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霖 李学康 +1 位作者 刘伟 张震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5,共2页
论述了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效益以及川渝气田纳30井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随着射流泵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川渝气田条件合适的井中大量应... 论述了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效益以及川渝气田纳30井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随着射流泵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川渝气田条件合适的井中大量应用该工艺,可有效提高有水气藏的采收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水力射流泵 高气液比 排水采气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舰 王志彬 +2 位作者 罗懿 李颖川 李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75-778,796,共5页
基于气井井筒积液对气藏开发的危害性,在现有携液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受力平衡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通过引入新模型系数,对液滴大小及液滴变形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系数随压力... 基于气井井筒积液对气藏开发的危害性,在现有携液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受力平衡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通过引入新模型系数,对液滴大小及液滴变形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系数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携液模型存在的不足。现有携液模型及新模型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在高、低压气井中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现场应用新模型有效预测了大牛地气田气井的积液状态,为产水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藏 高气液比 临界气流量 携液模型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增强泡沫驱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亚杰 周明 +2 位作者 张蒙 陈航 叶馨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4,共5页
针对适合高温(90℃)高盐(TDS=95 994 mg/L)油藏的聚合物增强泡沫驱油体系(0.2%(w)PSDA+0.1%(w)Triton X-100+0.2%(w)KYPAM-II+地层水)开展其注入模式、气液比、剖面调整能力和现场试验评价。气和液同时注入就地发泡是最有效的注入模式,... 针对适合高温(90℃)高盐(TDS=95 994 mg/L)油藏的聚合物增强泡沫驱油体系(0.2%(w)PSDA+0.1%(w)Triton X-100+0.2%(w)KYPAM-II+地层水)开展其注入模式、气液比、剖面调整能力和现场试验评价。气和液同时注入就地发泡是最有效的注入模式,而气液交替注入效果最差,气液比明显影响驱油效率。在油藏条件下,优化气和液同时注入模式的气液体积比为3∶1。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明显提高高渗层和低渗层的采收率,具有良好的调剖改善能力,聚合物增强泡沫驱可提高原油平均采收率15.3%。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两口井组采用泡沫驱原油采收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盐 泡沫驱 聚合物 注入模式 气液比 岩心驱替实验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井井底流压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童敏 齐明明 +1 位作者 马培新 王保民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为解决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和压力计算精度低、计算方法可用性差的问题,运用热力学、传热学以及两相流理论,对气井稳定连续生产时的流动特征和传热过程进行分析,采用Beggs和B rill普适化相关式,结合Kelessid is和Dukler流型判别方... 为解决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和压力计算精度低、计算方法可用性差的问题,运用热力学、传热学以及两相流理论,对气井稳定连续生产时的流动特征和传热过程进行分析,采用Beggs和B rill普适化相关式,结合Kelessid is和Dukler流型判别方法及温度分布计算模型,建立高气液比气井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并针对新疆一口气井进行求解。在高气液比情况下,计算得到的温度分布及井底流压与油田现场测试数据对比,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表明了文中的温度模型以及压力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模型计算所需参数容易得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气 高气液比 井底流压 温度分布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组高温高盐油藏低张力氮气泡沫驱单井试验 被引量:8
5
作者 元福卿 赵方剑 +2 位作者 夏晞冉 姬奥林 魏翠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3,115-116,共4页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的特点,采用分子模拟和室内实验等手段,研制了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时,不同质量分数的氮气泡沫体系在吸附前后发泡体积均保持在200 mL左右,半衰期大于5 000s,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的特点,采用分子模拟和室内实验等手段,研制了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时,不同质量分数的氮气泡沫体系在吸附前后发泡体积均保持在200 mL左右,半衰期大于5 000s,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能。为了验证该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能及对高渗透条带的封堵性能,优选合理的注入方式和气液比,于2011年8月30日在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组高温高盐油藏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低张力氮气泡沫驱单井试验,30 d累积注入泡沫剂溶液2 087 m3,3口受效油井平均综合含水率由试验前的98.5%降至试验结束后的97.8%,平均单井产液量保持稳定,产油量由6.3 t/d上升到9.2 t/d。油水井动态变化及吸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低张力氮气泡沫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的泡沫,且封堵高渗透条带性能好;气液混合注入渗流阻力大,封堵效果好;试验条件下最佳气液比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泡沫驱 气液交替 气液混注 气液比 井口压力 吸水剖面
下载PDF
海上高含气井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设计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春峰 杨万有 +4 位作者 孟熙然 李昂 沈琼 赵景辉 薛德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5,共8页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高含气井电泵举升效率低、检泵周期短等难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含气井的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采用多相流实验方法,分析了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在不同运行分流比、入口含气率、旋流离心加速度及倾角条件下的分离性能,并...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高含气井电泵举升效率低、检泵周期短等难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含气井的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采用多相流实验方法,分析了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在不同运行分流比、入口含气率、旋流离心加速度及倾角条件下的分离性能,并对其分离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运行分流比、高入口含气率、低旋流离心加速度、低倾角等条件下,新型气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分离性能曲线形态呈现"半交叉X形状";验证了新型气液分离器具有较宽的自适应入口含气率变化能力。本文所设计的新型井下气液分离器可为海上高含气井电泵井的平稳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电泵举升 高含气井 气液分离器 运行分流比
下载PDF
二级旋流气液分离装置设计与流场特性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兆铭 陈建磊 +2 位作者 韩云蕊 何利民 罗小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8-1209,共12页
通过有效体积转化进行分离器尺寸设计,针对高气液比工况设计了一种二级旋流气液分离装置,基于液滴在旋流场中的破碎特性及Navier-Stocks方程的简化求解建立一种分离器直径的校核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校核方法有效.通过CFD方法对简化的... 通过有效体积转化进行分离器尺寸设计,针对高气液比工况设计了一种二级旋流气液分离装置,基于液滴在旋流场中的破碎特性及Navier-Stocks方程的简化求解建立一种分离器直径的校核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校核方法有效.通过CFD方法对简化的分离装置内部流场的非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旋转流场的不稳定程度随入口面积和升气管直径减小而减小,入口速度不影响流场的不稳定程度,不同的长宽比在相同的入口面积下对内部流场的非轴对称性无显著影响,但单独增加入口的长、宽或二者同时增加使入口面积增大,将使分离器筒体横截面与入口截面的面积比KA减小,增加内部流场的非轴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旋流分离 校核方法 数值模拟 非对称性
原文传递
高气液比油井三相自动计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刚 邹晓燕 +3 位作者 麻建军 杜京蔚 杜树勋 狄鹏 《油气储运》 CAS 201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为了解决高气液比油井气液比高、生产稳定性差而难以精确计量的难题,研制了适合高气液比计量的三相自动计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级分离和旋流预分离器双入口设计,分离效果好、抗波动性强;实现了装置的小型橇块化,可设为车载式或固定式,... 为了解决高气液比油井气液比高、生产稳定性差而难以精确计量的难题,研制了适合高气液比计量的三相自动计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级分离和旋流预分离器双入口设计,分离效果好、抗波动性强;实现了装置的小型橇块化,可设为车载式或固定式,扩大了适用范围;控制系统采用RTU作为数据控制模块,计量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控,采用GPRS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计量数据远传至中心服务器;采用连通管原理,配套高精度液位计,实现了产液和含水率同时计量。在高气低液单井、高液低气单井以及间出井等不同工况下开展单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气液比三相自动计量装置不仅计量结果稳定、精度高,且对间出井等特殊工况适应性好,产气量、产液量、含水率计量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10%、2%、5%。(图1,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计量 高气液比 旋流分离 立式分离器
原文传递
耐高温耐盐氮气泡沫调驱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同成 李亮 周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5期9-13,23,共6页
塔河油田碎屑岩水平井在长期生产后,底水抬升不均匀,导致平面低渗段和垂向上高部位潜力难以动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含水率,调整注入剖面,扩大波及体积和水平井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针对塔河油田高温(... 塔河油田碎屑岩水平井在长期生产后,底水抬升不均匀,导致平面低渗段和垂向上高部位潜力难以动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含水率,调整注入剖面,扩大波及体积和水平井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针对塔河油田高温(120℃)、高矿化度(21×10~4mg/L)的地层条件,筛选出耐高温耐盐的HTS-1起泡剂。通过填砂管实验测试了泡沫体系的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对高渗透率的地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对低渗透率地层的封堵效果较差。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氮气泡沫的注入方式和工艺参数。现场的施工应用结果表明,注入氮气泡沫调驱后对应采油井组的采油量增加明显,有效地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氮气泡沫 底水油藏 注入方式 气液比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靖 王旭东 +1 位作者 张兴凯 杨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2,115,共7页
管内相分隔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相流处理技术,为多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对多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及流动机理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进行了研... 管内相分隔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相流处理技术,为多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对多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及流动机理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方法加以验证。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在旋流器的作用下被调整为气核-液环流型,即形成管内相分隔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叶片角度为45°时相分隔效果最好;在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状态下,液环维持距离约为160 mm;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和液相粒径对相分隔效果有较大影响,当进口速度大于5 m/s,液相粒径大于0.05 mm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相分隔效果。研究结论为基于管内相分隔技术的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高气液比 管内相分隔 旋流器
下载PDF
南海西部高气液比油井电泵举升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玉斌 张德政 +3 位作者 于志刚 张瑞金 杨波 穆永威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1期92-96,I0006,共6页
南海西部部分油田地饱压差小、溶解气油比高,开发后期生产压差大、原油脱气严重,井下电泵机组常出现气蚀、气锁等情况,导致无产出或躺井。为提高高气液比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故障率,调研了业内先进的电泵举升气体处理技术,分析了各个模... 南海西部部分油田地饱压差小、溶解气油比高,开发后期生产压差大、原油脱气严重,井下电泵机组常出现气蚀、气锁等情况,导致无产出或躺井。为提高高气液比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故障率,调研了业内先进的电泵举升气体处理技术,分析了各个模块的气体处理能力,形成了基于吸入口气体体积含量和产液量的电泵举升系统优选图版。阐述了高气油比油井塔式组合泵分段设计原理和方法。南海西部油田累计应用20余井次,尝试了塔式气体处理泵、塔式气体处理泵+宽幅泵、塔式气体处理泵+普通泵等多种组合方式,应用效果均较好,生产期间未出现气锁现象,最高稳产液量达360 m^(3)/d,最高处理气液比达480 m^(3)/m^(3),最长稳产天数已达1221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电泵举升 气体体积含量 塔式组合泵 气体处理泵
下载PDF
长柱塞防气泵室内试验及模拟研究
12
作者 伍兴东 李宁博 +2 位作者 王照之 冷远 陈建华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前国内各油田开发逐步进入中后期,高气液比油井举升问题日益突显,长柱塞防气泵在原有泵筒外设计排气结构,使进泵气体由此返回环空,达到防止气锁和提高泵效的目的。然而,由于适用界限未知,且缺少经济高效的评价手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目前国内各油田开发逐步进入中后期,高气液比油井举升问题日益突显,长柱塞防气泵在原有泵筒外设计排气结构,使进泵气体由此返回环空,达到防止气锁和提高泵效的目的。然而,由于适用界限未知,且缺少经济高效的评价手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采用CFD方法,引入动网格技术,基于控制方程和波动方程,建立长柱塞防气泵泵筒内气液瞬态流动和泵阀运动规律数值模型;开展室内可视化试验,验证了建立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平均误差为5.84%;基于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长柱塞防气泵上、下冲程泵筒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规律,以及冲程、冲次对泵效率的影响,明确了其适用的气液比范围,当气液比大于400m^(3)/m^(3)时,长柱塞防气泵泵效低于经济泵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防气泵 可视化试验 CFD 泵效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
13
作者 黄全华 黄智程 +4 位作者 杨亚涛 刘书炳 王定峰 颜学成 刘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0,共8页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捕捉典型流态,发现管斜角在45°~60°出现过渡流,通过编制流态识别程序进一步确定管斜角为46°时开始出现过渡流,此时携液最困难。基于液滴理论,引入井斜修正系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新模型在长北区块气井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新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到弱影响气井携液能力的因素依次为油管内径、井底流压、井斜角、井底温度。绘制的临界携液流量图版为后期开展停喷井治理措施的时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水平井 积液机理 液滴模型 流态实验 临界携液流量
下载PDF
高气液比复合填料板的压降与持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都昌盛 王岚 王龙耀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78,共6页
为实现对低压大气量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的分离与富集,开发了一种高气液比复合填料板,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对该复合填料板的压降和持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填料板的干板压降Δp 与气相动能因子 F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在... 为实现对低压大气量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的分离与富集,开发了一种高气液比复合填料板,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对该复合填料板的压降和持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填料板的干板压降Δp 与气相动能因子 F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在相同喷淋密度(L=30.6 L m 2 h 1)条件下,复合填料板的动持液量较 BX500 填料的整体高了58~130 倍。在相同 L 条件下 F 从 3.2 增长到 6.5 m s 1 kg1/2 m 3/2,复合填料板的湿板压降增长了 162%~201%;而相同 F条件下 L 从 30 增长到 60 L m 2 h 1,湿板压降增长了 67%~108%。与普通填料相比,复合填料板在高气液比条件下表现出了低压降和高持液量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复合填料板 压降 持液
下载PDF
超重力机-氨法净化含SO_2尾气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振虎 郝国均 《硫酸工业》 CAS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介绍了在某硫酸厂进行的超重力机-氨法净化含SO2尾气的侧线试验研究,超重力机分别用于一段脱硫和二段脱硫。确定了超重力机的操作条件:一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0~1 000,S/C值控制在0.8以上,SO2吸收率大于80%;二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 介绍了在某硫酸厂进行的超重力机-氨法净化含SO2尾气的侧线试验研究,超重力机分别用于一段脱硫和二段脱硫。确定了超重力机的操作条件:一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0~1 000,S/C值控制在0.8以上,SO2吸收率大于80%;二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0~1 000,S/C值控制在0.77~0.8,SO2吸收率大于95%,尾气ρ(SO2)14 286 mg/m3左右时,净化气ρ(SO2)可小于286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机 氨法 气液比 吸收率 压降
下载PDF
CO2驱高气液比井防气工艺技术
16
作者 刘慧 《采油工程》 2018年第2期57-60,86,共5页
针对CO2驱高气液比井采用常规抽油泵举升时,泵效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开展了不同防气工艺的研究与试验。通过模拟CO2驱试验区采油井系统流动状态,分别进行沉降式气锚、组合式气锚和防气抽油泵在不同气液比条件下的分气效率实验,并与不同防... 针对CO2驱高气液比井采用常规抽油泵举升时,泵效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开展了不同防气工艺的研究与试验。通过模拟CO2驱试验区采油井系统流动状态,分别进行沉降式气锚、组合式气锚和防气抽油泵在不同气液比条件下的分气效率实验,并与不同防气工艺在不同气液比条件下的现场试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用的沉降式气锚防气效果不如组合式气锚;组合式气锚因结构不同,防气效果也相差很大;防气抽油泵能防止泵发生气锁,但单独使用则无法起到提高泵效的效果;对于因裂缝性见气井目前的防气工艺均出现不适应性。研究结果对高气液比井防气工艺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防气工艺 沉降式气锚 组合式气锚 防气抽油泵
原文传递
小泵深抽技术在高气液比低产液井上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小雄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7期164-164,149,共2页
为实现深层低渗油气藏停喷井复产的目的,本文研究形成的小泵深抽配套技术是通过尽可能加大泵挂深度,排出井筒积液,实现油气井复产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小泵深抽 高气液比 低产液 福山油田
下载PDF
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成柱 缪尧 潘华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0,共4页
为了有效扩大水下高压水射流清洗喷嘴的有效靶距,提出了一种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设计了一套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水下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水面高度控制和压力控制有效抑制了大流量水射流实验工况下的内... 为了有效扩大水下高压水射流清洗喷嘴的有效靶距,提出了一种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设计了一套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水下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水面高度控制和压力控制有效抑制了大流量水射流实验工况下的内部压力波动;计算并分析了在水深为10m的水下清洗过程中,喷嘴外环流内的气液比对射流流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喷嘴外环流中的气液比,可以有效地增大射流的喷射速度,研究结果为水下清洗实际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水下清洗 水下模拟实验 气液比
下载PDF
弯曲柔性立管段塞流致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岳 朱红钧 +1 位作者 颜知音 王珂楠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随着深海战略的推进,海洋油气开采向深海挺进,越来越多的海洋立管投入使用.因油气输量的变化及海底地形起伏的影响,立管中经常出现气液两相段塞流,段塞流动的周期性变化使立管受到不稳定的流体力作用从而激发振动,造成立管的疲劳损伤.... 随着深海战略的推进,海洋油气开采向深海挺进,越来越多的海洋立管投入使用.因油气输量的变化及海底地形起伏的影响,立管中经常出现气液两相段塞流,段塞流动的周期性变化使立管受到不稳定的流体力作用从而激发振动,造成立管的疲劳损伤.本文在气液两相流循环实验系统中开展了水动力段塞流诱导的悬链线型柔性立管振动响应测试,利用高速摄像非介入测试方法同步捕捉了柔性立管的振动位移与管内的段塞流动细节,研究了气液混合流速和气液比两个流动参数对柔性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了振幅与振频的时空分布、管内液塞长度、压力波动的变化规律及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固定气液比时,随着混合流速的增大,柔性立管的振幅逐渐增大,但振动模态始终由一阶主导.液塞长度随混合流速的增大变化不明显,但压力波动随混合流速的增大愈发剧烈.固定气液混合流速时,随着气液比的增大,立管振幅逐渐增大,气塞和液塞长度也逐渐增大,进出口压差波动加剧,但压差平均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立管 段塞流致振动 高速摄像 气液比 混合流速
下载PDF
P/T复合塔板填料构成及构件间距对塔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岚 苏子阳 +1 位作者 王鹏 王龙耀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23,共7页
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研究了P/T复合塔板的填料构成及构件间距对塔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规整填料组成复合填料板的板压降远低于由散堆填料组成的复合填料塔板;且雾沫夹带量ev降低了80%以上。在由金属丝网填料组... 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研究了P/T复合塔板的填料构成及构件间距对塔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规整填料组成复合填料板的板压降远低于由散堆填料组成的复合填料塔板;且雾沫夹带量ev降低了80%以上。在由金属丝网填料组成的规整复合填料板中,BX500型复合填料板与CY700型复合填料板相比,由于其自身波纹距离大,气升通道宽,孔隙率大等特点。在高气液比条件下,其压降更小,雾沫夹带量更低。在BX500型复合填料板中,合理增加板内构件间距能明显提高塔板的泛点气速并且降低其雾沫夹带量,与构件间距h_(0)=0的BX500复合塔板相比,当h_(0)增加至5 mm时,雾沫夹带量的减少了13%~20%,气相操作上限提升了8%~15%,体现出较优的塔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塔板 高气液比 压降 持液 雾沫夹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