媒介力以及高共鸣度的效果层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是观测社会凝...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是主流意识形态藉由一系列媒介技术与传播内容的优化选择,实现公众对其核心思想的内化于心和自觉践行的效能,是文化魅力的内容层软实力、前沿精准的技术层媒介力以及高共鸣度的效果层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是观测社会凝聚力、衡量党和政府公信力及影响力的重要尺度。以此界定和涵义为基础,本文采用德菲尔法对初设指标和专家征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由内容传播指征、传播技术指征、传播效果指征等3个主要测度指标,15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相对来说传播技术和传播效果是评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时两个更为重要的指标,进一步得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评估指数测算模型,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力 评估体系 内容传播 传播技术 传播效果 层次分析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掌控 被引量:13
19
作者 白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出现了新的态势,争夺对手从境外扩散至境内,争夺性质从清晰转变为模糊,争夺目标从一般演化为特殊,争夺方式从显性转向为隐性。应该提高网络空间控制力,围堵反动话语传播渠道;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疏解非理... 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出现了新的态势,争夺对手从境外扩散至境内,争夺性质从清晰转变为模糊,争夺目标从一般演化为特殊,争夺方式从显性转向为隐性。应该提高网络空间控制力,围堵反动话语传播渠道;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疏解非理性话语心境;提升先进思想感召力,释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能量;扩大理论国际影响力,拓展马克思主义话语空间。只有多重手段共同作用,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效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 思想信念 网络环境
下载PDF
全球化场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化与建构 被引量:13
20
作者 廖小琴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0,共9页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权中心地位被打破,文化话语权彰显;主流思想文化话语权面临被分化、淡化等的处境与认同危机;作为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话语权受到生活碎片化、选择多样化,以及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权中心地位被打破,文化话语权彰显;主流思想文化话语权面临被分化、淡化等的处境与认同危机;作为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话语权受到生活碎片化、选择多样化,以及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挑战。考察和研究全球化场域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化及其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这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场域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