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爬缆机器人机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霞 冷护基 +1 位作者 王治国 江国强 《机械工程师》 2007年第12期20-21,共2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爬缆机器人机构及控制方法,介绍了机器人的主体机械结构、运动方式、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由AT89C51单片机驱动四台电机分别进行蠕动式爬升和恒速下滑的速度控制。实验证明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运行平稳等优点。
关键词 机器人 夹紧机构 AT89C51单片机 步进电机
下载PDF
台虎钳夹紧机构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邹雯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6期60-60,65,共2页
台虎钳在使用中常因丝杆拔丝导致夹紧失效或用力过大,从而损坏被夹紧工件;针对这一问题,用液压机构取代台虎钳中的丝杆传动夹紧机构,提高了其夹紧效率,增加了台虎钳工作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台虎钳 夹紧机构 改进设计
下载PDF
波形齿夹具锚和U型箍锚固作用的力学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卓静 李唐宁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3,共6页
建立了波形齿夹具锚和U型箍对纵向FRP片材锚固作用的简化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全过程受力分析,得到了各自的荷载-端部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U型箍的锚固作用相当于一种柔性约束,其锚固力依靠自身的抗剪能力,这是FRP材料的弱项,因而U型... 建立了波形齿夹具锚和U型箍对纵向FRP片材锚固作用的简化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全过程受力分析,得到了各自的荷载-端部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U型箍的锚固作用相当于一种柔性约束,其锚固力依靠自身的抗剪能力,这是FRP材料的弱项,因而U型箍所能提供的锚固力十分有限,并且也很容易被纵向FRP片材剪断;相反,波形齿夹具锚相当于一种机械锚固,其锚固力来自螺栓的抗剪能力,这是钢材的强项,因此波形齿夹具锚的锚固作用远优于U型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齿夹具锚 简化模型分析 力学机理 U型箍 锚固组合模型
下载PDF
管卡板牙式锁紧机构轴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石湘 马长达 何镇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板牙式锁紧机构提供全结构管卡加固管道的结构承载能力。为了解决在管卡设计中其轴向承载性能的有关结构计算问题,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对4种规格的板牙式锁紧机构进行了轴向承载力测试,分析了内板牙齿挤毁管道表面并刮断累积金属屑层的锁... 板牙式锁紧机构提供全结构管卡加固管道的结构承载能力。为了解决在管卡设计中其轴向承载性能的有关结构计算问题,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对4种规格的板牙式锁紧机构进行了轴向承载力测试,分析了内板牙齿挤毁管道表面并刮断累积金属屑层的锁紧机构失效模式,借鉴刨削力计算公式拟合得到了板牙式锁紧机构单齿轴向承载力与咬入深度的经验公式,并分析了齿间距、齿顶角对单齿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齿顶角的锁紧机构,齿间距越大的单齿承载力越大;对于相同齿间距的锁紧机构,90°齿顶角的单齿承载力比80°齿顶角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卡 板牙式锁紧机构 轴向承载力 模型试验 经验公式
下载PDF
煤矿全断面矩形掘进机防滑抓地机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毕胜 彭军 陈根林 《煤矿机械》 2021年第8期126-128,共3页
介绍了全断面矩形掘进机步进行走原理,指出在煤矿掘进巷道安装硐室时需要在掘进机后平台上研发加装防滑抓地机构。详细阐述了防滑抓地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解决了向前推进时后平台提供不了推进所需的摩擦力和反推力导致向后打滑的... 介绍了全断面矩形掘进机步进行走原理,指出在煤矿掘进巷道安装硐室时需要在掘进机后平台上研发加装防滑抓地机构。详细阐述了防滑抓地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解决了向前推进时后平台提供不了推进所需的摩擦力和反推力导致向后打滑的问题,使得掘进机截割部能够被向前推进,实现了掘进机在安装硐室时的爬机前行。最后针对在煤矿井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矩形掘进机 步进行走 防滑抓地机构
下载PDF
基于NX/OPEN GRIP计算机图解法的机构设计与分析
6
作者 刘志强 纪飞飞 +2 位作者 王明强 朱永梅 王黎辉 《机械工程师》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提出利用NXOPEN/GRIP平台开发出适用于机构设计与分析的计算机图解法。基于该方法对机构进行设计、建模以及对速度(角速度)等运动学的分析。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尺寸、不同初始运动条件下的机构,可十分准确、快速、便捷地解决机构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NX/OPEN grip 机构设计与分析 计算机图解 参数化建模
下载PDF
精确抓握力量控制的脑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张娜 李可 +2 位作者 侯莹 张冬梅 魏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最大自主收缩力(MVC)等3个力量水平下进行精确抓握的力量控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拇指和食指的力信号、压力中心点(COP)轨迹以及脑电信号(EEG),并分别使用变异系数(CV)、COP速度和COP面积以及递归定量分析(RQA)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力信号的CV与力量水平呈现线性正相关(拇指:r=0.624,P<0.001;食指:r=0.721,P<0.001);拇指和食指在30%MVC力量水平的COP面积分别为(1.94±1.21)和(2.02±1.45) mm2,显著大于在10%MVC((1.01±0.81)、(0.89±1.02) mm2)和20%MVC((1.20±0.62)、(1.16±0.63) mm2,P<0.05)时的COP面积。拇指在10%,20%和30%MVC下x和y轴的COP速度分别为(4.23±1.11)、(2.11±0.50)、(1.70±0.40) mm/s和(6.22±1.45)、(3.39±0.70)、(2.90±0.69) mm/s,呈现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而逐级下降的趋势(P<0.01),而10%MVC下的食指x和y轴的COP速度((4.95±1.34)、(7.04±1.75) mm/s)显著高于20%MVC((2.78±0.53)、(3.79±0.63) mm/s)和30%MVC ((2.95±0.94)、(3.54±0.82) mm/s,P<0.05)。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EEG信号α频带的RQA参数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力量波动性、EEG信号的复杂性增加,手指的调整速度和控制稳定性降低,EEG信号的α频带与精确抓握的运动控制密切相关。研究揭示精确抓握指力的指力控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密切耦联,为深入研究中枢外周协同工作机制、定量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抓握 脑电信号 最大自主收缩力 递归定量分析 神经控制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