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认同: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6
1
作者 屈册 张朝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51,共9页
遗产往往是在权威话语主导下不断被建构与开发利用,社区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与观察,并通过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话语发现,原住民群体并非均质如一,他们对遗产的认同因其身份而异,经商... 遗产往往是在权威话语主导下不断被建构与开发利用,社区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与观察,并通过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话语发现,原住民群体并非均质如一,他们对遗产的认同因其身份而异,经商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发家致富、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旅游企业"上班"的原住民则将遗产视为扬名获利却又令人担忧的"文化过程","当官"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可扬名获利却需要保存文化的"博物馆",普通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赖以生存的"家园"。社区居民的遗产话语的多元性、现实性与权威话语的单一性、"科学性"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最后讨论了提高原住民文化自觉与话语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认同 旅游发展 原住民 元阳梯田 话语分析
下载PDF
遗产政治学:现代语境中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 被引量:40
2
作者 彭兆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4,共10页
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财产",与社会、历史、自然、文化、表述方式等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它的认识、理解、诠释呈现诸多的差异与变化。在当今"遗产热"的运动中,由于强烈政治话语的作用,遗产的表述与被表述打上... 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财产",与社会、历史、自然、文化、表述方式等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它的认识、理解、诠释呈现诸多的差异与变化。在当今"遗产热"的运动中,由于强烈政治话语的作用,遗产的表述与被表述打上了政治学的深深烙印,出现明显的"倒置现象"——无论从定义和分类、对遗产的认知抑或是遗产主体性"失语"甚至"沦落",都亟需辨识与澄清。这不仅关乎人们对遗产认识的清晰性和选择的理性,关乎人类对自我家园重建的自觉性和重要性;也关乎我国政府制定的遗产战略"可持续性发展"的效益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政治话语 表述的主体性 认知 家园
下载PDF
话语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建构 被引量:39
3
作者 吴宗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40,共13页
由于文化遗产实践长期以来受制于西方话语,虽然近年来国际上开始关注不同文化的遗产观,但体现本土传统的遗产实践方式尚未在中国被深度关注和开发。中国有"崇古"文化,虽没有现代遗产概念,但对过去及先人遗迹的理解是极为深刻... 由于文化遗产实践长期以来受制于西方话语,虽然近年来国际上开始关注不同文化的遗产观,但体现本土传统的遗产实践方式尚未在中国被深度关注和开发。中国有"崇古"文化,虽没有现代遗产概念,但对过去及先人遗迹的理解是极为深刻的。历代史、志、谱、牒包含了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和极具人文精神的遗产价值观,是今天全球"遗产运动"不曾涉及的。"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和"东坞山村文化研究"试图通过挖掘本土话语,重建文化遗产的本土价值观和意义产生方式,让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从标志性、分类式、项目式途径中走出来,借鉴传统历史书写方式,探索以"行事"为"深切著明"的遗产意义彰显风格;也试图超越"物质原真性"、"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怀旧情结"、"文化资本"等话语,使遗产实践体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及"民德归厚"等史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话语 本土 原真性 儒家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戴湘毅 阙维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世界矿业遗产主要通过文化遗产第ii项、第iii项和第iv项标准入选;在隶属区域上,欧洲北美地区拥有16项,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拥有7项,亚太地区拥有1项,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目前尚未拥有;在时间分布上,世界矿业遗产的时间跨度较大,单个项目的延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了16~20世纪期间矿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属性特征上,金属矿业遗产项目占据优势,矿业城镇和相关建筑是项目的主要形式。研究还揭示出,世界矿业遗产在价值评价中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即认为只有在历史上与欧洲存在联系、体现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业遗产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全球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认为中国矿业遗产具有当前世界矿业遗产项目所没有的特点,并探讨了在这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矿业遗产 遗产话语 欧洲 中国
下载PDF
遗产的社会建构:话语、叙事与记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遗产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19
5
作者 潘君瑶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1,115,共12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形成,提出“遗产社会建构框架”与“遗产共建共享:文化‘活态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实践路径”,强调只有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对遗产文化符号进行“神圣化”“重复化”与“现时化”的阐释与展示,才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遗产文化,塑造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 遗产话语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记忆 活态化传承与传播
下载PDF
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以衢州方志中的“文昌殿”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侯松 吴宗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7,共7页
面对批判遗产学的兴起,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成为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这方面,话语分析大有可为。对历史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以衢州三部方志中的"文昌殿"书写个案,从遗产的物质性、文化肌理、当... 面对批判遗产学的兴起,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成为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这方面,话语分析大有可为。对历史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以衢州三部方志中的"文昌殿"书写个案,从遗产的物质性、文化肌理、当下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凸显出中国本土的文化遗产观、历史思维与意义生发方式。本土传统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才是根本,跨文化借鉴不能以忽视本土观念为代价。面对被全球化了的"遗产热",跨文化对话才是我们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话语分析 本土意义 文昌殿
原文传递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19-27,共9页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古代地方志的视角重新认识坊巷文化。本文基于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从文化肌理、文化碎片、遗产叙述的取"义"等视角展现水亭门坊巷文化的丰富意义,并探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肌理 坊巷 遗产 本土话语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沛 苏小燕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7,共7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与文化的话语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于本土价值和被国际高度认同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践也遇到相应的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与文化的话语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于本土价值和被国际高度认同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践也遇到相应的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遗产概念本身源自欧洲,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遗产文件、评定准则和制度框架也主要围绕西方文化遗产而设置,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诠释和国际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出发,不仅可以用一个独特的视角解构权威遗产话语和遗产制度,探析其发展脉络和构建方式,还有利于构建基于我国文化自信且与国际准则相一致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保护传承体系,增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提升中国文化遗产国际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并借助"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倡议,深度参与文化遗产的国际治理,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特色,又能够引领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遗产话语 中国文化遗产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劳拉简·史密斯教授专访 被引量:11
9
作者 劳拉简.史密斯 侯松 谢洁怡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随着批评遗产研究的兴起,国际学界对遗产、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劳拉简·史密斯教授认为,考古学家和其他学科的专家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遗产实践中的角色及其学术话语带来的政治影响,倾听社区和其他利益... 随着批评遗产研究的兴起,国际学界对遗产、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劳拉简·史密斯教授认为,考古学家和其他学科的专家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遗产实践中的角色及其学术话语带来的政治影响,倾听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博物馆工作也应寻求与相关利益群体更深层的互动,认识到参观者往往有着复杂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诉求,避免将之视为简单的被教育对象,要为他们提供激发情感共鸣和自我反思的资源;描述和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遗产话语是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亚洲的遗产活动和思维对于遗产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批评遗产研究的"批评"概念需要多元文化思考,遗产理论发展和遗产学专业教育也需要对遗产的多元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考古学 博物馆 话语 遗产政治 文化多样性 劳拉简·史密斯
原文传递
语言原真性与文化遗产的意义生成——以浙江衢州“周王庙”为中心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松 刘慧梅 高佳燕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3,127-128,共8页
"语言原真性"理念主张超越西方"权威化遗产话语"框架及其物质性检验方式,通过保留原真语言保护遗产及其意义传承。这一基于中国传统历史话语智慧的原真性概念可进一步分为历史语言原真性和当代语言原真性两个方面... "语言原真性"理念主张超越西方"权威化遗产话语"框架及其物质性检验方式,通过保留原真语言保护遗产及其意义传承。这一基于中国传统历史话语智慧的原真性概念可进一步分为历史语言原真性和当代语言原真性两个方面。以浙江衢州"周王庙"为例,原真语言运用在文化遗产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传统地方志如何运用历史和当代原真语言建构、传承"周王庙"的文化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基于原真语言民族志叙事探索此遗产的话语重构与当下意义接续两大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语言原真性 话语 遗产意义 衢州周王庙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互动、变迁及体系建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娅 李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是由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构成的三位一体话语体系。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农业文化遗产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密切互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农业文化遗产学术话语紧紧追随政治话语,与... 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是由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构成的三位一体话语体系。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农业文化遗产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密切互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农业文化遗产学术话语紧紧追随政治话语,与政治话语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因此成功建构起早期的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2005年至今的15年,农业文化遗产大众话语、学术话语是在没有政治话语引领的情况下独立发展的,与政治话语的互动有限,大众话语影响力有限,当代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尚未建构完善,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建构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体系,应该理清思路,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建设、关注视角、话语融合机制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话语体系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大众话语
原文传递
话语、资本与遗址区空间的生产——以安阳市殷墟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安传艳 李同昇 翟洲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6,共14页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使其空间实践徘徊于矛盾之中。文章结合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区发展状况,针对遗产话语-资本循环-空间的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遗产"话语下,殷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资本投入呈现逆循环的特征,与哈维提出的资本三循环过程不同;这种微观尺度的资本逆循环是宏观资本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尺度效应,与资本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遗址区空间生产与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资本逻辑下产生的空间异化与世界遗产话语在地方实践中空间效应的叠加;遗产话语作为一种遗产认知与表述体系深刻地影响着遗址区资本运作与空间实践。因此,立足于空间公平正义视角,反思"世界遗产"话语和遗产政治问题、重构遗产地方性知识、调整实践观念和行为是解决遗产区空间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循环 空间的生产 殷墟 世界遗产 遗产话语
下载PDF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遗产阐释体系建构与多元认知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
13
作者 周详 刘雅旭 +1 位作者 谢伊鸣 常婧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7,共11页
【目的】将景观人类学置于“三位一体”架构下,通过打造联通多元主体的遗产阐释体系,衔接“自上而下”的权威话语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众话语体系。【方法】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选作研究对象,以景观人类学视角切入,从外部群体的客... 【目的】将景观人类学置于“三位一体”架构下,通过打造联通多元主体的遗产阐释体系,衔接“自上而下”的权威话语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众话语体系。【方法】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选作研究对象,以景观人类学视角切入,从外部群体的客位“空间生产”与地方社会的主位“场所建构”两个维度,探讨基于“超位-高位-本位”3种价值立场的遗产话语阐释方式。其中,超位-高位分析利用官方文本挖掘来构建权威话语体系下的遗产价值评估框架;本位分析则从游客和居民视角出发,利用数字足迹和半结构访谈挖掘苏州园林“外部景观”与“内部景观”所表征的主体自我建构过程。【结果】苏州园林的遗产阐释体系不仅呈现出一种内在关联的“三位一体”构架,还通过整合遗产阐释的内外视角链接了遗产话语中的宏大叙事与地方表达,折射出不同文化主体对世界遗产的生产和塑造。【结论】景观人类学视角下基于多元认知建构的遗产阐释体系,不仅完善了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立体形象,对于遗产保护的公众化与社会化转型亦有特殊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景观人类学 遗产话语 遗产阐释 价值评估 景观认知
下载PDF
游客视野下江西龙虎山的遗产价值研究
14
作者 张柔然 湛伟利 +1 位作者 吕颖 李相逸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公众参与是世界遗产事业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国际遗产学界呼吁不仅要重视官方和专家话语对遗产价值的构建,更应重视民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所形成的话语。本文以江西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梳理官方对遗产价值的构建,并通过分析游客的网... 公众参与是世界遗产事业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国际遗产学界呼吁不仅要重视官方和专家话语对遗产价值的构建,更应重视民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所形成的话语。本文以江西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梳理官方对遗产价值的构建,并通过分析游客的网络游记评论探索从个人的视角如何阐释龙虎山的遗产价值。研究发现游客一方面认同官方话语对龙虎山自然价值的诠释,另一方面也感受到龙虎山道教文化和崖墓文化的价值。本文还发现不同主体之间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游客会根据自身经历、情感对遗产价值进行更丰富、细腻的阐释。在遗产申报与管理中应纳入游客等非权威利益相关者对遗产的记忆与理解,实现遗产多元价值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遗产 龙虎山 游客话语 遗产价值
下载PDF
从本土到本土化: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学术进路与话语转向
15
作者 卢勇 陈加晋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作为现代性的产物,农业文化遗产并非是不证自明的价值实体。从话语分析视角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学术进路实质上就是话语实践之路。近代时期,国人遗产意识的觉醒来源于抵御西方异质文明的文化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历... 作为现代性的产物,农业文化遗产并非是不证自明的价值实体。从话语分析视角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学术进路实质上就是话语实践之路。近代时期,国人遗产意识的觉醒来源于抵御西方异质文明的文化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历史学的语境中被建构,表述上指向“历史”意义。21世纪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话语迅速成为国内权威,它在掀起我国农遗保护热潮的同时,也削弱了本土的遗产叙事能力、阐释权力乃至文化立场。农业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以本土化为面向的反思和倡导虽切中肯綮,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故要加快构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土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好遗产历史与遗产现实、地方表述与国家表达、创造主体与阐释群体以及本土话语与全球经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学术进路 话语实践 本土化
下载PDF
从知识、技术到智识传统:“非遗”主题展览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关昕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3,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已成为常态。经过多年的发展,"非遗"主题展览已经形成了相对模式化的叙事类型和同质化的发展特征。这一现状反映了多重话语博弈下的行业惯习,同时也体现了非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行政...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已成为常态。经过多年的发展,"非遗"主题展览已经形成了相对模式化的叙事类型和同质化的发展特征。这一现状反映了多重话语博弈下的行业惯习,同时也体现了非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行政话语所应有的限度。"非遗"主题展览应与强调多元、互动与阐释性的新博物馆学发展趋势相呼应,关注非遗变化与改造的实践性,摆脱"非遗"话语与行业惯习接驳的逻辑自洽,反思性的回归博物馆多线和声的智识传统,从而使非遗与展览的关联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 话语 智识传统
原文传递
周道对大运河的启示:本土遗产话语的道统源流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宗杰 姚源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2,共13页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随山浚川"、《左传》的"邗沟",以及其他相关记载,可探寻运河遗产的本土意义。周道所承载的德政之流、王道空间观,以及古人用注疏接续和再生遗产意义的阐述方式,对于打破运河作为物质还是精神遗产的争议、确立用经义申明遗产大义、以本土话语平衡西方遗产表述都有重要启迪。大运河遗产申报应该是"以古为新"、重新发现中华遗产道统源流的创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道 大运河 文化遗产 道统源流 以古为新 本土话语
原文传递
遗产内涵的政府话语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朝枝 林诗婷 《旅游论坛》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遗产的本质是权力话语,权力决定了遗产的选择与生产、解释与建构,一国政府对遗产概念与内涵的理解直接影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章通过对1960-2015年期间我国遗产的相关政府文件进行话语分析表明:(1)中央政府理解的遗产最基本的特征是&q... 遗产的本质是权力话语,权力决定了遗产的选择与生产、解释与建构,一国政府对遗产概念与内涵的理解直接影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章通过对1960-2015年期间我国遗产的相关政府文件进行话语分析表明:(1)中央政府理解的遗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过去",自然遗产具有全体性和自然性,而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静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传承性、地域性、群体性、活态性、创造性;(2)中央政府注重的是遗产的非经济价值——教育功能、政治功能;(3)中央政府对遗产的态度以保护为主,对遗产利用的相关话语缺失。我国政府对遗产概念与功能的这种理解,一方面忽略了遗产概念不断发展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忽略了遗产的利用功能与经济价值,导致遗产保护的中央政策法规与地方的现实诉求矛盾冲突。当务之急是应该建立遗产利用的话语体系,规范遗产利用的方法与规则,平衡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遗产旅游 保护与利用 话语分析
下载PDF
遗产体系与遗产学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兆荣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遗产、遗产运动、遗产体系、遗产学都是同一知识和话语领域老而新的问题。"老"者,遗产本身足以明之;"新"者,指遗产在现代遗产运动的背景下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且被赋予特殊语境中的"话语"特征。不同的文化... 遗产、遗产运动、遗产体系、遗产学都是同一知识和话语领域老而新的问题。"老"者,遗产本身足以明之;"新"者,指遗产在现代遗产运动的背景下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且被赋予特殊语境中的"话语"特征。不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是特殊文化体系的表述性、展演性产物。因此,探索文化遗产体系也就成为现代遗产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就遗产、遗产体系与遗产诸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就教于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话语 遗产体系 遗产学
下载PDF
工业遗产话语变迁的模式、成因及演化分析——以英国世界遗产铁桥峡谷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福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世界遗产的政治化引发学界更多地从批判性视角解构和重构文化遗产,并逐渐发展为聚焦遗产话语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与研究视角。英国世界遗产铁桥峡谷是工业遗产话语变迁的典型案例,其显示出工业遗产话语经历话语离散、话语聚焦和话语绑定三... 世界遗产的政治化引发学界更多地从批判性视角解构和重构文化遗产,并逐渐发展为聚焦遗产话语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与研究视角。英国世界遗产铁桥峡谷是工业遗产话语变迁的典型案例,其显示出工业遗产话语经历话语离散、话语聚焦和话语绑定三个阶段。其变迁原因有三:迎合UNESCO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契合英国城市复兴和社区文化需求,获得社会资源的涌入。21世纪工业遗产面临着话语争夺日渐激烈、挑战与日俱增、"空心化"现象可能增多的演化趋势。在全球大遗产语境中,工业遗产话语显示度不断提升、话语事件场不断拓展,由此呈现出"被形塑"的持续性话语变迁历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不同行为主体间的政治角力、话语权博弈和资本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遗产话语 话语变迁 铁桥峡谷 话语权博弈 世界遗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