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军 欧阳华伟 +1 位作者 李高峰 李波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1年第5期399-405,共7页
目的观察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增生性瘢痕,根据评定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 目的观察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增生性瘢痕,根据评定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显效率为84.69%,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点阵CO_2激光结合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CO^2激光 增生性瘢痕 湿性医疗技术
下载PDF
桃仁涂膜剂抗人源移植裸鼠肥厚性瘢痕的靶点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福波 余安胜 曹艳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通过桃仁涂膜剂用于移植人体肥厚性瘢痕裸鼠模型,以观察瘢痕内微循环、相关因子、自由基等多层次靶点抑制瘢痕作用,探讨桃仁活血化瘀中药抗肥厚性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预防和治疗瘢痕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桃仁涂膜剂,... 目的:通过桃仁涂膜剂用于移植人体肥厚性瘢痕裸鼠模型,以观察瘢痕内微循环、相关因子、自由基等多层次靶点抑制瘢痕作用,探讨桃仁活血化瘀中药抗肥厚性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预防和治疗瘢痕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桃仁涂膜剂,用于移植人体肥厚性瘢痕裸鼠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大小,M asson,s多纤维染色法观察分析瘢痕组织切片染色形态,EnV ision法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和CD44含量表达,样本碱水解法生化检测Hyp含量和SOD活力,微循环仪检测瘢痕内微循环。结果:桃仁涂膜剂可促使瘢痕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并趋于整齐,改善瘢痕内微循环,促使微血管生成;使瘢痕组织内TGF-β1和CD44含量表达下调;使瘢痕组织内Hyp含量明显下降;可提高瘢痕组织内SOD的活力。结论:桃仁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瘢痕内微循环,调控相关因子,清除自由基等多层次靶点抑制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羟脯氨酸 SOD 肥厚性瘢痕 桃仁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苏顺清 辛时林 于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 ,探讨该组织中细胞增殖的特征。方法 利用PCNA单克隆抗体 ,对 12例增生性瘢痕、8例成熟瘢痕及其配对的正常皮肤 ( 2 0例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 )。...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 ,探讨该组织中细胞增殖的特征。方法 利用PCNA单克隆抗体 ,对 12例增生性瘢痕、8例成熟瘢痕及其配对的正常皮肤 ( 2 0例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 )。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PCNA标记率 ( 4 5 4± 12 3 )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 13 5± 4 1)和成熟瘢痕 ( 17 4± 6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阳性颗粒。结论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均增殖活跃 ,两者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均有密切关系 ;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煜华 鲁开化 +4 位作者 刁建升 宋雅娟 苏映军 赵媛媛 宋保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作用。方法以10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随机选择兔的左、右耳作为...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作用。方法以10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随机选择兔的左、右耳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后,实验组注射携带目的基因LV—SiVEGF的重组慢病毒,对照组注射无关的LV—NC空载慢病毒。创面愈合后第30天取材,观察对比各组瘢痕外观形态的变化,并对瘢痕组织进行HE、Masson、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分析靶向沉默兔耳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组织内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后30d,兔耳增生性瘢痕中微血管生成明显减少、胶原合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瘢痕形成早期应用基因LV—SiVEGF治疗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兔耳模型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西樵 宋菲 +2 位作者 陈雪莲 青春 陆树良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患者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微血管基底膜电镜观察。另外,建立裸鼠瘢痕埋植模型,将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种植裸鼠皮下,4周后从裸鼠尾静脉...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患者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微血管基底膜电镜观察。另外,建立裸鼠瘢痕埋植模型,将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种植裸鼠皮下,4周后从裸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取出瘢痕组织剪碎,检测伊文思蓝光密度值。结果电镜观察可见:与正常皮肤微血管比较,瘢痕演变过程中微血管管腔逐渐狭小,基底膜逐渐增厚。成熟期瘢痕见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结构大致接近正常。伊文思蓝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皮肤通透性相比(0.85±0.21),早期和增生期瘢痕通透性逐步降低(0.63±0.16、0.38±0.08),消退期达到最低(0.13±0.04),成熟期有所升高(0.68±0.12)。结论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微血管通透性逐渐降低,可能引起瘢痕组织逐步加重的缺血缺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发生和演变 微血管基底膜 通透性
原文传递
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组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勾庆芬 付冰川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0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3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与0.25%利多卡因混合皮损内注射,每2周注射1次,每例注射2~8次;对照组182例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与0.2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3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与0.25%利多卡因混合皮损内注射,每2周注射1次,每例注射2~8次;对照组182例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与0.25%利多卡因混合皮损内注射,每10 d注射1次,每例2~8次。所有病例随访1年。结果: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治疗组显效率84.69%(83/98),对照组显效率68.42%(65/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显效率84.69%(83/98),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显效率39.77%(3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对于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疗效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龙,且曲安奈德对于病程≤4个月的患者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术后放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洋 张临泉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切除术后放疗中采用不同放疗时机及剂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7年6月12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术后放疗的疗效。其中A组术后第1天放疗39例。B组术后第2天放疗48例,C组术后第3天放疗36例。总剂量1800~2100...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切除术后放疗中采用不同放疗时机及剂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7年6月12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术后放疗的疗效。其中A组术后第1天放疗39例。B组术后第2天放疗48例,C组术后第3天放疗36例。总剂量1800~2100cGy。分次剂量200cGy78例,300cGy45例。结果A、B、C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9%、95.9%、94.4%,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放疗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方法,术后3d内是放射治疗的合适时机;总剂量1800~2100cGy,分次剂量200cGy或300cGy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术后放射治疗 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PDF
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忠 雷丽华 +4 位作者 曹煜 魏羽佳 易成刚 张琳西 郭树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0.125~4.0mmol/L的米诺地尔分别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2h,24h,48h后,采用MTT、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0.125~4.0mmol/L的米诺地尔分别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2h,24h,48h后,采用MTT、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TT发现0.25~4.0mmol/L浓度的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用药48h后,米诺地尔组细胞的体积变小,核变小,核仁变小,胞内有许多溶酶体出现,未见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用药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周期中用药组比对照组S期细胞减少10.1%,G1期增加了10.4%。结论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米诺地尔抑制胶原的合成,另外可能增加K+外流,使细胞膜超极化,减少Ca2+内流使细胞的Ca2+浓度下降及降低细胞内的自由基生成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地尔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兔上唇唇裂术后创口愈合过程中增生性瘢痕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峰 张岱尊 +2 位作者 肖文林 薛令法 许尧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兔唇裂术后瘢痕增生的变化趋势,探讨唇裂术后瘢痕最大增生程度发生时间,为后续研究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最有效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同一子代近交系纯种新西兰白兔40只,采用Millard唇裂修复术,制造出创伤愈合的瘢痕模型... 目的:观察兔唇裂术后瘢痕增生的变化趋势,探讨唇裂术后瘢痕最大增生程度发生时间,为后续研究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最有效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同一子代近交系纯种新西兰白兔40只,采用Millard唇裂修复术,制造出创伤愈合的瘢痕模型,分别在术后第2、3、4、5周进行肉眼观察和瘢痕体积测量,切取上唇瘢痕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石蜡切片染色(IHC-P)、肌成纤维细胞(MFB)计数,提取瘢痕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肉眼观察,兔上唇唇裂术后创口愈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术后第3、4周,瘢痕收缩较为明显,其中瘢痕体积、MFB细胞计数及α-SMA的表达与术后第2、5周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唇裂术后瘢痕增生严重程度大致呈正态分布,α-SMA作为MFB的分化标志物,为在蛋白水平测定瘢痕严重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增生性瘢痕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三苯氧胺软膏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兵 仇树林 +1 位作者 韩胜 张培培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670-671,共2页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分别在瘢痕表面外涂三苯氧胺软膏(配制)和空白软膏,观察瘢痕组织、瘢痕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变化。结果(1)实验组比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体积明显...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分别在瘢痕表面外涂三苯氧胺软膏(配制)和空白软膏,观察瘢痕组织、瘢痕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变化。结果(1)实验组比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体积明显减小、质地较柔软,瘢痕内毛细血管减少,成熟的成纤维细胞较多,排列比较整齐。(2)瘢痕增生指数:对照组(3.32±0.65);实验组(2.73±0.2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对照组(4758±306)个/mm2,实验组(3342±3111)个/mm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苯氧胺软膏可抑制增生性瘢痕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声动力作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急性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卫 黄剑锋 +3 位作者 曲志伟 毕佳琦 成勇 孟庆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MME)声动力作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急性细胞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噻唑蓝(MTF)法检测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及不同HMME浓度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辐照时间和HMME浓度。将...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MME)声动力作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急性细胞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噻唑蓝(MTF)法检测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及不同HMME浓度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辐照时间和HMME浓度。将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悬液分为4组,以M1T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膜联蛋白V(AnnexinV)/碘化丙锭(PI)双染色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死亡方式。结果超声辐照30、60、90s时,可明显降低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P〈0.05),辐照时间为10S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单纯HMME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当辐照时间为10s,HMME为20mg/L和50mg/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存在坏死与凋亡。结论HMME是一种有效的声敏剂,其声动力效应对体外培养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动力治疗 血卟啉单甲醚 增生性瘢痕 坏死 凋亡
原文传递
端粒酶在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陈磊 匡瑞霞 +2 位作者 房晶 赵文君 李慧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瘢痕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V-6000二步法)。实验分为5组:肉芽组织组18例、瘢痕疙瘩组17例、增生性瘢痕组16例、成熟性瘢痕组28例... 目的通过研究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瘢痕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V-6000二步法)。实验分为5组:肉芽组织组18例、瘢痕疙瘩组17例、增生性瘢痕组16例、成熟性瘢痕组28例、正常皮肤组32例,对标本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肉芽组织组成纤维细胞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9d.4%,瘢痕疙瘩组阳性丧达率为58.8%,增生性瘢痕组阳性率为18.8%,成熟性瘢痕组阳性率为0。正常皮肤组阳性率为0,各纰间两阿比较,除成热性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外。其余各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的形成是一个多闪素参与综合作用的结求.而端粒酶的激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榆测搬痕发生、发展过科中的端粒胁活性,有可能削断搬痕的预后;通过涮拄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的活性,有可能成为壤痕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肉芽组织 瘢痕疙瘩 成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HMME-PDT对原代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宏 顾瑛 +1 位作者 曾晶 刘玮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73-277,357,共6页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建立HSF的传代细胞系,实验用第4~6代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HSF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MME-PDT组,其中HMME-PDT组的处理方法为培养的HSF与4μg/ml的HMME避光孵育3h,PDT治疗采用波长为630nm的激光,功率密度10mW/cm2,能量密度2.5J/cm2,两组细胞爬片细胞经固定、打孔后加入Cyc(1∶50)抗体以及FITC标记的二抗(1∶1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yc的荧光强度。用PI单染后经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每标本计数105个细胞,实验重复5次。结果对照组HSF的细胞浆中Cyc-FITC荧光微弱,PDT组荧光显著增强;PI染色分析表明对照组凋亡率低(2.45±0.22%),PDT组的凋亡率显著升高(30.54±3.7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后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光动力学疗法 瘢痕成纤维细胞 细胞色素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