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40Cr钢淬硬层深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奎 杨蕴林 +2 位作者 王长生 张柯柯 刘志颖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2-263,289,共3页
用 5kWCWCO2 激光器对 40Cr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 ,探讨激光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增大、扫描速度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增大 ,则淬硬层深增大 ,且扫描速度比激光功率的影响更大。40Cr钢在功率 10 0 0~ 12 0 0W ... 用 5kWCWCO2 激光器对 40Cr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 ,探讨激光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增大、扫描速度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增大 ,则淬硬层深增大 ,且扫描速度比激光功率的影响更大。40Cr钢在功率 10 0 0~ 12 0 0W ,扫描速度 15~ 30mm/s,激光束重叠尺寸 1.0~ 1.5mm的工艺条件下淬火 ,可获得不小于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工艺 40CR钢 淬硬层深 40铬钢
下载PDF
热等离子弧对钢表面淬硬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程 田丰 侯俊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18,共3页
有 3种连接方式可以用于等离子弧钢的表面淬火工艺 :转移弧、非转移弧和联合弧。本文对比了这 3种连接方式的等离子弧对钢表面淬硬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转移弧和联合弧的加热效率比较高 ,可以获得比非转移弧更深的淬硬深度 ,但小... 有 3种连接方式可以用于等离子弧钢的表面淬火工艺 :转移弧、非转移弧和联合弧。本文对比了这 3种连接方式的等离子弧对钢表面淬硬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转移弧和联合弧的加热效率比较高 ,可以获得比非转移弧更深的淬硬深度 ,但小口径的非转移弧或联合弧的电弧燃烧稳定 ,比较适合用于等离子弧淬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离子弧 表面淬硬深度
下载PDF
内燃机车曲轴中频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静 李强 +4 位作者 缪龙秀 谢绒娜 王润志 胡振山 迟建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借助 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实现了 16 V2 4 0曲轴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模拟结果可直观地显示出任一时刻曲轴表面及内部的温度分布、冷却曲线以及淬火结束后的残余应力分布 ,并能预测淬硬层深度。同时对比了轴颈内圆角处进行淬火... 借助 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实现了 16 V2 4 0曲轴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模拟结果可直观地显示出任一时刻曲轴表面及内部的温度分布、冷却曲线以及淬火结束后的残余应力分布 ,并能预测淬硬层深度。同时对比了轴颈内圆角处进行淬火和不进行淬火两种工艺的效果 ,为现场提供了用虚拟现实方法详尽分析和研究淬火工艺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曲轴 中频淬火 数值模拟 温度场 淬硬层深度 残余应力 柴油机
下载PDF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T10钢淬硬层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奎 杨蕴林 +2 位作者 王长生 张柯柯 赵宁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探讨钢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 ,本文对T10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结果表明 :淬硬层深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扫描速度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功率 (0 .9~ 1)kW ,扫... 为探讨钢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 ,本文对T10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结果表明 :淬硬层深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扫描速度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功率 (0 .9~ 1)kW ,扫描速度 2 0~ 30mm s ,光斑直径 3mm ,激光束重叠 1.0~ 1.5mm的工艺参数范围内 ,可获得不小于 0 .5mm的淬硬层深 ,表面硬度达HV10 95左右 ;此外还发现 ,激光淬火前用碳黑进行黑化处理 ,有可能在T10钢表层形成亚共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淬硬层深 表面热处理 工艺参数 T10钢
下载PDF
感应加热工艺参数对40Cr钢淬火组织和硬化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英 黄法平 《热处理》 CAS 2015年第5期11-14,共4页
研究了40Cr钢试样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淬硬层深度。感应加热的电流频率为15kHz,加热功率及感应圈与试样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分别为40kW、5.0~11.0mm/s和70kW、6.5~11.0mm/s。结果表明,试样经感应淬火后表面至心部的组织依次为... 研究了40Cr钢试样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淬硬层深度。感应加热的电流频率为15kHz,加热功率及感应圈与试样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分别为40kW、5.0~11.0mm/s和70kW、6.5~11.0mm/s。结果表明,试样经感应淬火后表面至心部的组织依次为马氏体、马氏体加铁素体、马氏体加铁素体加珠光体和珠光体加铁素体。经40kW、11.0mm/s感应淬火的试样,淬硬层马氏体成分不均匀;而经70kw、6.5mm/s淬火的试样,淬硬层马氏体比较粗大;其他试样淬硬层马氏体细小。试样的淬硬层深度均为0.80~2.27mm,过渡层与淬硬层的深度比为2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感应淬火 马氏体 淬硬层深度
下载PDF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的无损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洪涛 易人泉 李健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利用马氏体和珠光体比容的差异 ,从理论上论述了感应加热淬火淬硬层深度与淬火前后工件直径变化值的关系 ,说明了以一种简便方法对淬硬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并在试验中证实了这种方法。
关键词 感应淬火 淬硬层深度 无损检测
下载PDF
40Cr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勇 陈亚维 孙国进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8,共3页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0Cr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量化水淬的工艺参数K=3、Ts=70℃时,主要冷却特性参数分别为Vmax=93℃·s-1、V300=68℃·s-1、t200=20.5s时,40Cr钢量化水淬的...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0Cr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量化水淬的工艺参数K=3、Ts=70℃时,主要冷却特性参数分别为Vmax=93℃·s-1、V300=68℃·s-1、t200=20.5s时,40Cr钢量化水淬的冷却能力介于普通水淬和普通油淬之间,其表面硬度为58HRC、硬化层深度为4.60mm、淬火畸变平均值为0.093mm,也介于普通水淬和普通油淬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量化水淬 淬火畸变 硬化深度
下载PDF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HT210淬硬层深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郜飞飞 王敬忠 包汉生 《物理测试》 CAS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多道次激光淬火试验,研究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灰铸铁淬硬层深及表面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接宽度影响的是淬硬层的平均层深和硬度,对最大层深和最大硬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扫描速度增大,淬硬层深和硬度都会降低...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多道次激光淬火试验,研究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灰铸铁淬硬层深及表面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接宽度影响的是淬硬层的平均层深和硬度,对最大层深和最大硬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扫描速度增大,淬硬层深和硬度都会降低,当激光功率过大时,试样表面淬火区会熔化、出现裂纹,硬度会比未完全熔化的试样高;激光功率增大,淬硬层深和硬度都会升高,扫描速度较低时,激光功率的变化对淬硬层深及硬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淬硬层深 硬度
原文传递
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许用接触应力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闫佳飞 邱明 +2 位作者 赵滨海 陈龙 柏耀星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42CrMo钢具有良好的淬硬性,被广泛用做转盘轴承套圈材料。首先对42CrMo钢采取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表面感应淬火,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然后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痕试验;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决定转盘轴承许用接... 42CrMo钢具有良好的淬硬性,被广泛用做转盘轴承套圈材料。首先对42CrMo钢采取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表面感应淬火,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然后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痕试验;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决定转盘轴承许用接触应力的因素除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外,还包括材料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以及轴承的结构参数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盘轴承 许用接触应力 表面硬度 淬硬层深度
原文传递
材料性能和压入深度对球压痕堆积/沉陷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宏平 陈建国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压痕硬度受材料堆积/沉陷影响明显,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材料性能和压入深度对堆积/沉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压入深度增加或硬化指数减小,材料的沉陷量减小而堆积量增加;当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相对较小时,... 压痕硬度受材料堆积/沉陷影响明显,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材料性能和压入深度对堆积/沉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压入深度增加或硬化指数减小,材料的沉陷量减小而堆积量增加;当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相对较小时,堆积/沉陷受硬化指数的影响较明显。根据建立的等效应变与材料堆积/沉陷的拟合函数关系,可以判断压痕过程的堆积/沉陷状态,从而对计算得到的压痕硬度的准确性进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硬化指数 压入深度 球形压痕
下载PDF
感应加热淬火硬化层深度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长旭 邢振平 李博 《哈尔滨轴承》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针对淬硬层深的感应淬火工件,经过维氏硬度HV1与洛氏硬度HRA硬度分布及硬化层深度的对比检验证明,洛氏硬度计检验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 感应淬火 硬化层深度 极限硬度 显微硬度HV1 洛氏硬度HRA
下载PDF
输入轴轴颈处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妍 王磊 +1 位作者 姚栓 马录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5期24-28,共5页
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淬透性、渗碳强渗温度及时间、淬火油流动状态对某输入轴齿部硬化层深及心部硬度、轴颈硬化层深的影响,发现淬火油的流动状态对粗轴颈处硬化层深影响占主导作用,解决了该输出轴轴颈处硬化层深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淬透性 淬火油 搅拌速度 硬化层深 心部硬度
下载PDF
重载钢轨摩擦热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培娟 张大伟 +1 位作者 田抑阳 钟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55-3163,共9页
随着重载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重载铁路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轮轨界面损伤问题日益加剧,这对重载铁路的正常服役和列车运行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解决大轴重荷载作用下的轮轨滑动引起的摩擦热损伤问题,采用半赫兹理论求解重载轮轨接触... 随着重载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重载铁路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轮轨界面损伤问题日益加剧,这对重载铁路的正常服役和列车运行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解决大轴重荷载作用下的轮轨滑动引起的摩擦热损伤问题,采用半赫兹理论求解重载轮轨接触行为,借助半无限空间热传导理论描述轮轨滑动过程中的热传递过程,并考虑大蠕滑条件下的轮轨切向作用,系统地建立移动轴荷载下的轮轨热-力耦合模型。钢轨的摩擦热损伤程度以轮轨滑动过程中的钢轨表面相变引起的硬化深度来表征和量化。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重载轮轨非赫兹接触行为,分析钢轨硬化深度随车辆轴重和运行速度变化的基本特征,探明大蠕滑率条件下钢轨型面、轨底坡和摩擦状态等对钢轨硬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轴重荷载作用下半赫兹轮轨接触理论可更为准确地描述非椭圆轮轨接触行为;大蠕滑率条件下钢轨表面不可避免地产生材质硬化现象,且在车辆低速滑动时更为显著;增大车辆轴重会明显加剧钢轨热损伤程度。另外,采用CN60轨而非CN75轨时,钢轨的热损伤程度有所降低;选择CN75轨配合1:20轨底坡则可有效缓解钢轨的热损伤;钢轨表面润滑对钢轨热损伤的控制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 钢轨 半赫兹 热传导 硬化深度
下载PDF
42CrMo钢磨削淬硬加工中磨削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俊枫 焦彬 王贵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磨削力对磨削淬硬层的形成及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MKL7132X6/12型数控强力成形磨床上对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硬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磨削速度和工件进给速度都是影响切向和法向磨削力的因素,且磨削深度的影响程度最... 磨削力对磨削淬硬层的形成及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MKL7132X6/12型数控强力成形磨床上对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硬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磨削速度和工件进给速度都是影响切向和法向磨削力的因素,且磨削深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工件进给速度最小。切向和法向磨削力会随着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的增加、磨削速度的降低而增大。对磨削力比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磨削深度,最小的是磨削速度。磨削力比会随着磨削速度、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降低而增大。本研究为提高磨削淬硬加工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淬硬 磨削速度 磨削深度 工件进给速度 切向磨削力 法向磨削力 磨削力比
下载PDF
激光淬火深度对钢轨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志翔 王爱华 +3 位作者 吴文迪 吕威 叶兵 熊大辉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6-643,共8页
目前全长热处理钢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侧磨、压溃、剥离掉块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在钢轨表面制备了4种不同深度激光的淬火层,利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对疲劳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表面磨损形貌、断面显微组织以及... 目前全长热处理钢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侧磨、压溃、剥离掉块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在钢轨表面制备了4种不同深度激光的淬火层,利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对疲劳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表面磨损形貌、断面显微组织以及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始钢轨试样的硬度只有35 HRC,磨损以塑性变形和疲劳剥落为主,表面产生严重的波磨。激光淬火后表面硬度提高到62 HRC以上,磨损机理只有表层轻微的疲劳剥落。0.7 mm淬火层试样磨损失重减少了50%,1 mm淬火层试样磨损失重减少了71.5%,随着淬火层深度增加,磨损失重减少。当淬火层深度低于0.7 mm时,淬火层边缘产生严重的接触疲劳裂纹,只有当淬火层深度达到1 mm时,才能完全消除宏观裂纹产生。钢轨表面的接触疲劳抗性随着淬火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激光淬火 深度 滚动接触疲劳 磨损
原文传递
行星架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军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71-173,共3页
针对行星架感应淬火过程中出现的内齿圈淬硬层深不等和表面硬度分布不均的现象,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感应加热的热传递方式,以及调整感应淬火设备的功率、频率等工艺参数,使行星架感应区的淬硬层深度接近、表面硬度分... 针对行星架感应淬火过程中出现的内齿圈淬硬层深不等和表面硬度分布不均的现象,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感应加热的热传递方式,以及调整感应淬火设备的功率、频率等工艺参数,使行星架感应区的淬硬层深度接近、表面硬度分布均匀,金相组织符合国标标准。本研究结论可为行业内类似行星架的淬火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架 感应淬火 淬硬层深 表面硬度
下载PDF
冷滚打花键表层加工硬化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凤奎 于翔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基于20钢材料的冷滚打花键样本进行了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了冷滚打工艺参数与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硬化层深度、加工硬化程度的关系,建立了冷滚打花键表层加工硬化的回归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硬... 基于20钢材料的冷滚打花键样本进行了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了冷滚打工艺参数与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硬化层深度、加工硬化程度的关系,建立了冷滚打花键表层加工硬化的回归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硬化层深度、加工硬化程度皆随冷滚打转速的增加而降低,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进给量对3个指标的影响大于转速对其的影响;所建立的冷滚打花键硬度峰值与加工硬化程度双因素回归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20%和4.03%,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3因素回归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13%,所建立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冷滚打花键加工硬化指标的预测及优化。该模型的建立旨在优化冷滚打工艺参数,控制冷滚打花键表层硬度,提高花键表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滚打花键 表层硬度 硬化层深度 加工硬化程度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飞锤V形槽表面高频淬火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美兰 马鹏飞 杨建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2-54,共3页
设计了一组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计算与处理,探讨了飞锤V形槽表面高频淬火的工艺参数与其表面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各参数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了一组能满足飞锤V形槽表面高频淬火技术要求的最优工艺参数。
关键词 表面高频淬火 表面硬度 有效硬化层深度
下载PDF
40Cr钢方坯表面淬火工艺及组织转变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勤宇 陈永峰 +3 位作者 张洪彪 左小坦 赵立 张亚兵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热送裂纹限制了热送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表面淬火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热送裂纹的质量问题。以某钢厂180 mm×180 mm断面小方坯连铸机为对象,40Cr钢为淬火试验钢种,通过开展现场离线淬火试验研究,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数值仿真技术,进... 热送裂纹限制了热送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表面淬火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热送裂纹的质量问题。以某钢厂180 mm×180 mm断面小方坯连铸机为对象,40Cr钢为淬火试验钢种,通过开展现场离线淬火试验研究,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数值仿真技术,进行显微组织分析与淬火-自回火过程传热分析,研究了表面淬火对铸坯表层组织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淬火可以有效消除铸坯表层组织中的膜状铁素体,形成一定的淬透深度。在40~100 s的淬火时间范围内,表层可以形成2~10 mm深度的回火索氏体层,在距表面19~38 mm的深度才开始形成膜状铁素体。同时,随着淬火时间的延长,淬透深度有显著增加。基于铸坯淬火的目的,提出了以膜状铁素体开始形成的深度为判断高温铸坯淬火淬透深度的依据,并结合传热分析及淬后组织类型及特点提出了两种在线淬火工艺方案,其淬后预期表层组织分别为细化铁素体+珠光体(弱冷方案)与回火索氏体(强冷方案)。对于弱冷方案,预期淬透深度为7~13 mm;对于强冷方案,若以回火索氏体为淬透深度的判断标准,预期淬透深度可为2~10 mm;若以膜状铁素体为淬透深度的判断标准,预期淬透深度可达19~38 mm。基于离线淬火试验并结合传热分析,确定的在线淬火工艺方案对现场淬火技术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淬火 显微组织 传热 膜状铁素体 淬透深度
原文传递
减速机齿轮开裂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吉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169,共4页
为了对减速机齿轮的开裂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利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齿轮的裂纹形貌、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齿轮的化学成分和硬度符合技术要求。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超过了技... 为了对减速机齿轮的开裂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利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齿轮的裂纹形貌、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齿轮的化学成分和硬度符合技术要求。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超过了技术要求,这会导致芯部受到较大的拉应力,是导致开裂的第1个原因。裂纹源位于断口芯部,并且有较多的O、Al、Ca、Na等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夹杂物,这些夹杂物硬度较高,容易割裂材料的基体,受到外力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是导致开裂的第2个原因。针对上述开裂原因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首先是不允许拼炉混装,其次是减少材料中的夹杂物。通过上述工艺改进,彻底解决了齿轮的早期开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硬化层深 夹杂物 应力集中 面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