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文学被儿童文学收编的合理性分析——动物文学谈片 被引量:3
1
作者 韦苇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科技文明突飞猛进背景下的动物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物文学被归属到儿童文学,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动物文学作品连幼童都可以阅读欣赏,对儿童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因此,本来并非儿童文学的动物文学在少年儿童中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动物... 科技文明突飞猛进背景下的动物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物文学被归属到儿童文学,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动物文学作品连幼童都可以阅读欣赏,对儿童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因此,本来并非儿童文学的动物文学在少年儿童中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教材,动物文学这个独立的文学品种于是被儿童文学所收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人文文学 动物文学 人与动物
下载PDF
五四“人间感”的发现——新感觉、情感世界与初期新文学主题、形态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先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105,124,共16页
五四时期,建造新的感觉世界与情感世界,即"人间感"塑造,成为现代人道主义"人的文学"运动的重要职责,也促成了初期新文学的主题与形态生成。"人的文学"家在人道主义启示下产生出新的世界感受,就是人类兄弟... 五四时期,建造新的感觉世界与情感世界,即"人间感"塑造,成为现代人道主义"人的文学"运动的重要职责,也促成了初期新文学的主题与形态生成。"人的文学"家在人道主义启示下产生出新的世界感受,就是人类兄弟间"爱"的联系:正面感受,除"神圣感"外,既有发现"人间"正当联系时的欣喜与紧张感,和与他人的胞与之情,又有发现人类一体的神秘联系的欢喜与惊异感等;负面感受,是当新文艺家面对漠视"人间"正当"爱"的联系的社会现象时,所产生的种种悲哀、无奈、激愤之感。"人的文学"家通过创作将新的感觉与情感固化为文学主题、形态。周作人是"人间感"发现及文学表现的核心作家,叶绍钧也从"生命哲学"出发表达出深刻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初期新文学 现代人道主义 人的文学 人间感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对“人的文学”的再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7,共8页
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根本主题就是“人的文学”,它高扬人的个性、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以及文学的启蒙价值,但是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命题,同样是百年中国文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文学”从未放弃中国文学几千年传统形成的文学... 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根本主题就是“人的文学”,它高扬人的个性、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以及文学的启蒙价值,但是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命题,同样是百年中国文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文学”从未放弃中国文学几千年传统形成的文学责任感与使命感;也从未脱离“人的文学”与时代文学的互动关系;更没有淡化“人的文学”与人类文学的本质关联。从五四新文学的兴起,到当下这场全球疫情的发生,都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学人性、时代性和人类性的互动互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时代文学 新文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隐逸”的一种限度——试论20世纪20-30年代周作人的“隐逸”转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席建彬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10,41,共5页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的文学重心从社会性的人生关怀转向了个体性的人生关怀,表现了浓重的隐逸气。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作家就离弃了现实和“人的文学”观念,他的所谓“隐逸”其实是在既有“人的文学”观念框...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的文学重心从社会性的人生关怀转向了个体性的人生关怀,表现了浓重的隐逸气。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作家就离弃了现实和“人的文学”观念,他的所谓“隐逸”其实是在既有“人的文学”观念框架内作出的一种调整,思想的实质倾向了“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仍沿续着“为人生”的文学轨道。这一变化的产生不仅和其“人的文学”观念的丰富性有关,还涉及到周作人现代和传统的二重人格以及这一时期社会境况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0年代 隐逸 人的文学 为人生
下载PDF
“人的文学”文学史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红妍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文学史观 文学史建构
下载PDF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宪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观。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化 人的文学 人民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四问题
7
作者 刘锋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出传统、成为话语主持、体现审美启蒙、遭遇威胁四个方面凸显了自身的基本性质、特点,极具重要性。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标志,并将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发展。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人的文学 现代性标志
下载PDF
“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诉求与差异——以周作人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8-92,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论发展史上,周作人是第一个提出"平民文学"的理论家,随着时间推移,"平民文学"逐渐转向具有政治色彩的"大众文艺"、"工农兵文艺"。重返"五四"新文学发生的现场,可知在追... 在中国现代文论发展史上,周作人是第一个提出"平民文学"的理论家,随着时间推移,"平民文学"逐渐转向具有政治色彩的"大众文艺"、"工农兵文艺"。重返"五四"新文学发生的现场,可知在追求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新文化阵营由最初共同对抗传统走向了分化,这一分化的原因一向被简单地归结为周作人背离了"平民文学"的初衷。实际上,通过考察新文化阵营对"平民文学"的诉求与差异,审视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思想脉络,可以发现,周作人始终在坚持具有"人的文学"核心思想的"平民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现代性 文学革命 平民文学 人的文学
下载PDF
五四时期“人的觉醒”与“人的文学”探析
9
作者 陈建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人的觉醒” “人的文学” 探析
下载PDF
论五四文学思想的转变及其内在矛盾——从“国民文学”到“人的文学”
10
作者 马俊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0,共10页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国民文学"观与梁启超相近,实质上仍然属于晚清思想启蒙的范畴。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才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真正起点。从陈独秀到周作人,最重要的转变是文学主体由抽象的"国民"...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国民文学"观与梁启超相近,实质上仍然属于晚清思想启蒙的范畴。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才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真正起点。从陈独秀到周作人,最重要的转变是文学主体由抽象的"国民"变成了具体的"个人",功能指向则从"立国"转向"立人"。周作人认为,人是个别的、特殊的、灵肉一致的存在,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和意义。"人的文学"是对晚清以来文学思想的超越,反拨是必要的,矫枉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社会却没有给它一个自我调整、纠偏补正的机会,反而将其逼进更加绝对化的思想危局。周作人后来的"落水",与之不无关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化解个人与国家的思想紧张,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普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国民文学 人的文学 陈独秀 周作人
下载PDF
周朴园形象:在“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之争中变迁——基于1936年“文化版”与1959年“戏剧二版”的比较
11
作者 何欢 刘聪 张皓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
《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曾有过多次不同程度的修改,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比较阅读1936年"文化版"和1959年"戏剧二版"的《雷雨》,可以发现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发生了改变,由复杂立体走向典型单一,这一人物所表现的... 《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曾有过多次不同程度的修改,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比较阅读1936年"文化版"和1959年"戏剧二版"的《雷雨》,可以发现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发生了改变,由复杂立体走向典型单一,这一人物所表现的侧重点也由反映复杂人性走向反映阶级特征。人物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是两大文学思潮的此消彼长在文学创作领域的体现。20世纪30年代的启蒙文学思潮,成就了"文化版"《雷雨》对人性的书写; 5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热情,则促成了"戏剧二版"《雷雨》从"人的文学"向"人民文学"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周朴园 人的文学 人民文学 文学思潮
原文传递
《讲话》的再审视:阻断“人的文学”,建构“人民文艺”
12
作者 高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12,共7页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人的文学” “人民文艺”
下载PDF
五四理想“人”的发现与初期新文学主题、形态的确立
13
作者 张先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5,共9页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q...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创作热潮。理想的"人"的发现包括四个层面,五四"人的文学"家均做出了新的文学表现:首先将人看作人,却又发现当今国人均非人道主义理想所要求之"人",不过,人道主义人性观认定"非人"皆可改造成为理想之"人",于是五四"人的文学"家着重表现了在人类爱的感召下个体精神"觉醒"的"爱的奇迹",鲁迅、周作人、叶绍钧、谢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均做出成功的文学表现,并创造出新的文学主题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新文学 现代人道主义 “人”的发现 人的文学 爱的奇迹
原文传递
周作人“灵肉一致”思想与英国诗人布莱克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61-67,共7页
周作人的人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仅引述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作为"灵肉一致观"的代表。通过研究,有以下发现和结论:首先,周作人虽最先接触到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 周作人的人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仅引述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作为"灵肉一致观"的代表。通过研究,有以下发现和结论:首先,周作人虽最先接触到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灵肉一致"的文学史观,但在《人的文学》中周却将厨川所推崇的"灵肉一致"的代表——"惠特曼"改换为"布莱克",此改动折射出灵肉问题上布莱克之于周作人的重要性;其次,周的"灵肉一致"思想更直接地受到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结婚》中《恶魔之声》的启发;再次,周对布莱克"灵肉一致"思想的接受,是建立在对其"神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的理解之上;最后,周也对布的灵肉思想进行了选择性的接受,即消除布氏思想中的神秘气,反增灵肉思想中的启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布莱克 灵肉一致 神人合一 《人的文学》
下载PDF
“文学的启蒙”与“人的文学”——从“人”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审美性文学的功利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中云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讦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启蒙 人的文学 审美 功利 周作人 沈从文 徐訐
下载PDF
1904年—1935年的语文教育变革与五四新文学的互动
16
作者 韩卫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1904年到1935年的语文教育变革与五四新文学关系密切。二者的互动体现于三个层面,一是现代语文教育变革之初即以"能自由发表思想"为目标,与五四"人的文学"理念相辅相成;二是语文教科书内容由文言向白话倾斜,新文学... 1904年到1935年的语文教育变革与五四新文学关系密切。二者的互动体现于三个层面,一是现代语文教育变革之初即以"能自由发表思想"为目标,与五四"人的文学"理念相辅相成;二是语文教科书内容由文言向白话倾斜,新文学作品大量入选,加快了新文学的普及进度,教科书可以视为新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最重要的选本;三是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视角,此为五四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落实。这一时期的经验规划、思路观点,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变革 五四新文学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人的文学
原文传递
新中国小说70年:从一种经典到另一种经典
17
作者 毕光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新中国70年的文学创作,对应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在前30年和后40年,存在不同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探索意向,但都显示了社会主义体制下文学生产的活力,文学创作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其标志是产生... 新中国70年的文学创作,对应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在前30年和后40年,存在不同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探索意向,但都显示了社会主义体制下文学生产的活力,文学创作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其标志是产生了带有不同时代文化特色的经典作品。仅以小说为例,前30年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后40年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作品为标志,有一大批长中短篇小说跨入了经典的行列。盘点这70年的共和国文学经典,对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文学生产机制的独特性、变革过程及其不同的文化效应,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新中国70年 小说创作 红色经典 人的文学
下载PDF
启蒙文学思想的建构与影响——重读《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18
作者 刘人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中西文化碰撞的"五四"启蒙思想是现代文学思想的开端。"人的文学"和"为人生"是启蒙思想的两个要素。这两种现代文学观念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文学革命的先驱,他们将二者以文学史的方式确认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西文化碰撞的"五四"启蒙思想是现代文学思想的开端。"人的文学"和"为人生"是启蒙思想的两个要素。这两种现代文学观念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文学革命的先驱,他们将二者以文学史的方式确认在《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中。载于《大系》中的启蒙思想于当今文学仍有不可言弃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思想 中国新文学大系 人的文学
下载PDF
周作人:迎回“文以载道”的路径、新释与人学特色
19
作者 李美萍 刘锋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1940年代,周作人肯定"文以载道",体现了对时代发展的积极看法,是运用现代个人主义理论、从"生生"角度重新阐释儒家思想的结果。当其将"文以载道"释为"为人生的艺术"时,实现了"人的文学&qu... 1940年代,周作人肯定"文以载道",体现了对时代发展的积极看法,是运用现代个人主义理论、从"生生"角度重新阐释儒家思想的结果。当其将"文以载道"释为"为人生的艺术"时,实现了"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统一,建立了个体化的"文以载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文以载道 为人生艺术 人的文学 人民文学
下载PDF
从海男的《裸露》看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困惑
20
作者 吴芸芳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入九十年代后经历了一次发展的高潮阶段。但是仍然是倍受评论界和男性话语中心的非议和抵制。文章通过海男的小说《裸露》来探讨当代女性写作的困惑,从裸露的出发点、男性对裸露的摧毁以及裸露的终点三个方面来探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入九十年代后经历了一次发展的高潮阶段。但是仍然是倍受评论界和男性话语中心的非议和抵制。文章通过海男的小说《裸露》来探讨当代女性写作的困惑,从裸露的出发点、男性对裸露的摧毁以及裸露的终点三个方面来探究女性写作遭遇尴尬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一条"人的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裸露 困惑 人的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