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自由度坐姿人体上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鄂 许林安 +1 位作者 刘中华 李晓玲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9,共6页
针对动态环境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分析的需要,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坐姿人体上体系统4自由度的垂直振动模型,并推导了描述人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种响应的STH,DPM,AM理论表达式.依据已有的人体振动试验数据,运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振... 针对动态环境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分析的需要,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坐姿人体上体系统4自由度的垂直振动模型,并推导了描述人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种响应的STH,DPM,AM理论表达式.依据已有的人体振动试验数据,运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振动模型的动力学参数识别,并将所识别出的参数进行人体振动特性计算.验证研究表明,所计算出的人体振动特性数据与人体振动特性测试数据有较高的吻合度.以汽车人机界面设计为实例,通过模型研究了人-车(人-椅)系统人体和座椅的振动特征.所得结果对合理选取汽车座椅参数,提高汽车人机界面设计的宜人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 人体模型 多体动力学 参数识别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人体振动响应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戴诗亮 沈成武 +1 位作者 沈延春 汪芳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87-92,共6页
要对振动环境中的人体进行保护,必须研究人体振动特性。人体全身振动共振频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对不同身高h、体重w及不同振级a下坐姿人体全身振动的第1阶共振频率f进行了测量,获得了39组数据。利用三层人工神经网络... 要对振动环境中的人体进行保护,必须研究人体振动特性。人体全身振动共振频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对不同身高h、体重w及不同振级a下坐姿人体全身振动的第1阶共振频率f进行了测量,获得了39组数据。利用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排除了个体差异,寻找出h,w及a与f的普遍映射关系,从而可以根据h,w及a预测呈非线性关系的f值,对人机工程学设计及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人体振动 共振频率 人机工程 振动环境
原文传递
坐姿人体垂向振动特性及其三自由度模型参数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之超 高江华 何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为了更为准确地理解坐姿中国人体垂向振动特性,采用宽带随机白噪声信号对28名志愿者进行了多种激励水平下的坐姿垂向振动测试,得到了视在质量数据.应用ISO5982-2001推荐的三自由度模型,依据视在质量的幅频和相频信息定义误差函数,通过... 为了更为准确地理解坐姿中国人体垂向振动特性,采用宽带随机白噪声信号对28名志愿者进行了多种激励水平下的坐姿垂向振动测试,得到了视在质量数据.应用ISO5982-2001推荐的三自由度模型,依据视在质量的幅频和相频信息定义误差函数,通过优化识别出全部志愿者的模型参数.对每个志愿者,模型给出的视在质量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通过质量归一化平均处理,得到了不同激励水平下的模型参数,以描述相应年龄段标准中国人体坐姿垂向振动特性.研究显示,坐姿人体垂向振动响应存在两阶固有频率,二者平均值随激励水平的不同分别在4.31~5.57Hz与9.34~12.1 Hz变化;识别建立的三自由度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坐姿人体垂向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姿人体 垂向振动 视在质量 生物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人体全身振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志飞 徐中明 +2 位作者 贺岩松 汪先国 谢德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阐述了BS 6841-1987、ISO 2631-1997、吸收功率法这几个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全身振动评价方法。分析国际上振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国际上对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研究,表明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十分复杂,频率加权系数与人体姿势、体重、振动... 阐述了BS 6841-1987、ISO 2631-1997、吸收功率法这几个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全身振动评价方法。分析国际上振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国际上对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研究,表明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十分复杂,频率加权系数与人体姿势、体重、振动幅值等因素有关,寻找更科学的振动评价方法是全身振动评价研究的方向。结合国内振动评价的现状,指出应尽快依据国际标准修订国家标准,并开展振动评价的基础工作,以制定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振动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人体 全身振动 测量 评价 人机工程学
下载PDF
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人体振动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济民 胡用生 陆正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80,共5页
在人体振动模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人体轨道车辆运动方程。利用来自二系悬挂的冲击输入以及来自轨道的随机干扰输入,研究在车体上以及人体头部和内脏引起的响应。结果表明:人体的振动与车体的振动有较大的差异,横向人体振动较大,垂向人... 在人体振动模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人体轨道车辆运动方程。利用来自二系悬挂的冲击输入以及来自轨道的随机干扰输入,研究在车体上以及人体头部和内脏引起的响应。结果表明:人体的振动与车体的振动有较大的差异,横向人体振动较大,垂向人体振动较小;人体头部的横向振动较内脏的振动大,垂向头部振动较内脏的振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人体振动 模型特征 仿真
下载PDF
动态环境人-车系统的人体振动特性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鄂 刘明利 +2 位作者 邵晓春 单军勇 王东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6-171,181,共7页
针对动态环境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分析需要,应用人体动力学建模与人体振动实验相结合方法进行动态环境人-机系统的人体振动特性研究与仿真分析.依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人-车系统五自由度(5-DOF)坐姿人体全身垂直振动模型,经... 针对动态环境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分析需要,应用人体动力学建模与人体振动实验相结合方法进行动态环境人-机系统的人体振动特性研究与仿真分析.依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人-车系统五自由度(5-DOF)坐姿人体全身垂直振动模型,经人体振动实验得到坐姿人体的传递函数曲线,采用参数识别方法获得人体的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Bode对人体振动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到了人体各部分的振动特性.用ADAMS/Vibration软件系统进行人体振动仿真试验,验证了5-DOF人体振动模型的人体振动特性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分析人-车系统的人体动力响应有着重要价值,可为动态环境机械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对客观评价人体坐姿的舒适性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环境 人-机系统 人体模型 参数识别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一种建立人体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贤坤 徐铭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209-212,共4页
视人体为非均质非均弹性模量的时不变连续体,提出了一种建立特定姿态人体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的新方法。作为例证,将立姿人体离散化为16个生理环节,并建立了16个自由度、无阻尼线性集中参数的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物理参数的计算... 视人体为非均质非均弹性模量的时不变连续体,提出了一种建立特定姿态人体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的新方法。作为例证,将立姿人体离散化为16个生理环节,并建立了16个自由度、无阻尼线性集中参数的振动生物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物理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算例。得到的16个立姿人体固有频率和立姿人体下肢环节的等效刚度值与前人的实验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建模 人体振动 多体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垂向振动下坐姿人体局部频率敏感特性研究
8
作者 林杰威 李蒙 +2 位作者 郭智 林泽峰 张俊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8,共7页
为了研究振动频率对坐姿人体局部舒适性的影响,开展了人体最不适部位主观评价测试,依据主观评价结果构建了振动频率-人体部位舒适感的层次树,定量分析了定义于3.15~31.50 Hz范围内各个三分之一倍频程中心频率的振动激励对于局部不适感... 为了研究振动频率对坐姿人体局部舒适性的影响,开展了人体最不适部位主观评价测试,依据主观评价结果构建了振动频率-人体部位舒适感的层次树,定量分析了定义于3.15~31.50 Hz范围内各个三分之一倍频程中心频率的振动激励对于局部不适感的贡献.随后进行了全身振动下人椅界面-人体局部传递率测试,关注传递率的频率峰值与局部不适感敏感频率的对应关系.在不同振动强度下拟合多个局部的振动不适感与全身不适感的数学关系,得到各局部不适感对全身不适感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全身振动下,坐姿人体“最不适”部位受振动频率影响显著,且这种频率敏感特性对振动强度不敏感.31.50 Hz以下振动造成的不适感主要集中在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对10.00~25.00 Hz的振动具有更明显的不适感,胸部和腹部分别对3.15~5.00 Hz和5.00~8.00 Hz的振动更敏感.即使人体各部位敏感频率不同,但都与座椅至该部位的传递率峰值频率接近,这表明了人体局部主客观响应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分别适用于头部、胸部和腹部的频率权重.输入人体的振动激励经该计权处理后可反映坐姿人体垂向振动下的局部舒适度水平,从而为舒适性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局部振动 坐姿人体 振动不适感 传递率 频率计权
下载PDF
爆破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燕永峰 陈士海 +2 位作者 张秋华 张现坤 戚桂峰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1,共4页
借助IIR数字滤波器及当前与振动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建立了一套爆破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并结合青岛LPG地下储库爆破工程投诉案例,对其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做了阐述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此评价方法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状况基本吻合;同时发... 借助IIR数字滤波器及当前与振动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建立了一套爆破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并结合青岛LPG地下储库爆破工程投诉案例,对其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做了阐述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此评价方法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状况基本吻合;同时发现即使是一次较小的、不足以引起居民建筑发生损伤的爆破振动,也可能会引起居民的抱怨、甚至投诉。因此,建议在爆破设计时在保证施工正常、安全的前提下,要兼顾振动舒适性方面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振动响应 人体反应 振动剂量 舒适性 评价
下载PDF
救护车平顺性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建城 李若新 +1 位作者 徐新喜 马春丽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59,共4页
综合分析救护车平顺性的研究概况 ,其中包括卧位人体受振舒适性的评价 ,振动对卧位乘员生理指标测量的影响 ,卧位人体的振动模型及救护车平顺性的改进等。同时提出了救护车平顺性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项目。
关键词 救护车 振动 人体响应 平振性
下载PDF
三轴振动激励下悬挂座椅垂向传递率试验研究
11
作者 尹玮倓 邱毅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针对三轴激励下无源空气弹簧悬挂座椅垂向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垂向激励幅值设置为0.25 m/s^(2)r.m.s.、0.5 m/s^(2)r.m.s.或1.0 m/s^(2)r.m.s.,纵向和横向激励幅值同为0 m/s^(2)r.m.s.、0.5 m/s^(2)r.m.s.或1.0 m/s^(2)r.... 针对三轴激励下无源空气弹簧悬挂座椅垂向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垂向激励幅值设置为0.25 m/s^(2)r.m.s.、0.5 m/s^(2)r.m.s.或1.0 m/s^(2)r.m.s.,纵向和横向激励幅值同为0 m/s^(2)r.m.s.、0.5 m/s^(2)r.m.s.或1.0 m/s^(2)r.m.s.;座椅靠背倾角设置为0°、10°或20°。研究表明,垂向和水平方向振动激励幅值的增加均引起悬挂座椅传递率共振频率的降低,并影响座椅有效幅值传递率;在较小幅值(0.25 m/s^(2)r.m.s.)的垂向振动激励下,靠背倾角对该共振频率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垂向和水平振动幅值对座椅传递率的影响存在轴间耦合效应,当垂向振动的幅值增大时,水平振动幅值从0.25 m/s^(2)r.m.s.增大到1.0 m/s^(2)r.m.s.所造成的传递率峰值的变化程度将减小,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工程 全身振动 多轴振动 悬挂座椅 靠背倾角 座椅传递率
下载PDF
仰卧人体在三轴单向全身振动激励下的振动传递特性
12
作者 陈晨旭 邱毅 +1 位作者 刘迟 郑旭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研究了人体仰卧姿态下,振动的幅值大小和输入方向对人体头部和胸部振动传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频率范围为0.5~20 Hz,振动幅值为0.2~0.8 m/s^(2)r.m.s.的纵向、横向和垂直单轴随机振动激励,测量了12名男性被试者自振源至头部和胸部的振... 研究了人体仰卧姿态下,振动的幅值大小和输入方向对人体头部和胸部振动传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频率范围为0.5~20 Hz,振动幅值为0.2~0.8 m/s^(2)r.m.s.的纵向、横向和垂直单轴随机振动激励,测量了12名男性被试者自振源至头部和胸部的振动传递特性。结果表明,人体头部和胸部振动传递率的共振频率在纵向方向上大约为4 Hz,在横向方向上大约为2.4 Hz,而在垂直方向上头部和胸部传递率的共振频率并不相同。在纵向激励下,仰卧人体各部位振动传递率随振幅变化而表现出的非线性特征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人体 全身振动 传递率 非线性
下载PDF
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群生 房立新 刘训忠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13,共5页
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虽不像坐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公共汽车(特别是我国的公共汽车)上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国际上已有的模型参数不适合我国人体的情况,因而研究了适合中国人体情况的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并分析... 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虽不像坐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公共汽车(特别是我国的公共汽车)上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国际上已有的模型参数不适合我国人体的情况,因而研究了适合中国人体情况的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并分析了性别、身高、体重等对人体模态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立式 振动 模型 汽车
下载PDF
人体姿态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志昊 寇琛 +1 位作者 刘召朋 李晓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8-63,共6页
为明确静态人体与轻柔结构之间的竖向相互作用规律,以自主设计制作的简支人行桥模型(基频3.67 Hz、净跨11.80 m)为试验平台,测试了单人人体静立、下蹲与静坐三种姿态及等重质量块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典型文... 为明确静态人体与轻柔结构之间的竖向相互作用规律,以自主设计制作的简支人行桥模型(基频3.67 Hz、净跨11.80 m)为试验平台,测试了单人人体静立、下蹲与静坐三种姿态及等重质量块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典型文献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归纳总结。试验结果表明:人体静立、静坐姿态均会降低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而人体下蹲姿态将提高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其中人体静坐姿态对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影响程度最大;三种人体姿态均能提高结构一阶竖向模态阻尼比,其中人体静坐姿态提升效应最为显著;采用等重质量块模拟人体,与人体不同姿态对结构振动频率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但无法有效地模拟结构模态阻尼比的变化。综合比较两种结果可知:导致不同文献中人体姿态对结构竖向振动频率与模态阻尼比的影响结果存在离散性的最主要因素为人-结构质量比,其次为人-结构频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人体姿态 振动频率 模态阻尼比
下载PDF
汽车人椅系统振动特性与体压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琼 李仕生 张志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3,共6页
结合实车振动舒适性试验与体压分布试验,研究了汽车行驶动态工况下人椅系统的振动特性与体压分布特性。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人体头部、背部、臀部及坐椅底板等部位的振动,试验表明人体承受靠背纵向、坐垫垂向的振动较大;通过人椅系... 结合实车振动舒适性试验与体压分布试验,研究了汽车行驶动态工况下人椅系统的振动特性与体压分布特性。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人体头部、背部、臀部及坐椅底板等部位的振动,试验表明人体承受靠背纵向、坐垫垂向的振动较大;通过人椅系统传递特性分析,可知人体头部主要运动发生在XZ平面,且研究人椅系统振动舒适性时,除考虑坐垫振动外,靠背纵向、头部垂向振动不容忽略。采用电容式压力分布传感器Xsensor测量了人椅接触界面靠背、坐垫体压分布,人椅系统静态体压统计分析表明靠背、坐垫分别承载了人体17.67%,67.65%的质量;汽车行驶工况纵向压力中心坐标在持续坐姿下,靠背、坐垫分别向下、向前滑动,动态体压参数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呈良好正相关,表明汽车行驶工况下动态体压参数能够综合反映人椅系统的振动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人椅系统 传递函数 体压分布 振动舒适性
下载PDF
卧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景工 牛福 +1 位作者 祁建城 李若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建立卧姿人体头部、胸部和腹部垂直振动模型。方法被试者 1 2名 ,年龄 2 4~ 5 6岁 ,采用频率2~ 35Hz的白噪声激励 ,根据卧姿被试者头、胸、腹部的加速度阻抗特性曲线 ,得到卧姿人体头部垂直振动模型 ,拟合出腹部和胸部的垂直振动... 目的建立卧姿人体头部、胸部和腹部垂直振动模型。方法被试者 1 2名 ,年龄 2 4~ 5 6岁 ,采用频率2~ 35Hz的白噪声激励 ,根据卧姿被试者头、胸、腹部的加速度阻抗特性曲线 ,得到卧姿人体头部垂直振动模型 ,拟合出腹部和胸部的垂直振动模型。结果头部可认为是刚体 ,腹部和胸部模型为三自由度。结论卧姿人体垂直振动机械阻抗可线性表示且具有确定性 ,对卧姿人体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建立垂直振动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姿人体 垂直振动 模型
下载PDF
中高频大振幅垂向振动下的坐姿人体7自由度建模及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世豪 黄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3期7-13,57,共8页
建立合适的人体振动模型,预测人体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的动力学响应和各部位振动的传递性,能够对建筑和交通工具内部的振动控制起到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垂直振动下的人体多自由度模型都是针对较低频率(<20Hz)和较小幅度(<1.5... 建立合适的人体振动模型,预测人体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的动力学响应和各部位振动的传递性,能够对建筑和交通工具内部的振动控制起到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垂直振动下的人体多自由度模型都是针对较低频率(<20Hz)和较小幅度(<1.5 ms-2)的振动环境,未必适用于较高频率(>20 Hz)和较大幅度(>1.5 ms-2)的垂向振动环境。为了准确地预测坐姿人体对中高频、大振幅垂向振动的动力学响应,建立垂向振动下坐姿人体的7自由度修正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25名志愿者在4种不同加速度幅值(1.0 m/s2、1.5 m/s2、2.0 m/s2、2.5 m/s2)的宽带随机(2~100 Hz)垂向振动下的视在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ISO标准规定的3自由度模型,所提出的7自由度修正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坐姿人体对大振幅垂向振动的动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人体 垂向振动 生物动力学 视在质量
下载PDF
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频率计权曲线(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绍平 李盈忠 +1 位作者 韩宜保 肖艳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获取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的频率计权曲线。方法被试者为 1 0名男性青年 ,身体健康。实验采用对偶法。标准激励为频率 8Hz、加速度 1 .0m/s2 的正弦振动 ,实验激励也是正弦振动 ,频率为 4~ 80Hz,共 1 4种。被试者自然放松地坐... 目的获取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的频率计权曲线。方法被试者为 1 0名男性青年 ,身体健康。实验采用对偶法。标准激励为频率 8Hz、加速度 1 .0m/s2 的正弦振动 ,实验激励也是正弦振动 ,频率为 4~ 80Hz,共 1 4种。被试者自然放松地坐在实验座椅上 ,座椅刚性地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被试者首先承受标准激励 ,获得一个振动感觉 ,然后承受实验激励 ,用信号调节与切换装置调节其强度 ,直到获得与标准激励相同的振动感觉为止。再用振动信号记录系统记录此时实验激励的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将记录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拟合成振动频率计权曲线。结果所得到的振动频率计权在 1 6~ 80Hz显著地大于ISO 2 631 - 1相应的频率计权 (P <0 .0 0 5) ,在其它频率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坐姿中国男性青年对 1 6~ 80Hz的Z轴振动比ISO 2 631 - 1规定的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应激 人体坐姿 Z轴振动 频率计权曲线
下载PDF
坐姿下人体振动特性建模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菲菲 李建平 +2 位作者 陈国强 罗斯特 李增勇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7,113,共6页
为客观评价垂直振动条件下人体生物力学响应,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七自由度无靠背坐姿下人体振动模型。根据不同频率下人体振动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参数识别法以及加权计算得到人体动力学参数,根据识别出的参数进行人体振动特性分... 为客观评价垂直振动条件下人体生物力学响应,依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七自由度无靠背坐姿下人体振动模型。根据不同频率下人体振动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参数识别法以及加权计算得到人体动力学参数,根据识别出的参数进行人体振动特性分析,得到了特定频率下人体头部振动加速度响应特性。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无创检测脑部组织血氧参量,分析了不同频率下血氧参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动态环境下人机界面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对于客观评价人体坐姿舒适性,提高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宜人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七自由度模型 系统辨识 血氧参量
原文传递
Vertic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ted human bodies and a biodynamic model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被引量:3
20
作者 GAO JiangHua HOU ZhiChao +1 位作者 HE Le XIA QunS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0期2776-2784,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eated human body is critical for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ide comfort of various passenger vehicles. There have been very little publications about the vibration... Understand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eated human body is critical for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ide comfort of various passenger vehicles. There have been very little publications about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eated Chinese human body. By using wide-band white noise excitations and a homemade seat sensor, vertical vibr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28 volunteers. Apparent masse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volunteer at a frequency range of 1-20 Hz for various excitation le-vels. A biodynamic model, which has two degrees of freedom in parallel and includes a frame mass, was chosen to describe the vertic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ted human body.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a Gauss-Newton method with an error function defined in terms of both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the apparent mass against frequency. Based on the averaged data of the mass-normalized apparent mass from experiments, the model parameters and corresponding mod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seated Chinese people at ages of 20-25 with standard weight. The apparent masses predicted by the biodynamic model with identified parameters agree very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volunteer’s height and weight on the model parameters for a seated human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ted human body vertical vibration apparent mass biodynamic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