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陈向前 施学文 曹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致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HFMD流行期间13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比较EV71及CA16感染患儿的临床...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致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HFMD流行期间13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比较EV71及CA16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等。结果 13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原检测显示EV71阳性50例,占37.04%(50/135),CA16阳性44例,占32.59%(44/135)。EV71、CA16感染患儿比较显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重症表现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岁、高热持续不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BUN等异常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因肺出血死亡2例。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原可能与同期HFMD流行致病原相平行,临床上应重视疱疹性咽峡炎,并应将其纳入HFMD范畴进行管理,判定HFMD重症病例的某些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对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无特异性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2014年天津市肠道病毒所致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李佳萌 李琳 +3 位作者 吕莉琨 高璐 李力 赵卓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天津市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集了13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133份咽拭子标本和54份粪便标本并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同时入户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3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EV阳... 目的探讨天津市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集了13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133份咽拭子标本和54份粪便标本并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同时入户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3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EV阳性率为64.93%,其中柯萨奇病毒A10(coxsackie virus A10,Cox A10)占34.48%、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virus A16,Cox A16)占29.89%。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和粪便标本的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9,P<0.001)。临床症状中发热、咽痛、呕吐、惊厥的比例均高于同期手足口病患者(均有P<0.05)。不同月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流行病原不同(2=28.652,P<0.001),且与同期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不同(均有P<0.05),但总体上病原种类一致。结论作为肠道病毒传染源之一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与手足口病一起纳入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
原文传递
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连宝涛 吴驻林 +2 位作者 李泽彰 陈嘉城 胡小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合计1 93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总有效率[OR=4.69,95%CI(3.36,6.55),P<0.001]、退热时间[MD=-1.36,95%CI(-1.60,-1.12),P<0.001]、疱疹消退时间[MD=-1.34,95%CI(-1.61,-1.06),P<0.001]、住院时间[MD=-1.88,95%CI(-3.68,-0.07),P=0.04]和流涎消失时间[MD=-1.07,95%CI(-1.30,-0.84),P<0.001]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1,1.03),P=0.06]。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潘家华 杨泽玉 +8 位作者 潘家严 温晓红 韩旻 羊礼荣 程贤高 李艳玲 林海庆 李传景 严成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 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h比(45.72±26.96)h]、充血[(76.48±23.12)h比(92.44±24.31)h]、疱疹[(72.99±25.77)h比(85.09±26.62)h]、流涎[(45.44±24.96)h比(54.42±31.20)h]和畏食[(62.70±23.99)h比(78.71±30.54)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ng/L比(30.15±15.55)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mg/L比(19.83±14.57)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ng/L和(2.42±0.73)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ng/L和(7.32±11.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咽部喷雾
原文传递
2015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玉洁 杨洪 +3 位作者 姚相杰 张海龙 陈龙 何雅青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9-763,共5页
目的分析2015年监测的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2015年共收集深圳地区7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粪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PCR,RT-PCR)和RT-sn PCR(real... 目的分析2015年监测的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2015年共收集深圳地区7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粪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PCR,RT-PCR)和RT-sn PCR(real time transcription-seminested PCR,RT-sn PCR)法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并对主要的流行株进行基因亚型的鉴别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EV阳性率为88.57%;阳性结果中共检测出6种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 virus A6,CA6)和柯萨奇病毒A2(coxsackie virus A2,CA2)的阳性标本最多,分别为22例和16例,且分别占总发病病例数的31.43%和22.86%;基于核酸序列的VP1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CA6毒株的基因亚型均为B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100%和97.3%~100%。CA2与香港地区CA2流行株的序列高度同源,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1.1%~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2.4%~100%。结论 2015年深圳地区流行的病原均属于A组肠道病毒,其中B型CA6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A型 柯萨奇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6
作者 姚婷新 廖亦男 +2 位作者 谷芬 于四景 尹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3%(49/61),显著高于对照组63.9%(3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热程和疱疹消退及进食时间,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贾颖 段庆宁 张春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0.6 ...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3岁2~3 g/次,4~6岁3~4 g/次,7~9岁4~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L-6、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gM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食欲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热毒宁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纯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低年龄段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咽峡部疱疹,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在我国较为多发且较易引发聚集性病例事件。此文就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低年龄段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咽峡部疱疹,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在我国较为多发且较易引发聚集性病例事件。此文就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原文传递
150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总结及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牛伟红 杨丽萍 +1 位作者 秦明月 马杰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4期661-66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儿童 总结分析
下载PDF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周艳玲 张月华 +1 位作者 郑云丽 王淑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并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FMD 68例和HA 38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送至...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并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FMD 68例和HA 38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送至该院疾控中心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肠道病毒的VP1基因分析,记录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共检出14种肠道病毒基因型,CVA6是HFMD最常见的基因型,CVA2是引起HA的主要基因型。特定致病性肠道病毒基因型与一些可能提供的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CVA6、CVA10和CVA16是导致HFMD主要病毒基因型,HA患儿中CVA2病毒基因型占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下载PDF
2015年广东省广州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曾汉日 郑焕英 +6 位作者 刘冷 陆靖 谭小华 孙立梅 方苓 李晖 柯昌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 了解2015年广东省广州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收集123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粪便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共21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进行肠道病毒检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接种RDa细胞进... 目的 了解2015年广东省广州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收集123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粪便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共21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进行肠道病毒检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接种RD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选取CVA6阳性标本或毒株进行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DNAStar6.0和MEGA5.2软件对获取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23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3.50%,共检出CVA6、CVA10、CVA2、EV71、CVA16、CVB2、Echo14和Echo30等8种肠道病毒,其中CVA6阳性率最高(60.98%),其次为CVA10(13.01%);粪便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x2=29.88,P<0.01)和病毒分离阳性率(x2=8.67,P<0.01)均高于咽拭子标本;基于VP1全长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发现,疱疹性咽峡炎CVA6核苷酸同源性96.9%~99.9%,氨基酸同源性99.0% ~ 100.0%,均属于D3基因亚型.结论 2015年广东省广州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以A组肠道病毒为主,其中D3基因亚型的CVA6是优势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 CVA6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练万里 庄家用 徐春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和对...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蓝芩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与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2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儿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苓口服液 疱疹性咽炎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红 鄢素琪 +3 位作者 邓玉萍 汤建桥 万琦 王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3-926,共4页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7例,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7例,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疗程为5 d。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拒食流涎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5±0.8),(2.5±0.9),(3.2±1.0)d,对照组分别为(3.1±0.9),(3.8±1.5),(5.1±1.3)d,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能较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疗程短、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林泳 胡颖宇 林治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7岁。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7岁。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退热、消炎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喷洒于咽部、口腔内病灶处,每天3~4次,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10.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补液、退热、消炎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病灶局部喷洒干扰素α-2b喷雾剂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 干扰素Α-2B 喷雾剂
下载PDF
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夏蝉 余坚 +2 位作者 金龙腾 温正旺 陈益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0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诊断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8月31日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病例60例和疱疹性咽峡炎50例纳入本次研究,胶体金法检测EV71、Cox A16两种肠道病毒,ELISA法检测疱疹病毒Ⅰ... 目的研究临床诊断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8月31日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病例60例和疱疹性咽峡炎50例纳入本次研究,胶体金法检测EV71、Cox A16两种肠道病毒,ELISA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Ⅱ型,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5’-UTR基因片段、EV71 VP1及Cox A16 VP1基因片段,PCR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糖蛋白基因片段,比较2种疾病病原学的差异。结果疱疹性口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18例,另有4例未明确病原;Ig 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35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11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Ig 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35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部分病原学结果存在交互。结论疱疹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通过ELISA法和胶体金法,可快速确定病原,而PCR检测方法在部分难以明确病原的病例可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 胶体金法
原文传递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涛 易文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7-71,共5页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构成较复杂,夏季高发,少数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疫情报道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及防治该病,现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构成较复杂,夏季高发,少数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疫情报道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及防治该病,现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治疗 疫苗
下载PDF
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喜炎平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23
17
作者 董颖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喜炎平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应用及效果,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进...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喜炎平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应用及效果,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进入观察组治疗的有50例,对照组的有4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治疗3.5天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和疱疹消失的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复发率的比较。结果:经过5~7天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00%o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和疱疹消失时间平均为(1.3±0.8)天和(2.2±1.0)天,而对照组体温降低至正常及疱疹消退的时间分别为(2.1±1.1)天和(3.2±1.2)天;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复发率为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7%(5/46)和19.57%(9/46),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喜炎平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上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喜炎平 利巴韦林 病毒
原文传递
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艳丰 钱小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比干扰素与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 目的对比干扰素与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体温恢复时间、疱诊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能够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患处,缩短了药物的起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并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干扰素雾化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疱疹性咽峡炎 干扰素 雾化治疗
下载PDF
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C反应蛋白增高的疱疹性咽峡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林俊宏 何春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C反应蛋白增高的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10月期间于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C反应蛋白增高的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10月期间于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蓝芩口服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整个疗程为5d,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发热时间、总病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模处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础参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热时间分别为(2.98±1.03)、(2.92±1.05)d,总病程分别为(6.05±1.40)、(6.10±1.45)d,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发热时间、总病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6.7%,且试验组在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反应蛋白增高的疱疹性咽峡炎儿童并不能从口服抗生素治疗中获得益处,同时还有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不建议应用抗生素参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C反应蛋白 抗生素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龙巧波 蔡祥 朱小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分析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疱疹、流涎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IL-2及IL-10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 阿昔洛韦 疱疹性咽峡炎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