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烃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广东 李祖友 +3 位作者 刘建仪 张旭 徐继菊 高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2,共4页
确定混相压力是混相驱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问题是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它是确定原油与排驱气体是否能达到完全混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很多,文章综合分析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确定混相压力是混相驱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问题是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它是确定原油与排驱气体是否能达到完全混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很多,文章综合分析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进行了相应评价,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通用性,最终得出了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较好的几种方法,为油田注烃混相驱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混相驱 确定方法
下载PDF
温五区块注烃气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艳梅 郭平 +2 位作者 张茂林 王仲林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针对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温五区块注气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强弱依次为含水饱和度、注入气组成、压力保持、注入速度等。为温五区块注气动态监测... 针对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温五区块注气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强弱依次为含水饱和度、注入气组成、压力保持、注入速度等。为温五区块注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制定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提高采收率 正交试验法 注烃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台北凹陷第三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罗权生 徐君 +3 位作者 王加辉 陆林潭 何伯斌 胥东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为主,为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水对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及烃类的后期注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储层原生孔隙的改善和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细砂岩 碳酸盐 黄铁矿 原生孔隙 烃类注入
下载PDF
西五二挥发性油藏注氮和富气驱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平 刘建仪 +5 位作者 李士伦 熊钰 邹振 赵晓峰 李玉冠 张兴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44-47,共4页
选用柯 42 8井分离器油气样按目前压力等于泡点压力进行配样 ,用柯 2 33井的储层实际岩心进行了长岩心测试注氮气和烃类气评价 ,膨胀试验、细管试验及不同注入气对岩心驱替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 :注氮气比注烃类气更易使泡点升高 ,... 选用柯 42 8井分离器油气样按目前压力等于泡点压力进行配样 ,用柯 2 33井的储层实际岩心进行了长岩心测试注氮气和烃类气评价 ,膨胀试验、细管试验及不同注入气对岩心驱替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 :注氮气比注烃类气更易使泡点升高 ,膨胀能力不如烃类气强 ;所选烃类气、氮气和原油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均不能混相 ;岩心试验表明烃类气越富或注入压力越高均会明显影响注气后的最终驱油效率 ,同目前油藏衰竭式开采相比 ,注N2 可提高驱油效率 6 .0 8% ,注富气可提高 18.8%~ 2 1.31% ,表现出较强的注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实验评价 注氮气 注烃类气 驱油机理
下载PDF
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盆岭再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彭靖淞 韦阿娟 +2 位作者 孙哲 陈心路 赵弟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构造几何学分析、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史分析和油气运移模拟等方法,对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的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性、走滑位移量、中央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 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构造几何学分析、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史分析和油气运移模拟等方法,对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的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性、走滑位移量、中央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运聚进行分析。研究区是早期(古新世—始新世)伸展和晚期(渐新世、上新世—第四纪)走滑-拉分的叠合构造区;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左旋走滑活动有两个阶段,即渐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渤海海域活动较陆地段更早;新生代以来左旋走滑位移量共4 km,其中渐新世活动较弱(1 km),上新世较强(3 km);大规模的走滑活动导致了断裂带围区断裂活动的加剧和盆岭再造,促进了中央构造带的形成和北东向构造带的协同演化;张家口—蓬莱断裂渤海沙垒田凸起东北段及其共轭走滑断裂带剧烈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从深层往浅层运移的充注点/段,从而控制了其浅层油气运移及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张家口-蓬莱断裂 郯城-庐江断裂 左旋走滑 断距 油气充注
下载PDF
构造变形与烃类充注一体化物理模拟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学军 单亦先 +2 位作者 劳海港 王勇 崔营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56,共4页
复杂断裂带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不仅体现了盆地的构造变形,同时也是盆地中油气运聚的重要区带。通过对比国内外油气充注实验,针对构造变形及烃类充注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如构造模型的保护问题、密封问题... 复杂断裂带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不仅体现了盆地的构造变形,同时也是盆地中油气运聚的重要区带。通过对比国内外油气充注实验,针对构造变形及烃类充注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如构造模型的保护问题、密封问题、烃类着色问题等。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构造模型,防止模型的二次变形;针对装置不同构造部位密封的需求,分别研制了不同型号的密封胶;对于烃类充注放大、缩小的假象,通过添加吸色介质来真实地反映烃类充注过程。实践证实,所做的模拟实验能较好地再现地下真实的构造变形及其烃类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烃类充注 装置密封 烃类着色
下载PDF
液化烃球罐注水系统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冷琴 唐春红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15年第1期22-24,6,共3页
储存在球罐内的液化烃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爆炸。为解决液态烃储罐底部泄漏而引发火灾事故的问题,液态烃储罐要设置事故注水设施,注水点一般设置在储罐罐根阀后。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给出3种注水工艺流程,并一一进行分... 储存在球罐内的液化烃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爆炸。为解决液态烃储罐底部泄漏而引发火灾事故的问题,液态烃储罐要设置事故注水设施,注水点一般设置在储罐罐根阀后。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给出3种注水工艺流程,并一一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给出更经济安全的注水流程。同时阐述了注水系统需要确定的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这两个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烃 注水 安全
下载PDF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建筑用胶粘剂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 被引量:5
8
作者 曹臻臻 《胶体与聚合物》 2019年第4期180-182,共3页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方法,以纯化水作为稀释用溶剂,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建筑用胶粘剂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测定方法。通过优化顶空进样器条件,使用极性色谱柱对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卤代烃和苯系物检测线性相关系数高,检...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方法,以纯化水作为稀释用溶剂,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建筑用胶粘剂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测定方法。通过优化顶空进样器条件,使用极性色谱柱对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卤代烃和苯系物检测线性相关系数高,检验精密度高;采用同一系统,在降低极性物质挥发后,分流进样,可以满足对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卤代烃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建筑用胶粘剂
下载PDF
Hydrocarbon indication in Rio Bonito Formation sandstone:Implication for CO_(2)storage in São Paulo,Brazil
9
作者 Richardson M.Abraham-A Haline V.Rocha +2 位作者 Saulo B.de Oliveira Colombo C.G.Tassinarri Orlando C.da Silva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331-341,共11页
São Paulo State has witnessed CO_(2)storage-based investigations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proximity to primary CO_(2)source sinks related to bioenergy and carbon capture an... São Paulo State has witnessed CO_(2)storage-based investigations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proximity to primary CO_(2)source sinks related to bioenergy an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activities.The current study presents the hydrocarbon viability evaluations and CO_(2)storage prospects,focusing on the sandstone units of the Rio Bonito Formation.The objective is to apply petrophysical evaluations with geochemical inputs in predicting future hydrocarbon(gas)production to boost CO_(2)storage within the study location.The study used data from eleven wells with associated wireline logs(gamma ray,resistivity,density,neutron,and sonic)to predict pot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fluid mobility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Rock samples(shale and carbonate)obtained from depths>200 m within the study location have shown bitumen presence.Organic geochemistry data of the Rio Bonito Formation shale beds suggest they are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gas accumulations within the sandstone units.Some drilled well data,e.g.,CB-1-SP and TI-1-SP,show hydrocarbon(gas)presence based on the typical resistivity and the combined neutron-density responses at depths up to 3400 m,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hydrocarbon members apart from the heavy oil(bitumen)observed from the near-surface rocks samples.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3-D)model,the free fluid indicator(FFI)is more significant towards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of the area with deeper depths of occurrence,indicating portions with reasonable hydrocarbon recovery rates and good prospects for CO_(2)injection,circulation and permanent storage.However,future studies based on contemporary dataset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hydrocarbon viability further,foster gas production events,and enhance CO_(2)storage possibilities with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náBasin hydrocarbon indication Sandstone reservoirs Rio Bonito FORMATION CO_(2)storage hydrocarbon recovery factor Fluid injection rate
下载PDF
Sinistral strike slip of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and its control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ortheast of Shaleitian Bulge,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3
10
作者 PENG Jingsong WEI Ajuan +2 位作者 SUN Zhe CHEN Xinlu ZHAO Dij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The structural style, fault activity,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center tectonic zone in the northeast Shaleitian Bulge of Zhangjiakou-Pengl... The structural style, fault activity,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center tectonic zone in the northeast Shaleitian Bulge of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were studied by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structural geometric analysis, fault activity analysis, structure evolution history and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based on 3-D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study area is a superimposed tectonic zone, which experienced early(Paleocene and Eocene) extension and late(Oligocene and Pliocene-Quaternary) strike-slip and pull-apart.(2) The sinistral strike slip of the northeast Shaleitian Bulge of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went through two periods, Oligocene and Pliocene-Quaternary, and the Bohai section was active earlier than the inland section.(3) The sinistral strike slip displacement of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is 4 km since Cenozoic, including 1 km in the Oligocene, and 3 km in the Pliocene-Quaternary.(4)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have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fault activity and basin-mountain restructure in the fault zon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tectonic belt and the conjugate evolution in north-east structural belt.(5) The conjugate strike slip of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dominated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 in shallow formations by controlling the injection points and segments of hydrocarbon from the deep layers to shallow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Tan-Lu FAULT sinistral STRIKE slip FAULT THROW hydrocarbon injection
下载PDF
基于碳氢喷射系统工况的DPF再生实验研究
11
作者 朱万冬 梁郑岳 +2 位作者 陈晓克 李常侃 叶玉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了整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PF入口温度和碳氢喷射量得到了较好控制,驻车再生效率达94%,行车再生效率达90%,整车油耗改善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喷射 氧化催化器(DOC) 颗粒捕集器(DPF) 碳氢排放
下载PDF
文13东油藏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强 田世澄 +2 位作者 成燕 潘浩华 成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579-8584,共6页
通过对文13东油藏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各种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的储层特征和影响物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岩为文13东油藏储层主要的砂岩类型,且成分成熟度较小。文13东油藏储层物... 通过对文13东油藏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各种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的储层特征和影响物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岩为文13东油藏储层主要的砂岩类型,且成分成熟度较小。文13东油藏储层物性总体分布特征是:中孔占绝对优势、低孔为辅;中渗占绝对优势、低渗为辅。沉积相从根本上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宏观空间展布。文13东块油藏储层孔渗物性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储层孔隙度与泥质、碳酸盐含量关系负相关;而绿泥石能对储层物性产生积极的影响。石英的次生加大则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它是建设性成岩作用。异常高压对储层孔渗的保存有利,且对储层润湿性有一定影响。烃类充注抑制了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异常高压 烃类充注
下载PDF
高压直喷天然气发动机HC排放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孟涵 张强 +1 位作者 李国祥 邵思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6,共6页
为了研究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碳氢的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一台电控增压直喷天然气发动机为对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实验测试.为了分析转速、负荷、轨压和燃料喷射时刻对碳氢生成的影响,分别设计3组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集示功图和碳氢排... 为了研究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碳氢的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一台电控增压直喷天然气发动机为对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实验测试.为了分析转速、负荷、轨压和燃料喷射时刻对碳氢生成的影响,分别设计3组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集示功图和碳氢排放,结合燃烧参数和排放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过高或者过低的喷射压力均会使碳氢排放增加.在燃料喷射较晚时,碳氢排放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燃料喷射较早时,低转速下碳氢排放高于中高转速下的碳氢排放;中高转速下,随燃料喷射的提前,碳氢排放总体呈减小趋势,在低转速下,随燃料喷射提前,碳氢排放呈增加小幅增加的趋势.低负荷时碳氢排放明显高于中高负荷时碳氢排放;当中低负荷时,碳氢排放随燃料喷射的提前而降低,当高负荷时,碳氢排放受燃料喷射时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喷 天然气发动机 碳氢排放 喷射压力
下载PDF
文13东储层性质及剩余油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光斌 刘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对文13东油藏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各种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的储层特征和影响物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真实岩心微观实验研究剩余油的形成原因。根据文13东油田储层特征,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通过对文13东油藏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各种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的储层特征和影响物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真实岩心微观实验研究剩余油的形成原因。根据文13东油田储层特征,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针对低渗油藏存在非达西渗流的特点,考虑启动压力对油水井的影响.利用数模结果,计算不同含水级别和不同沉积微相下的剩余油储量,提出部署井位并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烃类充注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油藏烃类非均质性及充注史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志刚 曲志浩 +1 位作者 王峻 胥菊珍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0-13,39,共5页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原理,从研究油藏烃类流体非均质性入手,分析了烃类的运移效应,充注期次、方向和顺序认为(1)凹陷内存在有两类来自同一烃源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排烃、聚集而形成的不同成熟度的原油;(2)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移...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原理,从研究油藏烃类流体非均质性入手,分析了烃类的运移效应,充注期次、方向和顺序认为(1)凹陷内存在有两类来自同一烃源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排烃、聚集而形成的不同成熟度的原油;(2)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移效应,是两期烃类充注作用的结果;(3)达尔其构造油藏中的烃类注入方向自北向南,其中白音断层上升盘达3、6井原油是早期流体运移的产物,而下降盘达1、2、3井等原油则是晚期烃类充注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烃分析 非均质 充注史 油气运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超低透砂岩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华卫 何秉涛 +1 位作者 李俊鹿 孟赛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6期180-181,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整体盆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区域拥有十分富饶的油气资源。其中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藏在三叠系延长组中的长6至长8区域。油藏成长其次可将包裹体做为划分依据,成岩序列和包裹体均以温度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明确... 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整体盆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区域拥有十分富饶的油气资源。其中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藏在三叠系延长组中的长6至长8区域。油藏成长其次可将包裹体做为划分依据,成岩序列和包裹体均以温度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对生排烃高峰期一次油气充注完美表达的特性。通过埋葬特性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叠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抄底透砂岩,属于一期成藏,其充注采用多个充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超低渗透 包裹体 油气充注
下载PDF
丙烷全压力储罐安全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晓劝 《化工管理》 2021年第29期134-135,共2页
丙烷全压力式储罐主要储存易燃易爆的常温高压液态饱和丙烷,一旦发生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文章对丙烷全压力式储罐常见的泄漏原因进行分析,对安全系统设施的设置进行阐述,提出储罐设置注水设施的机理,注水条件以及相关的系统... 丙烷全压力式储罐主要储存易燃易爆的常温高压液态饱和丙烷,一旦发生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文章对丙烷全压力式储罐常见的泄漏原因进行分析,对安全系统设施的设置进行阐述,提出储罐设置注水设施的机理,注水条件以及相关的系统设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储罐 液化烃 安全 注水
下载PDF
全压力液化烃储罐注水系统流程对比
18
作者 邓波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41-43,共3页
液化烃易燃易爆,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爆炸。为避免泄漏扩大,在全压力液化烃储罐底部设置注水设施,在泄漏时向储罐底部注水,形成水垫层减少或避免液化烃泄漏,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历史原因,各企业的全压力液化烃储罐注水系统形态各异,大多... 液化烃易燃易爆,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爆炸。为避免泄漏扩大,在全压力液化烃储罐底部设置注水设施,在泄漏时向储罐底部注水,形成水垫层减少或避免液化烃泄漏,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历史原因,各企业的全压力液化烃储罐注水系统形态各异,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规现象,文中通过对规范和2家企业标准的研究,探讨适合企业现状的注水系统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烃 注水 企业标准
下载PDF
台北凹陷第三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罗权生 冯利平 +3 位作者 刘文辉 曾翔宇 荆文波 刘波 《吐哈油气》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发育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为主,为中...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发育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为主,为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本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所释放的酸性水对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及烃类的后期注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储层原生孔隙的改善和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第三系 储层特征 油气 储层物性 自生粘土矿物 碳酸盐胶结物 储层岩性 长石砂岩 孔隙结构 岩石组构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溶蚀作用 碎屑颗粒 转化过程 原生孔隙 岩石学 砂砾岩 微裂缝 微孔隙 酸性水 岩屑 类型 含油
下载PDF
关于多维色谱快速分析MTO产品气的方法研究
20
作者 薛梅梅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6期68-70,共3页
建立了用1台色谱仪分析包含氧化物在内的甲醇制烯烃产品气全组分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可快速测定MTO产品气中C2-C8烃类组分、不凝气体以及氧化物的含量的方法,一次进样,15min完成样品分析。色谱仪配有2个FID检测器和1个TCD检测器,其中F... 建立了用1台色谱仪分析包含氧化物在内的甲醇制烯烃产品气全组分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可快速测定MTO产品气中C2-C8烃类组分、不凝气体以及氧化物的含量的方法,一次进样,15min完成样品分析。色谱仪配有2个FID检测器和1个TCD检测器,其中FID1通道通过色谱柱Rtx-1和HP-Al/S分离烃类组分,将C1-C4烃类组分和C5+分开,并利用反吹,C5+先出峰,其次C1-C4出峰;FID2通道通过毛细管色谱柱RT-Q-BOND分析甲醇、二甲醚、乙醛、丙酮等氧化物;TCD通道以Ar气为载气,分析常量的永久性气体,包括H2、N2、O2、CO、CO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更能有效地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色谱 烃类 氧化物 一次进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