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27-31,共5页
文化认同是东盟合作的基础。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这种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国家应该如何追求安全与财富。东盟国家的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对东盟方式的认同,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不干涉内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组织机构的... 文化认同是东盟合作的基础。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这种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国家应该如何追求安全与财富。东盟国家的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对东盟方式的认同,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不干涉内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组织机构的非正式性原则三个方面。东盟国家之所以会有这种认同,主要是由其所处的安全环境所决定的。这种文化认同是东盟取得重要成就的关键,但在今天却面临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东盟 合作
下载PDF
关系性安全与东盟的实践 被引量:12
2
作者 季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22,158,159,共24页
东盟成立50多年来成功维护了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长期和平、构建了有弹性的地区安全生态,但现有研究均无法充分解释东盟成功的原因及其安全实践背后的行为逻辑。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安全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源于其实体主义思维和个体主... 东盟成立50多年来成功维护了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长期和平、构建了有弹性的地区安全生态,但现有研究均无法充分解释东盟成功的原因及其安全实践背后的行为逻辑。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安全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源于其实体主义思维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与安全关系性之间的张力。要理解和解释东盟安全实践,需要运用关系主义思维、破解安全认识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基于世界政治关系理论关于共在存在、关系性身份和关系理性的基本假设,关系性安全认为,以维系共在关系和追求共享利益为导向的关系性身份确认过程,是实现本体安全与物理安全相统一的可持续安全目标的路径,行为体遵循关系理性的能动和创造性实践是关系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关系性安全从理论上克服了传统安全观对安全利益的孤立界定、对心理安全的忽视以及个体理性导致非理性安全结果等难题,也为理解东盟长期和平的安全生态建构以及多元灵活的安全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安全 关系性身份 关系理性 安全生态 东盟
原文传递
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军 柯玉萍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倡议是中国党和政府对"命运共同体"理论深化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东盟共同体"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础之一,从东盟认同视角来看,民众对东盟一体化持肯定...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倡议是中国党和政府对"命运共同体"理论深化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东盟共同体"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础之一,从东盟认同视角来看,民众对东盟一体化持肯定态度,两种命运共同体建构相得益彰,前景广阔。"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依靠根植于双方人民深层意识的认同心理的培养、基于中国和东盟双边多边机制的文化交流、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驱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助力,是超越具体利益在互动中不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东盟认同 国家与地方合作驱动
下载PDF
文化认同是中国对东盟文化产品出口的催化剂吗——基于LSDV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雪清 夏飞 陈修谦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69,共13页
文章使用东盟10个国家与中国在2004~2017年的贸易相关数据建立长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文化认同为解释变量,以市场开放度、人均GDP、人口规模及地理距离作为控制变量,基于LSDV回归,结合混合OLS回归、面板泊松回归的对比验证,通过滞后一期... 文章使用东盟10个国家与中国在2004~2017年的贸易相关数据建立长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文化认同为解释变量,以市场开放度、人均GDP、人口规模及地理距离作为控制变量,基于LSDV回归,结合混合OLS回归、面板泊松回归的对比验证,通过滞后一期的两步GMM内生性检测及分时段稳健性检验了文化认同正面影响中国对东盟文化出口。实证分析显示:中国-东盟文化认同是中国对东盟文化产品出口的催化剂,其对文化贸易的影响基本符合林德的偏好需求理论。用Hofstede文化维度数据建立引力模型进行影响机制分析文化认同通过文化距离的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国-东盟 文化产品出口 LSDV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身份变迁与对外交往: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庆忠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9年第6期61-65,91,共6页
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引入了身份政治的分析视角,以中国的国家身份变迁为思考的出发点,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的身份变迁及其与东盟关系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分析身份变迁与... 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引入了身份政治的分析视角,以中国的国家身份变迁为思考的出发点,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的身份变迁及其与东盟关系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分析身份变迁与对外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机制,认为国家在对外互动中形成了新的观念体系结构,而这种新的体系结构又重新建构了国家的身份。所以,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分析国家的身份,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行为。文章最后指出了身份政治在进一步学理化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变迁 对外交往 中国 东盟
下载PDF
从安全到发展: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动力--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飞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9-64,151,152,共28页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以内部一外部力量互动论、国家一地区利益互动论来解释东盟演进的动力。本文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提出安全一发展目标互动论,探究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关系,加深对东盟未来的利益诉求、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的认识。...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以内部一外部力量互动论、国家一地区利益互动论来解释东盟演进的动力。本文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提出安全一发展目标互动论,探究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关系,加深对东盟未来的利益诉求、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的认识。冷战时期,东盟为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的生存与自主,在安全目标上以东南亚中立化力求战略自主、避免外来干涉,在安全手段上侧重和平解决争端,强调加强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和地区抗御力,故而安全成为东盟演进的主要动力。冷战后,东盟顺应全球化和地区主义的趋势,把地区发展作为组织演进的中心和动力,在政治安全层面强调以发展安全为主,在经济层面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社会文化层面致力于维护民族特色、塑造地区共识。话语认同对于东盟的地区合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从安全到发展,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议程设置;从东盟到印太,话语认同影响东盟规范的扩展范围;从“选边站”到“东盟中心”,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路径选择。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话语认同在东盟未来发展进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认同 东盟 地区安全 地区发展 开放式地区主义
下载PDF
新成员国东盟认同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臻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40-48,共9页
东盟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是评估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程度的关键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鉴于东盟新成员国的历史特殊性,本文从东盟新成员国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其对东盟认同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东盟新成员国与其他盟友的经济发展差距、东... 东盟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是评估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程度的关键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鉴于东盟新成员国的历史特殊性,本文从东盟新成员国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其对东盟认同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东盟新成员国与其他盟友的经济发展差距、东盟对其支持和庇护的程度、东盟或东盟成员国之间如何处理内部冲突等因素,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东盟新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从而影响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新成员国 认同 东盟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认同建构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对东盟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兵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9期25-28,共4页
从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到今天,欧盟一体化程度走在世界各区域一体化的前列,其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令世人瞩目。文化认同建构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文化一体化进程对正在建设中的东... 从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到今天,欧盟一体化程度走在世界各区域一体化的前列,其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令世人瞩目。文化认同建构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文化一体化进程对正在建设中的东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欧盟 一体化 东盟
下载PDF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机制的缘起及其运作——兼论中国的立场与作为 被引量:4
9
作者 薛志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33-47,154,155,共17页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机制是东盟为进一步深化同对话伙伴国在非传统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问题上的讨论与合作而建立的安全合作机制。这一会议机制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坚持东盟的主导地位;第二,要求大国的政治承诺和对规范的认同;第三,...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机制是东盟为进一步深化同对话伙伴国在非传统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问题上的讨论与合作而建立的安全合作机制。这一会议机制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坚持东盟的主导地位;第二,要求大国的政治承诺和对规范的认同;第三,追求务实的安全合作。东盟通过运用议题设置、制度建设、决策程序等诸多手段维持其主导地位,并通过政治承诺与规范认同的方式协调大国行为。由于东盟缺乏必要的物质实力,大国对于政治承诺与规范认同的漠视使这一会议机制面临失灵的风险。东盟在建构规范约束其他大国行为的过程中,其自身也被建构的规范所约束。这为中国通过影响规范创设进而影响东盟决策提供了切入点。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影响这一会议机制的议题设置,也可以将这一会议机制作为在新时代调适中美关系的抓手,推进与亚太其他国家的务实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 东盟方式 规范认同 安全合作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文化认同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雪清 夏飞 +1 位作者 夏惟怡 支宇鹏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9,共12页
基于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数据,构建文化认同的指标变量,探究文化认同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以孔子学院及汉语言的使用作为代理变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品... 基于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数据,构建文化认同的指标变量,探究文化认同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以孔子学院及汉语言的使用作为代理变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增长。异质性检验分析文化认同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拓展边际影响显著,贸易伙伴国家是否临海的地理位置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非东盟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拓展边际影响显著。除此,出口目的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也具有显著影响。最后,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文化认同通过贸易联系持续时间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 贸易联系持续期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下载PDF
冷战后的中国—东盟关系探析:身份政治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庆忠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28-35,共8页
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冷战后东亚地区认知结构的变化及中国对东盟规范的内化使中国有了新的身份定位,在这种身份定位指导下的国际实践加深了东盟对中国新身份的重构和认同。中国身份定位的温和与理性及中... 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冷战后东亚地区认知结构的变化及中国对东盟规范的内化使中国有了新的身份定位,在这种身份定位指导下的国际实践加深了东盟对中国新身份的重构和认同。中国身份定位的温和与理性及中国自我利益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东盟认同中国新身份的重要因素。身份政治理论在给我们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其学理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解释和指导国际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中国-东盟关系 身份建构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