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干旱区非降水性陆面液态水分分量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强 王胜 曾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2-400,共9页
雾、露水(或霜)、土壤吸附水、蒸馏水、毛管抽吸水、植物吐水等陆面液态水分分量是表层土壤的重要水分来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贡献甚至超过了降水量,具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在综合归纳以往陆面水分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 雾、露水(或霜)、土壤吸附水、蒸馏水、毛管抽吸水、植物吐水等陆面液态水分分量是表层土壤的重要水分来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贡献甚至超过了降水量,具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在综合归纳以往陆面水分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来自大气的向下水分输送过程和来自土壤的向上水分输送过程,分析各种非降水性陆面液态水分分量的输送特征和形成机制,给出区分和判别各种非降水性陆面液态水分分量的依据,探讨陆面液态水分分量与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参数和陆面蒸散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露水 土壤吸附水 毛管抽吸水 植物吐水 降水量 干旱区
原文传递
蒸煮、调整时间对茧层增重的影响及新型煮茧机的改良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飞 胡征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煮茧是制丝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从煮茧过程中丝胶膨润原理出发,探究煮茧工艺过程中蒸煮时间、调整时间和茧子是否翻面对茧层增重及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煮时间为1-2 min时,茧层膨润达到最大;调整时间为40 s时,茧层水增量最大... 煮茧是制丝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从煮茧过程中丝胶膨润原理出发,探究煮茧工艺过程中蒸煮时间、调整时间和茧子是否翻面对茧层增重及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煮时间为1-2 min时,茧层膨润达到最大;调整时间为40 s时,茧层水增量最大而蛹体水增量最小。在蒸煮过程中,将蚕茧翻面蒸煮将有利于茧层均匀吐水,使得茧层煮熟程度均匀一致。根据实验结果改良制备了新型煮茧机,并对研制的新型煮茧机进行实地评测,结果表明新型煮茧工艺对缫丝成绩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茧机 吐水 膨润 茧层水增量
下载PDF
提高生丝洁净成绩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启 胡征宇 +2 位作者 卢霞 黄农审 黄娇连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0,45,共5页
通过对蚕丝的外、中、内层茧丝的排列形态进行研究,并利用模拟煮茧时茧子吐水形成的水斑面积来判断茧子的煮熟均匀状态,得出茧子内外层差异是产生茧丝清洁净度的根本原因。为提高生丝的洁净成绩,最终提高生丝的等级,对生产工艺的方案进... 通过对蚕丝的外、中、内层茧丝的排列形态进行研究,并利用模拟煮茧时茧子吐水形成的水斑面积来判断茧子的煮熟均匀状态,得出茧子内外层差异是产生茧丝清洁净度的根本原因。为提高生丝的洁净成绩,最终提高生丝的等级,对生产工艺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改造。结果表明,降低茧子上车率可以提高生丝的清洁净度;加强蒸煮并滴酸,可以在保护外层茧丝的同时增强内层的煮熟,有利于减少环颣、糙类的产生,能对洁净产生有效作用;根据煮茧适煮状态与黑板成绩,微调温度出口部温度,并且在缫丝中途进一步剔除次茧,也可有效提高生丝洁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茧丝排列形态 清洁 洁净 吐水 煮茧
下载PDF
减压煮茧吐水蒸煮技术及生产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毅 张明英 +3 位作者 卜献鸿 段春稳 李帆 李刚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煮茧过程中,传统的循环煮茧机通过盲管保温、孔管喷射蒸汽方法使蚕茧吐水蒸煮,因此吐水温度高。减压自动煮茧机通过"真空+蒸汽"为主导的方法,真空对蒸汽起到导流作用,将蒸汽热能传递到茧层内部,大幅度降低了吐水温度,保护了... 煮茧过程中,传统的循环煮茧机通过盲管保温、孔管喷射蒸汽方法使蚕茧吐水蒸煮,因此吐水温度高。减压自动煮茧机通过"真空+蒸汽"为主导的方法,真空对蒸汽起到导流作用,将蒸汽热能传递到茧层内部,大幅度降低了吐水温度,保护了蚕茧外层,提高了煮茧质量。介绍了减压自动煮茧机吐水蒸煮技术及控制方法,在生产中提高生丝质量、降低原料茧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煮茧 吐水蒸煮 生丝质量 原料茧耗
下载PDF
春小麦吐水液的某些生化信息
5
作者 莫庸 慕自新 黄文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20个春小麦品种的吐水液进行了生化分析,发现吐水液中含有氨基酸。
关键词 春小麦 吐水液 生化信息 氨基酸 蛋白质 同工酶
下载PDF
Prescription Desig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aeonol Bead Popping Gum with Hypoglycemic Effect
6
作者 Fuhao HU Yicheng WANG +4 位作者 Hui YANG Yaokun XIONG Ming YANG Xinli LIANG Fei HAN 《Medicinal Plant》 CAS 2022年第5期10-15,20,共7页
[Objectives]To develop a paeonol bead popping gum with hypoglycemic effect.[Methods]The paeonol bead popping gum was prepared by the"two-step method",that is,the pill core was prepared by the guttate pill me... [Objectives]To develop a paeonol bead popping gum with hypoglycemic effect.[Methods]The paeonol bead popping gum was prepared by the"two-step method",that is,the pill core was prepared by the guttate pill method,and then the coating was cured by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and CaCl_(2) solution.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EG-4000:paeonol dosage ratio,dropper diameter,condensation time,dropping distance,melt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paeonol guttate pill,and the effects of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concentration,CaCl_(2) solution concentration,number of coating layers,drying time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popping gum.Finally,the optimal process was determined and verif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Results]When the dosage ratio of PEG-4000:paeonol was 4∶1,the dropper diameter was 4 mm,the condensation time was 5 min,the dropping distance was 6 cm,an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was 90℃,the quality of the prepared guttate pill was the optimal.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was 0.02 g/mL,the concentration of CaCl_(2) solution was 0.25 g/mL,the number of coating layers was 3,and the drying time was 25 min,the appearance and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obtained popping beads were the optimal.[Conclusions]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ypoglycemic produ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ONOL guttate pill Bead popping gum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兴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杏酮酯滴丸,5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出院后坚持服药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特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IMT)、斑块面积和个数、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出院12周时,两组NIHSS评分、IMT、斑块面积、斑块个数、s ICAM-1、s VCAM-1均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够显著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 阿托伐他汀钙片 缺血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心脑贯通滴丸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及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灿仿 汶耀琴 +1 位作者 王弘 陈世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检测心脑贯通滴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用YMC-Pack ODS-A柱(C18,150mm×4.6mm,5μm);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结果:该方法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检测心脑贯通滴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用YMC-Pack ODS-A柱(C18,150mm×4.6mm,5μm);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结果:该方法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4-1.836、0.818-7.362、0.858-7.722μg;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三七皂苷R1为97.86,人参皂苷Rb1为101.71,人参皂苷Rg1为101.4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能将多种皂苷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 三七总皂苷 心脑贯通滴丸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
下载PDF
雌性成体点篮子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峰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黄晓荣 冯广朋 闫文罡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测定和比较了性腺发育至Ⅲ期的雌性成体点篮子鱼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2.79±0.15)%、(12.78±1.30)%和(2.85±0.17)%。肌肉与卵巢间总脂含量差... 测定和比较了性腺发育至Ⅲ期的雌性成体点篮子鱼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2.79±0.15)%、(12.78±1.30)%和(2.85±0.17)%。肌肉与卵巢间总脂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总脂含量约为肌肉和卵巢总脂含量的6倍,呈显著性差异(P<0.05);(2)肝脏中SFA总量明显高于肌肉和卵巢,3种组织中SFA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1ω9 c1(顺式)在3种组织中含量最高,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21.86%、23.66%和23.96%,肝脏与卵巢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肌肉间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PUFA和6PUFA在卵巢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肝脏中含量最低,且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肝脏 肌肉 卵巢 总脂 脂肪酸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贵全 余冬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我院及外院行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我院及外院行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上加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观察组),疗程2w,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75.68%(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能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调整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是辅助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 冠心病 PCI术后 心绞痛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标定 周芸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服用银杏酮酯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32例)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服用银杏酮酯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32例)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各种反应。结果心绞痛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心电图的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76.3%,高于对照组(53.1%);血流变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是较可靠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 冠心病 心绞痛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焦衡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85-348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共12周;对照组(50例)口服消心痛,每日3次,每次10mg,共12周。比较两组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与...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共12周;对照组(50例)口服消心痛,每日3次,每次10mg,共12周。比较两组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心绞痛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复方银杏滴丸抗血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爱林 徐秋萍 +4 位作者 孙建宁 吴彦 叶正良 章顺楠 孙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银杏滴丸 (CO -GBE)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①制造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 ,测定血栓湿重及干重 ;②分别采用胶原、PAF、ADP诱导豚鼠血小板聚集 ,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 目的 探讨复方银杏滴丸 (CO -GBE)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①制造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 ,测定血栓湿重及干重 ;②分别采用胶原、PAF、ADP诱导豚鼠血小板聚集 ,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结果 复方银杏滴丸 4 0、2 0、10mg/kg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减轻血栓干重及湿重 (P <0 .0 5 ,P <0 .0 1) ;抑制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豚鼠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 ,降低其最大聚集率。结论 复方银杏滴丸可明显抗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滴丸 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银屑病患者咽部菌群中M6蛋白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广 冯晓玲 +5 位作者 江永强 蔡庆 那爱华 蔡瑞康 杜孝元 梅英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根据编码M 6蛋白的emm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可特异扩增2 2 0bp的DNA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咽部培养出的 19株细菌中的M 6蛋白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15株链球菌中 6株为阳性 ,其中化脓链球菌 3... 根据编码M 6蛋白的emm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可特异扩增2 2 0bp的DNA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咽部培养出的 19株细菌中的M 6蛋白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15株链球菌中 6株为阳性 ,其中化脓链球菌 3株 ,无乳链球菌、似马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各 1株 ,4株非链球菌均为阴性。M 6蛋白基因不仅存在化脓性溶血链球菌中 ,在其它链球菌如乳房链球菌中也存在。研究结果显示 ,化脓性溶血链球菌中的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似马链球菌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可能主要是菌体中的M 6蛋白在起作用 ,其它含有M 6蛋白的细菌如乳房链球菌也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滴型银屑病 聚合酶链反应 M6蛋白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达 陈长华 《广西中医药》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确切疗效。方法 :用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并与消心痛组25例进行对照 ,观察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4 2 % ,对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65 5 %。结论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金义 夏裕 欧晓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35-839,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等中药组成)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等中药组成)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血清hs-CRP、NT-pro BNP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LVEF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hs-CRP及NT-pro BNP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芪参益气滴丸 心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
原文传递
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与点滴型银屑病鉴别诊断中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毛子慧 张江安 +3 位作者 李小红 于建斌 陈莹莹 程灵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PLEVA)和点滴型银屑病(guttate psoriasis,G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行皮肤镜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PLEVA患者17例(PLEVA组)和GP患者24例(GP组),...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PLEVA)和点滴型银屑病(guttate psoriasis,G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行皮肤镜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PLEVA患者17例(PLEVA组)和GP患者24例(GP组),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组患者皮损皮肤镜特征比率,评估皮肤镜特征诊断PLEVA、G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LEVA组亮红色背景(47.1%)、血管弥漫分布(5.9%)比率低于GP组(79.2%、87.5%),有褐色无结构区(88.2%)、线状血管(52.9%)、血管环状分布(64.7%)、血管边缘分布(29.4%)比率高于GP组(0、0、12.5%、0)(P<0.05);皮肤镜特征为褐色无结构区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100.0%;血管环状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7.5%;线状血管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100.0%;血管边缘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29.4%,特异度为100.0%;皮肤镜特征为血管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4.1%;点状血管诊断GP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11.8%;亮红色背景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9%;白色鳞屑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35.3%;鳞屑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37.5%,特异度为88.2%。结论 PLEVA和GP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下表现,皮肤镜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点滴型银屑病 皮肤镜 组织病理检查
原文传递
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黏附分子及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宏 高海 +1 位作者 罗平 姚威 《中国医药》 2014年第7期946-950,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在抑制此类患者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在抑制此类患者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门诊治疗28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叶酸、B族维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4粒,每日3次,口服,共30 d。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0 d后取静脉血6 ml,检测血浆ICAM1、VCAM1和一氧化氮、丙二醛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6.2±2.1)μmol/L比(6.5±3.4)μmol/L;观察组:(14.5±2.0)μmol/L比(24.9±3.5)μmol/L](P〈0.01)。治疗30 d后,2组患者血浆ICAM1、VCAM1、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59±43)μg/L比(376±52)μg/L,(432±61)μg/L比(535±64)μg/L,(76±9)μmol/L比(68±10)μmol/L,(6.7±0.8)μmol/L比(8.7±0.8)μmol/L;观察组:(198±36)μg/L比(349±73)μg/L,(315±44)μg/L比(524±82)μg/L,(86±10)μmol/L比(65±9)μmol/L,(5.0±0.6)μmol/L比(7.2±1.1)μmol/L](均P〈0.01)。观察组治疗30 d后患者血浆ICAM1、VCAM1、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能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黏附分子水平,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在延缓动脉硬化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 稳定型心绞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浆黏附分子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邢铁艳 朱佳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口服通脉养心丸,40粒/次,2次/日。两组患者在必要时口服硝酸甘油片。用药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评分、心电图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AQ),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评分降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评价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SAQ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通脉养心丸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生率,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以及心电图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复方丹参滴丸 通脉养心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辅助性T细胞1/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智 聂晓霞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1/2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1/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AM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PCI术前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负荷量,术后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麝香通心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外周血Th1/Th2及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及Th1/Th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外周血IL-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不全及卒中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调节外周血Th1/Th2平衡及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麝香通心滴丸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辅助性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