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孙关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文章从甲骨文、二十五史、十三经、古医书、笔记和杂录、地方志、类书中,获取了中国历史大疫385条(公元前13世纪至1911年)。进而,对385条疫情的烈度进行定量分级,分析中国历史大疫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见解:在历史... 文章从甲骨文、二十五史、十三经、古医书、笔记和杂录、地方志、类书中,获取了中国历史大疫385条(公元前13世纪至1911年)。进而,对385条疫情的烈度进行定量分级,分析中国历史大疫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见解: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公元2~3世纪、16~19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10多种灾害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大疫 时空分布 灾害链
下载PDF
临近历史保护建筑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653-1659,共7页
介绍了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对变形的控制要求,以及深基坑围护设计中如何根据变形控制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以上海半岛酒店工程为例,根据以上技术重点,同时根据时空效应理论,采取分期施工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依... 介绍了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对变形的控制要求,以及深基坑围护设计中如何根据变形控制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以上海半岛酒店工程为例,根据以上技术重点,同时根据时空效应理论,采取分期施工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基坑信息化施工的监测数据进行施工过程控制,较成功的实现了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该工程的实践,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保护建筑 深基坑 时空效应 分期施工 障碍物清理 施工过程控制
下载PDF
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综合区划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庆丰 游珍 徐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1期84-88,共5页
依据文献 [1],选取地震、水灾、雹灾和旱灾四种主要灾害为研究对象 ,采用集中度、集中期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对 145 0~ 1949年 5 0 0年间贵州自然灾害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 ,揭示了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 依据文献 [1],选取地震、水灾、雹灾和旱灾四种主要灾害为研究对象 ,采用集中度、集中期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对 145 0~ 1949年 5 0 0年间贵州自然灾害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 ,揭示了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工农业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贵州自然灾害的综合区划工作 ,旨在为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灾害环境背景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然灾害 时空分布 综合区划 贵州 地震 火灾 雹灾 旱灾
下载PDF
从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的跨越——北京文化地图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祖群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典型城市的历史地图绘制情况,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和学术原理。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的时空脉络铭刻出来,呈现城市内在生命发展历史和空间立体展现历程,从历史地图到文化地图显示了... 通过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典型城市的历史地图绘制情况,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和学术原理。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的时空脉络铭刻出来,呈现城市内在生命发展历史和空间立体展现历程,从历史地图到文化地图显示了地理和地理结合的跨越式进步。北京文化地图绘制不仅以欧美历史地理为学理基础,更融合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成果;不仅剖析了城市横断面人地关系,更分析了纵剖面的历程与时空交错。总结认为,北京文化地图的绘制是以多学科理论作支撑,有望出产标志性的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是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机构实施大兵团作战,合力进行学术攻关;是实现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北京文化地图将承载更多的科普、教育、研究、企业、咨询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图 城市文化地图 历史地理学 时空进程
下载PDF
历史意识的蕴涵及其文学存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春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1-79,共9页
过于沉重的现实负荷,无疑会妨害文学艺术审美性的生成。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文学卸除现实功利的羁绊重获自身时,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一不留神坠陷纵情狂欢的世俗泥沼。文学对历史的遗忘和嘲弄,对经典的解构和颠覆,以及对现实... 过于沉重的现实负荷,无疑会妨害文学艺术审美性的生成。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文学卸除现实功利的羁绊重获自身时,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一不留神坠陷纵情狂欢的世俗泥沼。文学对历史的遗忘和嘲弄,对经典的解构和颠覆,以及对现实人生的不再担当与承诺,使得文学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时代,研究文学的历史意识问题,吁请人们心怀忧患和忏悔意识,身负历史重任,不断探求超越,是文学创作及其研究者不能回避的历史使命。历史意识是人对历史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的累积与凝结,是人能够跨越特定时空观照社会与生活,探索人生和世界,审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观念和思维方法。在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中,无论是崇仰既往历史与文化传统;讲求客观,揭示历史活动的真实风貌;回溯过去、探察现实和筹划未来;还是时空穿越的开放意识;对人生和历史的悲情抒写;伤时感世、心系天下的忧患情怀;以及主体在突破、探求和审己中的反思意识与超越精神,都是其历史意识的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历史意识 时空超越意识 悲情意识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三个时空世界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雪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大师和马格丽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作家以艺术之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源于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的奇异的魔鬼世界,作为连接历史和现实的一道桥梁。耶稣与彼拉多是天堂的代表,魔鬼沃兰德及其随从是地狱的代表... 《大师和马格丽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作家以艺术之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源于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的奇异的魔鬼世界,作为连接历史和现实的一道桥梁。耶稣与彼拉多是天堂的代表,魔鬼沃兰德及其随从是地狱的代表,而大师和玛格丽特及莫斯科的居民是人间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大师玛格丽特 历史时空 神话时空 现实时空
下载PDF
Museum architecture as spatial storytelling of historical time: Manifesting a primary example of Jewish space in Yad Vashem Holocaust History Museum 被引量:2
7
作者 Fangqing L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7年第4期442-455,共14页
Museums commonly adopt storytelling in their interpretive framework by use of audiovisual techniques to convey the meanings contained within artifacts. In addition to audiovisual medi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Museums commonly adopt storytelling in their interpretive framework by use of audiovisual techniques to convey the meanings contained within artifacts. In addition to audiovisual medi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dea that museum architecture itself can also be re,larded as a medium of spatial storytelling, specifically of historical time, which is manifested spatially and cognitively for museum visitors. The Yad Vashem Holocaust History Museum (YVHHM) in Jerusalem is considered a spatial storytelling tool that successfully establishes an architectural dimension and thus displays, reveals, and interprets historical time during the Holocaus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drawn from a case study of YVHHM and consis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chotarship in museum studies about artifacts and exhibition techniques of storytelling.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landscape of YVHHM create a primary example of Jewish space and its specific engaeements with historical time by use of spatial layout and circulation, spatial form and symbolization, and spatial qualities of lighting and material. These components construct a tangjble, sacred, and cultural artifact; such artifact inherits, preserves, and records Yad Vashem, Modern Jerusalem, and the Nation of Israel and is an ide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home" for Jewish people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eum architecture Spatiat storytelling historical time Yad Vashem Holocausthistory Museum Jewish space
原文传递
时空、史料与史观——伍连德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贤强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1期69-83,287-288,共16页
伍连德生于南洋槟榔屿的一个华侨家庭,从小在当地受英文教育,后留学英国,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8年应聘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1911年间他奉命领导医疗防疫团队成功扑灭了东北大瘟疫。清朝被推翻后,他先后担任... 伍连德生于南洋槟榔屿的一个华侨家庭,从小在当地受英文教育,后留学英国,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8年应聘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1911年间他奉命领导医疗防疫团队成功扑灭了东北大瘟疫。清朝被推翻后,他先后担任多位民国领袖的特医;也先后在民初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出任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处长、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处长等职。他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二十几所医院和医学机构,被誉为'近代中国医学先驱'。以上所述,只是伍连德在中国的三十年(1908—1937)的人生高峰期。他人生的前期(1879—1907)则是在南洋和欧洲度过,人生的后期(1938—1960)也在南洋度过。他在南洋活跃于各项事业,被尊称为'海峡华人三杰'之一。本文将从时间和时代(从晚清到当代)以及空间和地域(东南亚和中国)纵横交错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理解这位历史人物,并将以当事人的回忆和同时代人的记录,以及后人的论述和历史记忆来讨论史料和史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连德 中国 南洋 史料 史观 时空
原文传递
历史社会学的知识来源与历史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台辉 《中国政治学》 2020年第4期17-22,117-118,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反思历史社会学知识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寻找历史社会学家群像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科学研究历史转向趋势下历史政治学的发展方向做出讨论。
关键词 历史社会学 历史政治学 时间 空间
原文传递
宁夏引黄古灌区古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薇 冯柯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溉区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水利历史发展、开发、制度等,对于具体历史时期的古渠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问题的研究不足。该文从历史学、遗产学、建筑学角度出发,在考古文献、地方志、调研资料等基础上,利用图式分析、表格法... 针对宁夏引黄灌溉区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水利历史发展、开发、制度等,对于具体历史时期的古渠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问题的研究不足。该文从历史学、遗产学、建筑学角度出发,在考古文献、地方志、调研资料等基础上,利用图式分析、表格法、统计法等详细剖析宁夏古渠的时代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溉区 宁夏古渠 历史分布 空间分布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异质时空下俄文档案汉译之语境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娟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3期68-76,共9页
语境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源,档案翻译的独特性要求翻译主体应具备敏锐的文本考辨能力和语境意识,在语境机制作用下,跨越异质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历史语境和翻译语境在翻译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语境的解释与滤补功能,挖掘档案史... 语境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源,档案翻译的独特性要求翻译主体应具备敏锐的文本考辨能力和语境意识,在语境机制作用下,跨越异质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历史语境和翻译语境在翻译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语境的解释与滤补功能,挖掘档案史料中被遗漏的潜在信息。本文旨在为档案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时空 俄文档案 翻译语境 历史语境
下载PDF
历史文献纪录片的时空叙事策略——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肇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以一种错时状态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追述。错时与追述是文本时空的构造与转换的重要叙事策略。历史文献纪录片所涉及的时空可分为历史时空和文本时空:历史时空为事件原本发生的自然时空,文本时空是历史时空的传达方式...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以一种错时状态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追述。错时与追述是文本时空的构造与转换的重要叙事策略。历史文献纪录片所涉及的时空可分为历史时空和文本时空:历史时空为事件原本发生的自然时空,文本时空是历史时空的传达方式。历史时空和文本时空的构造与转换,包括事后追述、等时叙述、插入叙述、实存空间、空间再造、空间构成等,即构成纪录片的时空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纪录片 叙事策略 时空转换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德芳 《成才之路》 2022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即以史论结合论证“唯物史观”、以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即以史论结合论证“唯物史观”、以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读物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主题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史料搜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结合 家国情怀
下载PDF
《暴风雨》中的时间和空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朝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情时间深受犹太—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时机观念的影响。而在历史时间与永恒时间两个层面上,该剧的剧情时间与基督教时间观都是相似的,时间对于《暴风雨》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除此,空间也是表现该剧本主题的一个不... 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情时间深受犹太—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时机观念的影响。而在历史时间与永恒时间两个层面上,该剧的剧情时间与基督教时间观都是相似的,时间对于《暴风雨》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除此,空间也是表现该剧本主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 历史时间 永恒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梦的境象——架空历史小说时空分析
15
作者 喻晓薇 赵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9-92,共4页
架空历史小说,是当下网络文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类型。架空历史小说塑造出时空境象具有强烈的梦幻色彩。这里的时空是文本写作所借助的一个便于表情达意的时空环境,融合了作者内心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欲求,融入当代人的观念和想象,消... 架空历史小说,是当下网络文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类型。架空历史小说塑造出时空境象具有强烈的梦幻色彩。这里的时空是文本写作所借助的一个便于表情达意的时空环境,融合了作者内心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欲求,融入当代人的观念和想象,消解了历史的沉重感,是现代人梦境的一种综合体现。总的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中所构造的时空大致可分为三类: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时空,完全虚拟的时空,以及不同性质时空之间的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时空 虚拟时空 穿越
下载PDF
“时间的空间化”:青年卢卡奇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兰 《理论界》 2021年第9期37-43,共7页
在青年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普遍化使“质”被“量”化,时间因此失去了它的质的、流动的和可变的性质,凝固成无限进展的物理空间。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实是“时间的空间化”的形成基础,直观态度是物化空间的思维方式,实证主... 在青年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普遍化使“质”被“量”化,时间因此失去了它的质的、流动的和可变的性质,凝固成无限进展的物理空间。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实是“时间的空间化”的形成基础,直观态度是物化空间的思维方式,实证主义科学和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论上的表现,庸俗马克思主义使革命实践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性作辩护。青年卢卡奇认为,历史时间是物化空间的真理,必须现实地打破物化空间的桎梏,才能恢复生成性的历史时间,无产阶级正是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时间的空间化”是青年卢卡奇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一部分,他立足新的历史情境进行的理论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对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 物化空间 直观 阶级意识
原文传递
语言时空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时间和空间是文化构建,在实践中相互交融,不能脱离人们具体的社会活动。
关键词 语言 历史记忆 时间 空间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运用年代尺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磊 《教育参考》 2019年第3期29-35,共7页
年代尺简洁直观,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年代尺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年代尺上利用历史时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建构时空观念,培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借鉴数学坐标轴来呈现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揭示历史的发展... 年代尺简洁直观,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年代尺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年代尺上利用历史时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建构时空观念,培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借鉴数学坐标轴来呈现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年代尺教学有助于学生克服混淆历史人物、事件与年代的现象,把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序 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PDF
文本、基本原理、时空与当代性——兼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江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38,共9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始终围绕现实展开,建构理论自身的基本范畴,进而形成理论的文本呈现,最终映现对现实的指导和反思。据此,文本、基本原理、时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维架构。重视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反对文本教条主义,避免文本虚...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始终围绕现实展开,建构理论自身的基本范畴,进而形成理论的文本呈现,最终映现对现实的指导和反思。据此,文本、基本原理、时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维架构。重视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反对文本教条主义,避免文本虚无主义,反对"无立场的反思"。基本原理包含超越文本时间限定的普遍性,对待基本原理的正确态度是集合新历史条件和新问题,拓展和创造新的阐述空间。时空是检验理论效用的最有效砝码,理论本身所蕴含的自我反思性,显现的就是与时俱进及其拥护者对它的不断完善和诠释。任何诠释、创新能否正确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现实张力,都离不开对三者及其关系的准确诊断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本质和理论对实践的关照证明,不管是重建论抑或重构说,没有也不可能构建出新的形态,它们依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时空 文本 基本原理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食鼠现象的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李珊珊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
中国历史上食鼠现象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已有食鼠记载。从先秦至南北朝,食鼠现象主要集中于中原一带,西北亦有少数记载,西南地区直到十六国时期才出现食鼠记载。至唐宋元时期,西北、南方食鼠记载明显增加,以岭南地区最为典型,并出现超过... 中国历史上食鼠现象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已有食鼠记载。从先秦至南北朝,食鼠现象主要集中于中原一带,西北亦有少数记载,西南地区直到十六国时期才出现食鼠记载。至唐宋元时期,西北、南方食鼠记载明显增加,以岭南地区最为典型,并出现超过北方之势。明清时期,食鼠重心已完全转向岭南、西南、西北一带,与中原相比,这些地区的食鼠更趋于平民化、大众化。总的来说,先秦至明清时期,食鼠重心经历了一个由中原向岭南、西南、西北转变的过程,有一个从中原向周边隐退的趋势。这一转变的形成其实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饮食习惯、自然环境差异、医学认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医家论述的鼠类药用方法是促成食鼠风俗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饮食地理 食鼠现象 时空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