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I临近了吗:ChatGPT热潮之下再看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顾小清 胡艺龄 郝祥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130,共14页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的深度剖析,项目组已经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人才战略、知识观、教学变革、教师角色重塑等问题上形成了系统性成果。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人工智能热潮,教育将面临何种挑战?AGI的临界点真的被突破了吗?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存在何种新趋势?本研究从智能的本质出发尝试回答ChatGPT是否昭示AGI的突破,以及从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视角看技术与教育的角逐对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可预见的是,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以应对技术对人类智慧的领地冲击,我们应基于人类智慧门槛,提升人类改造新世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树立生态视角下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AGI) ChatGPT 未来教育 教育生态 技术—社会—教育 人类智慧
下载PDF
灾害响应2.0:大数据时代的灾害治理——基于“阳江经验”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利敏 童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共13页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人类应对灾害的能力正处于历史拐点,大数据驱动"灾害响应2.0"智能时代即将来临。阳江经验是典型代表,对它的研究发现,专用与多用途传感数据初步得到应用,物联网使虚拟网络智慧与现实物理世界执行能力得到...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人类应对灾害的能力正处于历史拐点,大数据驱动"灾害响应2.0"智能时代即将来临。阳江经验是典型代表,对它的研究发现,专用与多用途传感数据初步得到应用,物联网使虚拟网络智慧与现实物理世界执行能力得到结合,它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人群智慧和机器决策结合起来。政府、实务工作者和民众对大数据灾害治理表现出责任感和积极支持的态度,这是实践中最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灾害治理 物联网 传感器 人群智慧 阳江经验
下载PDF
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人文智慧解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梅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3年第7期3-7,共5页
图书馆智慧是图书馆人在图书馆实践中,对图书馆各种现象的本质认识与理解的知识与思想的系统,是从图书馆实践中抽取,高于图书馆实践又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一种图书馆人的能力与素质。图书馆智慧的意义,在于图书馆的技术智慧,但更在于图... 图书馆智慧是图书馆人在图书馆实践中,对图书馆各种现象的本质认识与理解的知识与思想的系统,是从图书馆实践中抽取,高于图书馆实践又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一种图书馆人的能力与素质。图书馆智慧的意义,在于图书馆的技术智慧,但更在于图书馆的人文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质上是图书馆的一种人文智慧。图书馆的人文智慧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职业精神与价值理念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 智慧服务 人文智慧
下载PDF
人慧与物慧:基于智慧描述词与提名智慧者的分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浩彬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为揭示一般人内隐的智慧分类机制及智慧类型,考察了51名硕士生对智慧描述词和提名智慧者的分类。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40个智慧描述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人文才能/科技才能和内在特质/外在表现两个维度,分为自然科学才能、社会科学... 为揭示一般人内隐的智慧分类机制及智慧类型,考察了51名硕士生对智慧描述词和提名智慧者的分类。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40个智慧描述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人文才能/科技才能和内在特质/外在表现两个维度,分为自然科学才能、社会科学才能和人文科学才能三类;40个提名智慧者的语义空间包括自然科学者/人文社科者和人际间的/个人内的两个维度,分为自然智慧者、社会智慧者和人文智慧者三类。综合分类结果及中西智慧文化,根据智慧内包含才能或能力的性质或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智慧可分为人慧与物慧两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人慧 物慧 智慧描述词 提名智慧者
下载PDF
人类的最高智慧——文化生态学思想体系概述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正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共5页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不成熟的生存智慧之学。文化生态学以"人"的存在为基点,阐发文化生态的哲学;以人、文化、和谐等概念的内涵、外延阐发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以生存-转换与转换-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不成熟的生存智慧之学。文化生态学以"人"的存在为基点,阐发文化生态的哲学;以人、文化、和谐等概念的内涵、外延阐发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以生存-转换与转换-生存为轴心阐发文化生态的动态发展;以稳态延伸—文化制衡—关系耦合—本土发展阐发文化生态的运行之道。《文化生态学》1构建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为教育生态学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概念 文化生态 人类智慧 教育生态
下载PDF
人保护文化?抑或文化拯救民族?——文化保护基本理论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6
6
作者 覃德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5,共7页
民族创造了文化,文化同样成就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如影随形,相互拯救,彼此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文化保护需要理解文化的精髓及其宽广范围的保护限度,而保护文化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类需要依托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智慧,才能从面临... 民族创造了文化,文化同样成就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如影随形,相互拯救,彼此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文化保护需要理解文化的精髓及其宽广范围的保护限度,而保护文化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类需要依托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智慧,才能从面临的危机中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文化保护 人类智慧 文化生态
下载PDF
历史文化发展新坐标上的中世纪精神范本——《列那狐的故事》思想与艺术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9,共8页
法国中世纪出现的民间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信仰维系方式走向解体和理性维系方式开始出现的产物,其中体现着对人的智慧能力认识的深化。宗教文学所强调的人的精神的纯洁和信仰的虔诚,史诗强调的人的英雄主义,骑士文学强调的人的情... 法国中世纪出现的民间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信仰维系方式走向解体和理性维系方式开始出现的产物,其中体现着对人的智慧能力认识的深化。宗教文学所强调的人的精神的纯洁和信仰的虔诚,史诗强调的人的英雄主义,骑士文学强调的人的情感与市民文学所强调的人的智慧,其实表现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现,使中世纪欧洲对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那狐的故事》 人的智慧 新的审美观念
下载PDF
个体人格与人才聚合——论三国鼎立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余世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6-50,共5页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具有不同的个体人格 ,这种人格影响着他们身边人才的聚合离散。人才的因素是造成三因鼎立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因素与其他历史因素结成一种合力 ,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刘备 曹操 袁绍 孙权 三国 个体人格 政治格局 人才
下载PDF
忽必烈平大理国750年题说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玉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5,共3页
值忽必烈平大理国750周年,本文概说其重大史义三题:一是改变了汉武帝开创的云南郡县制衰亡的大趋势,使边疆云南最终统一于中国;二是创设了与多民族云南社会总体和谐的政治建制,尤以影响深远的土官制度为著;三是留下了民族精神与... 值忽必烈平大理国750周年,本文概说其重大史义三题:一是改变了汉武帝开创的云南郡县制衰亡的大趋势,使边疆云南最终统一于中国;二是创设了与多民族云南社会总体和谐的政治建制,尤以影响深远的土官制度为著;三是留下了民族精神与人类智慧和合的宝贵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 平大理国 统一 民族精神 人类智慧
下载PDF
人类智慧的三术划分
10
作者 赵怀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5-38,共4页
人类的智慧丰富多样,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技术智慧、艺术智慧和人术智慧。技术智慧是人类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制造工具进行物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艺术智慧是人类用假想和虚拟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演绎和超越;人术智慧是影响人群、把握... 人类的智慧丰富多样,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技术智慧、艺术智慧和人术智慧。技术智慧是人类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制造工具进行物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艺术智慧是人类用假想和虚拟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演绎和超越;人术智慧是影响人群、把握人生、征服人心的一种智慧。三种智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互渗互补。如果以一种智慧为主,兼具其他两种智慧,就能成就更为亮丽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智慧 技术智慧 艺术智慧 人术智慧
下载PDF
寓意深邃的英语典故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庆茂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6期414-418,共5页
典故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史料来看,英语修辞格典故或来源于寓言、神话、传说、圣经故事,或来... 典故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史料来看,英语修辞格典故或来源于寓言、神话、传说、圣经故事,或来源于历史重大事件,或来源于文学作品,因此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典故的深入研究和细致梳理,有助于对历史文化的探幽寻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典故 思想结晶 历史渊源 人类智慧
下载PDF
人生智慧的超越——《传道书》释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敦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传道书》作为圣经智慧文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所罗门智慧的解构特点。如果说《箴言》和《雅歌》结合神的启示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了普世的人生智慧,那么《传道书》则用神的启示智慧解构了人生智慧。《传道书》的主题是,质疑人生... 《传道书》作为圣经智慧文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所罗门智慧的解构特点。如果说《箴言》和《雅歌》结合神的启示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了普世的人生智慧,那么《传道书》则用神的启示智慧解构了人生智慧。《传道书》的主题是,质疑人生智慧和努力的价值,指出世界和历史都处于永恒循环之中,得出悲观、失望的结论。然而,它仍然坚持神的启示智慧高于外邦人的智慧,既认识到外邦人智慧必不可少,又意识到其有限性,从而达到了坚定以色列人的启示智慧和信念之目的,为新约时代彻底解构和完全超越外邦人智慧作了必要准备和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书 启示智慧 人生智慧
下载PDF
关于问鼎“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群舞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百跃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对于问鼎"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6部群舞,笔者从女群舞、男群舞、男女群舞3个维度进行解读,从而得出结论:女群舞《长长的辫子》问鼎说明对手仍然"病重";男群舞《生在火塘边》问鼎在于理念先... 对于问鼎"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6部群舞,笔者从女群舞、男群舞、男女群舞3个维度进行解读,从而得出结论:女群舞《长长的辫子》问鼎说明对手仍然"病重";男群舞《生在火塘边》问鼎在于理念先行;《爷爷们》问鼎彰显"人工智能";男女群舞《银塑》问鼎是对工匠精神的肯定;《长鼓行》问鼎是被蜡烛精神所感动;《阿嘎人》问鼎在于返璞归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匠精神 蜡烛精神 理念先行 中国舞蹈
原文传递
西藏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与人居智慧
14
作者 何一民 廖羽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37,127,共9页
早在上万年前藏族先民就不畏艰难险阻,在雪域高原进行各种活动,并寻觅适合人居的生态空间,建立了早期的聚落。生态居住环境的营造是藏民族人居智慧的重要体现,藏民族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藏民族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宗... 早在上万年前藏族先民就不畏艰难险阻,在雪域高原进行各种活动,并寻觅适合人居的生态空间,建立了早期的聚落。生态居住环境的营造是藏民族人居智慧的重要体现,藏民族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藏民族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宗旨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西藏早期先民对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临水而居与生态宜居空间的选择,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是西藏城市文明的发祥地,最早的部落和氏族所建立的小邦及早期城市就主要集中分布在该流域;二是依山而建与生态宜居空间的营建,藏族先民在城市聚落选址方面不仅重视宏观区位的选择,同时也高度重视微观地理空间的选择,充分考虑其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特别对气温、降水、季风等高原气候特点的考虑。因此可以说,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建筑理念和选址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选址 生态人居环境 绿色生态空间 人居智慧
下载PDF
伦理学与科学的分界与互动关联
15
作者 唐代兴 《阴山学刊》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提供认知自然和解释事物的自然知识、认知工具和思维方法。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关系为对象,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规律,为人成为人并伦理地生活提供治学、治事、治生的人性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与科... 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提供认知自然和解释事物的自然知识、认知工具和思维方法。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关系为对象,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规律,为人成为人并伦理地生活提供治学、治事、治生的人性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与科学的如上区别,决定了它仅具有科学性。伦理学的科学性主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它们在最终目标指涉上具有同构性;其次是它们都须以经验为起步;其三是科学的探索为伦理学提供新的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的进步为科学提供规范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伦理学 概念知识 人性智慧
下载PDF
抗拒绝望的另类选择——试析许地山小说人物塑造的别致笔触
16
作者 佘国秀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坛中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家,他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平凡、卑微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善良、仁厚,平静而坚忍,面对生存困境认命而执着,以精神信仰战胜现实阻隔,在命运限定的范围内,珍爱生命,体悟存在的终极价值,有向上的意...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坛中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家,他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平凡、卑微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善良、仁厚,平静而坚忍,面对生存困境认命而执着,以精神信仰战胜现实阻隔,在命运限定的范围内,珍爱生命,体悟存在的终极价值,有向上的意志,体现了深刻的人文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人物形象 精神信仰 巧合情节 人文智慧
下载PDF
司马迁论《孙子兵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名岗 《孙子研究》 2016年第5期44-51,共8页
司马迁不但写有《孙子吴起列传》,还在《律书》《留侯世家》《太史公自序》等篇章中论及《孙子兵法》。他认为《孙子兵法》等,"切近世,极人变",赞扬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以《孙子兵法》评价张良"无智名,... 司马迁不但写有《孙子吴起列传》,还在《律书》《留侯世家》《太史公自序》等篇章中论及《孙子兵法》。他认为《孙子兵法》等,"切近世,极人变",赞扬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以《孙子兵法》评价张良"无智名,无勇功";评价田单"奇正还相生",以战胜燕军,复齐国七十余城;以田单、韩信创造性地运用《孙子兵法》的事实告诉后人怎样运用《孙子兵法》;评价《孙子兵法》"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将其升华到了"道"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近世 极人变 无智名 无勇功 与道同符
下载PDF
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重塑--浙江古村落记忆在城市住区可持续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锋 唐洁 包伊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古村落与城市住区同属人居环境的范畴。浙江古村落作为先辈世代生存生活的历史记忆载体,其蕴含的人居智慧是先民环境意识与理想追求高度契合的场域营造艺术,外化为古村落空间和谐共生的整体意境:生态秩序自然之“合”,诗情画意身心之“... 古村落与城市住区同属人居环境的范畴。浙江古村落作为先辈世代生存生活的历史记忆载体,其蕴含的人居智慧是先民环境意识与理想追求高度契合的场域营造艺术,外化为古村落空间和谐共生的整体意境:生态秩序自然之“合”,诗情画意身心之“衡”,韵外之致文化之“和”,族群共鸣伦理之“续”。先民运用营造艺术实现诗意栖居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解答人居环境建设或更新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人文与社会问题。对于转型升级的浙江城市住区而言,可以通过营造“山水城林、乡韵绕城与生活叙事”等空间意境,重塑住区景观“自然共生、文脉延绵与伦理永续”的场所精神,从而为住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内核动力,使其走上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人居智慧 空间意境 场域营造艺术 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 浙江古村落
原文传递
晋系古建筑窑上建房营造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占雍 赵慧 王金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71-77,共7页
"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营造做法,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 "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营造做法,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其中,"窑上建房"的技术现象非常普遍,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窑上建房"技术历史悠久,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地方做法之一,坚固经济,因境而成,空间布局灵活,适应平地、山地等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蕴含深厚的人居智慧。明初创造的硬山顶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山西古建筑中。硬山顶采用墙体承重的砖木混合结构体系,其山墙可与筒拱的边墙上下对齐,而不做任何收分,为窑上建房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窑房同构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古建筑 窑房同构 窑上建房 营造技术 人居智慧
下载PDF
探求生命的本体与智慧——老子道论的人学意蕴
20
作者 朱晓鹏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1-34,共4页
老子道论的真正立足点和归宿点是对人生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以及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慕和追求 ,而不是单纯出于对宇宙自然的科学兴趣和对绝对实体的本体玄思。因而 ,老子的道论也是一种人学本体论。老子正是据此阐发了其复归于道... 老子道论的真正立足点和归宿点是对人生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以及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慕和追求 ,而不是单纯出于对宇宙自然的科学兴趣和对绝对实体的本体玄思。因而 ,老子的道论也是一种人学本体论。老子正是据此阐发了其复归于道的最高人生境界思想及一种“玄同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人学本体论 人生智慧 人学 人生境界 无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