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稳紧义形容词到持续体助词——试说“定”、“稳定”、“实”、“牢”、“稳”、“紧”的语法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永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17,共10页
从跨语言研究角度看,持续/进行体标记一般源于处所表达结构,但是汉语中存在着另外一条语法化路径。本文从历时文献入手考察了汉语史上持续体助词"定"的语法化过程,并联系客家话、吴方言、粤方言中的"稳定"、"... 从跨语言研究角度看,持续/进行体标记一般源于处所表达结构,但是汉语中存在着另外一条语法化路径。本文从历时文献入手考察了汉语史上持续体助词"定"的语法化过程,并联系客家话、吴方言、粤方言中的"稳定"、"牢"、"实"、"稳"、"紧"的共时语法化,对稳紧义形容词经由中间阶段演化为持续体助词,或进一步演化为进行体助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了探索,并对演变的前提、动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持续体助词 “定” “稳定” “实” “牢” “稳” “紧” 语法化 历史语法 方言语法 跨语言研究
原文传递
语义地图模型与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潘秋平 张敏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545,共36页
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是语言类型学界近三十年来逐步发展出来的一种分析工具。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进行比较,试图回答人类语言的结构如何能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又体现个性。换言之,这套理论探索了语言变异的限制,并相信这种限... 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是语言类型学界近三十年来逐步发展出来的一种分析工具。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进行比较,试图回答人类语言的结构如何能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又体现个性。换言之,这套理论探索了语言变异的限制,并相信这种限制并不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是在形式和意义或功能的配搭关系上。本文的内容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总结这套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成果和应用前景;二是突出语义地图模型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地图 汉语 方言 历史语法 类型学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差别 被引量:17
3
作者 石毓智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方言的动词重叠是明显有别于普通话的,然而不论在方言还是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都存在着规律性的制约关系:凡是第二个动词为轻声的,皆表达时量短或者动量小的语法意义,且能够带宾语;凡第二个动词仍为重读音的,皆... 方言的动词重叠是明显有别于普通话的,然而不论在方言还是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都存在着规律性的制约关系:凡是第二个动词为轻声的,皆表达时量短或者动量小的语法意义,且能够带宾语;凡第二个动词仍为重读音的,皆表达连续或者量大的意思,且不能够在其后带宾语。本文还探讨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动词重叠 动补结构 历史语法
下载PDF
论历史语言学的由来及其发展线索
4
作者 李葆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29,共17页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语言学研究出现了三对重要概念:系统和历史、静态和动态、描写语法和历史语法。保罗(1880)阐述了历史语法原理。斯威特(1891)认为比较语法实际上是历史语法的一个分支。甲柏连孜(1891)将语言史研究分为外部(语言亲...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语言学研究出现了三对重要概念:系统和历史、静态和动态、描写语法和历史语法。保罗(1880)阐述了历史语法原理。斯威特(1891)认为比较语法实际上是历史语法的一个分支。甲柏连孜(1891)将语言史研究分为外部(语言亲属关系证明)和内部(语言发展过程影响)两大部分;把方言研究称为历史语言学的微观工作,并预见了历史语言学向普通语言学的转变。梅耶(1918,1924)认为,历史语言学不但基于比较语言学,而且包括描写语言学,并与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息息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都从比较语言学原则出发并通过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把传统历史语言学提升为当代历史语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法 传统历史语言学 当代历史语言学 比较方法
下载PDF
泗水方言表能性的助词“了”及其历史来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衍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6-323,共8页
泗水方言的能性述补结构与普通话类型不同,肯定式以"VC了"式、"V了了"式和"V/A了"式来表达,其中助词"了"出现于句尾,表达能性义。它还可与助动词"能"共现,以加强句中"能性"... 泗水方言的能性述补结构与普通话类型不同,肯定式以"VC了"式、"V了了"式和"V/A了"式来表达,其中助词"了"出现于句尾,表达能性义。它还可与助动词"能"共现,以加强句中"能性"的表达力度。从文献资料可知,这一表能性的助词"了"在清初之际的北方方言口语中已开始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官话 泗水方言 方言语法“VC了”式 能性述补结构 历史语法
原文传递
先秦至西汉的前置方式状语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洪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先泰至西汉是汉语方式状语发展的起始时期,介词结构状语可以前置或后置。只能前置的方式状语的构成主要是名词,还有其他实词和动词、名词结构。两重状语较常见,复杂状语也开始出现。方式状语的语义指向比较简单:指向施事、受事和动作行为。
关键词 方式状语 前置状语 历史语法
下载PDF
梅祖麟教授语法史论文点评
7
作者 张延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从行文方式、论证方法、例句引用等方面对《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中语法史诸论文进行个案的和综合的分析,指出其中观点和结论的若干可商榷之处,批评了文中论证方面忽视文献语言事实、偏重表面联系、满足一般概括之弊以及校勘方面的... 本文从行文方式、论证方法、例句引用等方面对《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中语法史诸论文进行个案的和综合的分析,指出其中观点和结论的若干可商榷之处,批评了文中论证方面忽视文献语言事实、偏重表面联系、满足一般概括之弊以及校勘方面的错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祖麟 语法史 动补结构 汉语 文献语言
下载PDF
贝罗贝在汉语历史语法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8
作者 王玥雯 齐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3-21,共9页
阿兰·贝罗贝是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汉语语法学史、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汉语方言及语言接触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贝罗贝的研究立足语言事实,融汇中西文化,为汉语历时语法研究创立了一套极具系统性的方法论和分析... 阿兰·贝罗贝是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汉语语法学史、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汉语方言及语言接触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贝罗贝的研究立足语言事实,融汇中西文化,为汉语历时语法研究创立了一套极具系统性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他的理论系统兼及历史分期和语言对比,不仅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增加了汉语素材,还补充和修正了历史语言学的方法论和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罗贝 汉语 历史语法
下载PDF
再论处置式的来源 被引量:104
9
作者 吴福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共14页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两种句法演变的机制发生过作用:由连动式到工具式以及由工具式到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重...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两种句法演变的机制发生过作用:由连动式到工具式以及由工具式到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而由广义处置式到狭义处置式以及由广义/狭义处置式到致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扩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汉语历史语法 扩展
下载PDF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 被引量:62
10
作者 吴福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54,共11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讨论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结论是:南方方言的状态补语标记源自完成体标记(完成体助词或动相补语)。
关键词 状态补语 南方方言 完成体 助词 共时 历时 标记 层面
原文传递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 被引量:41
11
作者 吴福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4,共11页
本文是《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方言》2001.344-354)的续篇,继续讨论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结论是:南方方言的状态补语标记源自完成体标记(完成体助词或动相补语)。
关键词 状态补语 南方方言 《方言》 完成体 助词 标记 来源
原文传递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福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有层次,B类格式(“VO得C/V不OC”)是一种方言类推层次,C类格式(“V得CO/V不CO”)则是一种源于北方官话的... 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有层次,B类格式(“VO得C/V不OC”)是一种方言类推层次,C类格式(“V得CO/V不CO”)则是一种源于北方官话的外来层次。②南方方言在带宾“得”字结构的使用上存在着一条蕴涵共性:如果某一方言有B类格式,那么该方言也有A类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方言 述补结构 宾语 语法 “得”字结构
原文传递
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云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助词(包括能性助词、结构助词、完成体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本文只分析洞口方言的能性“得”字,即表可能性的助动词“得”、半自由动词“得”和能性助词“得”的语义、语...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助词(包括能性助词、结构助词、完成体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本文只分析洞口方言的能性“得”字,即表可能性的助动词“得”、半自由动词“得”和能性助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同时与普通话作比较,并追溯它与汉语史能性“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口方言 能性“得”字 虚化 汉语历史语法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衍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3,129,共8页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是由表示实现的"VC了"式述补结构在特定的未然语境里派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能性述补结构 [VC了]式 汉语方言语法 汉语历史语法
下载PDF
语法化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小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0-75,共6页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离不开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支撑和指导。文章对目前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经常运用到的语法化理论和“重新分析”等研究方法作了扼要的介绍。
关键词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语法化 重新分析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衍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醒世姻缘传》证明明末清初山东方言已出现[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用于未然语境,表示动作结果、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能性述补结构 [VC了]式 汉语方言语法 汉语历史语法
原文传递
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几个例句辨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8-525,576,共8页
例句的可靠性和对例句的准确理解,在语法史研究中非常重要。"被"字被动式、"把"字处置式、动态助词"了"、动结式动补结构等语法形式的产生都是汉语语法史上的大事,也是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例句的可靠性和对例句的准确理解,在语法史研究中非常重要。"被"字被动式、"把"字处置式、动态助词"了"、动结式动补结构等语法形式的产生都是汉语语法史上的大事,也是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但个别在以往研究中广泛引用的例句,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本文对这几个例句进行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例句
原文传递
《中国语历史文法》读书札记两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山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中国语历史文法》是研究汉语历史语法的的重要著作。但其中也有可商榷或补充之处。书中说,近代汉语中没有"ABAB"型后带"儿"的现象,其实,在《金瓶梅词话》中有4例,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有这种语法现象;书中又说,近代... 《中国语历史文法》是研究汉语历史语法的的重要著作。但其中也有可商榷或补充之处。书中说,近代汉语中没有"ABAB"型后带"儿"的现象,其实,在《金瓶梅词话》中有4例,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有这种语法现象;书中又说,近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带"儿"尾后后面没有带宾语,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但现代汉语方言(如山西、陕西)中有这种现象,这可补太田先生此书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历史文法》 语法 商榷 补充
下载PDF
《中国语历史文法》商榷两则
19
作者 崔山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二房一场”等,都是凭着使用“一下”“一场”这些次数补语,和“可以”“那么”“怪”等助动词、副词,而勉强使得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实,“母女一场”的“母女”与“白干”等其他词语不同,不属名词活用,而是关系名词,而关系名词有它不同于一般名词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历史文法》 数量词 人名 欧化语法 关系名词
下载PDF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得”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衍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虚化为能性助词,"得"经历了由实到渐虚再到虚这样一个连续渐变的过...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虚化为能性助词,"得"经历了由实到渐虚再到虚这样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此外,该语料还表明:由元代至清末,表能性"V得/不得"式结构由盛渐衰,与此相反,"V得/不C"式能性述补结构和一些能性助动词的使用频率却逐渐增大,这种语法格式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社会属性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时代 汉语教科书 能性“得”字 语法化 汉语历史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