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动热管运行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蔚原 张正芳 马同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本文对回路型脉动热管(Looped PHP)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观察了其稳定运行时,工质的运动特征和热管内的典型现象;研究了其传热性能与充液率,冷却方式,加热端与冷却端相对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在可视化实验结... 本文对回路型脉动热管(Looped PHP)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观察了其稳定运行时,工质的运动特征和热管内的典型现象;研究了其传热性能与充液率,冷却方式,加热端与冷却端相对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在可视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脉动热管运行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可视化实验 充液率 传热性能
下载PDF
溶液除湿/再生设备热质交换过程解析解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晓阳 刘晓华 +2 位作者 李震 张寅平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4,共6页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除湿器和再生器。该文在已有热质交换模型基础上,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情况,在一定简化条件下给出了解析解,得出了状态参数沿程分布情况,并与文献中提出的精确数学模型进行了校验。应用此解析解可为除湿器...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除湿器和再生器。该文在已有热质交换模型基础上,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情况,在一定简化条件下给出了解析解,得出了状态参数沿程分布情况,并与文献中提出的精确数学模型进行了校验。应用此解析解可为除湿器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提供依据,确定绝热除湿过程最佳流量比以及为气液逆流热质交换提供了一种简化计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热质交换 流量比 除湿器 再生器
下载PDF
气体模型对高超声速再入钝体气动参数计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董维中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本文采用完全气体模型、振动激发气体模型、平衡气体模型、一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两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和三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进行了钝体高超声速绕流流场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各种气体模型对激波脱体距离、壁面热流、温度分布和密度分... 本文采用完全气体模型、振动激发气体模型、平衡气体模型、一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两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和三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进行了钝体高超声速绕流流场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各种气体模型对激波脱体距离、壁面热流、温度分布和密度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两温度 (或三温度 )非平衡气体模型计算的激波脱体距离更接近实验情况 ;采用平衡气体模型计算的壁面热流最高 ,一温度非平衡气体模型完全非催化的壁面热流最低 ,而完全气体模型的壁面热流在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脱体距离 热化学模型 气体模型 气动参数 高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 飞行器
下载PDF
单辊法制备非晶合金中冷却速率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伟堂 白敏丽 杨洪武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2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非晶合金形成过程中的传热分析为基础 ,计算了超导热急冷设备和铜急冷设备两种设备下非晶合金快速凝固开始后的冷却速率 ,并计算分析了在铜辊外表面涂镍或不锈钢后对非晶合金冷却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超导热急冷设备对非晶合金的快... 以非晶合金形成过程中的传热分析为基础 ,计算了超导热急冷设备和铜急冷设备两种设备下非晶合金快速凝固开始后的冷却速率 ,并计算分析了在铜辊外表面涂镍或不锈钢后对非晶合金冷却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超导热急冷设备对非晶合金的快速凝固效果比铜急冷设备要好 ,在铜辊外表面涂镍或不锈钢后非晶合金的冷却速率在凝固开始一段时间内明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非晶合金 快速凝固 冷却速率 单辊法 制备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高超声速再入体表面热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贺国宏 高晓成 庞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5,共9页
本文采用计算效率较高的标量对角化隐式NND格式 ,通过求解Navier Stokes方程对影响再入体表面热流计算准确的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Steger Warming通矢量分裂、VanLeer通矢量分裂和通量差分分裂方法及相应熵修正方法对热流的分... 本文采用计算效率较高的标量对角化隐式NND格式 ,通过求解Navier Stokes方程对影响再入体表面热流计算准确的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Steger Warming通矢量分裂、VanLeer通矢量分裂和通量差分分裂方法及相应熵修正方法对热流的分辨能力 ,并阐明了在物面边界上采用二阶中心格式、二阶中心和二阶迎风混合格式、以及一阶迎风格式等不同边界格式对热流计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采用通量差分形式NND格式对钝锥和钝双锥高超声速粘性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方程 高超声速再入体 热流计算 表面热流 飞行器 空气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分辨率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及其在气动热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段占元 童秉纲 姜贵庆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2-467,共6页
在文献[1]结合NND格式思想[2]提出的有限元格式基础上,给出一种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通过求解完全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高超声速情况下钝头体轴对称绕流的较满意结果,同时讨论了网络Re数对驻点热流的影响。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 热流 有限差分 有限元 气动热计算
下载PDF
服用纺织品热传递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俞建勇 赵书经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研究了服用纺织品的热传递性能。利用自制的织物热传递性能测试仪,对若干种服用纺织品进行了测试。据此对影响服用纺织品热传递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絮片制品结构与保暖性能的关系;织物压缩性能与热传递性能的关系;以及服用... 本文研究了服用纺织品的热传递性能。利用自制的织物热传递性能测试仪,对若干种服用纺织品进行了测试。据此对影响服用纺织品热传递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絮片制品结构与保暖性能的关系;织物压缩性能与热传递性能的关系;以及服用纺织品的瞬态热传递性能与制品厚度,表面性质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热传递 织物性能 舒适性
下载PDF
蓄冷保温箱真空隔热蓄冷控温传热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恩利 沈昊 +4 位作者 刘妍华 李斌 吴吉祥 杨信廷 郭嘉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0-306,共7页
为掌握不同参数对蓄冷控温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真空隔热蓄冷控温试验平台,以脐橙为试验对象,根据热平衡理论,建立蓄冷控温传热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蓄冷控温特性的影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真空隔热板... 为掌握不同参数对蓄冷控温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真空隔热蓄冷控温试验平台,以脐橙为试验对象,根据热平衡理论,建立蓄冷控温传热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蓄冷控温特性的影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真空隔热板厚度的增加,在0~8℃温度的控温时间越长;当外界恒温30℃、真空隔热板厚度为25 mm时,0~8℃温区控温时长为106.14 h。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控温时长平均误差为2.60%;当外界平均温度为33.5℃、真空隔热板厚度为20 mm、有太阳辐射时,在30 min内试验平台内温度由29.5℃降至7.2℃,降温速度较快。应用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车速对传热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传热速率随着真空绝热板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下降趋势呈指数变化;相同控温时长时,所需蓄冷剂质量与真空绝热板厚度呈指数变化;真空绝热板越厚,温度下降速率越快;太阳辐射会使控温时长缩短13.79%。该研究结果为蓄冷控温型运输装备的结构优化设计及蓄冷剂的选型、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温度 真空绝热板 相变蓄冷剂 传热速率 数学模型 控温特性
下载PDF
溶液-湿空气热质交换过程的匹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震 江亿 +1 位作者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吸湿性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既有热量的交换又有质量的交换 ,提高该过程的可逆程度是提高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 ,分析了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的流量比和过程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 吸湿性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既有热量的交换又有质量的交换 ,提高该过程的可逆程度是提高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 ,分析了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的流量比和过程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得到在不同工况下 ,可逆过程所要求的流量比和应该补充或带走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过程 结论 要求 热量 合理 手段 湿空气 流量比 空调系统
下载PDF
环境风对空冷单元运行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纬峰 戴义平 马庆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18,共6页
通过加载汽轮机排汽在翅片管换热器中的凝结程序来模拟空气和蒸汽的换热过程,并利用FLUENT风机边界条件和多孔介质模型对空冷单元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建模,研究了环境风速对空冷单元风机风量的影响,分析了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量随环境风速... 通过加载汽轮机排汽在翅片管换热器中的凝结程序来模拟空气和蒸汽的换热过程,并利用FLUENT风机边界条件和多孔介质模型对空冷单元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建模,研究了环境风速对空冷单元风机风量的影响,分析了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量随环境风速及风温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加装挡风墙前后空冷单元运行性能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大,风机进口处不断扩大的负压区导致风机风量及换热器换热量的下降;环境风温的变化改变了换热器冷端的进口温度,使换热器换热量发生变化。挡风墙削弱了空冷单元热风回流率,但同时降低了风机的风量,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几乎没有变化。环境风对空冷单元运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空冷凝汽器的运行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空冷单元 环境风速 挡风墙 换热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学虎 李香琴 +1 位作者 周兴东 陈嘉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5-98,共4页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语言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及泛化能力,能够很好的评价和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冷凝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膜共存冷凝 传热速率 冷凝传热特性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螺旋槽管用于凝汽器强化传热的改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楼波 梁平 龙新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82,共3页
介绍采用螺旋槽管作为凝汽器强化传热管的优点,对传热管的管外强化、管内强化、结垢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用热耗率下降对凝汽器的改造效益进行综合经济评价,指出螺旋槽管对凝汽器的强化传热是可行的和经济的。
关键词 凝汽器 强化传热 螺旋槽管 热耗率 技术改造 汽轮机
下载PDF
面向AES密码芯片的DPA攻击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飞 张亮 +1 位作者 程晓丽 沈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给出针对AES密码芯片的DPA攻击实现方法,并基于Atmel-AES平台使用DPA攻击技术分析得到AES的密钥。证实AES算法面对DPA攻击时的脆弱性,同时也证明对AES芯片抗DPA攻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级加密标准(AES) 差分能量分析(DPA) 旁路攻击
下载PDF
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热质传递对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凡红 郑茂余 +1 位作者 韩宗伟 白天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97,共4页
新建建筑第1年由于较大的内表面散湿量会影响室内的温湿度水平,严重的会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霉菌。为分析新建建筑第1年围护结构的湿传递对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综合热质耦合传递进行了模拟,分别建立了围护结... 新建建筑第1年由于较大的内表面散湿量会影响室内的温湿度水平,严重的会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霉菌。为分析新建建筑第1年围护结构的湿传递对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综合热质耦合传递进行了模拟,分别建立了围护结构和室内空气的质能平衡方程,并讨论了夏季不同的室内通风率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散湿量及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建筑 热质传递 室内温湿度 内表面散湿量 通风率
原文传递
钝体标模高焓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相关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维中 乐嘉陵 高铁锁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9页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虑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效应试验条件的模型绕流流场,用双尺度参数ρL和Stanton数,分析试验条件下的热流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问题。研究结果说明:在模型头部区域,保持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不变,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是可行的;在模型尾部区域,试验条件和飞行条件的Stanton数有较大差别,用双尺度参数ρL把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有较大误差。最后提出了用CFD设计高焓风洞试验条件的思路,并识别真实气体效应显著改变热流分布的高焓风洞试验能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标膜高焓风洞 飞行试验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数值分析 风洞试验 热化学
下载PDF
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素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2-87,5,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套管将壳程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壳程无折流板,外壳程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分离式求解器,SIMPLE算法,k-湍流模型,借用CFD软件FLUENT对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 研究了一种新型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套管将壳程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壳程无折流板,外壳程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分离式求解器,SIMPLE算法,k-湍流模型,借用CFD软件FLUENT对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传统弓形折流板及传统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壳程进口流速下,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比弓形折流板和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降低平均值分别为62.17%和22.76%,传热速率比这两种换热器均提高了25.98%和21.79%,单位传热量的压力降相比于这两种换热器降低平均值分别为68.93%和3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双壳程 压力降 传热速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独立C型液货舱的传热分析及蒸发率计算 被引量:10
17
作者 时光志 盛苏建 《船海工程》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分析影响LNG船液舱蒸发率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液货舱热负荷进行定性分析。介绍普通型绝热液货舱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和公式,液货舱蒸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C型液货舱绝热层厚度的设计和计算思路。以某小型LNG船为例,对单圆筒型C型独... 在分析影响LNG船液舱蒸发率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液货舱热负荷进行定性分析。介绍普通型绝热液货舱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和公式,液货舱蒸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C型液货舱绝热层厚度的设计和计算思路。以某小型LNG船为例,对单圆筒型C型独立液货舱进行传热分析及绝热层厚度计算,以满足蒸发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LNG船 C型货舱 传热分析 蒸发率
下载PDF
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类型研究——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峰 金伟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60-66,共7页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间式四个类型,并分别举例阐述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缓冲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设计策略,它通过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合理整合,建筑主次空间的合理组织,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其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热缓冲空间 蓄热 换热速率
下载PDF
土壤热响应特性的一种改进实验装置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华军 齐承英 +2 位作者 王恩宇 顾吉浩 杜红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法的土壤热响应特性实验的改进装置,可以进行排热和取热工况实验。给出了上述装置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比较了恒温法和恒热流法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实际测试数据表明:改进后的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法的土壤热响应特性实验的改进装置,可以进行排热和取热工况实验。给出了上述装置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比较了恒温法和恒热流法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实际测试数据表明:改进后的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在测试工况的稳定性、调节性以及稳定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其测试结果可以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直接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热响应实验 改进装置 恒温法 换热量
下载PDF
填料型叉流热源塔不同运行模式下换热性能实验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文先太 梁彩华 +1 位作者 张小松 刘成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7-71,共5页
对现有的供冷/暖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热源塔热泵系统供冷/暖的优异性。对热源塔热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热源塔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填料型叉流热源塔实验系统,对其在冬季和夏季运行模式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 对现有的供冷/暖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热源塔热泵系统供冷/暖的优异性。对热源塔热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热源塔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填料型叉流热源塔实验系统,对其在冬季和夏季运行模式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辅助供热模式下,当热源塔进出口溶液温差为3℃时,其室外空气温度与进口溶液温度的差值为6℃,换热量为0.58kW。在夏季辅助供冷模式下,其室外空气温度与进口水温差值为6℃时,换热量达到2.65kW。实验结果显示,热源塔在夏季辅助供冷与其在冬季辅助供热相比,换热量高达4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源塔 叉流 实验研究 换热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